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漏电流在线监测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140031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一种漏电流在线监测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漏电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漏电流在线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提高发展,国家对工矿企业的安全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电气设备漏电造成的人员触电及危险环境下漏电火灾事故防范更加重视。现有技术中,主要使用电流互感器对漏电流进行检测。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 204332663 U公开了一种电流互感器,可以减少多抽头电流互感器在抽头连接调整时对于检测电流的干扰。但是,这种电流互感器是通过设置多个二次绕组,将二次绕组从壳体内抽出而实现上述功能的。这种方式调节过程复杂,容易对二次绕组本身与外侧的绝缘性造成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漏电流在线监测装置,能够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在调整抽头的过程中不会对检测电流和二次绕组本身的绝缘造成影响。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漏电流在线监测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一次绕组,一次绕组的内侧设置有铁芯,一次绕组的外侧设置有二次绕组,一次绕组和铁芯之间以及一次绕组和二次绕组之间设置有环氧树脂填充层,所述二次绕组上设置有若干个抽头,抽头顶部螺纹连接有绝缘顶帽,抽头的表面设置有环形斜槽,环形斜槽的深度由抽头的顶部向底部逐渐加深,环形斜槽位于抽头底部一侧连接有竖槽,竖槽的深度小于环形斜槽的深度,抽头的底部设置有绝缘套管,绝缘套管的表面设置有第一金属丝网层,第一金属丝网层的长度小于绝缘套管的长度,绝缘套管的顶部与竖槽之间的距离为3mm?5mm,一次绕组和铁芯之间的环氧树脂填充层中同轴设置有环状的第二金属丝网层,一次绕组到第二金属丝网层的距离与铁芯到第二金属丝网层的距离之比为2:1,第二金属丝网层的外侧设置有延长杆,二次绕组和一次绕组之间的环氧树脂填充层中同轴设置有环状的第三金属丝网层,第一金属丝网层与第三金属丝网层相连接,第二金属丝网层与第三金属丝网层的底部连接有接地金属板。
[0006]作为优选,所述环形斜槽和竖槽内侧设置有镀银镀层。
[0007]作为优选,所述延长杆的顶部设置有金属笼。
[000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抽头的结构,使得接线端子通过环形斜槽最终固定在竖槽内,提高了接线端子和抽头的连接牢固度,减少了接触电阻对测量的干扰。环氧树脂填充层内设置的第二金属丝网层和第三金属丝网层对绕组和铁芯之间的感应电势进行释放,降低发生闪络放电的可能性,提高绝缘性。镀银镀层可以降低连接端子与抽头的接触电阻,从而降低接触部分出现的电磁干扰对于整个检测电流的影响。金属笼可以提高第二金属丝网层对于感应电势的吸收效果。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图。
[0010]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抽头的结构图。
[0011]图中:1、壳体;2、一次绕组;3、铁芯;4、二次绕组;5、环氧树脂填充层;6、抽头;7、绝缘顶帽;8、环形斜槽;9、竖槽;10、绝缘套管;11、第一金属丝网层;12、第二金属丝网层;13、延长杆;14、第三金属丝网层;15、接地金属板;16、镀银镀层;17、金属笼;18、电容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2]本实用新型中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粘贴等常规手段,在此不再详述。
[0013]参照图1-2,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包括壳体1,壳体1内设置有一次绕组2,一次绕组2的内侧设置有铁芯3,一次绕组2的外侧设置有二次绕组4,一次绕组2和铁芯3之间以及一次绕组2和二次绕组4之间设置有环氧树脂填充层5,所述二次绕组4上设置有若干个抽头6,抽头6顶部螺纹连接有绝缘顶帽7,抽头6的表面设置有环形斜槽8,环形斜槽8的深度由抽头6的顶部向底部逐渐加深,环形斜槽8位于抽头6底部一侧连接有竖槽9,竖槽9的深度小于环形斜槽8的深度,抽头6的底部设置有绝缘套管10,绝缘套管10的表面设置有第一金属丝网层11,第一金属丝网层11的长度小于绝缘套管10的长度,绝缘套管10的顶部与竖槽9之间的距离为3mm?5mm,一次绕组2和铁芯3之间的环氧树脂填充层5中同轴设置有环状的第二金属丝网层12,一次绕组2到第二金属丝网层12的距离与铁芯3到第二金属丝网层12的距离之比为2:1,第二金属丝网层12的外侧均匀设置有延长杆13,二次绕组4和一次绕组2之间的环氧树脂填充层5中同轴设置有环状的第三金属丝网层14,第一金属丝网层11与第三金属丝网层14相连接,第二金属丝网层12与第三金属丝网层14的底部连接有接地金属板15。本实施例通过改进抽头6的结构,使得接线端子通过环形斜槽8最终固定在竖槽9内,提高了接线端子和抽头6的连接牢固度,减少了接触电阻对测量的干扰。环氧树脂填充层5内设置的第二金属丝网层12和第三金属丝网层14对绕组和铁芯之间的感应电势进行释放,降低发生闪络放电的可能性,提高绝缘性。环形斜槽8和竖槽9内侧设置有镀银镀层16,镀银镀层16可以降低连接端子与抽头6的接触电阻,从而降低接触部分出现的电磁干扰对于整个检测电流的影响。延长杆13的顶部设置有金属笼17,金属笼17可以提高第二金属丝网层12对于感应电势的吸收效果。
[0014]另外,在第一金属丝网层11与第三金属丝网层14之间设置电容器18,通过电容器18将第一金属丝网层11和第三金属丝网层14进行连接。电容器18可以减少第一金属丝网层11吸收抽头6的放电电压后对于二次绕组4的干扰。
[0015]其中,本实用新型是在【背景技术】中引用的专利文献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电流互感器的基本结构在【背景技术】引用的专利文献中已经进行了充分的公开,在此不再详述其具体结构。
[0016]本装置可以在自动化检测系统中使用。监控主机采集电流互感器的监测信号,在监测主机上,实时显示被监测线路的漏电流,和变化趋势曲线,有助于检修人员精确判断系统绝缘状况,有助于检修人员做检修计划。系统支持四级(报警级数可设定)预警,如四级整定值可设80、150、300、500 (mA)。系统检测到漏电流值超过预警定值时,发出警报,并自动延时后调整到下级定值;根据报警间隔的时间长短,可以判断出漏电故障发展速度,以确定何时检修,起到了状态检修的作用,提高了供电可靠性、连续性;同时也可根据现场工况设定相应的脱扣动作时间和跳闸整定值,以防止越级跳闸引发大面积停电,或者用户也可以选投“不跳闸”。由于泄漏电流通常为mA级,要求监测装置采样灵敏、精确高。上述电互感器采用“微晶铁芯”和“零磁通技术”自动补偿设计,使互感器始终处于理想的“零磁通”工作状态,最大限度的提高了互感器的灵敏度。漏电互感器采用标准化设计,具有很好的互换性。监控主机和互感器采用RS485数据总线传输,最多可监控128条线路,节省了大量线缆,降低了成本,安装更方便。报警及跳闸记录自动存档25组数据,可在监测主机查询,也可通过后台监控主机查询、打印。为检修人员制定检修计划提供参考数据。
[0017]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主权项】
1.一种漏电流在线监测装置,包括壳体(I ),壳体(I)内设置有一次绕组(2),一次绕组(2)的内侧设置有铁芯(3),一次绕组(2)的外侧设置有二次绕组(4),一次绕组(2)和铁芯(3)之间以及一次绕组(2)和二次绕组(4)之间设置有环氧树脂填充层(5),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绕组(4)上设置有若干个抽头(6),抽头(6)顶部螺纹连接有绝缘顶帽(7),抽头(6)的表面设置有环形斜槽(8),环形斜槽(8)的深度由抽头(6)的顶部向底部逐渐加深,环形斜槽(8)位于抽头(6)底部一侧连接有竖槽(9),竖槽(9)的深度小于环形斜槽(8)的深度,抽头(6)的底部设置有绝缘套管(10),绝缘套管(10)的表面设置有第一金属丝网层(11),第一金属丝网层(11)的长度小于绝缘套管(10)的长度,绝缘套管(10)的顶部与竖槽(9)之间的距离为3mm?5mm,一次绕组(2)和铁芯(3)之间的环氧树脂填充层(5)中同轴设置有环状的第二金属丝网层(12),一次绕组(2)到第二金属丝网层(12)的距离与铁芯(3)到第二金属丝网层(12)的距离之比为2:1,第二金属丝网层(12)的外侧均匀设置有延长杆(13),二次绕组(4)和一次绕组(2)之间的环氧树脂填充层(5)中同轴设置有环状的第三金属丝网层(14),第一金属丝网层(11)与第三金属丝网层(14)相连接,第二金属丝网层(12)与第三金属丝网层(14)的底部连接有接地金属板(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电流在线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斜槽(8)和竖槽(9)内侧设置有镀银镀层(1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电流在线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长杆(13)的顶部设置有金属笼(17)。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漏电流在线监测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一次绕组、铁芯和二次绕组,一次绕组和铁芯之间以及一次绕组和二次绕组之间设置有环氧树脂填充层,二次绕组上设置有若干个抽头,抽头顶部螺纹连接有绝缘顶帽,抽头的表面设置有环形斜槽,环形斜槽位于抽头底部一侧连接有竖槽,抽头的底部设置有绝缘套管,绝缘套管的表面设置有第一金属丝网层,一次绕组和铁芯之间设置有第二金属丝网层,第二金属丝网层的外侧均匀设置有延长杆,二次绕组和一次绕组之间设置有环状的第三金属丝网层,第一金属丝网层与第三金属丝网层相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够改进现有技术的不足,在调整抽头的过程中不会对检测电流和二次绕组本身的绝缘造成影响。
【IPC分类】G01R15/18, H01F27/29, H01F38/30, H01F27/30
【公开号】CN204809028
【申请号】CN201520485193
【发明人】佟晓亮
【申请人】北京中恒锐创电气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1月25日
【申请日】2015年7月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