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面板、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913160阅读:453来源:国知局
一种显示面板、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触控显示技术领域,更为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显示面板、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1de)显示技术,作为极具发展潜力的显示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高性能显示领域当中。与液晶显示技术相比,由于采用个像素自主发光模式取代背光模式,因而具有可视角大、功耗低、对比度高、屏幕厚度薄、响应时间快、发光效率高等优点。
[0003]随着便携式电子显示设备的发展,触摸显示装置提供了一种新的人机互动界面,其在使用上更直接、更人性化。目前OLED触控显示装置通常采用将OLED显示屏和触摸屏分开来做,然后再将二者结合起来。这种外挂触摸屏的OLED触控显示装置存在光透过率低、显不装置厚度大等缺点。

【发明内容】

[0004]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将具有触控功能的第一触控电极设置于显示面板内,而无需外挂触摸屏,提高显示装置的光透过率,且减小了显示装置的厚度,满足显示装置轻薄化的趋势。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0007]划分有多个发光区的基板,任意相邻两个发光区之间具有间隙;
[0008]设置于所述基板一侧的金属功能膜层,所述金属功能膜层包括多个第一触控电极,且所述第一触控电极设置于所述多个发光区之间的间隙区域;
[0009]以及,设置于所述金属功能膜层背离所述基板一侧的阴极层,所述阴极层对应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区域形成有镂空区。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为触控驱动电极,且所述多个第一触控电极沿第一方向排列;
[0011]其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0012]设置于所述阴极层背离所述基板一侧、且沿第二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二触控电极,且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为触控感应电极。
[0013]优选的,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设置于所述阴极层背离所述基板一侧的薄膜封装层;
[0014]设置于所述薄膜封装层背离所述基板一侧的水氧阻隔膜;
[0015]设置于所述水氧阻隔膜背离所述基板一侧的偏光片;
[0016]以及,设置于所述偏光片背离所述基板一侧的表面保护层。
[0017]优选的,所述多个第二触控电极设置于所述薄膜封装层、水氧阻隔膜、偏光片和表面保护层中任意两个之间;
[0018]或者,所述多个第二触控电极设置于所述表面保护层背离所述基板一侧。
[0019]优选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为自电容触控电极。
[0020]优选的,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条栅极线;
[0021]其中,所述金属功能膜层包括所述多条栅极线和多个第一触控电极,且所述栅极线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之间相互绝缘。
[0022]优选的,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条数据线;
[0023]其中,所述金属功能膜层包括所述多条数据线和多个第一触控电极,且所述数据线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之间相互绝缘。
[0024]优选的,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阳极;
[0025]其中,所述金属功能膜层包括所述多个阳极和多个第一触控电极,且所述阳极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之间相互绝缘。
[0026]相应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驱动方法,用于驱动上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驱动方法包括:
[0027]对所述阴极层输入阴极电位,且同时对所述第一触控电极输入触控检测信号。
[0028]相应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驱动方法,用于驱动上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驱动方法包括:
[0029]在显示阶段对所述阴极层输入阴极电位,且在触控阶段断开所述阴极层与所述阴极电位间的联系,同时对所述第一触控电极输入触控检测信号。
[0030]相应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
[0031]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003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包括:划分有多个发光区的基板,任意相邻两个发光区之间具有间隙;设置于所述基板一侧的金属功能膜层,所述金属功能膜层包括多个第一触控电极,且所述第一触控电极设置于所述多个发光区之间的间隙区域;以及,设置于所述金属功能膜层背离所述基板一侧的阴极层,所述阴极层对应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区域形成有镂空区。
[0033]由上述内容可知,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将第一触控电极设置于阴极层和基板之间,且将阴极层对应第一触控电极的区域上形成镂空区域,进而能够保证第一触控电极发出的电场穿过阴极层的镂空区延伸至外部,以达到检测触摸的目的。其中,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将具有触控功能的第一触控电极设置于显示面板内,而无需外挂触摸屏,提高显示装置的光透过率,且减小了显示装置的厚度,满足显示装置轻薄化的趋势。
【附图说明】
[003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5]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40]正如【背景技术】所述,随着便携式电子显示设备的发展,触摸显示装置提供了一种新的人机互动界面,其在使用上更直接、更人性化。目前OLED触控显示装置通常采用将OLED显示屏和触摸屏分开来做,然后再将二者结合起来。这种外挂触摸屏的OLED触控显示装置存在光透过率低、显示装置厚度大等缺点。
[0041]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将具有触控功能的第一触控电极设置于显示面板内,而无需外挂触摸屏,提高显示装置的光透过率,且减小了显示装置的厚度,满足显示装置轻薄化的趋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具体结合图1至图4所示,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
[0042]参考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显示面板包括:
[0043]划分有多个发光区S的基板(未画出),任意相邻两个发光区S之间具有间隙;
[0044]设置于所述基板一侧的金属功能膜层200,所述金属功能膜层200包括多个第一触控电极201,且所述第一触控电极201设置于所述多个发光区S之间的间隙区域;
[0045]以及,设置于所述金属功能膜层200背离所述基板100—侧的阴极层300,所述阴极层300对应所述第一触控电极201的区域形成有镂空区301。
[0046]具体的,由于OLED发光区占用面积一般较小,因此能够在相邻发光区之间形成触控结构。即,在阴极层上处于发光区外的部分上形成镂空区,并且采用阴极层和基板之间的金属功能膜层制作具有触控功能的第一触控电极,且第一触控电极的位置与阴极层的镂空区的位置相对应,以保证第一触控电极产生的电场能够通过镂空区透过阴极层,避免阴极层屏蔽第一触控电极。优选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镂空区完全覆盖第一触控电极,即,镂空区的尺寸大于第一触控电极的尺寸,以减小负载。
[0047]由上述内容可知,将第一触控电极设置于阴极层和基板之间,且将阴极层对应第一触控电极的区域上形成镂空区域,进而能够保证第一触控电极发出的电场穿过阴极层的镂空区延伸至外部,以达到检测触摸的目的。其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将具有触控功能的第一触控电极设置于显示面板内,而无需外挂触摸屏,提高显示装置的光透过率,且减小了显示装置的厚度,满足显示装置轻薄化的趋势。
[0048]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可以为互容式触控显示面板,即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触控电极可以为触控驱动电极,且显示面板内还形成有多个触控感应电极。即,参考图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
[0049]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201为触控驱动电极,且所述多个第一触控电极201沿第一方向X排列;
[0050]其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0051]设置于所述阴极层300背离所述基板100—侧、且沿第二方向Y排列的多个第二触控电极202,且所述第二触控电极202为触控感应电极。
[0052]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对其内的第二触控电极的位置不做具体限制,其中,参考图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0053]设置于所述阴极层300背离所述基板100—侧的薄膜封装层400;
[0054]设置于所述薄膜封装层400背离所述基板100—侧的水氧阻隔膜500;
[0055]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