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高温高强动力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28107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一种耐高温高强动力电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缆领域,具体为一种耐高温高强动力电缆。
【背景技术】
[0002]动力电缆用于供电系统作为三相工业用电或单相民用电源的主干线,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易燃性和着火后的蔓延性,事故发生频率较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当电缆超出额定载流量,电缆将会发热,达到一定温度后电缆将会击穿、烧毁,严重时将导
[0003]致火灾。而普通动力电缆不具有内部温度监控功能,大多采用人工巡检方法对电缆运行状
[0004]态进行监视,不但费时费力,而且所测量的温度不够准确,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导致事故频繁发生。因此,实现动力电缆的内部温度的实时监控意义十分重大。
[0005]中国专利CN203950574U公开了一种温度监控电缆,包括外包覆屏蔽层的线性测温电缆、多个具有金属编织网的单芯电缆以及外护套,多个单芯电缆置于外护套内并呈环形分布,线性测温电缆置于由多个单芯电缆截形成的环形中心位置,外护套内填充有填充物以固定其内的线性测温电缆和多个单芯电缆,当该电缆任一点的温度升高到报警温度点时,系统便会报警;在电控室中,也能随时监控动力电缆的最高温度,了解电缆的负载情况;但是这种电缆的绝缘结构通常为实心的绝缘结构,为了增强绝缘效果需要不断地加大绝缘结构的厚度,这样的结构不仅浪费材料,增加了制作成本,而且绝缘效果和缆体的柔性能均不令人满意,达不到使用需求,亟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高温高强动力电缆,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耐高温高强动力电缆,包括外包覆屏蔽层的线性测温电缆、多个具有氯丁橡胶绝缘层的单芯电缆以及外护套层,多个单芯电缆置于外护套层内并呈环形分布,线性测温电缆置于由多个单芯电缆截形成的环形中心位置,外护套内填充有填充物以固定其内的线性测温电缆和多个单芯电缆;在填充物的外层设置金属编织网,外护套层套装在金属编织网上;所述的外护套层包括环形的聚四氟乙烯绝缘内套和环形的聚四氟乙烯绝缘外套,在聚四氟乙烯绝缘内套外壁上设有向外辐射的连接片,连接片呈矩形且沿所述聚四氟乙烯绝缘内套径向设置所述连接片环绕聚四氟乙烯绝缘内套外壁呈放射状设置;所述连接片的内侧与聚四氟乙烯绝缘内套连接,连接片外侧与聚四氟乙烯绝缘外套连接;所述外护套层内还设有支撑片,所述支撑片包括内支撑片和与内支撑片配合的外支撑片;所述内支撑片呈矩形且沿所述聚四氟乙烯绝缘内套径向设置,所述外支撑片呈矩形且沿所述聚四氟乙烯绝缘外套径向设置,外支撑片环绕聚四氟乙烯绝缘外套内壁呈汇聚状设;所述内支撑片外缘与外支撑片内缘之间设有支撑间距。
[0009]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片与聚四氟乙烯绝缘内套和聚四氟乙烯绝缘外套一体设置;所述内支撑片与聚四氟乙烯绝缘内套一体设置;所述外支撑片与聚四氟乙烯绝缘外套一体设置。
[0010]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片和支撑片环绕聚四氟乙烯绝缘内套的外壁和聚四氟乙烯绝缘外套的内壁并均匀间隔设置;所述内支撑片外缘为圆形凸起,所述内支撑片内缘为与圆形凸起配合的弧形凹陷。
[0011]进一步的,所述的单芯电缆设置有五个或六个。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使用中,当绝缘结构弯折时,连接片起到两层之间的连接作用,支撑片起到支撑防止变形作用,两层之间的空气和两层的聚四氟乙烯材质起到良好的绝缘作用;通过将绝缘结构设置为两层并在两层之间设置连接片可以使得两层之间填充空气,提高整体绝缘结构的绝缘效果,均布的的连接片可以保证绝缘结构的强度但是缺牺牲了柔度,将部分连接片替换为支撑片可以兼顾柔度和牢固度,同时支撑片设置为内外分离结构可以防止套体在弯折时过度变形;在动力电缆内部放置线性测温电缆,线性测温电缆能实时测量电缆内部的温度,并能输出沿线测量最高的温度,以监控整条动力电缆温度。当动力电缆任一点的温度升高到报警温度点时,系统便会报警。在电控室中,也能随时监控动力电缆的最高温度,了解动力电缆的负载情况。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耐高温高强动力电缆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1_聚四氟乙烯绝缘外套,2-外支撑片,3-支撑间距,4-内支撑片,5-连接片,6-聚四氟乙烯绝缘内套,7-屏蔽层,8-线性测温电缆,9-单芯电缆,10-填充物。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0016]请参阅图1,一种耐高温高强动力电缆,包括外包覆屏蔽层7的线性测温电缆8、多个具有氯丁橡胶绝缘层的单芯电缆9以及外护套层,多个单芯电缆9置于外护套层内并呈环形分布,线性测温电缆8置于由多个单芯电缆截3形成的环形中心位置,单芯电缆9优选设置五个或六个,外护套层内填充有填充物10以固定其内的线性测温电缆I和多个单芯电缆3 ;在填充物10的外层设置金属编织网,外护套层套装在金属编织网上;所述的外护套层包括环形的聚四氟乙烯绝缘内套6和环形的聚四氟乙烯绝缘外套1,在聚四氟乙烯绝缘内套6外壁上设有向外辐射的连接片5,连接片5呈矩形且沿所述聚四氟乙烯绝缘内套6径向设置所述连接片5环绕聚四氟乙烯绝缘内套6外壁呈放射状设置;所述连接片5的内侧与聚四氟乙烯绝缘内套6连接,连接片5外侧与聚四氟乙烯绝缘外套I连接;所述外护套层内还设有支撑片,所述支撑片包括内支撑片4和与内支撑片4配合的外支撑片2 ;所述内支撑片4呈矩形且沿所述聚四氟乙烯绝缘内套6径向设置,所述外支撑片2呈矩形且沿所述聚四氟乙烯绝缘外套I径向设置,外支撑片2环绕聚四氟乙烯绝缘外套I内壁呈汇聚状设;所述内支撑片4外缘与外支撑片2内缘之间设有支撑间距3 ;所述连接片5与聚四氟乙烯绝缘内套6和聚四氟乙烯绝缘外套I 一体设置;所述内支撑片4与聚四氟乙烯绝缘内套6 —体设置;所述外支撑片2与聚四氟乙烯绝缘外套I一体设置。
[0017]所述连接片5和支撑片环绕聚四氟乙烯绝缘内套6的外壁和聚四氟乙烯绝缘外套I的内壁并均匀间隔设置;所述内支撑片4外缘为圆形凸起,所述内支撑片4内缘为与圆形凸起配合的弧形凹陷。
[0018]在使用时,当绝缘结构弯折时,连接片起到两层之间的连接作用,支撑片起到支撑防止变形作用,两层之间的空气和两层的聚四氟乙烯材质起到良好的绝缘作用;通过将绝缘结构设置为两层并在两层之间设置连接片可以使得两层之间填充空气,提高整体绝缘结构的绝缘效果,均布的的连接片可以保证绝缘结构的强度但是缺牺牲了柔度,将部分连接片替换为支撑片可以兼顾柔度和牢固度,同时支撑片设置为内外分离结构可以防止套体在弯折时过度变形;在动力电缆内部放置线性测温电缆,线性测温电缆能实时测量电缆内部的温度,并能输出沿线测量最高的温度,以监控整条动力电缆温度。当动力电缆任一点的温度升高到报警温度点时,系统便会报警。在电控室中,也能随时监控动力电缆的最高温度,了解动力电缆的负载情况。
[0019]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主权项】
1.一种耐高温高强动力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包覆屏蔽层的线性测温电缆、多个具有氯丁橡胶绝缘层的单芯电缆以及外护套层,多个单芯电缆置于外护套层内并呈环形分布,线性测温电缆置于由多个单芯电缆截形成的环形中心位置,外护套内填充有填充物以固定其内的线性测温电缆和多个单芯电缆;在填充物的外层设置金属编织网,外护套层套装在金属编织网上;所述的外护套层包括环形的聚四氟乙烯绝缘内套和环形的聚四氟乙烯绝缘外套,在聚四氟乙烯绝缘内套外壁上设有向外辐射的连接片,连接片呈矩形且沿所述聚四氟乙烯绝缘内套径向设置所述连接片环绕聚四氟乙烯绝缘内套外壁呈放射状设置;所述连接片的内侧与聚四氟乙烯绝缘内套连接,连接片外侧与聚四氟乙烯绝缘外套连接;所述外护套层内还设有支撑片,所述支撑片包括内支撑片和与内支撑片配合的外支撑片;所述内支撑片呈矩形且沿所述聚四氟乙烯绝缘内套径向设置,所述外支撑片呈矩形且沿所述聚四氟乙烯绝缘外套径向设置,外支撑片环绕聚四氟乙烯绝缘外套内壁呈汇聚状设;所述内支撑片外缘与外支撑片内缘之间设有支撑间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高温高强动力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与聚四氟乙烯绝缘内套和聚四氟乙烯绝缘外套一体设置;所述内支撑片与聚四氟乙烯绝缘内套一体设置;所述外支撑片与聚四氟乙烯绝缘外套一体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高温高强动力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和支撑片环绕聚四氟乙烯绝缘内套的外壁和聚四氟乙烯绝缘外套的内壁并均匀间隔设置;所述内支撑片外缘为圆形凸起,所述内支撑片内缘为与圆形凸起配合的弧形凹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高温高强动力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芯电缆设置有五个或六个。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耐高温高强动力电缆,包括外包覆屏蔽层的线性测温电缆、多个具有氯丁橡胶绝缘层的单芯电缆以及外护套层,多个单芯电缆置于外护套层内并呈环形分布,线性测温电缆置于由多个单芯电缆截形成的环形中心位置,外护套内填充有填充物以固定其内的线性测温电缆和多个单芯电缆;在填充物的外层设置金属编织网,外护套层套装在金属编织网上;本实用新型在动力电缆内部放置线性测温电缆,线性测温电缆能实时测量电缆内部的温度,并能输出沿线测量最高的温度,以监控整条动力电缆温度,而且本实用新型抗弯能力和电缆缆体的柔性好,结构强度高,抗高温。
【IPC分类】H01B7-29, H01B7-17, H01B7-18, H01B3-44, H01B7-02, H01B7-32
【公开号】CN204537742
【申请号】CN201520222840
【发明人】李鹤群
【申请人】李鹤群
【公开日】2015年8月5日
【申请日】2015年4月1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