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型电讯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28080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良型电讯接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学基本电气元件领域线路连接器中的电讯接头,特别是涉及一种弹片更强、防水性更佳及寿命更长的改良型电讯接头。
电讯接头提供信号线连接并具有导通信号的功能。为了使信号线在连接后保持良好的接触,避免因摇晃产生接触不良,造成信号衰减,在其接头内均设有具有弹性的夹持装置,以提供信号线轴线良好的夹持力,以利信号线能将所传输的信号迅速且完整地传送。
请参阅图5、图6所示,现有传统的电讯接头,其弹片是由一对应的弹片对折成型,其包括有一具有两相对夹持片51的夹持部50以及一焊接部60。两相对夹持片51的自由端分别向内弯折,并且互相抵触形成一夹头52后,再分别向外延伸形成一具有导引功能的扩口部53。该电讯接头进一步包括一具有一套筒71与一套盖72的绝缘套70,其中,套筒71包括一容置夹持部50与套盖72的容置槽711,以及一供信号线穿入的穿孔712,同时套盖72包括一容置于该容置槽711的凸柱721,一用以容置该夹持部50的凹槽723,以及一供焊接部60穿设的方孔722。组接时,将信号线由套筒71的穿孔712穿入,借由扩口部53的导引与夹持片51弹力夹持作用,将信号线夹持固定而形成导通。
请参阅图7所示,是现有传统电讯接头的较佳实施例。该实施例包括有一具有多个容置绝缘套70的中空锁接部81的外壳80,并在每一锁接部81与外壳80连接处形成有一直径小于该套盖72直径的圆孔82。其中容置有弹片的绝缘套70容置于该锁接部81后再以铆合方式形成固定。当信号线与该锁接部81串接时,由夹持部50的挟持片51所形成的夹头52来抵压信号线,焊接部60再焊接于各种功能的电子基板上,以达到传输信号的目的。
然而,其两夹持片51主要是靠焊接部60连结,而该焊接部60因技术上的限制,一般来说面积皆不大,因此所产生的强度亦十分有限。其夹持片51与夹头52在加工组装时容易产生断裂的情形,常会造成弹片不必要的损耗,而提高加工成本。
又,电子零件怕水是众所皆知的。目前一般的防水方式是在绝缘套70铆合于锁接部81后,在在外壳80的圆孔82及套盖72的方孔722周围涂上防水胶,然而这样做效果却十分有限。因为过多的水分仍会沿着焊接部60对折时所产生的缝隙渗入,其不但影响正常使用的功能,更会对产品的寿命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
由上述可知,由于现有的电讯接头其弹片的设计未臻完善,因此普遍存在有弹片强度不足与接头防水效果不佳的缺点,造成使用者在运用中极大的不便。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电讯接头仍存在有诸多的缺陷,而丞待加以改进。故如何使弹片的强度增加并提高接头的防水性,为目前一般使用者所期待,亦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电讯接头存在的缺陷,本设计人基于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积极加以研究创新,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电讯接头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改良型电讯接头,使其具有高夹持力的电讯接头接触弹片,其主要包括一容置于绝缘套筒内的弹片,该弹片具有两相对的夹持片,并由具有导电特性的金属材质成型而成,其中每一夹持片具有一连接端与一夹持端,并由任一夹持片的连接端延伸形成一焊接部,两连结端由一连接板连接,两挟持端分别向内弯折于互相抵触形成一夹头后,再分别向外延伸形成一具有引导作用的扩口部;由于连接板的作用可加强弹片本身的强度,使得弹片在加工组装时,不会因强度不足而产生断裂现象,而可避免弹片不必要的损耗。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型电讯接头,使其设有可提高接头防水性的弹片,该弹片的焊接部是由任一夹持片的连接端延伸形成的单片式,因此不会有现有传统接触弹片从焊接部缝隙渗水的顾虑,故可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改良型电讯接头,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具有两相对夹持片的夹持部,该两相对的夹持片分别设有一连结端与一夹持端,该两连结端由一连接板连结,以增强夹持端的弹力,并由任一连接端延伸形成设有一焊接部,两夹持片的挟持端分别向内弯折,在互相抵触后形成一夹头,再分别向外延伸形成设有一扩口部;一容置弹片的绝缘套,该绝缘套包括一互相嵌合的套筒与套盖,其中该套筒,具有一可容置夹持片的容置槽,容置槽底部设有一供信号线穿设的穿孔;另该套盖,具有一可容置夹持片的凹槽及一容置于该容置槽的凸柱,且凹槽底部形成设有一供焊接部贯穿的方孔。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积极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容置于一绝缘套筒内,并以具有导电特性的金属材质成形的、具有两相对挟持片的弹片。其中每一夹持片具有一连接端与一挟持端,并由任一夹持片的连接端延伸形成一焊接部。两连结端并由一连接板在侧边形成连接,同时两挟持端分别向内弯折于互相抵触形成一夹头后,再分别向外延伸形成一具有引导作用的扩口部。由于连接板的作用可加强弹片本身的强度,可避免加工组装时弹片损坏,并在涂布防水胶后可获得更好的防水性。兹将本实用新型在实际使用上具有的优点具体说明如下1、弹片强度增加本实用新型的两夹持片由一连结板在侧边连接,连结板的宽度大于现有传统的接触弹片焊接部的宽度,因此可提供较强的强度,避免因操作不当或使用时间过久所产生的断裂情形,而造成弹片不必要的损耗。
2、防水效果佳本实用新型的焊接部是由两夹持片的其中一片延伸而成,不象现有传统弹片的焊接部那样因对折成型而存在有缝隙,因此组装后在外壳的圆孔及套盖的方孔周围,均匀地涂上防水胶,就可获得充分的防水效果。
由于本实用新型具有特殊的设计,可有效解决现有电讯接头弹片强度不足及防水效果差的不便与缺点,可供业界高度利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由于连接板的作用可加强弹片本身的强度,使得弹片在加工组装时,不会因强度不足而产生断裂现象,而可避免弹片不必要的损耗;另其设有可提高接头防水性的弹片,不会有现有传统的接触弹片从焊接部缝隙渗水的顾虑,而可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其不论在结构上或功能上皆有较大改进,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而确实具有增进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图1是本实用新型说明各组件的形态及其相对关系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说明组成后的形态及其相对关系的外观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说明夹持状态及其相关位置的组合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实施情形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现有的接头弹片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现有的接头弹片的外观立体图。
图7是现有的接头弹片的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改良型电讯接头其具体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请参阅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改良型电讯接头,其包括一具有两相对夹持片11的挟持部10。其中每一夹持片分别设有一连接端与一挟持端,并由任一夹持片的连接端延伸形成设有一可连接电路板的焊接部20。两相对的夹持片11的连结端由一连接板13于一侧边连结,而其夹持端则分别向内弯折,并且互相抵触形成一夹头12,再分别向外延伸形成一具有导引功能的扩口部14。
该电讯接头还包括一具有套筒31与套盖32的绝缘套30,其中该套筒31,在中心部位形成设有一容置夹持部10的容置槽311,并在该容置槽311的底部形成设有一供信号线穿设的穿孔312;另外,该套盖32,在其中心部位形成设有一容置夹持部10的凹槽323,并分别在该凹槽323的外侧及底部形成设有一容置于容置槽311的凸柱321以及一方孔322。如图2、图3所示,当弹片与绝缘套30结合后,其焊接部20贯穿于套盖32的方孔322,使得焊接部20可焊接于电子基板上,达到传输信号的功能。
请参阅图4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其是将组合后的弹片与绝缘套30固设于一外壳40的锁接部41内,该锁接部41与壳体相邻接触,邻接处并形成设有一供焊接部20贯穿的圆孔42,其直径是小于绝缘套30的直径。
借由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的两夹持片11由一连结板13在侧边连接,连结板13的宽度大于现有传统接触弹片焊接部60的宽度,因此可提供较强的强度,弹片强度增加,可避免因操作不当或使用时间过久所产生的断裂情形,而造成弹片不必要的损耗。
又,本实用新型的焊接部20是由两夹持片11的其中一片延伸而形成,不似现有传统弹片的焊接部60因对折成型而有缝隙,因此组装后在外壳40的圆孔42及套盖32的方孔322周围,均匀地涂上防水胶,就可获得充分的防水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改良型电讯接头,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具有两相对夹持片的夹持部,该两相对的夹持片分别设有一连结端与一夹持端,两连结端由一连接板连结,以增强夹持端的弹力,并由任一连接端延伸形成设有一焊接部,两夹持片的挟持端分别向内弯折,在互相抵触后形成一夹头,再分别向外延伸形成设有一扩口部;一容置弹片的绝缘套,该绝缘套包括一互相嵌合的套筒与套盖,其中该套筒,具有一可容置夹持片的容置槽,容置槽底部设有一供信号线穿设的穿孔;另该套盖,具有一可容置夹持片的凹槽及一容置于该容置槽的凸柱,且凹槽底部形成设有一供焊接部贯穿的方孔。
专利摘要一种改良型电讯接头,其主要包括容置于一绝缘套筒内,并以具有导电特性的金属材质成形的、具有两相对挟持片的弹片。其中每一夹持片具有一连接端与一挟持端,并由任一夹持片的连接端延伸形成一焊接部。两连结端并由一连接板在侧边形成连接,同时两挟持端分别向内弯折于互相抵触形成一夹头后,再分别向外延伸形成一具有引导作用的扩口部。由于连接板的作用可加强弹片本身的强度,可避免加工组装时弹片损坏,并在涂布防水胶后可获得更好的防水性。
文档编号H01R24/02GK2407475SQ9925528
公开日2000年11月22日 申请日期1999年11月29日 优先权日1999年11月29日
发明者李铭熙 申请人:李铭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