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接触式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568740阅读:来源:国知局
面上具 有多个突起的导电性粒子。
[0060] 本发明中,由于具备上述构成,因此,特别是选择性地将含有导电性粒子和粘合剂 树脂的导电材料配置在上述晓性印刷基板或上述树脂膜的上述布线电极上,或者选择性地 将含有导电性粒子和粘合剂树脂的导电材料配置在上述太阳能电池单元的上述电极上,而 且作为上述导电性粒子使用具有基材粒子和配置于上述基材粒子的表面上的导电部且在 上述导电部的外表面上具有多个突起的导电性粒子,因此,就背接触式的太阳能电池模块 而言,可W提高电极间的导通可靠性。其结果,可W提高初始的能量转换效率及可靠性试验 后的能量转换效率。
[0061] 选择性地将含有导电性粒子和粘合剂树脂的导电材料配置在上述晓性印刷基板 或上述树脂膜的上述布线电极上,或者,选择性地将含有导电性粒子和粘合剂树脂的导电 材料配置在上述太阳能电池单元的所述电极上,由此,可W有效地提高电极间的导通可靠 性。另外,选择性地将导电性粒子配置在布线电极上,因此,可W减少在晓性印刷基板或树 脂膜的未设置布线电极的部分配置的导电性粒子的量。另外,选择性地将导电性粒子配置 在电极上,因此,可W减少在太阳能电池单元的未设置电极的部分配置的导电性粒子的量。 作为结果,可W减少太阳能电池模块整体所使用的导电性粒子的量,因此,可W降低太阳能 电池模块的制造成本。
[0062] 另外,上述导电性粒子具有基材粒子和配置于上述基材粒子表面上的导电部,由 此,可高精度地控制电极间的间隔。另外,对应于电极间的间隔变动,导电性粒子容易变形, 因此,可W提高电极间的导通可靠性。
[0063] 另外,由于上述导电性粒子进一步通过在导电部的外表面上具有多个突起,即使 在导电部的表面及电极的表面上形成了氧化膜,也可W通过突起刺破氧化膜。因此,电极间 的导通可靠性提高。
[0064] 有时在太阳能电池单元的电极表面上进一步存在凹凸。另外,有时在晓性印刷基 板或树脂膜的布线电极的表面上也存在凹凸。因此,有时电极间的间隔不均匀。另外,晓性 印刷基板或树脂膜比较柔软,因此,在连接后,随着晓性印刷基板或树脂膜的变形,有时电 极间的间隔变得不均匀。与之相对,由于上述导电性粒子具有基材粒子和配置于上述基材 粒子的表面上的导电部,因此导电性粒子易于变形,因此,可W缓和电极间的间隔大小,从 而提高导通可靠性。 W65] 另外,基材粒子或导电性粒子的粒径越大,越更加能够缓和间隔的大小,可W扩大 与布线的连接面积,因此,可W更进一步提高导通可靠性。
[0066] 另外,由于上述导电性粒子在导电部的外表面上具有多个突起,电极间的间隔狭 窄的区域被突起压碎或刺破电极,由此,实现导通,在电极间的间隔宽阔的区域中,在突起 的前端附近实现导通。因此,上述导电性粒子通过在导电部的外表面上具有多个突起,可W 提高导通可靠性。
[0067] 另外,如果导电性粒子在导电性的表面具有突起,则该突起被埋入电极。因此,即 使对太阳能电池模块施加冲击,也不易产生连接不良。因此,可W有效地提高导通可靠性, 可W提高太阳能电池模块中的光电转换效率。
[0068] 本发明人等最先发现:通过使用导电性的表面上具有突起的导电性粒子,用于对 背接触式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电极间进行电连接,而得到上述效果。特别是上述导电性粒 子中的多个上述突起的平均高度为IOnmW上且600nmW下,由此,更进一步有效地发挥上 述效果。另外,本发明人等最初发现有关为了对背接触式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电极间进行 电连接,导电性粒子在导电部的外表面上具有突起的重要性及技术性的意义。
[0069] 首先,参照附图更具体地说明背接触式的太阳能电池模块所使用的导电性粒子。 W下的实施方式中,不同部分的构成可W相互置换。
[0070]图4是表示后面说明的图1所示的太阳能电池模块所使用的导电性粒子的剖视 图。
[0071] 图4所示的导电性粒子21具有基材粒子22和配置于基材粒子22的表面上的导 电部23。导电部23为导电层。导电部23对基材粒子22的表面进行包覆。导电部23与基 材粒子22连接。导电性粒子21是基材粒子22的表面被导电部23包覆而成的包覆粒子。 阳072] 导电性粒子21在导电部23的外表面上具有多个突起21a。导电部23在外表面上 具有多个突起23曰。 阳073] 导电性粒子21在基材粒子22的表面上具有多个忍物质24。导电部23对基材粒 子22和忍物质24进行包覆。通过导电部23对忍物质24进行包覆,导电性粒子21在导电 部23的外表面上具有多个突起21a。导电部23的外表面由于忍物质24而隆起,形成多个 突起21a和23日。
[0074] 图5是表示导电性粒子的第一变形例的剖视图。
[0075] 图5所示的导电性粒子21A具有基材粒子22和配置于基材粒子22的表面上的导 电部23A。导电部23A是导电层。导电性私子21和导电性私子21A中,仅在有无吃、物质24 方面不同。导电性粒子2IA不具有忍物质。
[0076] 导电性粒子21A在导电部23A的外表面上具有多个突起21Aa。导电部23A在外表 面上具有多个突起23Aa。 阳077] 导电部23A具有第一部分和厚度比该第一部分更厚的第二部分。因此,导电部23A 在外表面(导电层的外表面)上具有突起23Aa。除多个突起21Aa和突起23Aa之外的部分 是导电部23A的上述第一部分。多个突起21Aa和突起23Aa是导电部23A的厚度较厚的上 述第二部分。 阳07引如导电性粒子21A,为了形成突起21Aa和突起23Aa,可W未必一定使用忍物质。
[0079] 图6是表示导电性粒子的第二变形例的剖视图。
[0080] 图6所示的导电性粒子21B具有基材粒子22和配置于基材粒子22的表面上的导 电部23B。导电部23B是导电层。导电部23B具有配置于基材粒子22的表面上的第一导电 部23BX和配置于第一导电部23BX的表面上的第二导电部23By。
[0081] 导电性粒子21B在导电部23B的外表面上具有多个突起21Ba。导电部23B在外表 面上具有多个突起23Ba。
[0082] 导电性粒子21B在第一导电部23Bx的表面上具有多个忍物质24。第二导电部 23By对第一导电部23BX和忍物质24进行包覆。基材粒子22和忍物质24隔开间隔而配 置。在基材粒子22和忍物质24之间存在第一导电部23BX。通过第二导电部23By对忍物 质24进行包覆,导电性粒子21B在导电部23B的外表面上具有多个突起21Ba。导电部23B 及第二导电部23By的表面由于忍物质24而隆起,而形成多个突起21Ba和突起23Ba。
[0083] 如导电性粒子21B,导电部23B可W具有多层结构。另外,为了形成突起21Ba和 23Ba,可W将忍物质24配置于内层第一导电部23BX上,且利用外层第二导电部23By对忍 物质24及第一导电部23BX进行包覆。
[0084]此外,导电性粒子21、导电性粒子21A、和导电性粒子21B在导电部23、导电部23A、和导电部23B的外表面上均具有多个突起21日、突起21Aa、和突起21Ba。
[00化]使用如上所述的导电性粒子21、导电性粒子21A、和导电性粒子21B等,在本发明 中制作背接触式的太阳能电池模块。但是,如果导电性粒子具有基材粒子和配置于上述基 材粒子的表面上的导电部,且在上述导电部的外表面上具有多个突起,则也可W使用导电 性粒子21、导电性粒子21A、和导电性粒子21BW外的导电性粒子。
[0086] 然后,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制造方法进行更具体 地说明。
[0087] 图1中,W剖视图表示通过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背接触式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 制造方法得到的背接触式的太阳能电池模块。
[0088] 图1所示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具备:晓性印刷基板2、太阳能电池单元3、连接晓性 印刷基板2和太阳能电池单元3的连接部4。连接部4具有:由含有导电性粒子21的导电 材料形成的第一连接部、由不含有导电性粒子的连接材料形成的第二连接部。除了导电性 粒子21W外,还可W使用导电性粒子2IA和导电性粒子2IB等。
[0089] 另外,太阳能电池模块1中,在晓性印刷基板2的与连接部4侧相反的一侧的表面 配置有背部片材5。在太阳能电池单元3的与连接部4侧相反的表面上配置有密封材料6。 可W在密封材料6的与太阳能电池单元3侧相反的表面上配置透光性基板等。
[0090] 晓性印刷基板2在表面(上面)上具有多个布线电极2a。太阳能电池单元3在 表面(下表面,背面)上具有多个电极3曰。布线电极2a和电极3a利用1个或多个导电性 粒子21而实现电连接。因此,晓性印刷基板2和太阳能电池单元3利用导电性粒子21进 行电连接。上述第一连接部配置于布线电极2a和电极3a之间。上述第二连接部配置于晓 性印刷基板2中未设置布线电极2a的部分和太阳能电池单元3中未设置电极3a的部分之 间。上述第二连接部也可W配置于布线电极2a和电极3a之间。
[0091] 除了表面上具有布线电极2a的晓性印刷基板2之外,可W使用表面上具有布线电 极的树脂膜。
[0092] 图1所示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可W经由例如W下图2(a)~(C)所示的工序而得到。
[0093] 准备表面上具有布线电极2a的晓性印刷基板2。另外,还准备含有导电性粒子21 和粘合剂树脂的导电材料4A。本实施方式中,粘合剂树脂使用含有热固化性化合物和热固 化剂并具有热固化性的导电材料4A。有时导电材料4A是连接材料。然后,如图2(a)所示, 在晓性印刷基板2的布线电极2a上选择性地配置导电材料4A(第一配置工序)。也可W在 太阳能电池单元3的电极3a上选择性地配置导电材料4A,来代替在晓性印刷基板2的布线 电极2a上选择性地配置导电材料4A。
[0094] 上述第一配置工序中,不在晓性印刷基板上整体性均匀地涂布导电材料。优选尽 可能地W布线电极为目标来配置导电材料,且优选仅在布线电极上配置导电材料。但是,也 可W在晓性印刷基板的未设置布线电极的部分配置导电材料。在晓性印刷基板的未设置布 线电极的部分配置的导电材料越少越好。 阳0巧]因此,上述第一配置工序中,配置于上述晓性印刷基板或上述树脂膜上的导电材 料整体的100重量%中,或配置于上述太阳能电池单元上的导电材料整体的100重量%中, 优选将配置于上述布线电极上或上述电极上的导电材料的量调整为90重量% ^上,更优 选为99重量% ^上,进一步优选为100重量% (全部量)。
[0096] 从更进一步提高配置精度的观点出发,上述导电材料的配置优选通过印刷或分配 器的涂布进行。因此,上述导电材料优选为导电浆料。但是,上述导电材料也可W为导电膜。 如果使用导电膜,则可W抑制配置后导电膜过渡的流动。另一方面,需要准备指定大小的导 电膜。
[0097] 另外,准备表面上具有电极3a的太阳能电池单元3。准备不含有导电性粒子的连 接材料4B。连接材料4B含有热固化性化合物和热固化剂。如图2化)所示,在太阳能电池单 元3的设有电极3a-侧的表面上配置不含有导电性粒子的连接材料4B(第二配置工序)。 此外,在太阳能电池单元3的电极3a上选择性地配置导电材料4A的情况下,准备表面上具 有布线电极2a的晓性印刷基板。在晓性印刷基板2的设有布线电极2a-侧的表面配置不 含有导电性粒子的连接材料4B(第二配置工序)。此外,也可W不配置不含有导电性粒子的 连接材料。
[009引然后,进行如下工序:对在上述第一配置工序中得到的
当前第2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