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铜排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66911发布日期:2022-08-24 11:29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铜排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铜排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铜排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导电铜排装置(cn201521108165.7),包括导电铜排本体、凹槽,导电铜排本体包括两个导电铜排,导电铜排上平行搭接有若干个凹槽,凹槽的横截面为u形、圆角倒梯形、v形中的任一种。本实用新型增大导电接触面积,提供稳定的电流,另外,所述凹槽的横截面为v形时,还更便于平稳安放电极。
3.但是经本发明人探索发现该技术方案仍然存在至少以下缺陷:现有技术中通过不同的凹槽固定不同的铜排,而槽的宽度一定使得一种槽只能固定一种宽度的铜排,对于不同规格的铜排适应性较差。
4.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新型铜排连接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新型铜排连接结构。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铜排连接结构,包括第一绝缘块、第二绝缘块和耳板,所述第一绝缘块和第二绝缘块并排设置,第一绝缘块和第二绝缘块的侧壁均固定安装有耳板,耳板的顶面开设安装孔,所述第一绝缘块和第二绝缘块之间设置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限位块、拉杆一、拉杆二、平移槽、卡齿和延长杆,所述第二绝缘块的前壁面开设平移槽,所述限位块与平移槽滑动连接,拉杆一和拉杆二均与限位块固定连接,限位块的端面开设卡齿,延长杆与第一绝缘块固定连接且延长杆与第二绝缘块滑动连接。
7.进一步,所述平移槽为矩形槽且平移槽与限位块相适配,拉杆一和拉杆二均为弧形杆,拉杆一和拉杆二开口反向设置,拉杆一和拉杆二位于限位块的前壁面。
8.进一步,所述延长杆为矩形杆且延长杆,第二绝缘块的左侧壁开设与延长杆适配的内槽,延长杆与第二绝缘块的内壁面滑动连接,平移槽与第二绝缘块左侧壁的内槽连通,卡齿开设于限位块的后壁面,卡齿呈三棱柱状,延长杆的前壁面开设与卡齿适配的卡口。
9.进一步,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翼板、拉伸弹簧和侧槽,所述第二绝缘块的内壁面开设侧槽,翼板与限位块固定连接且翼板与侧槽滑动连接,拉伸弹簧的一端与翼板固定连接且拉伸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二绝缘块内壁面固定连接。
10.进一步,所述翼板的水平截面为矩形,翼板与侧槽相适配,限位块的左侧壁和限位块的右侧壁固定连接相同的翼板,拉伸弹簧与翼板的后壁面固定连接。
11.进一步,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第一压紧块、第二压紧块和紧固螺栓,所述第一压紧块放置在第一绝缘块的顶面,第二压紧块与第一压紧块固定连接,紧固螺栓贯穿第二压紧块且紧固螺栓与第一压紧块螺纹连接,第二压紧块和第一压紧块组成的共同体呈l形。
12.有益效果
1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铜排连接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4.1、该一种新型铜排连接结构,通过用两根手指扣住拉杆一和拉杆二拉动限位块在平移槽内滑动,卡齿与延长杆分离,拉动第一绝缘块远离第二绝缘块使得第一绝缘块和第二绝缘块之间的间距增大,适应不同宽度的铜排,增强对不同规格铜排的适应性。
15.2、该一种新型铜排连接结构,通过拉动限位块在平移槽内滑动,限位块带动翼板在侧槽内滑动并压缩拉伸弹簧,在将第一绝缘块和第二绝缘块之间间距调节至与铜排宽度相等后,松开拉杆一和拉杆二,拉伸弹簧的弹力推动限位块再次靠近延长杆,卡齿与延长杆前壁面的齿口嵌合,实现对第一绝缘块和第二绝缘块之间的间距调节和固定,实现便于调节和固定,更加便于使用。
16.3、该一种新型铜排连接结构,通过将铜排放置在第一绝缘块和第二绝缘块之间,转动紧固螺栓将第一压紧块压紧在第一绝缘块的顶面,第二绝缘块顶面设置相同的第一压紧块、第二压紧块和紧固螺栓,利用两块第二压紧块将铜排压紧在第一绝缘块和第二绝缘块顶面,实现对不同厚度的铜排的固定,更进一步调节对不同规格铜排的适应性。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拉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他的实施附图。
18.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的放大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绝缘块和第二绝缘块间距调节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b的放大图。
23.图例说明:
24.10、第一绝缘块;11、第二绝缘块;12、耳板;20、限位块;21、拉杆一;22、拉杆二;23、平移槽;24、卡齿;25、延长杆;26、翼板;27、拉伸弹簧;28、侧槽;30、第一压紧块;31、第二压紧块;32、紧固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拉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实施例:一种新型铜排连接结构,如图1-图4所示,包括第一绝缘块10、第二绝缘块11和耳板12,第一绝缘块10和第二绝缘块11并排设置,第一绝缘块10和第二绝缘块11的侧壁均固定安装有耳板12,耳板12的顶面开设安装孔,第一绝缘块10和第二绝缘块11之间设置调节机构,调节机构包括限位块20、拉杆一21、拉杆二22、平移槽23、卡齿24和延长杆25,第二绝缘块11的前壁面开设平移槽23,限位块20与平移槽23滑动连接,拉杆一21和拉杆二22均与限位块20固定连接,限位块20的端面开设卡齿24,延长杆25与第一绝缘块10固定连接且延长杆25与第二绝缘块11滑动连接,平移槽23为矩形槽且平移槽23与限位块20相适配,拉杆一21和拉杆二22均为弧形杆,拉杆一21和拉杆二22开口反向设置,拉杆一21和拉杆二22位于限位块20的前壁面,延长杆25为矩形杆且延长杆25,第二绝缘块11的左侧壁开设与延长杆25适配的内槽,延长杆25与第二绝缘块11的内壁面滑动连接,平移槽23与第二绝缘块11左侧壁的内槽连通,卡齿24开设于限位块20的后壁面,卡齿24呈三棱柱状,延长杆25的前壁面开设与卡齿24适配的卡口,通过用两根手指扣住拉杆一21和拉杆二22拉动限位块20在平移槽23内滑动,卡齿24与延长杆25分离,拉动第一绝缘块10远离第二绝缘块11使得第一绝缘块10和第二绝缘块11之间的间距增大,适应不同宽度的铜排,增强对不同规格铜排的适应性。
27.调节机构还包括翼板26、拉伸弹簧27和侧槽28,第二绝缘块11的内壁面开设侧槽28,翼板26与限位块20固定连接且翼板26与侧槽28滑动连接,拉伸弹簧27的一端与翼板26固定连接且拉伸弹簧27的另一端与第二绝缘块11内壁面固定连接,通过拉动限位块20在平移槽23内滑动,限位块20带动翼板26在侧槽28内滑动并压缩拉伸弹簧27,在将第一绝缘块10和第二绝缘块11之间间距调节至与铜排宽度相等后,松开拉杆一21和拉杆二22,拉伸弹簧27的弹力推动限位块20再次靠近延长杆25,卡齿24与延长杆25前壁面的齿口嵌合,实现对第一绝缘块10和第二绝缘块11之间的间距调节和固定,实现便于调节和固定,更加便于使用。
28.翼板26的水平截面为矩形,翼板26与侧槽28相适配,限位块20的左侧壁和限位块20的右侧壁固定连接相同的翼板26,拉伸弹簧27与翼板26的后壁面固定连接,调节机构还包括第一压紧块30、第二压紧块31和紧固螺栓32,第一压紧块30放置在第一绝缘块10的顶面,第二压紧块31与第一压紧块30固定连接,紧固螺栓32贯穿第二压紧块31且紧固螺栓32与第一压紧块30螺纹连接,第二压紧块31和第一压紧块30组成的共同体呈l形,通过将铜排放置在第一绝缘块10和第二绝缘块11之间,转动紧固螺栓32将第一压紧块30压紧在第一绝缘块10的顶面,第二绝缘块11顶面设置相同的第一压紧块30、第二压紧块31和紧固螺栓32,利用两块第二压紧块31将铜排压紧在第一绝缘块10和第二绝缘块11顶面,实现对不同厚度的铜排的固定,更进一步调节对不同规格铜排的适应性。
29.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用两根手指扣住拉杆一21和拉杆二22拉动限位块20在平移槽23内滑动,卡齿24与延长杆25分离,拉动第一绝缘块10远离第二绝缘块11使得第一绝缘块10和第二绝缘块11之间的间距增大,限位块20带动翼板26在侧槽28内滑动并压缩拉伸弹簧27,在将第一绝缘块10和第二绝缘块11之间间距调节至与铜排宽度相等后,松开拉杆一21和拉杆二22,拉伸弹簧27的弹力推动限位块20再次靠近延长杆25,卡齿24与延长杆25前壁面的齿口嵌合,将铜排放置在第一绝缘块10和第二绝缘块11之间,转动紧固螺栓32将第一压紧块30压紧在第一绝缘块10的顶面,第二绝缘块11顶面设置相同的第一压紧块30、
第二压紧块31和紧固螺栓32,利用两块第二压紧块31将铜排压紧在第一绝缘块10和第二绝缘块11顶面。
30.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