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芯子交替防高温电容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667297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双芯子交替防高温电容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芯子交替防高温电容器,属于薄膜电容器生产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目前随着世界能源结构的调整,动力功率器件(IGBT)得到广泛使用如:太阳能、风能、变频器、电动汽车等,而与其对应的作为DC-Link滤波缓冲的电容器对整个系统显的十分重要。现在电容器在应用中主要技术指标是安全、长寿命、大功率、耐高温,现有的薄膜电容器存在着安全系数低、防爆性能差、使用寿命短、耐压及耐高温的效果不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都是由于当薄膜电容器容量较大时,其发热功率也较大,过高的温度容易导致薄膜电容器的薄膜芯子发生老化或击穿现象,从而进一步增加薄膜电容器的内部温度,使密封的薄膜电容器发生臌胀或炸裂,使薄膜芯子加速老化直至电容性能难以满足需要而报废。因此,降低薄膜电容器的工作温度具有突出的进步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正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双芯子交替防高温电容器,满足实际使用要求。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双芯子交替防高温电容器,包括:电容器外壳、引出端子和电容器芯子,其特征是,所述电容器外壳由中部的隔板将所述电容器外壳的内腔分割为上下两部分,所述电容器芯子分为两组即位于所述电容器外壳上部内腔的上电容器芯组和位于所述电容器外壳下部内腔的下电容器芯组,所述上电容器芯组和所述下电容器芯组均设置有正负极引出点,所述上电容器芯组的正负极引出点朝下,所述下电容器芯组的正负极引出点朝上,所述隔板的中部设置有通孔,所述隔板处设置有活塞组件,所述活塞组件包括位于所述电容器外壳上部内腔的上活塞板、位于所述电容器外壳下部内腔的下活塞板和竖直设置的导柱,所述导柱穿过所述通孔连接所述上活塞板和所述下活塞板,所述上活塞板顶面设置有接触所述上电容器芯组的正负极引出点的上触片,所述下活塞板底面设置有接触所述下电容器芯组的正负极引出点的下触片,所述上触片和所述下触片均与所述引出端子电连接,所述导柱中部设置有环状的径向凸起,所述通孔具有扩展弹性。
[000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隔板的中部设置有“工”字形开槽,所述“工”字形开槽两侧的所述隔板形成仅有一侧边连接所述隔板本体的弹性板,两个所述弹性板之间的间隙即为所述通孔。
[0007]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如下:
[0008]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芯子交替防高温电容器,通过所述上电容器芯组和所述下电容器芯组的交替作业,可以使未工作的电容器芯组充分地冷却,从而降低电容器的整体作业温度,避免过高的温度导致薄膜电容器的薄膜芯子发生老化或击穿现象,从而可以提高电容器工作的安全性并延长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芯子交替防高温电容器上电容器芯组工作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芯子交替防高温电容器下电容器芯组工作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芯子交替防高温电容器的隔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内容。
[0013]如图1至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芯子交替防高温电容器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所述双芯子交替防高温电容器,包括:电容器外壳1、引出端子2和电容器芯子,其特征是,所述电容器外壳I由中部的隔板3将所述电容器外壳I的内腔分割为上下两部分,所述电容器芯子分为两组即位于所述电容器外壳I上部内腔的上电容器芯组5和位于所述电容器外壳I下部内腔的下电容器芯组6,所述上电容器芯组5和所述下电容器芯组6均设置有正负极引出点7,所述上电容器芯组5的正负极引出点7朝下,所述下电容器芯组6的正负极引出点7朝上,所述隔板3的中部设置有通孔31,所述隔板3处设置有活塞组件,所述活塞组件包括位于所述电容器外壳I上部内腔的上活塞板41、位于所述电容器外壳I下部内腔的下活塞板42和竖直设置的导柱43,所述导柱43穿过所述通孔31连接所述上活塞板41和所述下活塞板42,所述上活塞板41顶面设置有接触所述上电容器芯组5的正负极引出点7的上触片44,所述下活塞板42底面设置有接触所述下电容器芯组6的正负极引出点7的下触片45,所述上触片44和所述下触片45均与所述引出端子2电连接,所述导柱43中部设置有环状的径向凸起46,所述通孔31具有扩展弹性。具体地,所述隔板3的中部设置有“工”字形开槽32,所述“工”字形开槽32两侧的所述隔板3形成仅有一侧边连接所述隔板3本体的弹性板33,两个所述弹性板33之间的间隙即为所述通孔31。
[0014]如图1所示,上电容器芯组5工作时,活塞组件向上运动,使所述上活塞板41上的上触片44与所述上电容器芯组5的正负极引出点7相接触,所述通孔31对所述径向凸起46具有限位作用,使所述上触片44与所述上电容器芯组5的正负极引出点7保持接触,当上电容器芯组5工作时间过长,工作温度过高时,由于所述电容器外壳I上部内腔的气压增大,对活塞组件形成向下的推力,直至达到临界值,使得所述径向凸起46克服了所述通孔31的限位作用,活塞组件向下运动后的状态如图2所示,使所述下活塞板42上的下触片45与所述下电容器芯组6的正负极引出点7相接触,所述下电容器芯组6开始工作,所述上电容器芯组5进行冷却,同上理,当下电容器芯组6工作时间过长,工作温度过高时,由于所述电容器外壳I下部内腔的气压增大,对活塞组件形成向上的推力,直至达到临界值,使得所述径向凸起46克服了所述通孔31的限位作用,活塞组件再次向上运动,上电容器芯组5开始工作,下电容器芯组6进行冷却。
[0015]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仅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双芯子交替防高温电容器,包括:电容器外壳(I)、引出端子(2)和电容器芯子,其特征是,所述电容器外壳(I)由中部的隔板(3)将所述电容器外壳(I)的内腔分割为上下两部分,所述电容器芯子分为两组即位于所述电容器外壳(I)上部内腔的上电容器芯组(5)和位于所述电容器外壳(I)下部内腔的下电容器芯组(6),所述上电容器芯组(5)和所述下电容器芯组(6)均设置有正负极引出点(7),所述上电容器芯组(5)的正负极引出点(7)朝下,所述下电容器芯组(6)的正负极引出点(7)朝上,所述隔板(3)的中部设置有通孔(31),所述隔板(3)处设置有活塞组件,所述活塞组件包括位于所述电容器外壳(I)上部内腔的上活塞板(41)、位于所述电容器外壳(I)下部内腔的下活塞板(42)和竖直设置的导柱(43),所述导柱(43)穿过所述通孔(31)连接所述上活塞板(41)和所述下活塞板(42),所述上活塞板(41)顶面设置有接触所述上电容器芯组(5)的正负极引出点(7)的上触片(44),所述下活塞板(42)底面设置有接触所述下电容器芯组(6)的正负极引出点(7)的下触片(45),所述上触片(44)和所述下触片(45)均与所述引出端子(2)电连接,所述导柱(43)中部设置有环状的径向凸起(46),所述通孔(31)具有扩展弹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芯子交替防高温电容器,其特征是,所述隔板(3)的中部设置有“工”字形开槽(32),所述“工”字形开槽(32)两侧的所述隔板(3)形成仅有一侧边连接所述隔板(3 )本体的弹性板(33 ),两个所述弹性板(33 )之间的间隙即为所述通孔(31)。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芯子交替防高温电容器,包括电容器外壳、引出端子和电容器芯子,所述电容器外壳由隔板分割为上下两部分,所述电容器芯子分为上电容器芯组和下电容器芯组且均设置有正负极引出点,所述上电容器芯组的正负极引出点朝下,所述下电容器芯组的正负极引出点朝上,所述隔板的中部设置有具有扩展弹性的通孔,所述隔板处设置有活塞组件,所述活塞组件包括上活塞板、下活塞板和设置有径向凸起的导柱,所述导柱穿过所述通孔连接所述上活塞板和所述下活塞板,所述上活塞板顶面设置有上触片,所述下活塞板底面设置有下触片,所述上触片和所述下触片均与所述引出端子电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够显著降低薄膜电容器的工作温度。
【IPC分类】H01G4-224, H01G4-33, H01G2-08
【公开号】CN204375569
【申请号】CN201520121089
【发明人】张世铎
【申请人】黄山申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6月3日
【申请日】2015年3月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