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讯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289451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移动通讯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移动通讯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金属后壳体的移动通讯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随着通讯科技的快速发展,移动通讯装置(如智能型手机)的使用已经越来越普及。为了吸引消费者购买,相关业者设计出采用金属壳体的移动通讯装置,以营造特殊的视觉效果。然而,金属壳体会屏蔽无线信号的传输,对移动通讯装置的天线设计造成极大的挑战。因此,如何发展出一种新的移动通讯装置,能兼顾前述外观设计及无线传输效能的需求,遂成为本案进一步要探讨的主题。

【发明内容】

[0003]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符合外观设计的需求及良好无线传输效能的需求的移动通讯装置。
[0004]于是,本发明移动通讯装置,包含一后壳体、一电路模块及一第一福射臂。该后壳体包括一第一壳部及一邻近该第一壳部的第二壳部。该第一壳部及该第二壳部是以金属为材料制成。该第一壳部及该第二壳部的其中一者具有一供馈入一射频信号的馈入端。该第一壳部及该第二壳部的其中一者具有一接地端。该电路模块包括一基板、一设置于该基板的射频电路,及一设置于该基板的接地导体。该射频电路耦接于该馈入端并能产生该射频信号。该接地导体耦接于该接地端及该第一壳部。该第一辐射臂耦接于该第二壳部。
[0005]优选地,该第二壳部及该第一辐射臂沿一第一方向间隔设置。
[0006]优选地,所述的移动通讯装置还包含一耦接于该第二壳部的第二辐射臂,该第二辐射臂及该第二壳部沿该第一方向间隔设置。
[0007]优选地,该第二壳部概呈长条状且具有一第一端部及一相反于该第一端部的第二端部,该第一辐射臂及该第二辐射臂分别耦接于该第一端部及该第二端部。
[0008]优选地,所述的移动通讯装置还包含一第一导电件及一第二导电件,该第一导电件连接该第一辐射臂及该第二壳部的该第一端部以使该第一辐射臂耦接该第一端部,该第二导电件连接该第二辐射臂及该第二壳部的该第二端部以使该第二辐射臂耦接该第二端部,该第一福射臂是由该第一导电件概沿一垂直于该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延伸,该第二福射臂是由该第二导电件概沿一相反于该第二方向的第三方向延伸,且该第一福射臂及该第二辐射臂是相向地延伸。
[0009]优选地,所述的移动通讯装置还包含一第三导电件、一第四导电件及一馈入导体,该第三导电件连接该馈入导体及该射频电路,该馈入导体间隔于该馈入端并邻近该馈入端以将该射频信号以耦合的方式馈入该馈入端,该第四导电件连接该接地导体及该接地端以使该接地导体耦接于该接地端。
[0010]或者,所述的移动通讯装置还包含一第三导电件及一第四导电件,该第三导电件连接该射频电路及该馈入端以使该射频电路耦接于该馈入端,该第四导电件连接该接地导体及该接地端以使该接地导体耦接于该接地端。
[0011]优选地,所述的移动通讯装置还包含多个第五导电件,该等第五导电件连接该第一壳部及该接地导体以使该第一壳部耦接于该接地导体。
[0012]优选地,该后壳体还包括一连接部,该连接部连接该第一壳部及该第二壳部。
[0013]或者,所述的移动通讯装置还包含一第六导电件、一第七导电件、一第八导电件及一第九导电件,该第六导电件连接该第一辐射臂及该基板,该第七导电件连接该第二壳部的该第一端部及该基板且耦接于该第六导电件,使该第一辐射臂耦接于该第一端部,该第八导电件连接该第二辐射臂及该基板,该第九导电件连接该第二壳部的该第二端部及该基板且耦接于该第八导电件,使该第二辐射臂耦接于该第二端部。
[0014]本发明的功效在于,通过第一壳部或第二壳部具有馈入端,并第一壳部或第二壳部具有接地端,且将第一壳部耦接于接地导体,使得第一壳部及第二壳部能做为辐射体以辐射射频信号,从而使移动通讯装置能同时符合外观设计及良好无线传输效能的需求。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发明移动通讯装置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一立体分解图;
[0016]图2是该第一优选实施例的一侧视图;
[0017]图3是该第一优选实施例的一 S参数图;
[0018]图4是本发明移动通讯装置的第二优选实施例的一立体分解图;
[0019]图5是该第二优选实施例的一侧视图;
[0020]图6是该第二优选实施例的一 S参数图;
[0021]图7是本发明移动通讯装置的第三优选实施例的一立体分解图 '及
[0022]图8是该第三优选实施例的一侧视图。
[0023]符号说明
[0024]100移动通讯装置
[0025]I后壳体
[0026]11第一壳部
[0027]12第二壳部
[0028]121 第一端部
[0029]122 第二端部
[0030]13 连接部
[0031]101馈入端
[0032]102接地端
[0033]2 电路模块
[0034]21 基板
[0035]211 第一表面
[0036]212 第二表面
[0037]22射频电路
[0038]23接地导体
[0039]3 第一辐射臂
[0040]4 第二辐射臂
[0041]51第一导电件
[0042]52第二导电件
[0043]53第三导电件
[0044]54第四导电件
[0045]55第五导电件
[0046]56第六导电件
[0047]57第七导电件
[0048]58第八导电件
[0049]59第九导电件
[0050]6 馈入导体
[0051]Dl第一方向
[0052]D2第二方向
[0053]D3第三方向
[0054]D4第四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55]在本发明被详细描述之前,应当注意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不。
[0056]参阅图1与图2,本发明移动通讯装置100的第一优选实施例包含一后壳体1、一电路模块2、一第一辐射臂3、一第二辐射臂4、二第一导电件51、二第二导电件52、一第三导电件53、一第四导电件54,及多个第五导电件55。
[0057]后壳体I包括一第一壳部11,及一邻近第一壳部11的第二壳部12。第一壳部11呈矩形且面积大于第二壳部12。第二壳部12呈长条状且具有一第一端部121及一相反于第一端部121的第二端部122。第一壳部11及第二壳部12是以金属(例如:铝)为材料制成。第一壳部11及第二壳部12的其中一者具有一供馈入一射频信号的馈入端101。第一壳部11及第二壳部12的其中一者具有一接地端102。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壳部12具有该馈入端101及该接地端102。
[0058]电路模块2包括一基板21、一设置于基板21的射频电路22,及一设置于基板21的接地导体23。射频电路22耦接于该馈入端101并能产生该射频信号,且将该射频信号馈入馈入端101。接地导体23耦接于该接地端102及第一壳部11。本实施例射频电路22耦接于馈入端101的方式及接地导体23耦接于接地端102及第一壳部11的方式待后面再行详述。
[0059]第一辐射臂3与第二壳部12沿一第一方向Dl间隔设置。第二辐射臂4与第二壳部12沿该第一方向Dl间隔设置。第一导电件51连接第一福射臂3及第二壳部12的第一端部121,以使第一辐射臂3耦接该第一端部121。第二导电件52连接第二辐射臂4及第二壳部12的第二端部122,以使第二辐射臂4耦接第二端部12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辐射臂3是由第一导电件51沿一垂直于第一方向Dl的第二方向D2延伸,第二辐射臂4是由第二导电件52沿一相反于该第二方向D2的第三方向D3延伸,且第一福射臂3及第二福射臂4是相向地延伸。再者,各第一导电件51为一探针连接器(pogo pin),其固定端设置于第一福射臂3,其自由端抵接第二壳部12的第一端部121。此外,各第二导电件52为一探针连接器,其固定端设置于第二辐射臂4,其自由端抵接第二壳部12的第二端部122。
[0060]第三导电件53连接射频电路22及馈入端101,以使射频电路22耦接于馈入端101。本实施例中的第三导电件53为一探针连接器,其固定端设置于基板21上的射频电路22,其自由端抵接第二壳部12的馈入端101。第四导电件54连接接地导体23及接地端102,以使接地导体23耦接于接地端102。本实施例中的第四导电件54为一探针连接器,其固定端设置于基板21上的接地导体23,其自由端抵接第二壳部12的接地端102。
[0061]该等第五导电件55连接第一壳部11及接地导体23,以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