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插座与插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414522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插座与插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插座与插头,属于智能家居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插座,又称电源插座、开关插座,是指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电路接线可插入的座,通过它可插入各种接线,便于与其他电路接通;随着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市面上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插座,按用途分可以分为民用插座、工业用插座、防水插座、普通插座、电源插座、电脑插座、电话插座、视频插座、音频插座和移动插座;并且插座生产厂家还在不断努力,设计生产具有更多功能、更佳使用感受的新型插座,诸如专利申请号:201310634684.6,公开了一种插座,包括插座本体、插头、电线和面板,所述插头通过所述电线与所述插座本体连接;所述插座本体包括第一表面以及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设有插孔,所述可活动地面板覆盖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插座本体的侧边设有可收纳所述电线的电线槽及插头槽,所述插头槽与所述插头匹配,所述插头包括插头本体和插脚,所述插脚与所述插头本体活动连接;上述技术方案设计的插座,在使用时,插脚与插头本体活动连接,使得插脚与插头本体之间的夹角可以变化,当墙壁插座与家具之间的距离较小时,可以调整插座本体与插头之间,此时插头便可以在较小的空间内插入墙壁插座内,无需移动家具,使用方便。
[0003]还有专利申请号:201310634681.2,公开了一种插座,包括插座本体、USB支架和盖体,插座本体设有容置槽,容置槽底部设有导电插孔和可拆卸地安装于容置槽底部的USB接口座;USB支架安装于插座本体背向容置槽槽口方向的一侧,USB支架内设有电路转换装置和连接USB接口座与电路转换装置的数据线;盖体与容置槽相匹配,盖体可转动地连接于插座本体,盖体设有与导电插孔和USB接口座相对应的插孔。如此,当需要插头插入插座时,旋转盖体使盖体的插孔对应容置槽底部的导电插孔和USB接口座,实现充电,使插座多功能化,使用方便。当不使用时候,旋转盖体可对导电插孔和接口座进行遮蔽,防止小孩用金属等物品插入导电插孔和USB接口座,避免发生触电事故,提高了安全性。
[0004]不仅如此,专利申请号:201310720314.4,公开了一种插座,包括底座、面盖、集水槽、出水槽及引水槽。底座上开设有收容槽,收容槽上设有插套;面盖与收容槽连接,面盖上具有板面,面盖上开设有插孔,插孔的孔壁上开设有凹槽,凹槽环绕于插孔的孔壁设置;集水槽开设于面盖内并位于插孔的一侧,集水槽与凹槽贯通;出水槽开设于面盖内,出水槽贯穿面盖;引水槽开设于面盖内,引水槽贯通于集水槽及出水槽之间。凹槽、集水槽、引水槽及出水槽构成一贯通的出水通道,水分从凹槽内进入,由于此出水通道为一倾斜的坡道,水分在重力的作用下由出水槽的槽口处流出。较好地避免了外界的水分流入到插套内,防止了插套发生短路而引起的电气火灾事故,提高了插座用电的安全性。
[0005]从上述现有技术可以看出,现有的插座设计、生产均是从结构、功能入手进行改进、设计,力求获得更多的使用功能和更好的使用效果,以及使用安全性,现有的插座在很多方面已经做得很完善了,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却发现还存在着一些细节上的小问题,诸如当插头被插入插座上后,插头与插座两者之间的固定仅仅是依靠插孔中结构对插头电极进行固定,而这种固定方式中,针对每一片电极均是采用两片导电片对其进行夹持实现固定,但是这种方式却是一种很不稳定的固定方式,一旦插头或是与插头相连的电线受到一定力量的拉力时,插头就很容易被从插座中拔出,影响到相应电器的正常使用。

【发明内容】

[0006]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智能插座与插头,针对现有插座、插头结构进行改进,设计采用螺纹结构实现插座与插头之间的活动连接,能够有效保证两者之间连接稳定性的,并且针对插座上的螺纹,采用隐藏式设计,保持了插座原有外观。
[0007]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发明设计了一种智能插座与插头,插座包括插座面板和插孔,插头包括插头基座和电极;插座还包括圆柱体插孔基座和弹簧,插座面板表面设置有圆形通孔,圆形通孔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圆柱体插孔基座端面的外径与圆形通孔的内径相适应,圆柱体插孔基座位于插座面板背面一侧,圆柱体插孔基座的一端活动位于圆形通孔内,插孔设置在圆柱体插孔基座的该端面上;圆柱体插孔基座的另一端与弹簧的一端活动连接,圆柱体插孔基座的中轴线与弹簧伸缩方向所在直线共线,且垂直于插座面板所在面,圆柱体插孔基座和弹簧之间以圆柱体插孔基座中轴线为轴心相对转动;弹簧的另一端位置固定,圆柱体插孔基座在弹簧的伸缩作用下,沿其中轴线来回运动,且在弹簧无弹性形变时,圆柱体插孔基座上位于圆形通孔内的端面与插座面板的外表面相平齐;插头还包括圆柱体电极基座,圆柱体电极基座的外径与插座面板上圆形通孔的内径相适应,圆柱体电极基座的侧壁表面设有与圆形通孔上内螺纹相对应的外螺纹,圆柱体电极基座的一端与插头基座的端面相固定连接,电极设置在圆柱体电极基座的另一端上。
[0008]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限位杆,限位杆的一端位置固定,另一端位于所述圆柱体插孔基座上连接弹簧的端部的一侧,用于限制圆柱体插孔基座上位于圆形通孔内的端面的运动轨迹不超过所述插座面板内表面所在平面。
[0009]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圆柱体电极基座高与圆形通孔的深度相适应。
[0010]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圆柱体插孔基座端面面积与插孔位置区域面积相适应。
[0011]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弹簧为绝缘弹簧。
[0012]本发明所述一种智能插座与插头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I)本发明设计的智能插座与插头,针对现有技术中的插座插头进行改进,在插座面板上对应插孔的位置,设计具有内螺纹的圆形通孔,并针对对应插头进行相应改进,在电极与插头基座之间设计具有外螺纹的圆柱体电极基座,在插头上电极插入对应插孔的同时,通过内螺纹和外螺纹将圆柱体电极基座旋转进圆形通孔中,即可便捷实现插头与插座之间的固定连接,同样,若需要从插座上脱离插头,就必须采用旋转的方式将圆柱体电极基座从圆形通孔中旋转出,基于上述设计技术方案,即可实现插头与插座之间的活动式固定连接,有效保证了两者之间连接的稳定性,进而保证了电器使用的稳定性;不仅如此,针对圆形通孔内壁上的内螺纹,采用隐藏式设计,通过在插孔所在圆柱体插孔基座的另一端设计弹簧,使得圆柱体插孔基座沿其中轴线来回运动,使得圆柱体插孔基座上设置插孔的端面与插座面板的外表面相平齐,使得该插座在具有设计效果的同时,对设计的内螺纹实现了隐藏,保持与现有插座具有一致的外观风格;
(2)本发明设计的智能插座与插头中,针对沿自身中轴线来回运动的圆柱体插孔基座,在其上连接弹簧的端部的一侧,进一步设计限位杆,用于限制圆柱体插孔基座上位于圆形通孔内的端面的运动轨迹不超过所述插座面板内表面所在平面,能够保证圆柱体插孔基座与圆形通孔之间不存在进入插座内部空间的间隙,有效防止灰尘由此进入插座内部,保持插座内部的清洁,进而能够保证插座的使用寿命和工作的稳定性;
(3)本发明设计的智能插座与插头中,针对设计的圆柱体电极基座和圆形通孔,具体设计圆柱体电极基座的高与圆形通孔的深度相适应,在保证设计使用效果的同时,能够保证插头基座与插座面板之间连接的紧密性,与现有插座、插头之间连接外观保持一致;并且设计圆柱体插孔基座端面面积与插孔位置区域面积相适应,同样,在保证设计效果的同时,使得插座面板能够获得最大化的利用率;不仅如此,实际应用中,针对弹簧,设计采用绝缘弹簧,能够彻底杜绝任何影响插座供电性能的可能,保证插座供电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发明设计智能插座与插头的结构示意图。
[0014]其中,1.插座面板,2.插孔,3.插头基座,4.电极,5.圆柱体插孔基座,6.弹簧,7.圆形通孔,8.圆柱体电极基座,9.限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针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6]如图1所示,本发明设计的一种智能插座与插头,插座包括插座面板I和插孔2,插头包括插头基座3和电极4 ;插座还包括圆柱体插孔基座5和弹簧6,插座面板I表面设置有圆形通孔7,圆形通孔7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圆柱体插孔基座5端面的外径与圆形通孔7的内径相适应,圆柱体插孔基座5位于插座面板I背面一侧,圆柱体插孔基座5的一端活动位于圆形通孔7内,插孔2设置在圆柱体插孔基座5的该端面上;圆柱体插孔基座5的另一端与弹簧6的一端活动连接,圆柱体插孔基座5的中轴线与弹簧6伸缩方向所在直线共线,且垂直于插座面板I所在面,圆柱体插孔基座5和弹簧6之间以圆柱体插孔基座5中轴线为轴心相对转动;弹簧6的另一端位置固定,圆柱体插孔基座5在弹簧6的伸缩作用下,沿其中轴线来回运动,且在弹簧6无弹性形变时,圆柱体插孔基座5上位于圆形通孔7内的端面与插座面板I的外表面相平齐;插头还包括圆柱体电极基座8,圆柱体电极基座8的外径与插座面板I上圆形通孔7的内径相适应,圆柱体电极基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