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04315发布日期:2022-02-09 01:21阅读:75来源:国知局
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2.在一般显示面板中,偏光片(pol)能够有效地降低强光下面板的反射率,然而,却会损失了接近58%的出光。这对于有机发光晶体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面板来说,造成了极大的负担,缩短使用寿命。
3.另一方面,偏光片厚度较大、材质脆,不利于动态弯折产品的开发。为了开发基于oled的动态弯折产品,需要导入新材料、新技术以及新工艺替代偏光片。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利用设置于封装层上的黑色矩阵层及彩膜层,取代习知技术中的偏光片,并优化开口率,以达到降低显示面板厚度及提高出光率的效果。
5.基于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其包括:基板;发光层,设置在基板的一侧,包括显示第一颜色的第一子像素、显示第二颜色的第二子像素、以及显示第三颜色的第三子像素;彩膜层,设置在发光层的远离基板的一侧,且包括:与第一子像素对应设置的第一色阻、与第二子像素对应设置的第二色阻、以及与第三子像素对应设置的第三色阻;其中,第一色阻与第一子像素的第一面积比值,大于第二色阻与第二子像素的第二面积比值和第三色阻与第三子像素的第三面积比值。
6.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更包括像素定义层,设置在基板和发光层之间,多个第一开口定义于像素定义层中,第一子像素、第二子像素、第三子像素设置在多个第一开口中;黑色矩阵层,黑色矩阵层设置在发光层和彩膜层之间,多个第二开口定义在黑色矩阵层中,第一色阻、所述第二色阻、第三色阻设置在多个第二开口中彩膜层。
7.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对应第一子像素的第二开口的面积及第一色阻的面积大于第一子像素的面积;对应第二子像素的第二开口的面积及第二色阻的面积大于第二子像素的面积;以及对应第三子像素的第二开口的面积及第三色阻的面积大于第三子像素的面积彩膜层发光层。
8.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在基板设置有像发光层的一侧,设置在第二开口中的彩膜层的第一正投影的第一侧边缘与黑色矩阵层的第二正投影完全重叠彩膜层。
9.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在基板设置有像发光层的一侧,设置在第二开口中的彩膜层的第一正投影的第一侧边缘与黑色矩阵层的第二正投影完全重叠。
10.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在基板设置有像发光层的一侧,部分设置在第二开口中的彩膜层的第一正投影的第一侧边缘与黑色矩阵层的第二正投影重叠,第一正投影的第一侧边缘与第二正投影的第二侧边缘之间的间隙与像素定义层的第三正投影重叠彩膜层。
11.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在基板设置有像发光层的一侧,设置在第二开口中的彩
膜层的第一正投影的第一侧边缘与黑色矩阵层的第二正投影的第二侧边缘之间存在间隙,第一正投影的第一侧边缘与第二正投影的第二侧边缘之间的间隙与所素定义层的第三正投影重叠发光层。
12.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开口包括:与第一子像素对应的第一子开口,与第二子像素对应的第二子开口,与第三子像素对应的第三子开口;多个第二开口包括:与第一色阻对应的第四子开口,与第二色阻对应的第五子开口,与第三色阻对应的第六子开口;其中,第四子开口与第一子开口的第四面积比值,大于第五子开口与第二子开口的第五面积比值和第六子开口与第三子开口的第六面积比值。
13.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第一颜色与第一色阻的颜色相同,第二颜色与第二色阻的颜色相同,第三颜色与第三色阻的颜色相同,第四面积比值、第五面积比值与第六面积比值为1至2.5。
14.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第一颜色为红色,第四子开口与所述第一子开口的第四面积比值为1.35至1.4,第四子开口与第一子开口均具有切角彩膜层。
15.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第二颜色为绿色,第五子开口与第二子开口的所述第五面积比值为0.9至1.1,且第五子开口与第二子开口均为椭圆形。
16.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第三颜色为蓝色,第六子开口与第三子开口的第六面积比值为1.1至1.15,且第六子开口与第三子开口均具有切角。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技术的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18.图2为本技术的显示面板的第一剖视图。
19.图3为本技术的显示面板的第二剖视图。
20.图4为本技术的显示面板的元件的正投影的第一示意图。
21.图5为本技术的显示面板的第三剖视图。
22.图6为本技术的显示面板的元件的正投影的第二示意图。
23.图7为本技术的显示面板的第四剖视图。
24.图8为本技术的显示面板的元件的正投影的第三示意图。
25.图9为本技术的显示面板的第五剖视图。
26.图10为本技术的显示面板的第一开口的俯视图。
27.图11为本技术的显示面板的第一子开口示意图。
28.图12为本技术的显示面板的第二子开口示意图。
29.图13为本技术的显示面板的第三子开口示意图。
30.图14为本技术的显示面板的第二开口的俯视图。
31.图15为本技术的显示面板的第四子开口示意图。
32.图16为本技术的显示面板的第五子开口示意图。
33.图17为本技术的显示面板的第六子开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4.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将特举本技术优
选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再者,本技术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顶、底、前、后、左、右、内、外、侧层、周围、中央、水平、横向、垂直、纵向、轴向、径向、最上层或最下层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技术,而非用以限制本技术。
35.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以相同标号表示。
36.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显示面板10具有有效显示区域(active area)aa,以供图像的显示。进一步说明,显示面板10可为具有显示功能的屏幕,例如,手机、电脑、穿戴式装置的屏幕。
37.如图2所示,本技术的显示面板10可包括设置于有效显示区域aa中的基板100、像素定义层200、发光层300、封装层400、黑色矩阵层500及彩膜层600。
38.进一步说明,基板100可为阵列基板,且可包括薄膜晶体管、公共电极等元件。在一实施例中,制造本技术的显示面板10时,可先在基板上,例如玻璃基板,沉积聚酰亚胺(polyimide,pi)行成柔性基板,而后依序完成基板100、像素定义层200、发光层300、封装层400,之后进行黑色矩阵层500及彩膜层600的制作,最后涂布黏胶,例如光学胶(optical clear adhesive,oca),形成黏合层800,以在后续与其他模组材料组装。因此,本技术的显示面板10为去偏光片(polarizer-less,pol-less)的显示面板10。
39.进一步说明,像素定义层200可设置在基板100和发光层300之间,第一开口201定义于像素定义层200中。在一实施例中,像素定义层200可以透明材料或黑色有机材料制作而成。多个第一开口201可以蚀刻方式定义于像素定义层200。
40.发光层300可设置在基板100的一侧。在一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发光层300可包括显示第一颜色的第一子像素310、显示第二颜色的第二子像素320、以及显示第三颜色的第三子像素330,且第一子像素310、第二子像素320、第三子像素330设置在多个第一开口201中。具体地,第一子像素310、第二子像素320、第三子像素330可分别为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及蓝色子像素。
41.在一实施例中,发光层300可包括有机发光晶体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有机发光晶体管可为红色有机发光晶体管、绿色有机发光晶体管、或蓝色有机发光晶体管。
42.在一实施例中,封装层400可覆盖像素定义层200及发光层300。另外,封装层400可为薄膜封装层(thin film encapsulation,tfe)。tfe为在有机材料层上堆叠无机膜层及有机膜层以防止外界污染的技术。无机膜可层以防止渗透,但是由于无机膜层的性质不均匀,因此有机膜层有助于稳定无机膜层。
43.黑色矩阵层500可设置在发光层300和彩膜层600之间,且可对应发光层300及像素定义层200设置于封装层400上。多个第二开口501可定义在黑色矩阵层500中。彩膜层600可填充第二开口501。
44.进一步说明,如图2至图9所示,彩膜层600设置在发光层300的远离基板的一侧,且包括与第一子像素310对应设置的第一色阻610、与第二子像素320对应设置的第二色阻620、以及与第三子像素330对应设置的第三色阻630。第一色阻610、第二色阻620、第三色阻630设置在多个第二开口501中。另外,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色阻610、第二色阻620、第三色阻630可分别为红色色阻、绿色色阻及蓝色色阻。
45.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色阻610与第一子像素310的第一面积比值,大于第二色阻620与第二子像素320的第二面积比值和第三色阻630与第三子像素330的第三面积比值。
46.在一实施例中,彩膜层600可对应发光层300的位置设置,以对应发光层300发出的光线,并防止环境光的干扰。而黑色矩阵层500可防止漏光且具有降低反射的功效。
47.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9所示,对应第一子像素310的第二开口501的面积及第一色阻610的面积大于第一子像素310的面积;对应第二子像素320的第二开口501的面积及第二色阻620的面积大于第二子像素320的面积;以及对应第三子像素330的第二开口501的面积及第三色阻630的面积大于第三子像素330的面积。
48.因此,本技术的显示面板10是利用设置于封装层400上的黑色矩阵层500及彩膜层600,取代习知技术中的偏光片,以达到降低显示面板10厚度及提高出光率的效果。
49.在一实施例中,本技术的显示面板10亦可具有触控功能。如图3、图5、图7、图9所示,显示面板10可更包括触控结构700。触控结构700可设置于封装层400上,黑色矩阵层500及彩膜层600可设置于触控结构700上。触控结构700可包括金属走线层701。进一步说明,在一实施例中,触控结构700涉及了集成触控工艺,也就是说,本技术的显示面板10可高度整合显示及触控功能,通过将触控和显示技术集成到单芯片和双芯片解决方案中,使得显示面板10更加轻薄。
50.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图5、图7、图9所示,为了避免金属走线层701影响显示面板10的显示,可将金属走线层701对应黑色矩阵层500设置,也就是说,于阵列基板100设置有像素定义层200的表面上,黑色矩阵层500的正投影完全覆盖金属走线层701。
51.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及图4所示,在基板100设置有像发光层300的一侧,设置在第二开口501中的彩膜层600的第一正投影601的第一侧边缘6011与黑色矩阵层500的第二正投影502完全重叠。因此,彩膜层600及黑色矩阵层500可完全覆盖对应发光层300,以对应发光层300发出的光线,并防止环境光的干扰。
52.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5及图6所示,在基板100设置有像发光层300的一侧,部分设置在第二开口501中的彩膜层600的第一正投影601的第一侧边缘6011与黑色矩阵层500的第二正投影502重叠,第一正投影601的第一侧边缘6011与第二正投影502的第二侧边缘5021之间的间隙与像素定义层200的第三正投影202重叠。因此,彩膜层600及黑色矩阵层500可完全覆盖对应发光层300,以对应发光层300发出的光线,并防止环境光的干扰。
53.在又一实施例中,如图7及图8所示,在基板100设置有像发光层300的一侧,设置在第二开口501中的彩膜层600的第一正投影601的第一侧边缘6011与黑色矩阵层500的第二正投影502的第二侧边缘5021之间存在间隙,第一正投影601的第一侧边缘6011与第二正投影502的第二侧边缘5021之间的间隙与所素定义层的第三正投影202重叠。因此,彩膜层600及黑色矩阵层500可完全覆盖对应发光层300,以对应发光层300发出的光线,并防止环境光的干扰。
54.进一步说明,在一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多个第一开口201可包括:与第一子像素310对应的第一子开口2011,与第二子像素320对应的第二子开口2012,与第三子像素330对应的第三子开口2013;多个第二开口501包括:与第一色阻610对应的第四子开口5011,与第二色阻620对应的第五子开口5012,与第三色阻630对应的第六子开口5013;其中,第四子开口5011与第一子开口2011的第四面积比值,大于第五子开口5012与第二子开口2012的第五
面积比值和第六子开口5013与第三子开口2013的第六面积比值。
55.在一实施例中,发光层300所发出的光线的颜色与彩膜层600的颜色相同,也就是说,第一颜色与第一色阻610的颜色相同,第二颜色与第二色阻620的颜色相同,第三颜色与第三色阻630的颜色相同。另外,在一实施例中,第四面积比值、第五面积比值与第六面积比值为1至2.5。
56.具体地,以图9的显示面板10为例进行说明。图9的结构近似于上述图3的结构,图9与图3的差异在于,图9中进一步绘示了第一子像素310、第二子像素320、第三子像素330、第一色阻610、第二色阻620及第三色阻630。
57.需要说明的是,于图3至图8的实施例中,发光层300可以视为第一子像素310、第二子像素320、第三子像素330;彩膜层600可以视为第一色阻610、第二色阻620或第三色阻630的任一个,但发光层300所发出的光线的颜色需与彩膜层600的颜色相同。换言之,于图3至图8的实施例中,若发光层300为第一子像素310,则发光层300正上方的彩膜层600为第一色阻610。
58.因此,如图9所示,第一子像素310的正上方为第一色阻610;第二子像素320的正上方为第二色阻620;第三子像素330的正上方为第三色阻630。
59.在一实施例中,当彩膜层600为第一色阻610时,也就是第一颜色为红色时,第四子开口5011与第一子开口2011的第四面积比值为1.35至1.4,第四子开口5011与第一子开口2011均具有切角,以使得本技术的显示面板10具有较佳的显示效果。
60.在一实施例中,当彩膜层600为第二色阻620时,也就是第二颜色为绿色时,第五子开口5012与第二子开口2012的第五面积比值为0.9至1.1,且第五子开口5012与第二子开口2012均为椭圆形,以使得本技术的显示面板10具有较佳的显示效果。
61.在一实施例中,当彩膜层600为第三色阻630时,也就是第三颜色为蓝色时,第六子开口5013与第三子开口2013的第六面积比值为1.1至1.15,且第六子开口5013与第三子开口2013均具有切角,以使得本技术的显示面板10具有较佳的显示效果。
62.详而言之,对应第二开口501与第一开口201的面积比及不同颜色的彩膜层600的数值可参考表一。
[0063][0064][0065]
表一
[0066]
对应表一中各项数值的显示效果可如表二所示。另外,表一中的第一光阻为红色光阻,第二光阻为绿色光阻,第三光阻为蓝色光阻。
[0067][0068]
表二
[0069]
于表二中,功耗代表点亮显示面板10的屏幕的耗电量,此处耗电量发光层300发光的耗电量,并不包括芯片等驱动电路的耗电量。
[0070]
色域(national television system committee,ntsc)指的是ntsc标准下的颜色的总和。此数值越大代表显示效果越大越好。
[0071]
均匀性(255灰阶下子像素的实际亮度,l255)是指同一屏幕不同区域的亮度和色度的均匀性。白色角度依赖性(white angular dependence,wad)指显示面板10的色偏情况。表二中以(30
°
,45
°
,60
°
)的jncd指标表示。jncd为just noticeable color difference,是衡量屏幕色彩准确度的标准,它的数值越小,代表屏幕显示的色彩就越准确。
[0072]
luminance-decay(l-decay)为亮度视角,表示在偏离一定角度下,屏幕亮度衰减50%的指标。此角度为30-40
°
即可。反射率指屏幕熄灭时的反射率,此数值越小越好。
[0073]
色相(lab,l表示色彩的深浅(亮度),a(洋红色至绿色的数值)及b(黄色到蓝色的数值)代表色彩的色度,屏幕的熄灭时的色相情况。与反射率相结合,lab越小越好。
[0074]
其中,所有指标中wad指标最为重要,是表示屏幕的发光颜色是否标准的重要指标。因此,结合表一及表二可知,在图9的配置之下,split3可具有最佳的显示效果。
[0075]
于本技术中,使用彩膜(color filter),即彩膜层600及黑色矩阵层500,替代偏光片(pol)的pol-less技术,不仅能将功能层的厚度从大约100μm降低至小于5μm;而且能够将出光率从42%提高至60%。本技术利用上述实施例及其各项数值,提供具有优异的出光视角及功耗的显示面板10。
[0076]
进一步说明,由于第一子开口2011、第二子开口2012及第三子开口2013分别对应于第一色阻610、第二色阻620及第三色阻630,因此,如图10所示,第一子开口2011可供红光穿过、第二子开口2012可供绿光穿过,第三子开口2013可供蓝光穿过。第一子开口2011及第三子开口2013可具有切角,第二子开口2012可为椭圆形。
[0077]
现请参阅图11至图13。在表一中的编号split1中,第一子开口2011的第一长度d11可为28.48μm;第一子开口2011的第一宽度d12可为28.48μm;第二子开口2012的第二长度d21可为25.83μm;第二子开口2012的第二宽度d22可为17.03μm;第三子开口2013的第三长度d31可为44.38μm;第三子开口2013的第三宽度d32可为44.38μm。
[0078]
在表一中的编号split2中,第一子开口2011的第一长度d11可为26.00μm;第一子开口2011的第一宽度d12可为26.00μm;第二子开口2012的第二长度d21可为25.83μm;第二子开口2012的第二宽度d22可为17.03μm;第三子开口2013的第三长度d31可为40.00μm;第三子开口2013的第三宽度d32可为40.00μm。也就是说,相对于表一中的编号split1的第一子开口2011及第三子开口2013,表一中的编号split2的第一子开口2011及第三子开口2013的四角内缩。另外,在一实施例中,表一中的编号split2的第一子开口2011及第三子开口2013的圆弧部份的曲率半径可保持不变,但亦可依据需求调整。
[0079]
在表一中的编号split3中,第一子开口2011的第一长度d11可为24.00μm;第一子开口2011的第一宽度d12可为24.00μm;第二子开口2012的第二长度d21可为25.83μm;第二子开口2012的第二宽度d22可为17.03μm;第三子开口2013的第三长度d31可为36.00μm;第三子开口2013的第三宽度d32可为36.00μm。也就是说,相对于表一中的编号split1的第一子开口2011及第三子开口2013,表一中的编号split3的第一子开口2011及第三子开口2013的四角内缩。另外,在一实施例中,表一中的编号split2的第一子开口2011及第三子开口2013的圆弧部份的曲率半径可保持不变,但亦可依据需求调整。
[0080]
另外,由于第二开口501对应于第一开口201,因此,如图14所示,第四子开口5011可供红光穿过、第五子开口5012可供绿光穿过,第六子开口5013。第四子开口5011及第六子开口5013可具有切角,第五子开口5012可为椭圆形。
[0081]
现请参阅图15至图17。对应于表一中的编号split1,第四子开口5011的第四长度d41可为32.08μm;第四子开口5011的第四宽度d42可为32.08μm;第五子开口5012的第五长度d51可为25.28μm;第五子开口5012的第五宽度d52可为16.52μm;第六子开口5013的第六长度d61可为46.4μm;第六子开口5013的第六宽度d62可为46.4μm。
[0082]
对应于表一中的编号split2,第四子开口5011的第四长度d41可为29.26μm;第四子开口5011的第四宽度d42可为29.26μm;第五子开口5012的第五长度d51可为25.28μm;第五子开口5012的第五宽度d52可为16.52μm;第六子开口5013的第六长度d61可为41.42μm;第六子开口5013的第六宽度d62可为41.42μm。也就是说,相对于表一中的编号split1的第四子开口5011及第六子开口5013,表一中的编号split2的第四子开口5011及第六子开口5013的四角内缩。另外,在一实施例中,表一中的编号split2的第四子开口5011及第六子开
口5013的圆弧部份的曲率半径可保持不变,但亦可依据需求调整。
[0083]
对应于表一中的编号split3,第四子开口5011的第四长度d41可为27.28μm;第四子开口5011的第四宽度d42可为27.28μm;第五子开口5012的第五长度d51可为25.28μm;第五子开口5012的第五宽度d52可为16.52μm;第六子开口5013的第六长度d61可为37.44μm;第六子开口5013的第六宽度d62可为37.44μm。也就是说,相对于表一中的编号split1的第四子开口5011及第六子开口5013,表一中的编号split3的第四子开口5011及第六子开口5013的四角内缩。另外,在一实施例中,表一中的编号split2的第四子开口5011及第六子开口5013的圆弧部份的曲率半径可保持不变,但亦可依据需求调整。
[0084]
以上提供了本发明产品的实际尺度,但不以此为限。举例来说,可依据需要再调整例如第一长度d11及第二长度d21的数值,使得第一长度d11及第二长度d21不同。
[0085]
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显示面板10是利用设置于封装层400上的黑色矩阵层500及彩膜层600,取代习知技术中的偏光片,并优化开口率,以达到降低显示面板10厚度及提高出光率的效果。
[0086]
尽管已经相对于一个或多个实现方式示出并描述了本技术,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对本说明书和附图的阅读和理解将会想到等价变型和修改。本技术包括所有这样的修改和变型,并且仅由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限制。特别地关于由上述组件执行的各种功能,用于描述这样的组件的术语旨在对应于执行所述组件的指定功能(例如其在功能上是等价的)的任意组件(除非另外指示),即使在结构上与执行本文所示的本说明书的示范性实现方式中的功能的公开结构不等同。此外,尽管本说明书的特定特征已经相对于若干实现方式中的仅一个被公开,但是这种特征可以与如可以对给定或特定应用而言是期望和有利的其他实现方式的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组合。而且,就术语“包括”、“具有”、“含有”或其变形被用在具体实施方式或权利要求中而言,这样的术语旨在以与术语“包含”相似的方式包括。
[0087]
以上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