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讯插座的导线快速结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09860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讯插座的导线快速结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路连接器更确切地说是涉及一种电讯插座的导线快速结合装置。
目前全球正面临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传输技术被逐步革新,如各国已建或筹建的光纤网路系统,包括信息高速公路、ISDN、FDDI、ATM100 BASE—VG、100BAS—T4等整体性网路服务系统、多媒体ISO11801世界电讯新标准及美国电讯协会新标准等,均证明未来世界的信息传递必将以传递品质、速度和容量为决定胜负的关键,然而信息传输的革新并不仅是一个光纤网路,若终端设备仍沿用老式结构,是无法与光纤网路匹配共同迎接信息时代到来的。
电讯插座是电讯技术领域普遍使用的基本连接装置,现有的电讯插座如

图1至图3所示,存在有体积大、组装费时、产品稳定性及组装效果不佳等问题。其结构主要包括插座体A、插孔A1、插孔后方的载座A2、设于载座上的电路板B、结合于电路板上的两只端座C,端座内设有端子,端子下端与电路板B连接,端子上端则与电缆线D的各细导线D1接合,再用上盖E加以盖合,则完成传统电讯插座的组装。
图1至图3示出该插座的组装步骤,除了包括将插座体A、电路板B、端座C及导电端子组合外,还包括与电缆线的连接操作,即先将电缆线的绝缘包覆切去,各细导线分别跨在端座C的齿槽C1上,再用一种压入切割工具逐线压入并刺破导线绝缘使与端子连接。若插座为八芯结构,则需用压入切割工具作八次对准压入工作,然后才能用上盖E盖住固定,因而施工费时。
由于上述插座的端座是采用单排直列式端子结构,要求各端子间需保持有效的安全绝缘距离,因而载座A2上端座C不得不作横向扩展,造成体积过大;利用压入切割工具结合端子C与电缆导线D1,每一次施力不同会造成连接质量不稳的问题;插座的端座与上盖间采用消极盖合,对导线D1无有效地夹扣作用,造成结合强度不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对传统的电讯插座结构作出改进设计,能有效地缩小体积、组装快速方便、接线质量好、结合强度高,以适应高科技发展、信息传递的需要。
本实用新型电讯插座的导线快速组合装置,由插座体、电路板、端座、导电端子、压盖组合构成,插座体内有插孔,插孔后方插座体延伸出一载座,所述电路板固定在载座上,电路板上开有导电接孔,所述端座一端的导电端子插入电路板导电接孔中连接固定,所述的压盖将电缆导线压入端座另一端与导电端子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上有两列互成交错排列的导电接孔;所述端座与电缆导线连接的一端有由高、低间隔齿板构成的梳状槽;所述导电端子上端有V型状开口,V型开口底部是夹缝状夹切部,导电端子下端是细型端脚,导电端子成双列且互成交错位置插置于端座的梳状槽中,导电端子下端细型端脚突伸出端座下方并分别插置于所述电路板的两列导电接孔中;所述压盖底面排列有与所述插座梳状槽对应嵌置的梳状插板。
所述导电端子V型开口两侧内缘有阶梯状带刃口的锯齿。
所述端座是以绝缘材料制成的矩形体,所述端座梳状槽上宽下窄。
使用时,将电缆各导线置于端座上宽下窄的梳状槽口上,令压盖于端座上方下压,将各导线压入梳状槽中并进入导电端子的V型开口中,被开口侧阶状刃口割破绝缘皮而实现连接并固定。
下面结合实施例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图1至图3,为传统电讯插座与电缆线连接的操作过程示意图;图4、本电讯插座的导线快速结合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图4所示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6、图4所示结合装置的导电端子排列结构示意图;图7、本结合装置的导电端子结构示意图;图8、本结合装置压盖与端座、导线的结合平面示意图。
图1至图3前已述及不再赘述。
参见图4、图5,电讯插座的导线快速结合装置主要包括插座体1、电路板2、端座3、若干导电端子4和压盖5,可快速地与电缆线6的各细导线60压接固定而导电。
插座体1内有插孔10,插孔10后方的插座体延伸出一载座11,载座两侧凸起有护边12,电路板2卡止于两护边12间。
电路板2上设有若干个导电接孔20,是呈前后错置的两列孔,与端座3下方凸伸出的导电端子端脚43位置对应,使导电端子端脚43可插入电路板导电接孔20中固定并焊接。
绝缘端座3上方有由高、低齿板31间隔排列构成的梳状槽30,结合于端座3内的若干端子4是单片式导电金属片,上方大致为V字型端口40,中间部位设有被冲压出的斜张状弹扣44,下方是细型端脚43,弹扣44在导电端子4插入端座3内后由端座3的扣合孔32中弹出并与扣合孔32相抵固定。
压盖4覆盖于端座3的上半部,压盖底部设有与端座梳状槽30对应的梳状插板50。
端座3内前后各设一排导电端子4,导电端子开口40置于梳状槽30内并开口向上,导电端子下端脚突伸于端座3外,并插入电路板2的导电接孔20中焊接。
使用时将电缆线6剥去绝缘皮,露出的细导线60各铺设于端座3梳状槽30每一高、低齿板31间,用压盖5由上向下施压,压盖5由梳状插板50所形成的凹入槽恰可与插座3梳状槽30对应而掐住导线60,即每一细导线均会在压盖5的下压动作后深入梳状槽30内并处于导电端子4的开口部位40中,导线绝缘皮在下压操作中被割破,导线芯与导电端子连接导电。
导电端子4的排列可参见图6,设置为前后两排并互相错开,解决了原来单排设置时,由于导电端子间必需有一定的绝缘距离而造成的插座体积过大的问题,由于大幅度地缩小了端座3的横向面积,使插座体1在作横向排列设置时,也可有效地缩减其表面长度或者增加组装时的组数。
图7所示导电端子4的开口部分40,大致呈V字型,V字型两内缘部设有具刀刃功能的阶状锯齿口41,较粗的导线在V型口上方即可被切开绝缘皮,较细的导线则在压入V字型口下部时被切开绝缘皮,或者在开口底部的夹缝状夹切部内被切开绝缘皮,因此导电端子的V字型开口除有夹扣与切割功能外还有弹性缩张功能。
图8所示的压盖5是以包覆端座3上半部的方式操作的,在下压过程中,梳状插板50恰与梳状槽30对应而将每一导线60下压,使导电端子开口40能夹扣并切开导线,压盖与端座高、低齿板31的紧配合,使导线不易受外力作用而移动或脱落,形成牢固结合,并对导电端子有防尘保护作用,使导线与导电端子可靠接触。
导电端子4可在载座11上作90度或180度的全方位接线,以适应现有的设备系统,节省成本。
本实用新型以有双排导电端子构成的梳状端座与具有齿槽的压盖配合,可有效地一次压扣各细导线,同时割破绝缘皮导电,其结构确可减少电讯插座的横向尺寸,连接导线快速方便,电连接性好并结合强度高,在产品成本、组装效率及质量方面均比传统结构有了明显提高,有实用性。
权利要求1.一种电讯插座的导线快速组合装置,由插座体、电路板、端座、导电端子、压盖组合构成,插座体内有插孔,插孔后方插座体延伸出一载座,所述电路板固定在载座上,电路板上开有导电接孔,所述端座一端的导电端子插入电路板导电接孔中连接固定,所述的压盖将电缆导线压入端座另一端与导电端子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上有两列互成交错排列的导电接孔;所述端座与电缆导线连接的一端有由高、低间隔齿板构成的梳状槽;所述导电端子上端有V型状开口,V型开口底部是夹缝状夹切部,导电端子下端是细型端脚,导电端子成双列且互成交错位置插置于端座的梳状槽中,导电端子下端细型端脚突伸出端座下方并分别插置于所述电路板的两列导电接孔中;所述压盖底面排列有与所述插座梳状槽对应嵌置的梳状插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讯插座的导线快速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V型开口两侧内缘有阶梯状带刃口的锯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讯插座的导线快速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座是以绝缘材料制成的矩形体,所述端座梳状槽上宽下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讯插座,为快速并有效连接导线而作的改进设计。由插座体、电路板、端座、导电端子和压盖构成。电路板固定在插座体上的载座中,端座上有由高、低间隔齿板构成的梳状槽,双排导电端子置于梳状槽中,导电端子一端是V形开口,另一端突伸于端座外并插入电路板导电接孔中固定。压盖上有与端座梳状槽对应的插板,压盖下压端座将位于梳状槽口处的导线压入槽内并进入导电端子开口中,割皮并卡扣导线。连接快速方便。
文档编号H01R4/24GK2217267SQ95202910
公开日1996年1月10日 申请日期1995年2月20日 优先权日1995年2月20日
发明者蔡金瑞 申请人:蔡金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