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反向电压铝电解电容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906182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一种耐反向电压铝电解电容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一种耐反向电压铝电解电容器。
【背景技术】
[0002]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的增强,LED灯、汽车电子等低碳、环保产品将会取代白炽灯,如何满足LED、汽车电子驱动电路高温环境,电子元器件耐高温化将是一项不可或缺的措施。LED、汽车电子驱动电路,特别是在汽车发动机部位,工作时周围温度甚至达到了140°C,耐反向电压铝电解电容器通常使用温度在-25°C?+70°C范围内使用,当温度超过140°C时,电容器的漏电流会剧增,耐纹波能力迅速下降,工作时电容器发热量也将会随之剧增,热量会直接使电容器膨胀鼓包,影响电容器的使用特性和使用寿命。
[0003]另外,由于进行过含浸电解液处理的电容芯子有可能因安装精度不高,产生歪斜碰到铝壳内壁,使铝壳导致电容芯子发生短路现象。随着各种电子系统的尺寸,包括厚度的日益缩小,其他电子元件基本满足这种趋势的要求,这也要求电解电容器在其性能不失原有水平的基础上,将外形尺寸进一步小型化;而且由于负极箔电压为零,该种电容器的耐反向耐压不足,从而导致耐纹波能力不强,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故障甚至损坏。

【发明内容】

[000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耐反向电压铝电解电容器,结构简单、电容量体积比更大,且耐反向耐压足。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耐反向电压铝电解电容器,包括铝壳和电容芯子,所述电容芯子包括正极箔、负极箔、包绕正极箔和负极箔的电解纸,以及分别设置在正极箔和负极箔上的正导针和负导针,所述正导针和负导针的一端分别与正极铝箔、负极铝箔铆接,另一端分别伸出铝壳顶部且具有对称的弯曲部,弯曲部的钩口向外;所述铝壳内壁上覆有一绝缘膜,电容芯子与铝壳内壁之间的间隔为0.5毫米,所述负极箔采用加压负极箔。
[0006]进一步的,所述加压负极箔的电压为3V以上。
[0007]进一步的,所述绝缘膜粘接在销壳内壁。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第一,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可在保持功能和性能不失原有水平的基础上缩小电解电容器的外形尺寸,而且通过使用负箔加压使得电容器的耐反向电压能力提高,最终耐纹波能力大大提升,更好的满足焊机和变频器这些设备的使用要求。
[0009]第二,正、负导针上设置弯曲部,电容器安装时,能够有效防止电容器在电路上未固定之前发生滑动,便于安装固定。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中:1、铝壳;2、电容芯子;3、正导针;4、负导针;5、绝缘膜;6、弯曲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13]参见图1本发明包括铝壳I和电容芯子2,所述电容芯子2包括正极箔、负极箔、包绕正极箔和负极箔的电解纸,以及分别设置在正极箔和负极箔上的正导针3和负导针4,所述正导针3和负导针4的一端分别与正极铝箔、负极铝箔铆接,另一端分别伸出铝壳顶部且具有对称的弯曲部6,弯曲部6的钩口向外;所述铝壳内壁上覆有一绝缘膜5,电容芯子2与铝壳I内壁之间的间隔为0.5毫米,所述负极箔采用加压负极箔。
[0014]所述铝壳I内壁上粘接有绝缘膜5,所述负极箔采用加压负极箔;所述加压负极箔的电压为3V以上。
[0015]上述仅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上述结构作各种变化和改进,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耐反向电压销电解电容器,包括销壳和电容芯子,所述电容芯子包括正极箔、负极箔、包绕正极箔和负极箔的电解纸,以及分别设置在正极箔和负极箔上的正导针和负导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导针和负导针的一端分别与正极铝箔、负极铝箔铆接,另一端分别伸出铝壳顶部且具有对称的弯曲部,弯曲部的钩口向外;所述铝壳内壁上覆有一绝缘膜,电容芯子与铝壳内壁之间的间隔为0.5毫米,所述负极箔采用加压负极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反向电压铝电解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负极箔的电压为3V以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反向电压铝电解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膜粘接在铝壳内壁。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一种耐反向电压铝电解电容器。包括铝壳和电容芯子,所述电容芯子包括正极箔、负极箔、包绕正极箔和负极箔的电解纸,以及分别设置在正极箔和负极箔上的正导针和负导针,所述正导针和负导针的一端分别与正极铝箔、负极铝箔铆接,另一端分别伸出铝壳顶部且具有对称的弯曲部,弯曲部的钩口向外;所述铝壳内壁上覆有一绝缘膜,电容芯子与铝壳内壁之间的间隔为0.5毫米,所述负极箔采用加压负极箔。本发明电容器电容量体积比更大,且耐反向耐压足。
【IPC分类】H01G9/008, H01G9/04, H01G9/08
【公开号】CN104900408
【申请号】CN201510292601
【发明人】杨璐
【申请人】苏州携旅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9日
【申请日】2015年6月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