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装置和供电方法_2

文档序号:9617647阅读:来源:国知局
管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输出部20和第二输出部30呈具有相同直径的圆盘形状,但是根据需要,它们可具有不同的尺寸、厚度或形状等。
[0056]检测单元200可利用输出压电元件23的多个压电层中的至少一个压电层检测反馈电压。
[0057]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检测单元200可利用第一检测电极201和第二检测电极202检测反馈电压。第一检测电极201和第二检测电极202可相互隔开,隔开间隙可等于输出压电元件23的多个压电层中的至少一层的厚度。
[0058]尽管通过示例的方式仅第一输出部20具有检测单元200,但是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输出部30也可具有检测单元200。
[0059]图5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供电装置的示意性立体图;图6是沿图5的C-C’线截取的剖视图。
[0060]参照图5和图6,供电装置可包括压电变压器100和损坏感测单元300。尽管在图5和图6中损坏感测单元300设置在第一输出压电元件23上,但是损坏感测单元300也可设置在其它压电元件(例如,输入压电元件13或第二输出压电元件33)上,只要它们可检测压电元件的损坏即可。
[0061]压电变压器100的结构与上面描述结构相同,因此,将省略重复的描述。
[0062]损坏感测单元300可检测压电变压器100的压电元件的损坏。也就是说,损坏感测单元300连接到包括在输入部10或输出部20、30中的压电元件13、23、33中的至少一个,使得损坏感测单元300可检测压电元件的损坏。
[0063]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损坏感测单元300可包括:第一电极301,附着于压电元件的第一点;第二电极302,附着于压电元件的第二点。就此而言,第一点和第二点可设置在压电元件的同一个压电层上。换句话说,第一电极301和第二电极302可电附着于压电元件的多个压电层中的一个电压层。
[0064]处于相同高度hi ( S卩,附着于同一压电层)的第一电极301和第二电极302具有误差容许范围内的电压。通常,第一电极301和第二电极302可具有相同电平的电压。然而,可存在预设误差容许范围,因此,由第一电极301和第二电极302检测的电压在误差容许范围内。
[0065]因此,除非压电元件被损坏,否则由第一电极301和第二电极302检测的电压应当在误差容许范围内。
[0066]然而,如果压电元件被损坏,则在第一电极301和第二电极302分别附着的点处,电压差因所述损坏而超出误差容许范围。因此,如果压电元件已被损坏,则第一电极301和第二电极302之间的电压超出预设误差容许量,从而损坏感测单元300可输出损坏感测信号。
[0067]图7是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供电装置的框图。
[0068]图7中的供电装置包括检测单元200,以上对于图1至图4的描述可应用于本示例性实施例。因此,各个元件的具体操作及其示例与以上参照图1至图6的描述的操作和示例相同;因此,将省略冗余的描述。
[0069]参照图7,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的供电装置包括压电变压器单元100和检测单元200。
[0070]压电变压器单元100可包括:输入部,接收输入电压;输出部,利用输入部的动能输出转换信号(例如,转换电压)。输入部和输出部中的每一个可包括压电元件。
[0071]检测单元200可利用输出部的输出压电元件的多个压电层中的至少一个压电层检测反馈电压。
[0072]图8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供电装置的框图。图8中示出的供电装置包括损坏感测单元300。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供电装置还可包括检测单元。
[0073]压电变压器单元100可包括:输入部,接收输入电压;输出部,利用输入部的动能输出转换信号(例如,转换电压)。输入部和输出部中的每一个可包括压电元件。
[0074]损坏感测单元300可感测压电元件的损坏。例如,损坏感测单元300可包括电附着于包括在压电元件中的多个压电层中的一个压电层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并且如果由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检测的电压超出误差容许范围,则可确定压电元件已被损坏。
[0075]图9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供电装置的框图。在图9的示例性实施例中,供电装置可包括压电变压器单元100、检测单元200和控制单元600。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供电装置还可包括整流单元400和/或滤波器单元500。
[0076]压电变压器单元100可利用压电元件根据输入电压输出的转换电压。
[0077]检测单元200可利用压电元件的厚度的至少一部分(即,压电元件的多个压电层的至少一个压电层)检测反馈电压。
[0078]控制单元600可利用来自检测单元200的反馈电压执行反馈控制。本公开不具体限制通过控制单元600的反馈控制,因此将不对其进行描述。
[0079]整流单元400可对转换电压进行整流,滤波器单元500可对经整流的转换电压执行滤波。
[0080]图10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供电方法的流程图。下面将要描述的供电方法可由以上参照图1至图9描述的供电装置执行;因此,将省略多余的描述。
[0081]参照图10,供电装置可将输入电压施加到压电变压器,以输出转换电压(S1010)。
[0082]供电装置可利用压电变压器的输出压电元件的多个压电层中的至少一个压电层检测反馈电压(S1020)。
[0083]供电装置可利用反馈电压控制压电变压器(S1030)。
[0084]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供电装置可利用附着于输出电压元件的多个压电层中的一个压电层的一对电极来确定输出电压元件是否已被损坏。
[0085]如果所述一对电极之间的输出电压超出预设误差容许范围,则供电装置可确定输出压电元件已被损坏。
[0086]如上面所阐述的,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可通过简单的结构容易地获得反馈电压。
[0087]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可通过简单的结构容易地检查压电变压器的损坏。
[0088]虽然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明显的是,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修改和改变。
【主权项】
1.一种供电装置,包括: 压电变压器单兀,包括接收输入电压的输入压电兀件和输出转换电压的输出压电兀件; 检测单元,利用输出压电元件的多个压电层中的至少一个压电层检测反馈电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装置,其中,检测单元包括: 第一检测电极,附着于输出压电元件的第一点; 第二检测电极,附着于输出压电元件的第二点; 其中,第一点和第二点相互隔开,隔开间隙等于输出压电元件的所述多个压电层中的至少一个压电层的厚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装置,其中,检测单元通过反映在检测反馈电压中使用的输出压电元件的多个压电层中的所述至少一个压电层的数量与所述多个压电层的总体数量的比值来检测反馈电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装置,其中,输出压电元件利用由输入电压产生的输入压电元件的机械能来提供转换电压。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装置,还包括:损坏感测单元,连接到输出压电元件,以感测输出压电元件是否损坏。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供电装置,其中,损坏感测单元包括: 第一电极,附着于输出压电元件的第一点; 第二电极,附着于输出压电元件的第二点; 其中,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电连接到输出压电元件的多个压电层中的任意一个压电层。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供电装置,其中,如果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输出电压超出预设误差容许范围,则损坏感测单元输出损坏感测信号。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装置,其中,压电变压器单元还包括位于输入压电元件和输出电压元件之间的绝缘层。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供电装置,其中,绝缘层中包括至少一个空隙。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供电装置,其中,绝缘层为具有绝缘性和柔性的薄膜。11.一种供电装置,包括: 压电变压器单元,包括接收输入电压的输入部和提供转换电压的输出部; 损坏感测单元,连接到包括在输入部或输出部中的压电元件,以感测压电元件是否损坏。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供电装置,其中,损坏感测单元包括: 第一电极,附着于输出压电元件的第一点; 第二电极,附着于输出压电元件的第二点; 其中,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电连接到压电元件的多个压电层中的任意一个电压层。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供电装置,其中,如果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输出电压超出预设误差容许范围,则损坏感测单元输出损坏感测信号。14.一种供电装置,包括: 压电变压器单兀,包括接收输入电压的输入压电兀件和输出转换电压的输出压电兀 件; 检测单元,利用输出压电元件的多个压电层中的至少一个电压层检测反馈电压; 控制单元,利用反馈电压控制压电变压器单元。15.一种由采用压电变压器的供电装置执行的供电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将输入电压施加到压电变压器,以输出转换电压; 利用压电变压器的输出压电元件的多个压电层中的至少一个压电层检测反馈电压; 利用反馈电压控制压电变压器。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还包括:通过利用连接到输出压电元件的同一压电层的一对电极确定输出压电元件是否损坏。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输出压电元件是否损坏的步骤包括:如果所述一对电极之间的输出电压超出预设误差容许范围,则确定输出压电元件已被损坏。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供电装置和使用该供电装置供电的方法。所述供电装置可包括:压电变压器单元,包括多个压电层;检测单元,通过使用所述多个压电层中的至少一个压电层检测反馈电压。
【IPC分类】H01L41/107
【公开号】CN105374930
【申请号】CN201510171186
【发明人】郑仁和, 朴锺钦, 金熙昱
【申请人】株式会社搜路研
【公开日】2016年3月2日
【申请日】2015年4月10日
【公告号】US20160064640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