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装置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9278313阅读:来源:国知局
主体壳体10的侧面成为大致同一平面上。如图8的放大截面图以及图9的截面图所示那 样,通过在将盖部60覆盖在主体壳体10的状态下不使盖部60从主体壳体10的侧面突出, 能够避免在便携型电源装置的携带同行时挂到突出的盖部而使其意外脱落的事态。另外, 营造出盖部60和主体壳体10的一体感,能够表现出外观上的整体性。
[0084] (搭手指部44)
[0085] 另一方面,若提高盖部与主体壳体的结合力,则在更换盖部时等变得难以取下盖 部。为此,在实施例1中,如图10那样,在第一壳体11内,在与盖部60相接的界面的一部 分形成部分凹陷的搭手指部44。由此,通过在盖部60的更换时等用户将手指搭在搭手指部 44,能够容易地进行盖部60的取下。特别,由于长边方向的中间张力变弱而变得易于脱落, 因此,若在该部分设置搭手指部44就会更容易脱落,通过设置在与长边方向正交的短边方 向上,能够避免由于设置这样的搭手指部44而引发的变得易于脱落的事态。
[0086] 设置搭手指部44的位置,优选设置在第一壳体与盖部的嵌合变弱的部分。在该示 例中,第一壳体11在与盖部60的接合面内的短边方向的大致中央,形成部分凹陷的搭手指 部44。在盖部60的角部,由于坚固地与第一壳体11接合,因此难以脱落。另一方面,在盖 部60的长边方向的中间,虽然橡胶的张力降低而与第一壳体的嵌合变弱,但若在该部分设 置搭手指部44,则还存在与其它构件接触而发生意料之外的脱离的可能性。为此,通过设置 在与其它构件接触的可能性相对较低的短边侧,避免了意外的脱离。在实施例1中,如从图 10的背面观察的立体图那样,在背面侧形成搭手指部44。如此一来,不会干涉到正面侧的 设置外部输出端子31和显示部48的部分,换言之,能够不使主体壳体10的结构复杂化地 设置搭手指部44。另外,避免了用户将手指搭载搭手指部44时手指触摸到外部连接端子或 显示部48,从而还能够阻止这些构件被附着于手指的污物或油脂等弄脏或损坏的事态。如 此,在提高盖部60的硬度来使用时盖部60难以脱落,并能够使更换作业变得容易。
[0087] (电池座 20)
[0088] 电池座20在主体壳体10内安装二次电池1和电路基板30等,将它们定位并保持。 该电池座20,如图7的分解立体图所示那样,将2片二次电池1层叠配置,进而在二次电池 1的长边方向上配置电路基板30。通过如此进行配置,能够改善二次电池1的散热性。即, 在现有的构成中,与二次电池重叠地配置电路基板,其结果是,有可能因安装在电路基板的 功率系半导体等的发热而阻碍二次电池的散热性。与此相对,在图7等的构成中,不将电路 基板30重叠在电池的上表面地进行配置,而是配置在二次电池1的端面侧,由此能够避免 安装在电路基板30上的构件的发热波及到二次电池1侧的事态,从而还改善了二次电池1 的散热性、以及安装在电路基板30的构件自身的散热性。此外,在与电池重叠地配置基板 的构成中,厚度增加而会导致大型化,还能够得到避免这样的肥大化从而避免便携型电源 装置100的设计性变差的效果。
[0089] 在此,在电池座20作为二次电池1而层叠收纳有2片方形电池。但本发明的便携 型电源装置1〇〇并不将二次电池限定于2片,还能够设为仅1片,或者3片以上。二次电池 1的个数根据求得的电容量、外形的大小、和轻重等条件来决定。
[0090] 另外,2片方形电池用双面胶带粘接。另外,如图8的截面图所示那样,双面胶带设 为沿主体壳体10的长边方向延长的片条状,分别粘贴在方形电池的两侧。换言之,在方形 电池的中央区域不粘贴双面胶带,而形成间隙。由此,即使方形电池因充放电而膨胀,也能 够由该间隙来吸收外包装罐稍微的变形。
[0091] 另外,电池座20的座侧壁22在将电池座20收纳在主体壳体10的状态下,还起到 强化主体壳体10的侧壁的功能。具体地,座侧壁22形成为在将电池座20收纳在第二壳体 12的状态下,从该第二壳体12内的底面沿一对壳体侧壁12a的内面的一部分向上方延伸。
[0092] 另一方面,主体壳体10侧的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的侧壁彼此接合的端缘, 在用与长边方向垂直的平面截断的垂直截面观察时,呈台阶状。特别是第二壳体12如图8 的放大截面图所示那样,沿长边方向而设置的一对壳体侧壁12a的端面,在主体壳体10的 内面侧具有向第一壳体11侧伸出的台阶状突起12b。
[0093] 另一方面,第一壳体11的端面侧,在主体壳体10的外面侧具有向第二壳体12侧 伸出的外面伸出部11b,并且形成沿第二壳体12的内面延长的内面伸出部11c。该第一壳 体11在已与第二壳体12接合的状态下,在外面伸出部Ilb与内面伸出部Ilc之间,夹入第 二壳体12端面的台阶状突起12b。通过这样的套筒接合结构,将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 12的接合面稳固地连结,提高了主体壳体10的侧壁的强度。
[0094] 但另一方面,便携型电源装置在携带同行使用这样的性质上,谋求着相应的强度, 且谋求进一步的强度改善,以使得在落下等冲击时也能耐受。但是,若使主体壳体的侧壁较 厚,则不仅会大型化,还会在树脂成型时在树脂的硬化时产生所谓的缩孔,有美观和强度变 差的问题。特别在后述那样为了应对向二次电池的无接点充电而将受电线圈40配置在主 体壳体的底面的情况下,为了提高受电线圈40和送电侧的送电线圈51的电磁耦合效率而 要使这些线圈极力接近,从而不得不使主体壳体底面的壁厚较薄。其结果,若主体壳体的壁 厚在底面较薄、在侧面变厚,则会成为不均匀的壁厚,从而使缩孔的发生更加显著。
[0095] 为此,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不使主体壳体的壁厚较厚地改善强度而利用电池座20 的座侧壁22。即,通过将座侧壁22构成为与第二壳体12的侧壁重叠来与第一壳体11的端 面一起进行支承,从而实质上发挥了与使第二壳体12的壁厚增加同样的效果,能够改善主 体壳体侧壁的强度。
[0096] 具体地,如图8所示,从第二壳体12内的底面侧沿一对壳体侧壁12a的内面的一 部分向上方延伸地形成电池座20的座侧壁22。该座侧壁22用其上端面抵接内面伸出部 Ilc的下端面来进行支承。通过该构成,能够用座侧壁22支承第一壳体11的一部分,因而 能够以比第二壳体12的壳体侧壁12a的截面积更大的面积支承第一壳体11,能够维持壳体 侧壁12a的壁厚不变地实质上发挥出与增厚壳体侧壁12a的状态同样的强度。特别,通过 用保持二次电池1的座侧壁22强化主体壳体10的侧壁,能够不增加部件件数且不增厚壳 体侧壁12a地增大强度。
[0097] 例如,将第二壳体12的壳体侧壁12a的壁厚、以及电池座20的座侧壁22的壁厚 设为I. 〇~2. 5mm以使得不在壳体侧壁12a发生缩孔,将壳体侧壁12a的壁厚和座侧壁22 的壁厚相加的厚度设为3. 0~5. 0_,来设为能够应对55J的冲击力的强度。如此,便携型 电源装置100能够具有极度减少缩孔的外观、和针对来自外部的55J的冲击的强度。
[0098] 各座侧壁22形成为高度低于各壳体侧壁12a的高度。换言之,座侧壁22与第一 壳体11的内面伸出部Ilc的接合面成为第二壳体12的壳体侧壁12a的内面。由此,在内 面伸出部Ilc被壳体侧壁12a的内面支承并引导的状态下,能够用座侧壁22的上表面从下 表面支撑内面伸出部11c,使座侧壁22与内面伸出部Ilc的抵接面稳定。
[0099] 而且,外面伸出部Ilb向第二壳体12侧的伸出量小于内面伸出部Ilc向第二壳体 12侧的伸出量。由此,能够使第一壳体11以及第二壳体12的壁厚变薄的区域较小,从而抑 制壳体侧壁12a的强度降低。另一方面,如上述那样,内面伸出部Ilc被壳体侧壁12a的内 面支承的区域得到扩大,能够使与座侧壁22的接触面稳定。
[0100] 另外,座侧壁22,如图8的垂直截面图所不那样,优选不与壳体侧壁12a的表面紧 贝占,而是设置间隙。由此,作为吸收内置的二次电池1的制造公差、或因用大电流的充放电 而使二次电池1的外包装罐膨胀时的变形的缓冲区域发挥作用。
[0101] 而且,座侧壁22,优选在长边方向的侧面分开设置多个座侧壁22。如此,通过不是 用座侧壁22覆盖二次电池1的侧面的整面,而使部分地使二次电池1露出,能够与上述同 样地得到吸收二次电池1的制造公差或膨胀量的效果。
[0102] 另外,在以上的示例中,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的接合界面中的台阶结构设置 在除了设有外部连接端子的面的侧面,换言之,除了设置在长边方向的侧面,在短边方向的 侧面也沿着长度方向连续地设置。另一方面,电池座20的座侧壁22,如图7等所示那样,以 在长边方向的侧面且部分地设置空间的方式形成。但并不局限于该构成,例如,也可以使座 侧壁22沿长边方向的侧面连续延长而形成,或者在短边方向的侧面也设置座侧壁22。
[0103](电路基板30)
[0104] 能够在电路基板30中安装对二次电池1的放电电流进行电力变换的电力变换电 路、监视二次电池1的温度或电池电压等的状态的监视电路等电子电路。另外在图7的示例 中,由于2片二次电池1相互并联连接,因此电池电压与整体的总电压相等。在例如将二次 电池串联连接的情况下,通过测定来自将二次电池的端面彼此连接的引线板的电位来检测 电池电压。另外,在二次电池1还连接温度传感器,检测电池温度并在监视电路进行监视, 以使得不超过给定的阈值温度,且在超过阈值温度的情况下,进行停止充放电等的处理。
[0105] 而且,电路基板30具备外部输出端子31和供电端子32。在此构成为:若在将作 为外部输出端子31的USB的连接器直接安装在电路基板30上的状态下,将电路基板30固 定在电池座20并收纳在主体壳体10中,则外部输出端子31就会从设置在主体壳体10端 子窗14露出。由此,谋求了外部输出端子31的定位,能够构成为通过组装而使外部输出端 子31从给定的端子窗14露出。同样地,供电端子32也构成为通过安装在电路基板30上 的给定的位置而从组装的主体壳体10的给定的端子窗14露出。此外,在电路基板30上, 在与开关部33对应的位置上安装了电源开关34。
[0106] (显示部 48)
[0107] 此外,电路基板30具备表示便携型电源装置100的动作状态的显示部48。在此, 设置了用发光色和发光模式来表示二次电池1的充电状态、放电状态的发光体,以作为显 示部48。发光体能够合适地利用低消耗电力、耐机械冲击强且长寿命的LED等半导体发光 元件。显示部48如图1等所示那样,露出到主体壳体10的侧面侧而设。在此,如图7等所 示那样,安装在电路基板30上的LED经由灯引导器(lamp leader)被导光到主体壳体10 的端面侧。由此,即使用盖部60覆盖主体壳体10的上表面也能够从外部视觉辨识显示部 48,用户能够目视动作状态。即,在现有的便携型电源装置中,较多在主体壳体的上表面侧 设置指示灯等,若用盖部覆盖主体壳体的上表面的整面就难以从外部目视这样的发光。特 别在能够将盖部的颜色更换为各种颜色的情况下,在设为深蓝色或粉红色这样深色的盖部 的情况下,遮光效果变高而使得更加难以目视显示部48的发光。为此,通过将显示部48设 为侧面侧来避免这样的问题,实现了用盖部60覆盖主体壳体10的上表面并且也能够通过 显示部48将便携型电源装置的动作状
当前第3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