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路器灭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081621阅读:344来源:国知局
断路器灭弧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断路器灭弧系统,属于断路器结构设计领域。
【背景技术】
[0002]模数化终端低压断路器因其体积小,故其灭弧系统的设计也受限制。
[0003]由于受设计空间限制,目前市面上的微型断路器分断能力也一直处于一个瓶颈水平。分断试验中,往往出现触头及灭弧室烧毁的现象,严重情况时,甚至有着火和爆炸发生。
[0004]分断时,断路器内部积聚大量能量,由此引起断路器内部急速升温,气体急剧膨胀。由于气压急剧升高,断路器的灭弧系统如果不能使气流稳定、流畅,以达到降低外壳内部温度,并将气压控制在断路器外壳可耐受范围内,将引起壳体爆炸或着火。
[0005]断路器内部积聚大量能量主要是由电弧引起的,分断时,燃弧时间越长,断路器内部积聚的能量越多。断路器的灭弧过程包括跳弧、引弧、熄灭三个阶段。缩短燃弧时间,必需从这三个方面寻找突破口,其中,气流的稳定性、顺畅性对电弧的运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0006]现有微型断路器存在的不足是:1、引弧通道的口径处处相等,不能确保断路器内气流做定向运动,影响灭弧效果;2、仅有的一个喷弧通道设置在灭弧室的后下方,电弧排出壳体时会在此处积聚并会严重烧损灭弧室;3、跳弧距离一般设计较大,通常大于3mm,不利于缩短跳弧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0007]对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能快速降低壳体内气压,减少电弧对灭弧室损坏的断路器灭弧系统。
[0008]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0009]一种断路器灭弧系统,包括构成壳体的底座和盖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灭弧室、引弧板和触头组件,所述触头组件由静触头和动触头组成,所述壳体上在所述灭弧室的后端设有至少两条利于电弧排出的喷弧通道,所述壳体内在所述触头组件与所述灭弧室之间设有若干条利于将产生于动、静触头间的电弧引入所述灭弧室内的引弧通道,所述灭弧室后上方和后下方各至少设一条所述喷弧通道。
[0010]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引弧通道临近所述触头组件一端到另一端口径逐渐增大。[0011 ]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底座和所述盖体内壁上与所述灭弧室对应的位置成型有用于支撑所述灭弧室的凸筋。
[0012]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静触头远离其上静触点的一端伸至所述灭弧室的上方。
[0013]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动触头处于分断位置时其到引弧板的弓部的最短距离小于3mm ο
[0014]本实用新型具有积极的效果:
[0015](1)本实用新型的断路器灭弧系统中,设置至少两条喷弧通道能够及时将壳体内部电弧排出,有效降低壳体内气压,避免发生因壳体内气压过大而引起壳体炸裂或爆炸的状况,进一步在所述灭弧室后上方和后下方均至少设一条所述引喷弧通道,这样设置能够使电弧能量分散开排出壳体,从而减少电弧(现有技术中仅在灭弧室后下方具有喷弧通道,电弧积聚在灭弧室后下方会严重烧损灭弧室)对灭弧室的损伤。
[0016](2)本实用新型的断路器灭弧系统中,设置所述引弧通道临近所述触头组件一端到另一端口径逐渐增大(即为喇叭口状),分断时,喇叭口状的设计使引弧通道内气压逐渐下降,从而引导电弧向灭弧室移动,能够缩短燃弧时间,提高灭弧能力。
[0017](3)通过在底座和盖体内壁上设置凸筋避免壳体内壁与灭弧室直接接触,从而防止因壳体内温度过高而导致灭弧室与壳体内壁粘连。
[0018](4)本实用新型的断路器灭弧系统中,静触头远离其上静触点的一端伸至所述灭弧室的上方,这样设置可使电弧更容易从静触头跳到灭弧室上,同时其端部可作为一灭弧片,增强灭弧能力。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断路器灭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引弧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所不附图标记为:1-底座;11-凸筋;2_盖体;3_灭弧室;4_静触头;5_动触头;6_引弧板;61_弓部;7_喷弧通道;8_引弧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结构做以说明:
[0025]一种断路器灭弧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构成壳体的底座1和盖体2,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灭弧室3和触头组件,所述触头组件由静触头4和动触头5组成,所述壳体上在所述灭弧室3的后端设有至少两条利于电弧排出的喷弧通道7,所述壳体内在所述触头组件与所述灭弧室3之间设有若干条利于将产生于动、静触头间的电弧引入所述灭弧室3内的引弧通道8,所述灭弧室3后上方和后下方各至少设一条所述喷弧通道7。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至少两条喷弧通道7能够及时将电弧排出壳体,有效降低壳体内气压,避免发生因壳体内气压过大而引起壳体炸裂或爆炸的状况,进一步在所述灭弧室3后上方和后下方均至少设一条所述喷弧通道7,这样设置能够使电弧能量分散开排出壳体,从而减少电弧(现有技术中仅在灭弧室后下方具有喷弧通道,电弧积聚在灭弧室后下方会严重烧损灭弧室)对灭弧室3的损伤。
[0026]本实施例中,所述引弧通道8临近所述触头组件一端到另一端口径逐渐增大。本实用新型的断路器灭弧系统中,设置所述引弧通道8临近所述触头组件一端到另一端口径逐渐增大(即喇叭口状),分断时,喇叭口状的设计使引弧通道内气压逐渐下降,从而引导电弧向灭弧室移动,能够缩短燃弧时间,提高灭弧能力。
[0027]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和所述盖体2内壁上与所述灭弧室3对应的位置设有适于支撑所述灭弧室3的凸筋11,通过在底座1和盖体2内壁上设置凸筋11避免壳体内壁与灭弧室直接接触,从而防止因壳体内温度过高而导致灭弧室与壳体内壁粘连。
[0028]进一步,所述静触头4远离其上静触点的一端伸至所述灭弧室3的上方,这样设置有效缩短了静触头4到灭弧室3的距离,可使电弧更容易从静触头4跳到灭弧室3上,同时其端部可作为一灭弧片,增强灭弧能力。
[0029]本实施例中,所述动触头5处于分断位置时其到引弧板6的弓部61(参看图4,弓部61朝向动触头5方向弯折凸起)的最短距离小于3_,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可有效缩短跳弧距离,也缩短了跳弧时间,从而缩短燃弧时间。
[0030]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这些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断路器灭弧系统,包括构成壳体的底座(I)和盖体(2),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灭弧室(3)、引弧板(6)和触头组件,所述触头组件由静触头(4)和动触头(5)组成,所述壳体内在所述触头组件与所述灭弧室(3)之间设有若干条利于将产生于动、静触头间的电弧引入所述灭弧室(3)内的引弧通道(8),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在所述灭弧室(3)的后端设有至少两条利于电弧排出的喷弧通道(7),所述灭弧室(3)后上方和后下方均至少设一条所述喷弧通道(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灭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弧通道(8)临近所述触头组件一端到另一端口径逐渐增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断路器灭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I)和所述盖体(2)内壁上与所述灭弧室(3)对应的位置成型有用于支撑所述灭弧室(3)的凸筋(1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灭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触头(4)远离其上静触点的一端伸至所述灭弧室(3)的上方。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断路器灭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头(5)处于分断位置时其到引弧板(6)的弓部(61)的最短距离小于3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断路器灭弧系统,包括构成壳体的底座和盖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灭弧室、引弧板和触头组件,触头组件由静触头和动触头组成,所述壳体上在所述灭弧室的后端设有至少两条利于电弧排出的喷弧通道,所述壳体内在所述触头组件与所述灭弧室之间设有若干条利于将产生于动、静触头间的电弧引入所述灭弧室内的引弧通道,所述灭弧室后上方和后下方均至少设一条所述喷弧通道,所述引弧通道临近所述触头组件一端到另一端口径逐渐增大。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合理,能快速降低壳体内部气压,避免发生因壳体内气压过大而引起壳体炸裂或爆炸的状况,电弧对灭弧室的损伤小,且灭弧效果好。
【IPC分类】H01H73/18, H01H9/30
【公开号】CN204991547
【申请号】CN201520626896
【发明人】章兆博, 康盟盟, 倪明辉
【申请人】合兴集团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1月20日
【申请日】2015年8月1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