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离开关引出线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99618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隔离开关引出线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隔离开关引出线系统,由接线夹、触头、罩体底座,导电柱构成,属于电力技术中开关设备的组件。
隔离开关导电体引出线系统,通常称为接线座。其结构大致有两种,一种采用导电带联接,其导体裸露在外面,防雨雪侵蚀性不好;另一种采用铜球滚动联接,其载流能力比较小,仅为400安左右。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备良好接触载流能力大的滚动触头大电流通过时可产生吸力,保持良好的电动稳定性及热稳定性、导电途径较短的隔离开关引出线系统。
本引出线系统采用以下结构特征,来保证实现上述任务的。
在罩体内表面设置梯形截面的凸环、导电柱也配置对应的凸环,同时设置多组由两个半球体及中间连接柱构成的和凸环坡面滚动接触的滚动触头。
具备本结构的隔离开关引出线系统,工作时,无论闸刀随瓷管作何种角度的转动,其多组滚动触头的半球体,都与梯形截面的凸环坡面动接触,并且,由于多组半球体与坡面双面接触以及球体具有较大的直径使载流截面积大,导电回路短。
如果在半球体连接柱上设置胀紧弹簧,促使半球体和坡面紧密接触,这对保证大载流载面尺寸的恒定是有利的。
根据载流能力的要求,可以在导电柱和罩体内表面的对应凸环间,设置多组滚动触头,例如400A,采用3组触头;630A时,采用4组;1000A,8组;1250A10组;1600A,12组等等。
本隔离开关的引出线系统,适合电压10-132KV,额定电流400-1600安的双柱式隔离开关或叁柱式隔离开关。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透视图;图2是俯视图;图3是在底座上配置闸刀的一种隔离开关引出线系统透视图。
以下结合附图1、2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
导电柱(1)穿过罩体(4)垂直销定在底座(7)之上销定帽(2)紧压罩体(4)顶端的绝缘套塞(3),促使罩体(4)更可靠地嵌紧底座(7)。在罩体(4)内表面设置梯形截面的凸环(6),导电柱(1)也配置对应的凸环。同时,设置多组由两个半球体及中间连接柱构成的和凸环坡面(5)滚动接触的滚动触头(8)。在半球体的背面凹槽内,配置使球面和凸环坡面(5)紧密接触的胀紧弹簧(9)。
本实用新型中,半球体球径R为8-12mm,凸环直径,导电柱上为φ36-40mm,罩体(4)上凸环直径φ58-60mm。凸环(6)的坡面(5)与水平成45°倾斜。凸环(6)前端高度6-8mm。
考虑到减少耗铜量,接线座上部采用铝盖,400A以下可采用塑料盖。
滚动触头用纯铜制造,选用2Cr18Ni9Li不锈钢弹簧丝保证滚动触头长期可靠接触。
最佳实施例中,球径及凸环尺寸很适合载流630A以下的隔离开关,载流1000A以上者,其相应尺寸应作适当加大,并且滚动触头数目也应适当地增加。
权利要求1.一种隔离开关引出线系统,由接线夹、触头、罩体、底座和导电柱构成,其特征为在罩体内表面设置梯形截面的凸环,导电柱也配置对应的凸环,同时,设置多组由两个半球体及中间连接柱构成的和凸环坡面滚动接触的滚动触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离开关引出线系统,其特征为在半球体连接柱上设置促使半球体和坡面紧密接触的胀紧弹簧;
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隔离开关引出线系统,其特征为载流630A以下的隔离开关,球径R为8-12mm,凸环坡面与水平成45°角,凸环前端高度6-8mm,导电柱上凸环直径φ36-40mm;罩体上 凸环直径φ58-60mm。
专利摘要一种隔离开关引出线系统,主要特点表现为在罩体内表面设置梯形截面的凸环,导电柱也配置对应的凸环,同时,设置多组由两个半球体及中间连接柱构成的和凸环坡面滚动接触的滚动触头。本隔离开关的引出线系统,适合电压10—132KV,额定电流400—1600安的双栓式隔离开关或叁柱式隔离开关。具有载流截面积大、导电回路短,良好的电动稳定性及热稳定性等优异性能。
文档编号H01H31/02GK2049410SQ8921069
公开日1989年12月13日 申请日期1989年6月30日 优先权日1989年6月30日
发明者莫飘 申请人:莫飘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