一种紧凑型重合闸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84942发布日期:2021-03-23 11:19阅读:49来源:国知局
一种紧凑型重合闸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断路器,具体涉及一种紧凑型重合闸断路器。



背景技术:

断路器可以用于不频繁的开断与接通配电线路,对配电线路及设备进行过载和短路保护,当配电线路或设备发生严重的过载或者短路等故障时能自动切断电路,现有的断路器通常具有自动重合闸功能,即在断路器投入正常运行后因外部线路故障致跳闸后,经短暂延时后再自动重合一次,以提高供电可靠性。

目前市场上的1pn重合闸断路器,大多是由36mm宽的1pn断路器与18mm宽的电动机驱动模块拼装而成,随着国家电网的改造提升以及智能楼宇等市场的应用,这种拼装结构逐渐无法满足断路器的智能化、小型化的要求。此外,在现有的重合闸断路器中,其过载保护均是靠双金组件受热弯曲完成的,在生产过程中调试双金组件的过程较为繁琐,工作量大,并且当重合闸断路器使用在温差较大的地方时,双金属组件的可能存在经常动作或不动作的缺陷,容易产生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体积小、可靠性高的紧凑型重合闸断路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紧凑型重合闸断路器,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部的l相极模块、n相极模块,所述l相极模块包括l极进线端子和l极出线端子,在l极进线端子和l极出线端子之间设置有手柄结构、操作机构、l极触头机构和电流互感器,l极触头机构包括与操作机构连接的l极动触头,所述电流互感器套设在连接于l极动触头与l极进线端子之间的导体上;n相极模块包括n极触头机构和重合闸模块,所述n极触头机构的n极动触头与l极动触头联动连接,重合闸模块用于驱动l相极模块与n相极模块实现自动分合闸,重合闸模块包括线路板和与线路板连接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l相极模块的操作机构联动连接,所述线路板与电流互感器连接并且通过电流互感器检测到过载后,线路板的控制器驱动驱动装置动作使操作机构动作,实现l相极模块、n相极模块分闸。

进一步,在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隔板,所述l相极模块与n相极模块通过隔板分离,线路板设置在隔板的一侧,并且在所述隔板的下部设有供电流互感器的导线穿过的穿线孔。

进一步,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齿轮传动机构、驱动结构和电机,所述驱动结构包括设置在齿轮传动机构上的分闸驱动部和转动安装在n相极模块中的分闸摇臂;所述操作机构包括跳扣和锁扣,所述跳扣与锁扣可形成搭扣连接,在锁扣设有装配孔并且在装配孔内安装有锁扣联动轴,所述锁扣联动轴可被分闸摇臂推动,在线路板的控制器接收到分闸信号后驱动电机和齿轮传动机构转动,分闸驱动部驱动分闸摇臂转动,分闸摇臂与锁扣联动轴配合使锁扣与跳扣的搭扣解锁。

进一步,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转动安装在n相极模块中的驱动手柄,所述驱动手柄与l相极模块的手柄结构联动连接,驱动结构还包括设置在齿轮传动机构上的合闸驱动件,在线路板的控制器接收到合闸信号后驱动电机和齿轮传动机构转动,合闸驱动件使驱动手柄向合闸方向转动。

进一步,所述n相极模块的两侧分别设置有n极进线端子和n极出线端子,在所述n极触头机构与线路板之间设置有隔离板,所述隔离板靠近n极进线端子设置,并且在所述隔离板对应n极动触头的位置设置有引弧槽。

进一步,所述隔离板的一侧侧壁的下部向远离隔离板的方向弯折形成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n相极模块下部的壳体内壁配合形成引弧跑道。

进一步,所述n极触头机构包括n极静触头,所述n极静触头包括n极静触板,所述n极静触板沿引弧跑道设置,n极静触板的一端与n极出线端子连接,n极静触板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与n极动触头配合的n极静触点;在n极静触板设有n极静触点的一侧设有静触头引弧片,所述静触头引弧片位于引弧槽的一侧。

进一步,在所述隔板的上部设有轨迹槽,在隔板的中部设置有联动孔,在联动孔与轨迹槽之间转动安装有分闸摇臂,在分闸摇臂与轨迹槽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

进一步,所述n极触头机构还包括与n极动触头电连接的n极触头弹簧,在l相极模块中设置有第一引弧板和与第一引弧板电连接的l极弹簧;在线路板的一侧设有取电柱,所述取电柱与n极触头弹簧连接用于实现线路板的n极取电,在线路板的另一侧设有焊盘,所述焊盘与l极弹簧连接实现线路板的l极取电。

进一步,所述n极触头弹簧包括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第一弹簧的一端与线路板的取电柱连接,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以及第二弹簧的一端连接在n相极模块中的一个导电轴上,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n极动触头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紧凑型重合闸断路器,在n相极模块中设置重合闸模块和n极触头机构,在l极动触头与l极进线端子之间的导体上套设电流互感器,电流互感器与线路板连接用于反馈主线路上的电流信号,在线路板的控制器收到过载信号后,使驱动装置动作实现断路器的分闸,相对于采用双金组件的过载保护装置具有更广泛的应用范围,并且不需要进行繁琐的调试,而且在断路器内部占用较小的空间。

此外,在线路板的两侧分别设置取电柱和焊盘,分别通过设置在n相极模块的n极触头弹簧和l极弹簧实现线路板的n极、l极取电,减少导线焊接,进一步缩小了断路器的体积。

此外,在n极触头机构与线路板之间设置有隔离板,在隔离板上设置引弧槽,再配合n极静触头设置的静触头引弧板,构成了n极触头机构的灭弧系统,可以不设置灭弧室,进一步缩小了断路器的体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紧凑型重合闸断路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紧凑型重合闸断路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紧凑型重合闸断路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不含重合闸模块和n极触头机构);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紧凑型重合闸断路器中l相极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紧凑型重合闸断路器中n相极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紧凑型重合闸断路器中n相极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紧凑型重合闸断路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紧凑型重合闸断路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紧凑型重合闸断路器的线路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至9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紧凑型重合闸断路器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紧凑型重合闸断路器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一种紧凑型重合闸断路器,如图1-3所示,包括壳体1,优选壳体1为宽度是36mm的壳体1,在壳体1内设置有一个隔板11,所述隔板11将壳体1内的空间划分为两个腔室,其中一个腔室内安装有l相极模块2,另一个腔室内安装有n相极模块3。

所述l相极模块2包括一对设置在l相极模块2两侧的l极进线端子241和l极出线端子242,在l极进线端子241与l极出线端子242之间设置有手柄结构21和操作机构23,在所述操作机构23上连接有l极触头机构22的l极动触头,在l极动触头与l极进线端子241之间设置有电流互感器27,连接在l极动触头与l极进线端子241之间的导体穿过电流互感器27,优选连接在l极动触头与l极进线端子241之间的导体为软连接,所述电流互感器27与重合闸模块4的线路板41连接,用于向线路板41的控制器反馈主线路的电流信号,优选在线路板41上设置与电流互感器27的导线相配合的接口413(参见图3),导线的头部与接口413相配合。

本申请中的l相极模块2的一个改进点在于,在l相极模块2中使用电流互感器27来代替现有断路器中过载保护装置的双金组件,通过电流互感器27采集主线路的电流信号,电流互感器27将采集到的电流信号传递至线路板41的控制器,在线路板41的控制器检测到主线路发生过载时通过驱动重合闸模块4使断路器分闸,相对于采用双金组件的过载保护装具有更广泛的应用范围,并且不需要进行繁琐的调试,而且在断路器内部占用较小的空间。

具体如图2-4和9所示,所述l相极模块2包括l相极模块外壳,在所述l相极模块外壳的内部设置有设置一对l极接线端子、操作机构23、l极触头机构22、短路保护机构25、灭弧室26和电流互感器27,一对l极接线端子分别设置在l相极模块2的两侧分别作为l极进线端子241和l极出线端子242,所述操作机构23设置在l相极模块外壳内部的上部且位于l极进线端子241与l极出线端子242之间,所述短路保护机构25、灭弧室26设置在操作机构23的一侧,且灭弧室26位于短路保护机构25的下方,在灭弧室26的一侧设置的l极触头机构22中的l极静触头固定在灭弧室26的一侧,l极触头机构22中的l极动触头连接在操作机构23上,且l极动触头与l极静触头相对设置,电流互感器27设置在l极动触头的另一侧且位于l相极模块外壳的下部,连接在l极动触头与l极进线端子241之间的软连接穿过电流互感器27,电流互感器27通过导线与重合闸模块4的线路板41连接,在电流互感器27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引弧板261,所述第一引弧板261的一端通过导线与l极进线端子241连接,第一引弧板261的另一端伸入灭弧室26内,同时,第一引弧板261与重合闸模块4的主线路连接用于线路板41的l极取电,优选在第一引弧板261设有取电板262,线路板41通过设置在l相极模块2的一个导电的l极弹簧28实现l极取电,如图7所示,l极弹簧28的一端穿过隔板11与线路板41的焊盘连接,l极弹簧28的另一端与取电板262弹性连接,优选的,所述l极弹簧28为压簧,所述线路板41面向隔板11的一侧设有与l极弹簧28配合的焊盘,取电板262凸出设置在第一引弧板261靠近隔板11一侧的侧边。在灭弧室26的另一侧设有排弧通道,利于电弧尾气的排出,防止电弧回流。

所述操作机构23包括支座、杠杆、跳扣、锁扣和触头支持,所述支座转动安装于l相极模块外壳内,跳扣和锁扣转动安装在支座上,触头支持连接于支座,杠杆的一端与手柄结构21连接,另一端与跳扣连接,跳扣与锁扣的一个端臂搭扣连接,触头支持一端连接有l极触头机构22的l极动触头,l极动触头与l相极模块外壳内固定设置的l极静触头相对设置;锁扣的另一个端臂的一侧与短路保护机构25中的电磁脱扣器相对设置,在锁扣上设有装配孔,在所述装配孔内安装有锁扣联动轴231(参见图8),所述锁扣联动轴231穿过隔板11伸入n相极模块3中用于与重合闸模块4的驱动结构配合,具体与驱动结构中的分闸摇臂453配合,用于使操作机构23中跳扣与锁扣的搭扣结构解锁使断路器分闸。

所述短路保护机构25包括电磁脱扣器,所述电磁脱扣器包括电磁线圈,电磁线圈的一端设有撞针,所述撞针与锁扣的一个端臂相对,在主线路发生短路时,撞针运动使锁扣发生转动,锁扣与跳扣的搭扣连接解锁,断路器模块分闸。

如图2-3和5-9所示,所述n相极模块3包括设置一对n极接线端子、n极触头机构32以及用于安装n极触头机构32的隔离板33,重合闸模块4层叠设置在线路板41的上部及一侧,在线路板41的另一侧下部层叠设置有n极触头机构32,且在n极触头机构32与线路板41之间设置有隔离板33,一对n极接线端子分别设置在n相极模块3的两侧分别作为n极进线端子311和n极出线端子312,所述n极触头机构32以及隔离板33设置在n极进线端子311与n极出线端子312之间,所述隔离板33靠近n极进线端子311设置,隔离板33将n极触头机构32与重合闸模块4的线路板41分隔,相比现有的将重合闸模块4与n相极模块3拼接为一体的两极结构,将重合闸模块4设置在n相极模块3中,仅通过隔板11分隔重合闸模块4的线路板41与n极触头机构32的结构能进一步缩小了断路器的体积,当然,也可使用设有缺口的线路板41,线路板41的缺口对应于隔离板33和n极触头机构32,隔离板33和n极触头机构32不层叠在线路板41上。如图5、6所示,所述重合闸模块4设置在靠近手柄结构21的上部,n极触头机构32设置在与下部靠近n极出线端子312一侧。

如图5所示,所述n极触头机构32包括相互配合的n极动触头321和n极静触头,n极动触头321转动安装在隔离板33的上部,n极动触头321通过导线与n极进线端子311连接,n极静触头包括n极静触板322,n极静触板322沿线路板41底部侧边与壳体1的内底壁之间的空间设置,优选n极静触板322沿隔离板33的一侧侧壁固定设置,n极静触板322的一端设置有与n极动触头321配合的n极静触点323,且n极静触点323与n极动触头321相对设置,同时,在n极静触板322设有n极静触头323的一端设有静触头引弧片324,n极静触板322的另一端与n极出线端子312连接,优选在n相极模块3中不设置灭弧室26,通过在隔离板33上设置与n极触头机构32相对应的引弧结构,用于将n极触头机构32进行分合闸时将电弧尾气引出壳体1外,利于缩小断路器的体积,引弧结构与n极静触头的静触头引弧板324共同构成n极触头机构32的灭弧系统,在不设置灭弧室26的情况下仍能保证电弧尾气的稳定排出,进一步利于断路器的体积缩小。

所述隔离板33包括用于安装n极触头机构32的第一隔离部331,优选在第一隔离部331设有与n极触头机构32相对应的引弧结构,所述引弧结构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一隔离部331两侧的引弧槽331a和引弧跑道331b,优选引弧跑道331b设置在线路板41与壳体1的内底壁之间的空间内,n极动触头321在引弧槽331a的上方摆动,n极静触头沿引弧跑道331b设置,进一步缩小了断路器的体积。

如图2、3、5和6所示,提供一种隔离板33的实施例,所述隔离板33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隔离部331和第二隔离部332,所述第一隔离部331呈板状,第一隔离部331的一侧与第二隔离部332连接,第二隔离部332设有用于安装n极进线端子311的安装槽,第一隔离部331的另一侧侧壁的下部向远离第一隔离部331的方向弯折形成限位板3312,所述限位板3312位于线路板41与壳体1内底壁之间的空间中,限位板3312与n相极模块3下部的壳体1内底壁配合形成引弧跑道331b,n极静触头可沿着引弧跑道331b设置并且与n极出线端子312连接,当然,也可以由第一隔离部331另一侧侧壁形成完整的引弧跑道331b,此时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限位板3312,两个限位板3312之间的间隙作为引弧跑道331b,引弧跑道331b优选与壳体1的排气孔相接。在第一隔离部331的中部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引弧片3311,在相邻两个引弧片3311之间形成的间隙作为引弧槽331a,n极动触头321层叠设置在引弧槽331a的上方,并且n极动触头321可在引弧槽331a的上方摆动,优选引弧片3311如图5、6所示,引弧片3311的数目为两个且两个引弧片3311的下部朝向同一方向偏折,两个引弧片3311之间的间隙作为引弧槽331a。所述n极动触头321转动安装在第一隔离部331的上部,并且n极动触头321穿过隔离板33、线路板41以及隔板11与l相极模块2的l极动触头联动连接,n极动触头321的下部可以在第一隔板11部进行摆动与n极静触头配合。所述n极静触头的n极静触板322沿限位板3312设置,在n极静触板322伸入第一隔离部331的一侧设有n极静触点323,在n极静触板322伸入第一隔离部331的一侧还设有静触头引弧片324,所述静触头引弧片324位于n极静触点323的下方,优选静触头引弧片324的一端连接在n极静触板322上,静触头引弧片324的另一端与引弧片3311的弯折方向形同,在静触头引弧片324位于引弧片3311的一侧并且与引弧片3311共同与壳体1衔接,静触头引弧片324与引弧片3311之间留有供电弧流动的空间利于电弧气体排出壳体1。在n极触头机构32在第一隔离部331进行分合闸时,引弧槽331a以及引弧跑道331b将电弧引出壳体1外。

所述n极触头机构32还包括导电的n极触头弹簧,导电的n极触头弹簧以及l极弹簧28配合使用,供线路板41就近连接以实现线路板41的n极和l极取电,这种取电方式避免设置使线路板41取电的导线,不会产生因导线断裂而造成安全隐患,同时,这种取电方式占用的空间较少,利于断路器的小型化设置。

结合图5提供第一种n极触头弹簧的实施例,所述n极触头弹簧用于为n极动触头321提供合闸驱动驱动力和使线路板41从n极取电,所述n极触头弹簧包括第一弹簧3211和第二弹簧3212,第一弹簧3211的一端与线路板41的取电柱411连接,第一弹簧3211的另一端以及第二弹簧3212的一端连接在n相极模块3中的一个导电轴,第二弹簧3212的另一端与n极动触头321连接,第二弹簧3212为拉簧,设置在n极动触头321靠近n极静触头的一侧,第二弹簧3212为n极动触头321提供合闸驱动力的同时,使线路板41从n极取电。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作为最优方案,导电轴所对应的线路板41的部分被挖空设有避让孔,如此使得导电轴与线路板41没有直接接触,并且导电轴需要与壳体1牢固连接,优选在壳体1上设置有导电轴安装孔,并且能够为n极动触头321提供合闸驱动力的第二弹簧3212弹力较大,因此需要通过第一弹簧3211、第二弹簧3212相互配合实现线路板41的n极取电。

结合图6提供第二种n极触头弹簧的实施例,所述n极触头弹簧包括第三弹簧3213和第二弹簧3212(图中未示出第二弹簧3212),所述第三弹簧3213的一端插入线路板41的一个导电插孔中,第三弹簧3213的另一端以及第二弹簧3212的一端连接在n相极模块3中的一个导电轴上,第二弹簧3212的另一端与n极动触头321连接,所述第三弹簧3213为扭簧,其一个扭簧臂弯折插入导电插孔中,相比第一种n极触头弹簧的实施例,第二弹簧3212为拉簧,设置在n极动触头321靠近n极静触头的一侧,第二弹簧3212为n极动触头321提供合闸驱动力的同时,使线路板41从n极取电,本实施例中不需要在线路板41上设置取电柱411,减少对线路板41的加工,同时能够确保第三弹簧3213与线路板41保持稳定的电连接。

作为一种n极触头弹簧的第三实施例,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所不同的是,所述n极触头弹簧可以仅包括第二弹簧3212,第二弹簧3212的一端与n极动触头321连接,第二弹簧3212的另一端与导线轴连接,导电轴与线路板41直接连接为线路板41供电,但导电轴41直接与线路板41连接的方式容易损坏线路板41。

如图2-3、5-9所示,所述重合闸模块4包括线路板41和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联动连接的驱动手柄42、齿轮传动机构43、驱动结构和电机44,所述线路板41设置在n相极模块3内部,并且层叠设置在隔板11上,线路板41分别与l相极模块2和n相极模块3连接,用于控制线路板41电源取电,优选线路板41通过设置在n相极模块3中的n极触头弹簧和设置在l相极模块2中的l极弹簧28实现线路板41取电。具体的,如图9所示,在线路板41的一侧设置有取电柱411,在线路板41的另一侧设有焊盘,所述取电柱411位于n相极模块3中,线路板41通过n极触头弹簧与n极动触头321连接,用于实现线路板41的n极取电,焊盘设置在线路板41朝向l相极模块2的一侧,l相极模块2的l极弹簧28的一端与焊盘连接,另一端与l相极模块2的第一引弧板261连接,实现线路板41的l极取电,线路板41的这种取电方式避免通过焊接导线取电,简化了加工过程,节省了一极断路器空间尺寸,利于进一步的缩小断路器的体积。当然,在线路板41上可以不设置取电柱411,直接将n极触头弹簧中与线路板41连接的一端插入线路板41的一个插孔中。

如图5-7所示,所述驱动手柄42、齿轮传动机构43以及电机44层叠设置在线路板41的表面,所述驱动手柄42转动安装在n相极模块3的上部,且通过手柄联动轴与l相极模块2的手柄结构21联动连接,驱动手柄42与齿轮传动机构43通过驱动结构的合闸驱动件451的驱动发生转动,齿轮传动机构43与电机44传动连接,在线路板41的控制器接收到合闸动作信号后驱动电机44转动,在齿轮传动机构43、合闸驱动件451以及驱动手柄42的相互配合下使操作机构23带动l极触头机构22、n极触头机构32合闸,实现断路器的自动合闸。

如图7所示,所述驱动结构还包括分闸驱动部452和分闸摇臂453,所述分闸驱动部452设置在齿轮传动机构43上,优选位于齿轮传动机构43靠近隔板11的一侧,分闸摇臂453转动设置在隔板11上,在线路板41的控制器接收到分闸动作信号后驱动电机44转动,随着齿轮传动机构43的转动,分闸驱动部452与分闸摇臂453配合使分闸摇臂453发生转动,分闸摇臂453的转动使锁扣联动轴231带动l相极模块2的操作机构23动作,在操作机构23的锁扣与跳扣的搭扣结构解锁后,l极触头机构22、n极触头机构32分闸,实现断路器的自动分闸。

如图2、3、5-7所示,所述齿轮传动机构43包括四个依次啮合的第一齿轮431、第二齿轮432、第三齿轮433和第四齿轮434,其中第一齿轮431通过蜗杆与电机44啮合,电机44设置在n相极模块3的一侧,在图中位于n相极模块3的左侧,在第四齿轮434背离线路板41的一侧设置有合闸驱动件451,优选在第四齿轮434上设置有安装孔,合闸驱动件451的一端作为连接端安装在安装孔内,合闸驱动件451的另一端作为驱动端与驱动手柄42配合;在第四齿轮434面向线路板41的一侧设有分闸驱动部452,所述分闸驱动部452具体为设置在第四齿轮434上的凸起结构;所述分闸摇臂453转动安装在隔板11上,分闸摇臂453包括短臂4531和长臂4532,所述短臂4531用于与分闸驱动部452配合使分闸摇臂453发生转动,长臂4532用于与锁扣联动轴231配合使l相极模块2的操作机构23动作,优选长臂4532与短臂4531之间的夹角范围为90~180°,优选在分闸摇臂453的一侧设有复位弹簧454,所述复位弹簧454在分闸摇臂453进行分闸转动时被压缩,在分闸摇臂453完成分闸转动后,由复位弹簧454提供复位力使分闸摇臂453转回原位,如此驱动结构具有结构简单且可靠,便于完成脱扣后的复位的优点。当然,根据需要可以增加或减少相应的齿轮数量,例如只设置2个或3个齿轮,或者设置5个齿轮。

结合图2、3和5-7提供一种驱动手柄42与齿轮传动机构43配合的实施例,所述驱动手柄42具有一个突出的把手部421,在驱动手柄42下方的隔板11上设置有用于与合闸驱动件451的驱动端配合的轨迹槽111,随着第四齿轮434进行分合闸转动,合闸驱动件451的驱动端沿轨迹槽111滑动,驱动端通过推动把手部421使驱动手柄42发生转动;在电机44驱动齿轮传动机构43合闸转动时,图5、6中第四齿轮434的转动方向为逆时针,此时合闸驱动件451的驱动端由轨迹槽111的内端向轨迹槽111的外端滑动,在驱动端与把手部421接触后通过推动把手部421实现驱动手柄42的合闸转动,驱动手柄42的合闸转动方向顺时针,此时分闸驱动部452与分闸摇臂453还未进行配合;在电机44驱动齿轮传动机构43分闸转动时,图5、6中第四齿轮434的转动方向为顺时针,此时第四齿轮434的分闸驱动部452转动并且与分闸摇臂453的短臂4531配合使分闸摇臂453转动,分闸摇臂453的长臂4532与操作机构23的锁扣联动轴231配合使操作机构23的锁扣与跳扣解锁,操作机构23使得l极触头机构22、n极触头机构32分闸,同时合闸驱动件451的驱动端从轨迹槽111的外端滑向轨迹槽111的内端,把手部421在驱动端撤去推动作用后进行逆时针的分闸转动。需要说明的是,在线路板41上设有供第四齿轮434的分闸驱动部452活动的避让槽412,并且在隔板11上设有多个通孔用于实现l相极模块2与重合闸模块4、n相极模块3联动。

结合图8所示,在隔板11的上部设置轨迹槽111,在隔板11的中部设置有供锁扣联动轴231穿过的联动孔112,优选联动孔112呈腰型孔,能够使锁扣联动轴231穿过并且能够在联动孔112中活动,优选在联动孔112与轨迹槽111之间的空间转动安装分闸摇臂453和复位弹簧454,如图8所示,所述复位弹簧454位于分闸摇臂453的上部,分闸摇臂453的短臂4531用于与复位弹簧454的一个弹性臂配合,在分闸转动时,分闸摇臂453压缩复位弹簧454,在分闸转动完毕后由复位弹簧454提供复位力。在隔板11的下部设置有穿线孔113,所述穿线孔113供电流互感器27的导线穿过,电流互感器27的导线穿过穿线孔113与线路板4连接,用于向线路板41的控制器反馈主线路的电流信号,在隔板11上还设有供l极弹簧28穿过的孔。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