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护板内置的柱状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81924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一种保护板内置的柱状电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外壳的锂电池。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科技发展,电子产品不断发展,极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作为便携式设备,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轻便,因此,内置的电池容量有限。而传统的干电池的电压和容量都较小;而现有的一些锂电池,比如18650锂电池,电池容量可以做到较大,但金属壳体内部没有保护板,在外加保护板情况下,在外包胶片破损后,容易脱落,并且,无法做到防水。要实现保护板内置,需要解决一个问题:将电池外壳的负极接入电池内部的保护板电路。

【发明内容】

[0003]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保护板内置的柱状电池;在金属壳内部集成保护板模块,使整个电池具有短路保护,过充保护,过放保护;另外,使外观简洁美观。
[0004]为实现该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方案是:一种保护板内置的柱状电池,包括锂电芯和金属电池筒,锂电芯中伸出电芯正极和电芯负极,电芯负极和金属电池筒供电连接;还包括绝缘外圈,绝缘外圈将其它部件包裹于其内部;在绝缘外圈内部包括防爆片和电池保护板,电芯正极和防爆片供电连接,防爆片和电池保护板的输入正极供电连接,电池保护板在防爆片之上,在电池保护板中,还有保护板负极,在装配电池时,与金属电池筒接触,供电连接;还包括电池正极,电池正极和电池保护板的输出正极供电连接。
[0005]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电池内集成保护板,通过电池保护板的负极与金属电池筒顶部卷边接触,使保护板可以接入输入负极,解决了内置保护板接入电池负极的难题;在电池内部集成了保护板的功能,更加安全和适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0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的结构切面示意图。
[000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帽的切面图。
[000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帽的仰视图。
[000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封装后的顶视图。
[0010]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保护板的典型应用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2]如图1所示,一种保护板内置的柱状电池,包括锂电芯I和金属电池筒2,锂电芯I中伸出电芯正极12和电芯负极11,电芯负极11和金属电池筒2供电连接;还包括绝缘外圈3,绝缘外圈3将其它部件包裹于其内部;在绝缘外圈3内部包括防爆片4和电池保护板5,电芯正极12和防爆片4供电连接,防爆片4和电池保护板5的输入正极供电连接,电池保护板5在防爆片4之上,在电池保护板5中,还有保护板负极51,在装配电池时,与金属电池筒2接触,供电连接;还包括电池正极6,电池正极6和电池保护板5的输出正极供电连接。
[0013]如图2所示为电池帽的切面。保护板负极51在电池装配时,与金属电池筒2顶部卷边相接触,解决了如何引入电池负极到内部电池保护板5这个难题。
[0014]如图3所示为电池帽的仰视图。绝缘外圈3底部中空,露出金属防爆片4。在装配电池的时候,电芯正极12与防爆片4供电连接。
[0015]如图4所示为电池封装后的顶视图。保护板负极51与金属电池筒2顶部卷边接触。
[0016]锂电池保护板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很多芯片厂家都有相关产品。保护IC有正极保护和负极保护两种。
[0017]如图5所示,使用正极保护IC CT2105的保护板的一个典型原理图。
[001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保护板内置的柱状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锂电芯和金属电池筒,锂电芯中伸出电芯正极和电芯负极,电芯负极和金属电池筒供电连接;还包括绝缘外圈,绝缘外圈将其它部件包裹于其内部;在绝缘外圈内部包括防爆片和电池保护板,电芯正极和防爆片供电连接,防爆片和电池保护板的输入正极供电连接,电池保护板在防爆片之上,在电池保护板中,还有保护板负极,在装配电池时,与金属电池筒接触,供电连接;还包括电池正极,电池正极和电池保护板的输出正极供电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保护板内置的柱状电池,包括锂电芯和金属电池筒,锂电芯中伸出电芯正极和电芯负极,电芯负极和金属电池筒供电连接;还包括绝缘外圈,绝缘外圈将其它部件包裹于其内部;在绝缘外圈内部包括防爆片和电池保护板,电芯正极和防爆片供电连接,防爆片和电池保护板的输入正极供电连接,电池保护板在防爆片之上,保护板中有保护板负极,在装配电池时,与金属电池筒接触;还包括电池正极,电池正极和电池保护板的输出正极供电连接。 <b/> 本实用新型将电池保护板内置于电池之内,通过电池保护板的负极与金属电池筒顶部卷边接触,使保护板可以接入输入负极,在电池内部集成了保护板的功能,更加安全和适用性强。
【IPC分类】H01M2-02, H01M2-04, H01M2-34
【公开号】CN204289548
【申请号】CN201420822617
【发明人】赵振涛
【申请人】赵振涛
【公开日】2015年4月22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2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