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845277阅读:407来源:国知局
按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按键,尤其涉及一种键帽斜向作动的按键。
【背景技术】
[0002]—般按键的键帽多采取垂直上下作动,以配合使用者手指按压键帽的移动方式,所以使用者手指原则上仅受到垂直方向的反作用力。但在键帽斜向作动的按键中,当使用者按压键帽时,键帽相对于底座除了作垂直移动外,也作水平移动,这使得使用者手指于按压键帽时也有横向位置,或是因键帽相对于手指水平移动而感受到横向拉扯的力量(即两者间的摩擦力),均会增加不适感。

【发明内容】

[0003]鉴于以上不适感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按键,使用滑动连接机构,使得供使用者手指按压的部分能与升降机构相对滑动,进而保持实质相同的水平位置。藉此,使用者手指在按压按键时,将原则上仅受到垂直方向的反作用力。
[0004]本发明提供一种按键,该按键包括:
[0005]底座,包含第一定位结构;
[0006]滑动件,设置于该底座之上;
[0007]升降机构,设置于该滑动件与该底座之间,以带动该滑动件相对该底座于未按压位置与按压位置之间移动,其中该按压位置比该未按压位置更接近该底座,该未按压位置与该按压位置在该底座上的投影之间具有距离;以及
[0008]按压件,可滑动地设置于该滑动件上,该按压件包含第二定位结构,该第二定位结构与该第一定位结构可滑动地连接,使得当该滑动件于该未按压位置与该按压位置之间移动时,该按压件在该底座上的投影保持不动。
[0009]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定位结构及该第二定位结构其中之一为导槽,该第一定位结构及该第二定位结构其中之另一为导柱,该导柱可在该导槽中相对地滑动。
[0010]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底座包含底板,该第一定位结构自该底板朝向该按压件弯折延伸,该升降机构连接于该底板。
[0011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滑动件包含第一滑动衔接结构,该按压件包含第二滑动衔接结构,该按压件经由该第二滑动衔接结构与该第一滑动衔接结构滑动衔接以可滑动地设置于该滑动件上。
[0012]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滑动衔接结构及该第二滑动衔接结构其中之一为滑槽,该第一滑动衔接结构及该第二滑动衔接结构其中之另一为卡勾,该第一滑动衔接结构与该第二滑动衔接结构经由该卡勾勾持该滑槽并滑动于该滑槽中而滑动衔接。
[0013]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升降机构包含第一旋转支架及第二旋转支架,该第一旋转支架的两端部分别与该底座及该滑动件枢接,该第二旋转支架的两端部分别与该底座及该滑动件枢接,该第一旋转支架及该第二旋转支架带动该滑动件相对该底座于该未按压位置与该按压位置之间移动。
[0014]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升降机构包含第一滑动支架及第二滑动支架,相对设置于该底座及该滑动件上,该第一滑动支架具有第一斜面,该第二滑动支架具有第二斜面,该第一斜面与该第二斜面滑动接触,该第一滑动支架及该第二滑动支架带动该滑动件相对该底座于该未按压位置与该按压位置之间移动。
[0015]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按键还包括回复力产生机构,该回复力产生机构设置于该底座及该滑动件,该回复力产生机构产生回复力,用以驱使该滑动件移动至该未按压位置。
[0016]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回复力产生机构包含第一磁性件及第二磁性件,该第一磁性件设置于该底座,该第二磁性件设置于该滑动件,该第一磁性件与该第二磁性件间产生磁吸力,作为该回复力。
[0017]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底座包含底板,该底板的材质为顺磁性材质,该升降机构连接于该底板,该第二磁性件为磁铁,该第一磁性件自该底板朝向该滑动件弯折延伸。
[0018]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按键利用滑动设置于该滑动件上的按压件,并利用定位机构导引该按压件,以使当该滑动件相对于该底座上下移动时,该按压件在该底座上的投影能保持不动。所以,即使该滑动件会相对于该底座水平偏移,该按键仍能透过该按压件提供使用者手指稳定的触碰回馈。
[0019]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按键的示意图。
[0021]图2为图1中按键的爆炸图。
[0022]图3为图1中按键的滑动件与按压件的组合示意图。
[0023]图4为图1中按键在按压件未被按压时沿线X-X的剖视图。
[0024]图5为图1中按键在按压件被按压时沿线X-X的剖视图。
[0025]图6为图1中按键的滑动件相对于底板作动的侧视示意图。
[0026]图7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按键的剖视图。
[0027]图8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按键的爆炸图。
[0028]图9为图8中按键在按压件未被按压时的剖视图。
[0029 ]图1O为图8中按键在按压件被按压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图1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按键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按键的爆炸图,请参阅图1及图2。按键I包含底座10、滑动件12、升降机构14、按压件16及框架18。滑动件12设置于底座10之上,升降机构14设置于滑动件12与底座10之间,使得滑动件12能经由升降机构14相对于底座10上下移动。按压件16可滑动地设置于滑动件12上,使得按压件16能不受滑动件12水平方向上移动的影响,而保持相对于底座10的水平位置。藉此,使用者在按压按键I时,手指可透过按压件16获得直上、直下的按压手感。框架18设置于底座10上并围绕着滑动件12、升降机构14及按压件16,其中按压件16自框架18形成的窗口 182露出。
[0031]再请参阅图3至图5,其中图3的视角大致上与图2的视角相反。进一步来说,升降机构14带动滑动件12相对底座10在未按压位置(如图4所示)与按压位置(如图5所示)之间移动,其中该按压位置比该未按压位置更接近底座10。底座10包含底板102、电路板104及第一定位结构106,底板102包含第一连接部1022及第二连接部1024,电路板104(例如薄膜电路板)叠置于底板102上,第一定位结构106设置于底板10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结构106由底板102的部分结构向上弯折延伸形成;也就是说,第一定位结构106自底板102朝向按压件16弯折延伸。第一定位结构106与底板102可一体成形(例如以金属板件冲压成形),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例如第一定位结构106为另一构件,固定设置于底板102上。滑动件12具有第一连接部122及第二连接部124。升降机构14连接于底板102并包含第一旋转支架142及第二旋转支架144,分别连接至底板102与滑动件12之间。其中,第一旋转支架142的两端部142a、142b分别与底板102的第一连接部1022及滑动件12的第一连接部122枢接,第二旋转支架144的两端部144a、144b分别与底板102的第二连接部1024及滑动件12的第二连接部124枢接。藉此,第一旋转支架142及第二旋转支架144在旋转时带动滑动件12相对底座1在该未按压位置与该按压位置之间移动。此外,当滑动件12位于按压位置时,滑动件12的突点128触发电路板104的开关1042(图2中带影线的虚线圆圈部分)。
[0032]再参阅图6。为便于说明,图6所示的侧视图仅画出底板102、滑动件12、第一旋转支架142及第二旋转支架144;并且在图6中,实线表示滑动件12处于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