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显示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32888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移动显示终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显示终端。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现代商用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诸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的便携式移动显示终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便携式移动显示终端作为无线通信的主要装置,其设置有用于接收信号的天线。现有的天线的布设方式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相对于移动显示终端分立;第二种方式是集成在移动显示终端中的印制电路板上。
[0003]但是,对于目前的移动显示终端来说,以手机终端为例,若采用上述第一种方式,分立的天线不仅会影响手机终端的美观,而且容易损坏,不利于结构的完整性。若采用上述第二种方式,由于通常需要在手机内部布设两个天线,这会导致手机内部的天线布设空间非常紧张,设计难度较大。另外,采用上述第二种方式还可能与电路板上的走线产生电磁干扰,从而影响信号接收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显示终端,其可以避免天线与电路板上的走线产生电磁干扰,从而可以提高信号接收效果。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移动显示终端,包括外壳、主板和天线,所述主板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内部,且在所述主板上设置有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设置在所述外壳上;并且,所述移动显示终端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用于将所述天线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天线设置在所述外壳中,且所述天线完全被所述外壳包覆。
[0007]优选的,所述天线设置在所述外壳中,且所述天线的一部分自所述外壳的外表面暴露出来。
[0008]优选的,所述天线设置在所述外壳上,且位于所述外壳的外侧或内侧。
[0009]优选的,在所述外壳上还设置有功能键,所述功能键用于供用户进行按压操作,以手动控制所述移动显示终端;所述功能键用作所述天线;所述连接件为可产生弹性变形的弹性件,且设置在所述功能键上,用以在所述功能键被按压或回弹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将所述天线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
[0010]优选的,在所述电路板上,且与所述连接件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接触点,所述连接件通过所述接触点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天线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且所述接触点的数量和位置与所述天线的数量和位置一一对应。
[0012]优选的,所述天线位于所述外壳的至少一个侧边上。
[0013]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显示终端,其通过将天线设置外壳上,并利用连接件将外壳上的天线与电路板电连接,不仅可以节省手机内部的天线布设空间,降低设计难度,而且还可以避免天线与电路板上的走线产生电磁干扰,从而可以提高信号接收效果。
【附图说明】
[0015]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16]图1A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显示终端的外壳正面示意图;
[0017]图1B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显示终端的外壳反面示意图;
[0018]图1C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显示终端的主板的示意图;
[0019]图1D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显示终端的剖视图;
[00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一个变型实施例提供的移动显示终端的剖视图;
[00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另一个变型实施例提供的移动显示终端的剖视图;
[0022]图4A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移动显示终端的外壳正面示意图;
[0023]图4B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显不终端的外壳反面不意图;
[0024]图4C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移动显示终端的主板的示意图;
[0025]图5A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移动显示终端的外壳的示意图;
[0026]图5B为图5A中功能键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0027]图5C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移动显示终端的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0029]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移动显示终端,包括外壳、主板、天线和连接件。其中,主板设置在外壳的内部,且在该主板上设置有电路板;天线设置在外壳上;连接件用于将天线与电路板电连接。通过将天线设置外壳上,并利用连接件将外壳上的天线与电路板电连接,不仅可以节省手机内部的天线布设空间,降低设计难度,而且还可以避免天线与电路板上的走线产生电磁干扰,从而可以提高信号接收效果。
[0030]第一实施例
[0031]请一并参阅图1A-1D,本实施例提供的移动显示终端包括外壳(外壳正面为100a,外壳反面为100b)、主板400、两个天线(201,202)和两个连接件(301,302)。其中,主板400设置在外壳的内部,且在该主板400上设置有电路板410,并且电路板410位于主板400上与外壳反面10b相对的一侧;两个天线(201,202)设置在外壳上,且完全被该外壳包覆,如图1D所示。两个连接件(301,302)采用例如铜等导电材料制作,二者设置在外壳上,且分别位于与两个天线(201,202)相对应的位置处,并且两个连接件(301,302)分别与两个天线(201,202)电连接。在实际应用中,两个天线的尺寸及在外壳上的位置可以根据接收信号强度等因素自由设定,并且两个连接件在外壳上的位置与两个天线一一对应。
[0032]而且,在电路板410上,且分别与两个连接件(301,302)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两个接触点(411,412),两个连接件(301,302)分别通过两个接触点(411,412)与电路板410电连接,从而实现将两个天线(201,202)与电路板410电连接。
[0033]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两个连接件(301,302)相对于外壳反面10b凸出,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使连接件与外壳反面相平齐,或者还可以相对于外壳反面凹进,只要能够保证连接件能够与接触点有效电接触即可。
[0034]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各个天线均位于外壳的正面或反面上,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