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端子及导接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119241阅读:411来源:国知局
组合端子及导接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设及一种组合端子及导接装置,尤指一种保证一第一端子和一第二端 子组装效果的组合端子及导接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申请号为200510101064. 1的中国专利掲露了一种组合端子,其包括一个端子和 一个连接片,所述端子的末端设有一馴柱和一定位凸环,所述连接片为"Z"形连接片,所述 连接片设有一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套在所述馴柱上并与所述馴柱馴接固定。所述连接片设 有一焊接部和一固定部,所述安装孔上下贯穿所述固定部。所述焊接部与所述固定部平行 设置,所述固定部的表面挡止所述定位凸环W防止所述端子过度向下插入。但是,当所述馴 柱与所述安装孔馴接时,所述固定部容易发生变形,因此无法保证所述端子插入所述连接 片的深度,影响所述端子与所述连接片的组装效果。
[0003]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改良的组合端子及导接装置,W克服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0004] 针对【背景技术】所面临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证第一端子和第 二端子组装效果的组合端子及导接装置。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W下技术手段:
[0006] -种组合端子,包括:一第一端子,设有水平设置的一第一挡止部,自所述第一挡 止部一侧向上反向弯折延伸一基部,所述基部设有一收容孔上下贯穿所述基部;一第二端 子位于所述第一端子上方,所述第二端子设有一插部,所述插部向下插入所述收容孔且接 触所述收容孔侧壁,所述插部底面挡止于所述第一挡止部顶面,所述第二端子设有一第二 挡止部位于所述基部上方,所述第二挡止部挡止所述基部向上移动。
[0007] 进一步,自所述插部向上延伸形成一第一圆柱、自所述第一圆柱向上延伸形成一 颈部,自所述颈部向上延伸形成一第二圆柱,所述第一圆柱和所述第二圆柱直径相同,所述 第一圆柱和所述第二圆柱相对于所述颈部和所述插部沿水平方向凸出,所述第一圆柱的下 表面为所述第二挡止部。
[0008] 进一步,所述颈部侧面具有一平面,所述第二圆柱上表面为一圆弧面,所述圆弧面 的最低点与所述平面的中屯、线共面。
[0009] 进一步,自所述第一挡止部水平延伸形成一连料部用于连接一料带,所述平面与 所述连料部侧面平行。
[0010] 进一步,所述第一挡止部侧缘与所述基部侧缘具有相同弧度的圆弧。
[0011] 进一步,所述插部为圆柱形,所述基部具有一平板部,自所述平板部向上延伸一管 体,所述收容孔设于所述管体,所述管体与所述插部馴接,所述自由部为所述管体顶端。
[0012] 进一步,所述插部凸设有一圈凸部,所述凸部与所述管体干设配合。
[0013] 进一步,所述第一挡止部完全遮蔽所述收容孔。
[0014] 进一步,所述第一挡止部焊接于一电路板,所述插部底面小于所述第一挡止部。
[0015] 进一步,所述插部馴接于所述收容孔,所述基部板面接触所述第一挡止部板面。
[0016] 进一步,所述第一挡止部用于焊接于一电路板,所述基部沿水平方向凸出于所述 第一挡止部。
[0017] 进一步,所述第一挡止部与所述基部弯折处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挡止部的宽度。
[0018] 进一步,一种导接装置,包括所述组合端子,及与所述组合端子镶埋成型的绝缘本 体。
[0019]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端子设有所述第一挡止部和自所述第一挡 止部一侧向上反向弯折延伸形成的一基部,所述第二端子设有所述第二挡止部位于所述基 部上方,使得所述第二挡止部挡止所述基部过度向上移动,同时,所述第一挡止部挡止所述 第二端子过度向下移动,W保证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的组装效果。
[0020] 【【附图说明】】
[0021]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组合端子的立体分解图;
[0022]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组合端子另一个方向的立体分解图;
[0023] 图3是本实用新型组合端子的立体图;
[0024] 图4是本实用新型组合端子分解时的局部剖视图;
[00巧]图5是本实用新型组合端子的局部剖视图;
[0026] 图6是本实用新型导接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0027] 图7是本实用新型导接装置的立体图;
[0028] 图8是本实用新型导接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的附图标号说明:
[0030]
[0031]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特征W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 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33] 如图6、图7及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导接装置100,用于电性连接一电路板(未 图示),其包括一绝缘本体1,及与所述绝缘本体1ins&rt-molding(镶埋成型)的组合端子, 所述组合端子包括一第一端子2和一第二端子3。
[0034]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端子2设有一第一挡止部21,所述第一挡止部21水平设置, 所述第一挡止部21向上挡止所述第二端子3过度向下移动,W保证所述第二端子3和所述 第一端子2的组装深度,并且,所述第一挡止部21焊接于一电路板(未图示)。自所述第一 挡止部21相对两侧分别水平延伸形成一连料部23用于连接一料带5。自所述第一挡止部 21向上反向弯折延伸形成一基部22,所述基部22包括一弯折部220、自所述弯折部220大 致水平延伸形成的一平板部221,和自所述平板部221向上延伸的一管体222用于馴接所述 第二端子3。所述弯折部220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挡止部21和所述平板部221的宽度。所 述平板部221板面接触所述第一挡止部21板面,可W防止所述第二端子3在馴入所述管体 222时所述平板部221发生变形。所述平板部221沿水平方向凸出于所述第一挡止部21, W防止所述第一挡止部21与所述电路板(未图示)焊接时产生虹吸现象。所述平板部221 侧缘为圆弧状(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平板部21侧缘也可为其它形状),且所述第一挡止部 21侧缘与所述平板部221侧缘具有相同弧度的圆弧。所述管体222设有一收容孔224上下 贯穿所述管体222,所述收容孔224被所述第一挡止部21完全遮蔽(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 收容孔224也可W被所述第一挡止部21部分遮蔽)。
[0035] 如图1、图2及图3所示,所述第二端子3位于所述第一端子2的上方,所述第二端 子3设有一插部31,所述插部31为圆柱形。所述插部31向下插入所述收容孔224且与所 述收容孔224侧壁馴接。所述插部31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