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普线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67101发布日期:2022-01-12 07:55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一种安普线夹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线夹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安普线夹。


背景技术:

2.安普线夹是一种用于电力系统的非承力型连接金具,用于铝绞线或钢芯铝绞线间的连接,铝绞线与铜绞线间的连接,以及在非严重污染地区的铜绞线间的连接,并可用于同径或异径导线连接。
3.一般的安普线夹包括有壳体与楔子,壳体上开设有贯通的凹槽,楔子为梯形,当两根电缆从凹槽处放入壳体内后,再将楔子之间较小的一端放入外壳,然后通过重击将楔子锤入壳体内,从而使楔子与壳体抵接。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楔子通过重击被锤入壳体内时,壳体的侧壁易产生形变,导致在后续使用过程中楔子渐渐从壳体中脱落。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楔子通过重击被锤入外壳内时,外壳的侧壁易产生形变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安普线夹。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安普线夹,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安普线夹,包括有壳体与楔子,所述壳体侧壁上设置有用于供电缆放入的进线凹槽,所述壳体内设置有与楔子配合固定电缆的第一线槽与第二线槽,所述进线凹槽、第一线槽与第二线槽连通,所述壳体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一螺杆与第二螺杆,所述第一螺杆与第二螺杆分别位于进线凹槽两侧的壳体侧壁上,所述第一螺杆与第二螺杆之间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横跨进线凹槽。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将电缆从进线凹槽放入第一线槽与第二线槽后,将连接板连接于第一螺杆与第二螺杆上,最后将楔子锤入壳体,此时连接板限位了壳体的形变,使得楔子难以将壳体形变,增加了结构强度。
9.优选的,所述连接板滑动于第一螺杆与第二螺杆上,所述第一螺杆与第二螺杆上均螺纹连接有螺母,所述螺母将连接板抵于壳体的侧壁上。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螺母将连接板限位于壳体侧壁上,降低了连接板在楔子进入壳体内时连接板从第一螺杆与第二螺杆上脱落的概率,增加了连接板的牢靠性。
11.优选的,所述连接板位于壳体直径较小一端的侧壁上。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楔子从壳体直径较大的一端进入壳体内,连接板位于壳体直径较小一端的侧壁上,降低了连接板妨碍工作人员使用工具将楔子锤入壳体内的概率。
13.优选的,所述楔子面朝第一线槽侧壁与第二线槽侧壁的两端侧壁上均设置有夹板,所述夹板侧壁与楔子侧壁之间存在空隙。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楔子进入第一线槽与第二线槽之间时,电缆与夹板贴
合,且当楔子逐渐深入时,楔子与夹板之间的空隙使夹板能够形变,使电缆将夹板挤形变,使得夹板与电缆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使得电缆与壳体之间的电流导通地更加流畅。
15.优选的,所述壳体内侧壁上设置有若干第一防滑槽,所述第一防滑槽沿楔子的插入方向分布。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防滑槽的开设,增大了壳体面朝楔子的侧壁的粗糙程度,增加了壳体与楔子之间的摩擦力,降低了楔子在进入壳体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从壳体内退出的概率,增加了楔子与壳体连接的牢靠性。
17.优选的,所述第一线槽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二防滑槽,所述第二线槽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三防滑槽,所述第二防滑槽与第三防滑槽均沿电缆的长度方向分布。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防滑槽与第二防滑槽的开设,增大了第一线槽与第二线槽的内侧壁的粗糙程度,增加了第一线槽、第二线槽与电缆之间的摩擦力,降低了壳体在电缆上滑动的概率。
19.优选的,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击槽,所述击槽与进线凹槽以插入壳体后的楔子为中心对称,所述击槽用于供外力击打楔子。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击槽方便了工作人员使用工具将楔子锤入壳体内,降低了壳体侧壁对工作人员使用的工具造成阻挡的概率。
21.优选的,所述壳体内侧壁上设置有若干导向块,所述楔子上设置有若干用于供导向块插入并滑动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沿楔子的插入方向延伸。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块在导向槽内滑动,起到了引导楔子的插入方向的作用,使楔子插入地更加顺滑。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工作人员将电缆从进线凹槽放入第一线槽与第二线槽后,将连接板连接于第一螺杆与第二螺杆上,最后将楔子锤入壳体,此时连接板限位了壳体的形变,使得楔子难以将壳体形变,增加了结构强度。
25.2.通过第一防滑槽的开设,增大了壳体面朝楔子的侧壁的粗糙程度,增加了壳体与楔子之间的摩擦力,降低了楔子在进入壳体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从壳体内退出的概率,增加了楔子与壳体连接的牢靠性。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图1中凸显第一防滑槽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8.图3是图1中凸显导向槽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9.附图标记说明:1、壳体;11、进线凹槽;12、第一线槽;13、第二线槽;14、第一防滑槽;15、第二防滑槽;16、第三防滑槽;17、击槽;2、楔子;21、夹板;22、导向块;23、导向槽;3、第一螺杆;31、第二螺杆;32、连接板;33、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安普线夹。参照图1,安普线夹包括有壳体1与楔子2,壳体1
侧壁上开设有用于供电缆放入的进线凹槽11,进线凹槽11沿壳体1的厚度方向贯穿,进线凹槽11还沿电缆的长度方向贯穿壳体1的侧壁,壳体1内开设有与楔子2配合固定电缆的第一线槽12与第二线槽13,第一线槽12与第二线槽13均沿电缆的长度方向将壳体1贯穿,楔子2插入于第一线槽12与第二线槽13之间,进线凹槽11、第一线槽12与第二线槽13连通,壳体1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螺杆3与第二螺杆31,第一螺杆3与第二螺杆31分别位于进线凹槽11沿进电缆方向的两侧壳体1侧壁上,第一螺杆3与第二螺杆31之间滑动有连接板32,连接板32上开设有两个滑槽,第一螺杆3与第二螺杆31均穿设在滑槽内,使连接板32滑动于第一螺杆3与第二螺杆31上,第一螺杆3与第二螺杆31上均螺纹连接有螺母33,螺母33将连接板32抵在壳体1的侧壁上,连接板32横跨进线凹槽11,连接板32位于壳体1长度较短的一端侧壁上。
32.参照图1与图2,壳体1内侧壁上开设有若干第一防滑槽14,若干第一防滑槽14的长度方向均垂直于楔子2的插入方向,第一防滑槽14沿楔子2的插入方向分布。第一线槽12内侧壁上开设有第二防滑槽15,第二线槽13内侧壁上卡斯和有第三防滑槽16,第二防滑槽15与第三防滑槽16均沿电缆的长度方向分布,第二防滑槽15与第三防滑槽16的长度方向均垂直于电缆的长度方向。壳体1上开设有击槽17,击槽17位于第一线槽12与第二线槽13之间的壳体1侧壁上,击槽17与进线凹槽11以插入壳体1后的楔子2为中心对称,击槽17用于供外力可更方便地击打楔子2,壳体1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若干导向块22,导向块22沿垂直于楔子2插入方向的方向分布。
33.参照图3,楔子2上开设有若干用于供导向块22插入并滑动的导向槽23,导向槽23沿楔子2的插入方向延伸,相邻导向槽23之间沿垂直于楔子2插入方向的方向分布,楔子2面朝第一线槽12侧壁与第二线槽13侧壁的两端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夹板21,夹板21沿自身长度方向的两侧上固定连接有固定条,固定条连接于楔子2侧壁上,夹板21侧壁与楔子2侧壁之间存在空隙。
34.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安普线夹的实施原理为:当电缆从进线凹槽11放入至第一线槽12与第二线槽13内后,将连接板32滑入第一螺杆3与第二螺杆31上,再通过螺母33将连接板32抵接于壳体1外侧壁上,最后工作人员通过工具将楔子2从远离连接板32的壳体1一侧击打进入第一线槽12与第二线槽13之间。
35.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