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可靠性安全回路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10140899阅读:来源:国知局
>8、第一电容9、第二电容10、防接反二极管11,若干稳压二极管5依序串联形成所述的直流降压单元,第一电阻6的一端与直流降压单元连接,第二电阻7的一端、第一电容9的一端分别与第一电阻6的另一端连接,第三电阻8的一端、光親4输入端的正极分别与第二电阻7的另一端连接,第三电阻8的另一端、光耦4输入端的负极分别与防接反二极管11的正端连接,防接反二极管11的负端、第一电容9的另一端连接形成所述的负极端,第二电容10的一端与光親4输出端的正极连接,第二电容10的另一端与光親4输出端的负极连接。
[0020]负极端串联发光二极管12后再与直流电源1的负极连接。
[0021]各安全回路检测模块均包括陶瓷板,在陶瓷板的同一表面内设置所述的若干稳压二极管5、第一电阻6、第二电阻7、第三电阻8、第一电容9、第二电容10、防接反二极管11、光耦4,若干稳压二极管5位于陶瓷板的左侧,并自下而上依序分布,光耦4位于陶瓷板的右侦牝第一电阻6、第二电阻7、第三电阻8、第一电容9、防接反二极管11均位于若干稳压二极管5和光親4之间,第一电阻6、第一电容9、第二电阻7自左向右依序分布,且第一电阻6、第一电容9、第二电阻7所在区域为位于若干稳压二极管5右上侧,防接反二极管11位于若干稳压二极管5右下侧,第三电阻8位于光耦4左侧,第二电容10位于光耦4上侧;陶瓷板下侧位于稳压二极管5下方设有第一针脚13、第二针脚14,陶瓷板下侧位于光耦4下方设有第三针脚15、第四针脚16,陶瓷板下侧位于第三针脚15左侧设有第五针脚17、第六针脚18,第一针脚13为直流降压单元的输入端,第二针脚14为负极端,第三针脚15、第四针脚16分别为光親4输出端的正负极;第一针脚13、第二针脚14、若干稳压二极管5、第一电阻6、第二电阻7、第三电阻8、第一电容9、第二电容10、防接反二极管11、光耦4、第三针脚15、第四针脚16这些元器件之间的电性连接经陶瓷板上的镀铜形成的铜线进行连接。
[0022]各稳压二极管5均为贴片稳压管,第一电阻6、第二电阻7、第三电阻8均为碳膜电阻,第一电容9为电解电容。
[0023]陶瓷板外表面设有将所述的若干稳压二极管5、第一电阻6、第二电阻7、第三电阻
8、第一电容9、第二电容10、防接反二极管11、光耦4覆盖的电子级环氧树脂。
[0024]第一针脚13、第二针脚14、第三针脚15、第四针脚16、第五针脚17、第六针脚18均为镀锡的钢针。
[0025]第一针脚13与第二针脚14之间的间距大于第三针脚15与第四针脚16之间的间距,第三针脚15、第四针脚16、第五针脚17、第六针脚18之间的间距相等,第二针脚14与第五针脚17之间的间距至少大于8毫米。
[0026]本例中,直流电源1的输出为对市用220V交流电经全桥整流后得到的具有脉动特征的220V直流电,不仅结构简单,效率高,而且对氧化层的烧蚀效果好;开关模块为六个串联的开关2,即Μ为六,每个开关2可被作为一个安全点;安全回路检测模块为三个,即Ν为三,第二安全回路检测模块的输入端串联有一个用于判断电梯轿门是否关闭的触发开关3,即行业内所称的轿门门锁,第三安全回路检测模块的输入端串联有两个用于判断电梯楼厅门是否关闭的触发开关3,即行业内所称的楼厅门门锁;针对220V直流电,一个安全回路检测模块中设有四个稳压二极管5,若直流电源1的输出为110V直流电,那么只需要二个稳压二极管5即可。
[0027]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高可靠性安全回路,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直流电源(1)、开关模块、多个安全回路检测模块,开关模块包括多个开关(2),多个开关(2)分别为第一开关至第Μ开关,各开关(2)依序串联,多个安全回路检测模块分别为第一安全回路检测模块至第Ν安全回路检测模块,各安全回路检测模块并联,所述的Μ、Ν均为自然数,且Μ等于或大于一,Ν等于或大于二 ;第一开关与直流电源(1)的正极连接,第Μ开关与第一安全回路检测模块的直流降压单元的输入端连接,除第一安全回路检测模块外的其它安全回路检测模块的输入端至少串联有一个触发开关(3),从第二安全回路检测模块起,后级安全回路检测模块的各触发开关(3)中的第一个的输入端与前级安全回路检测模块的直流降压单元的输入端连接,各安全回路检测模块的负极端与直流电源(1)的负极连接;各安全回路检测模块均包括光耦(4),在第一安全回路检测模块中,第一安全回路检测模块的输入端、直流降压单元、光耦(4)、负极端依序串联,在其它安全回路检测模块中,其输入端、各触发开关(3)、直流降压单元、光親(4)、负极端依序串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可靠性安全回路,其特征在于,各安全回路检测模块均包括若干稳压二极管(5)、第一电阻(6)、第二电阻(7)、第三电阻(8)、第一电容(9)、第二电容(10)、防接反二极管(11),若干稳压二极管(5)依序串联形成所述的直流降压单元,第一电阻(6)的一端与直流降压单元连接,第二电阻(7)的一端、第一电容(9)的一端分别与第一电阻(6)的另一端连接,第三电阻(8)的一端、光耦(4)输入端的正极分别与第二电阻(7)的另一端连接,第三电阻(8)的另一端、光耦(4)输入端的负极分别与防接反二极管(11)的正端连接,防接反二极管(11)的负端、第一电容(9)的另一端连接形成所述的负极端,第二电容(10)的一端与光親(4)输出端的正极连接,第二电容(10)的另一端与光親(4)输出端的负极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可靠性安全回路,其特征在于,负极端串联发光二极管(12)后再与直流电源(1)的负极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可靠性安全回路,其特征在于,各安全回路检测模块均包括陶瓷板,在陶瓷板的同一表面内设置所述的若干稳压二极管(5)、第一电阻(6)、第二电阻(7)、第三电阻(8)、第一电容(9)、第二电容(10)、防接反二极管(11)、光耦(4),若干稳压二极管(5)位于陶瓷板的左侧,并自下而上依序分布,光耦(4)位于陶瓷板的右侧,第一电阻(6)、第二电阻(7)、第三电阻(8)、第一电容(9)、防接反二极管(11)均位于若干稳压二极管(5)和光親⑷之间,第一电阻(6)、第一电容(9)、第二电阻(7)自左向右依序分布,且第一电阻出)、第一电容(9)、第二电阻(7)所在区域为位于若干稳压二极管(5)右上侧,防接反二极管(11)位于若干稳压二极管(5)右下侧,第三电阻(8)位于光耦(4)左侧,第二电容(10)位于光耦(4)上侧;陶瓷板下侧位于稳压二极管(5)下方设有第一针脚(13)、第二针脚(14),陶瓷板下侧位于光耦(4)下方设有第三针脚(15)、第四针脚(16),陶瓷板下侧位于第三针脚(15)左侧设有第五针脚(17)、第六针脚(18),第一针脚(13)为直流降压单元的输入端,第二针脚(14)为负极端,第三针脚(15)、第四针脚(16)分别为光耦(4)输出端的正负极;第一针脚(13)、第二针脚(14)、若干稳压二极管(5)、第一电阻(6)、第二电阻(7)、第三电阻(8)、第一电容(9)、第二电容(10)、防接反二极管(11)、光耦(4)、第三针脚(15)、第四针脚(16)这些元器件之间的电性连接经陶瓷板上的镀铜形成的铜线进行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可靠性安全回路,其特征在于,各稳压二极管(5)均为贴片稳压管,第一电阻(6)、第二电阻(7)、第三电阻⑶均为碳膜电阻,第一电容(9)为电解电容。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可靠性安全回路,其特征在于,陶瓷板外表面设有将所述的若干稳压二极管(5)、第一电阻(6)、第二电阻(7)、第三电阻(8)、第一电容(9)、第二电容(10)、防接反二极管(11)、光耦(4)覆盖的电子级环氧树脂。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可靠性安全回路,其特征在于,第一针脚(13)、第二针脚(14)、第三针脚(15)、第四针脚(16)、第五针脚(17)、第六针脚(18)均为镀锡的钢针。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可靠性安全回路,其特征在于,第一针脚(13)与第二针脚(14)之间的间距大于第三针脚(15)与第四针脚(16)之间的间距,第三针脚(15)、第四针脚(16)、第五针脚(17)、第六针脚(18)之间的间距相等,第二针脚(14)与第五针脚(17)之间的间距至少大于8毫米。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高可靠性安全回路,简单高效避免触点接触不良,它包括直流电源(1)、开关模块、多个安全回路检测模块,开关模块包括多个开关(2),从第二安全回路检测模块起,后级安全回路检测模块的各触发开关(3)中的第一个的输入端与前级安全回路检测模块的直流降压单元的输入端连接,各安全回路检测模块的负极端与直流电源(1)的负极连接;各安全回路检测模块均包括光耦(4),在第一安全回路检测模块中,第一安全回路检测模块的输入端、直流降压单元、光耦(4)、负极端依序串联,在其它安全回路检测模块中,其输入端、各触发开关(3)、直流降压单元、光耦(4)、负极端依序串联。
【IPC分类】H01H47/00
【公开号】CN205050772
【申请号】CN201520862210
【发明人】盛文龙
【申请人】林肯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2月24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30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