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开关柜的电力开关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545008阅读:来源:国知局
[0017]安装支架51设有用于通过螺钉将自身固定设置在电磁驱动器壳体上的第一安装部511、作为驱动杆转动中心的转轴513和作为拐臂转动中心的支轴518。
[0018]本实施例中,前座左右两侧壁上设有安装透孔41,各电磁驱动器壳体的一端通过螺钉固定设置在相邻一个前座的侧壁上,安装支架则通过螺钉固定设置在该电磁驱动器壳体561的另一端上。
[0019]本实施例中,安装支架51中的第一安装部511的板体沿铅垂线方向设置,且沿前后方向延伸,其板体上设有四个通孔;电磁驱动器壳体的形状是矩形,其两侧端上各自设有四个螺孔;电磁驱动器壳体的一端通过四个螺钉固定设置在前座的侧壁上,电磁驱动器壳体的另一端通过四个螺钉与安装支架的第一安装部511固定相连。安装支架中第一安装部顶端的部分板体向着接近前座另一侧壁的方向水平折弯延伸,接着再向上垂直折弯延伸形成转轴支板部517,转轴支板部上设有轴孔,一个作为转轴513的销轴固定在该轴孔中,该转轴513沿前座左右方向水平设置。
[0020]安装支架中第一安装部中端的部分板体向着接近前座另一侧壁的方向水平折弯延伸,形成支轴支板部519,支轴支板部上设有轴孔,一个作为支轴518的销轴固定在该轴孔中。转轴支板部517垂直于支轴支板部519,支轴518沿铅垂线方向设置。
[0021]驱动杆54包括第一支杆541、第二支杆542和传动连接杆547,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杆位于第二支杆的正上方,第一支杆541和第二支杆542组合成V字形,该V字形的开口朝向后方;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的相连处也即V字形的转角处设有与安装支架的转轴513适配的限位轴孔543 ;第一支杆远离限位轴孔543的末端处设有第一球状突起545 ;第二支杆远离限位轴孔543的末端处设有第二球状突起546 ;第一球状突起545和第二球状突起546分别抵接在翘板按键的上下两端上。传动连接杆547位于第二支杆的正下方以及第二球状突起546的正前方,传动连接杆547的板体沿前后方向水平延伸,传动连接杆547上设有垂直于其板体的联动销轴5477。
[0022]拐臂57沿水平方向设置,并在水平面上往复转动;从上往下看拐臂57成V形,且该V形开口朝后;拐臂的中部设有用于转动设置在支轴518上的轴孔571,拐臂的一端设有与电磁驱动器驱动板部5642适配的第一连接缺口 572和第一驱动连接孔573 ;第一连接缺口沿水平方向贯穿拐臂的一端,拐臂的该端通过第一连接缺口套设在电磁驱动器驱动板部5642上;第一驱动连接孔沿上下方向贯穿拐臂的该端;第一驱动连接孔是腰形孔,该腰形孔是由位于中端的矩形孔和位于矩形孔左右两侧端的半圆孔组合形成;驱动连接销轴5644的上下两端位于该第一驱动连接孔中。
[0023]拐臂的另一端设有与传动连接杆547适配的第二连接缺口 574和第二驱动连接孔575;第二连接缺口沿水平方向贯穿拐臂的另一端,拐臂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缺口套设在电磁驱动器驱动板部5642上;第二驱动连接孔沿上下方向贯穿拐臂的该端;第二驱动连接孔是圆孔,联动销轴5477的上下两端位于该第二驱动连接孔中。
[0024]本实施例中,翘板按键在往复摇动中,第一球状突起545始终抵接在翘板按键的上部上,第二球状突起546始终抵接在翘板按键的下部上。
[0025]本实施例的手动操作机构6包括两个手动按压翘板61 ;前座的前壁中心处沿前后方向设有方孔43,前座前壁的内壁上设有枢接孔44;各手动按压翘板61设有手动按压面板部611、与枢接孔44转动连接的枢接转轴612、用于抵接在相应一个翘板按键上端的第一手动操作杆613以及用于抵接在该翘板按键下端的第二手动操作杆614 ;各手动按压面板部611位于前座前壁的方孔43中,枢接转轴612设置在各手动按压面板部内壁的左右两侧,且各插设在相应一个枢接孔44中,从而使得各手动按压面板部可绕枢接转轴612往复摇动;本实施例中,为增加第一手动操作杆和第二手动操作杆的强度,还设有用于连接第一手动操作杆和第二手动操作杆的增强杆部615。从侧面看,手动按压翘板、第一手动操作杆、第二手动操作杆和增强杆部615组合形成的基本形状是矩形。
[0026]本实施例中,为了增强灵敏程度,第一手动操作杆的后端末端处设有第一圆柱616,第二手动操作杆的后端末端处设有第二圆柱617,在翘板按键的往复摇动中,第一圆柱始终抵接在翘板按键的上部,第二圆柱始终抵接在翘板按键的下部。各第一圆柱和第二圆柱均沿水平方向左右延伸设置,使得第一手动操作杆和第二手动操作杆与翘板按键形成线接触。
[0027]见图14至图2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开关模块包括两个翘板按键3、前盖21、尾座22、一个出电接线端子23、两个进电接线端子24、两个U形动触片25、两个弹性顶针组件26和两个按键基座27。
[0028]前盖21卡接固定在尾座22上,前盖21与尾座22围合形成一个容置腔;出电接线端子23、进电接线端子24、U形动触片25和弹性顶针组件26位于容置腔中。
[0029]为增强连接座的安装强度,连接座优选采用钢板冲压制成,其上设有用于将自身通过螺钉固定在墙上的贯穿孔以及多个分别用于与尾座和前座卡接相连的卡接部位。尾座卡接固定在连接座的后端,从而把开关模块整体固定设置在连接座的后端。
[0030]各按键基座27包括位于座体中部左右两侧的两个凸轴271,座体中部的后壁上设有向后凸出形成的作为顶针基座272的凸柱,顶针基座的中心处设有沿前后方向设置的限位盲孔273 ;座体的上端和下端各设有一个沿前后方向贯穿座体的卡孔274 ;本实施例所述的前后方向,是以前座4所处位置为前,尾座22所处位置为后。
[0031]各翘板按键3的后端设有两个向后凸出的卡柱31,各卡柱与按键基座上的一个卡孔274适配,各卡柱31插接在相应一个卡孔274中,从而把各翘板按键固定设置在相应一个按键基座上。
[0032]见图16所示,各卡柱31包括向后凸出长度较短的第一半柱311和向后凸出长度较长的第二半柱312,各第二半柱的后端的外周壁上设有外凸的过盈卡台313,第一半柱和第二半柱之间设有形变间隙槽314。过盈卡台的纵向截面的形状是等腰梯形,也即其在前后两端都设有导向斜面,从而使其易于插拔。
[0033]见图17所示,本实施例中按键基座的各卡孔274的内壁上,均匀设有八个半圆柱状过盈卡柱2741 ;各过盈卡柱在插入相应一个卡孔中时,首先第二半柱上的过盈卡台313因受到过盈卡柱2741的向内挤压作用下,且由于形变间隙槽314的存在,使得第二半柱向着第一半柱的方向发生形变,使得具有过盈卡柱2741的第二半柱能够插入卡孔;当过盈卡柱穿过卡孔后,第一半柱的后端端面和过盈卡柱从前后两端夹住卡孔前后两侧端的座体,从而使得翘板按键卡接固定在相应一个按键基座上。
[0034]前盖21的前端壁体上设有与按键基座的凸轴271适配的转动连接部211,使得各按键基座转动设置在前盖的前端壁体上,各按键基座27连同翘板按键3可绕凸轴271在一定角度内往复摇动;前盖上设有与各顶针基座272适配的透孔212,各透孔沿前后方向贯穿前盖,各顶针基座272穿过相应一个透孔伸至容置腔中。
[0035]前盖与尾座围合形成的容置腔中,出电接线端子23设置在容置腔的上部,两个进电接线端子24设置在容置腔的下部;尾座上设有相应的分别用于插线和用于拧转螺钉用的操作孔。
[0036]本实施例中,各U形动触片和相应一个进电接线端子形成可通断电路,各U形动触片与出电接线端子电连接;开关模块中的一个出电接线端子23、两个进电接线端子24和两个U形动触片25组成双电源电路,形成可通断的两条电路。使用时,各进电接线端子与不同的电源相连,然后通过出电接线端子与负载电路相连,从而构成双电源供电电路。
[0037]出电接线端子23包括钢制金属框架231、钢制压线螺钉232和铜制导电板233 ;金属框架围合形成用于插入外接线缆的方形插线孔234,金属框架的顶端壁体上设有与压线螺钉适配的压线螺孔235 ;导电板233包括沿左右方向水平延伸的引电板部2331、设置在引电板部前端的两个转动支持部2332、引电板部的部分板体向上垂直折弯延伸形成的连接板部2333、从连接板部的顶端向着前方水平折弯并延伸形成的接电板部2334 ;接电板部从后向前插入金属框架的方形插线孔234,并邻接该方形插线孔底壁设置;连接板部位于两个转动支持部之间;这种结构使得本实施例中的出电接线端子的金属框架位于引电板部之上;各转动支持部是引电板的部分板体向前突出所形成。使用时,外接出电线缆插入方形插线孔234中,压线螺钉232把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