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化的电流共享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84483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简化的电流共享电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逻辑集成电路,并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简化的逻辑集成电路,用于没有内部电流共享(current share)电路系统的直流到直流电源模块的电流共享。
背景新型计算机和通信系统的供电需求持续要求提高的灵活性和性能。提高系统灵活性导致对分布式电源结构的不断关注。对于分布式系统的基本要求是模块并行能力和电流共享。与多重电源类似,近几年已提出多种不同的电流共享技术。多数情况下,这些方案测量由每个模块提供的电流,将其放大,使其与来自其它模块的电流比较,并调整其自己模块的调节电压以便将各模块之间输出电流的差别减到最小。这种技术很多不同的变型已在工业中得以提出并实现。见Zhou X.,Peng X.和Lee F.C.,的“A high power density,high efficiency and fast transient voltage regulator modulewith a novel current sensing and current sharing technique(具有新型电流感测和电流共享技术的高功率密度、高效且快速的瞬态电压调节器模块)”,IEEE APEC 99会议论文集,第289-294页;Petruzziello F.,Ziogas P.D.,和Joss G.的“A novel approachto paralleling of power converters units with trueredundancy(一种将功率变换器单元与实际冗余并联的新型方法)”,IEEE PESC 90会议论文集,第808-813页;Small K.T.的“Single wire current share paralleling of power supplies(与电源并联的单引线电流共享)”,1988年美国专利4,717,8333;JordanM.的“Load share IC simplifies power supply design(负载共享IC简化电源设计)”,1991年高频功率变换会议论文集,第65-76页;Jordan M.的“UC3907 load share IC simplifies parallel powersupply design(UC3907负载共享IC简化并联电源设计)”,1997年Unitrode应用手册(Application Handbook Unitrode),第3-203--3-212页(U-129);Balogh L.的“The UC3902 load sharecontroller and its performance in distributed powersystems(UC3902负载共享控制器及其在分布式电源系统中的性能)”,1997年Unitrode应用手册,第3-626--3-633页(U-163);Jamerson C.,MulletC.“Paralleling supplies via various droopmethods(采用不同下降方法的并联电源)”,1994年高频功率变换会议论文集,第68-76页。
当前在工业中存在两种广泛使用的实现电流共享模块的解决方案。第一种解决方案是下降方法(droop method)。在该方法中,当负载电流增加时允许系统输出电压下降,导致改善的电流共享。如果不同模块的初始设置点比较相似,下降方法工作良好。但是,存在不允许电压下降的一些系统。第二种解决方案是通常在这些系统中采用有效电流共享。在有效电流共享中,每个并联模块的单个电流被测量、放大并相互比较。基于该比较的结果,该模块的设置点被调整以使每个模块的输出电流之间的差别成为零。在当前工业中已使用有效电流共享的很多不同的实现方案。通常,有效电流共享需要使用几个运算放大器。
虽然在工业中广泛使用下降方法和有效电流共享,但每种方法均有一些缺点,包括或者高成本、尺寸增大、复杂,或者系统性能降低。下降方法在损害系统性能的情况下提供一种简单且节省成本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有效电流共享获得高性能但必须以复杂、高成本和功率耗散电路系统实现。因此,所需要的是既不降低系统性能也不显著增加系统的物理尺寸的、节省成本且不太复杂的电流共享电路。
发明概述本发明实现的技术优点为一用于多重电源模块的简化的电流共享电路方案。本发明提供了比现有技术节省成本且不太复杂的电路。本发明也适于供不是为电流共享设计的电源模块使用。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电流共享电路系统包括第一及第二电源模块。每个模块包括一输入侧和一输出侧,各电源模块经相应的输入侧相互耦合。每个输出侧包括一正极端和一个负极端。该电路系统还包括第一及第二电路输出电压端以及耦合到每个输出侧的负极端的第一及第二设置点控制器。第一及第二初始设置点控制器被包括以在对应的第一及第二设置点控制器和第一输出电压端之间提供电流信号路径。该第一及第二设置点和该第一及第二初始设置点控制器被这样配置,以便当一电流信号施加给所述第一及第二电源模块的所述输入侧时,允许经所述第一及第二输出电压端的电流共享。
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可适于更为准确地处理输出电压中的变化。调节端被耦合在第一及第二电源模块和所述电路输出电压端的负极端之间以保持该第一及第二电源模块的初始设置点。调节端也被添加在该第一及第二电源模块输出侧和其它模块的微调端之间,使得第一输出端上的电压相对于电路输出电压端上的电压而被控制,以便于电流共享。
本发明可适于促进三个电源模块之间的电流共享。同样包括各种不同的实施例以在包括失配的系统阻抗的条件下便于电流共享。
附图简述结合附图讨论下述说明,可更为清晰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其中

图1是具有双线电流共享总线的常用电流共享电路;图2是一常用直流到直流的安装在电路板上的电源模块的框图;图3是一常用直流到直流的安装在电路板上的电源模块的简单电路图;图4是具有两个电流共享电源模块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框图;图5是具有两个电流共享模块的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框图;图6是图5所示的实施例的电路图;图7示出具有两个电流共享模块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电压基准等于Vo并且系统阻抗相等(Z11=Z12=Z21=Z22);图8示出具有失配的阻抗的两个电流共享模块的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9是本发明的电流共享电路的另一实施例;图10是具有三个电流共享模块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图11示出具有虚拟远程读出连接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图12是具有两个模块而不具有远程读出连接的本发明的实施例;以及图13是本发明的简化的双模块实施例。
除非另外说明,不同的附图中的对应的数字和符号表示对应的部分。
优选实施例详述下面是本发明的结构和方法的说明。首先将讨论现有技术的电路,其后是本发明的几种优选实施例和可选择实施例的说明,以及对优点的讨论。
图1示出用于有效电流共享的电路10的常用实施系统。电路10用于多个电源模块16(图2所示)之间的有效电流共享。由多个电源模块16中的每个电源模块提供的电流在读出电阻器Rsense中测量。该信号在电流读出放大器14中放大。与读出电流成比例的信号在由“共享+总线”和“共享-总线”表示的电流共享总线中产生,并与来自其它电源模块16的信号比较,最后,取决于由该模块递送的电流是高还是低进行调整。调整信号通常被注入电源模块16的电压回路以便调整其调节点。这是对于此问题的一种非常精致的解决方案。有效电流共享的很多不同的变型已在工业中提出和实现,并可供直流到直流电源模块16使用。
图2中示出可用于电流共享电路中的一种常用电源模块16。该电源模块16包括输入端18,输出端20,电压读出端22和微调端24。电流经输入端18进入电源模块16并进行必要的测量和放大。输出和电压读出端20和22之间的差异可用于提供关于负载电流的信息。该信息又被用于调整控制输出端20上的电压的微调端24。由此,该配置允许电源模块16的电流与另一模块的电流进行比较。其结果是一种两个或多个电源模块16电流共享的系统。
在图3所示的电源模块16更详细的电路图中,输入和输出端18和20分别为用于将电源模块16集成到电流共享电路中的管脚。同样包括一通/断管脚用于将电源模块接通或断开。电压读出端22和微调端24同样是管脚。电压读出端22包括分别为26和28的正极和负极子端。电压读出端22的正极和负极子端26和28允许电源模块16调节校正系统电压。这通过将负载电流信息提供给用于调整电源模块16的输出电压的微调管脚34而实现。
电源模块16的输出电压和经调节的系统电压是不相同的。这两种电压之间的差异随负载电流变化。负载电流越大,这两种电压之间的差异越大。电源模块16的输出电压经常大于经调节的系统电压。进入微调管脚34的正信号将模块的输出电压调整到相对于其初始设置点较高的电压。进入微调端的负信号将输出电压调整到较低的电压。
本发明是一种简化的电流共享电路,采用电源模块16将系统成本减少到最小而不降低电流共享系统的性能。可容易地获得10%以内的电流共享。本发明消除如图1所示的电流共享总线或任何附加的运算放大器。此外,因为其简单性,该电流共享技术可在现有的不是为电流共享设计的直流到直流电源模块16中实现。
图4为具有分别为36和38的第一及第二电源模块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该第一及第二电源模块包括输入侧30和输出侧32。该第一及第二模块36和38经相应的输入侧30、使用包括在输入侧30内的输入端18耦合在一起。输出侧32包括分别为20、22和24的输出、电压读出和微调端,它们用于促进该第一及第二电源模块36和38之间的电流共享。如前所述,电压读出端22提供关于负载电流的信息。于是,该信息可由此用于调整第一及第二电源模块36和38中的每个上的微调端24以促使电源模块36和38进行电流共享。
设置点控制器40和41被实现并分别耦合到电源模块36和38中的每个模块,以克服电源模块36和38的输出电压设置点之间的差异。每个电源模块36和38的初始设置点将由初始设置点控制器42和45保持。存在于电源模块16的输出端20和系统电压被调节的位置之间的、由43指示的固有阻抗被用作电流读出电阻器。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及第二电源模块36和38将借助已知的下降方法进行电流共享。由于两个模块系统需要更多的电流,所以该系统电压将下降。在一些应用中,输出电压中100-200mV的变化不成为问题,且如前所述的本实施例更为合适。但在大多数应用中,需要对输出电压的精确调节而输出电压中20-200mV的变化是不能容忍的。
图5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该实施例提供在某些应用中要求的对输出电压的精确调节。在第二实施例中包括第一和第三调节端43和44并分别耦合在第一及第二电源模块36和38的微调端24和第二输出电压端46之间。第二和第四调节端48和49也必须分别实现在第一电源模块36的微调端24和第二电源模块38的输出端20之间以及第二电源模块38的微调端24和第一电源模块36的输出端20之间。第二和第四调节端48和49将促进电压的调节使得第一及第二电源模块36和38将进行电流共享。
图6示出组合两个实施例的本发明的电路图。运行中,当负载增加时,在第一及第二电源模块36和38的输出端20处测量的电压将相对于被调节的系统电压增加。将第一输出电压端47用作基准,每个电源模块36和38的正输出电压端(Vo_11_+和Vo_12_+)将相对于正系统输出电压(Vo+)增加,而每个电源模块36和38的负输出电压端(Vo_11_-和Vo_12_-)将相对于负系统输出电压(Vo-)下降。因此,如果电阻器R12和R22从微调端24耦合到每个电源模块36和38的负输出电压端(Vo_11_-和Vo_12_-),而电阻器R13和R23从微调端24耦合到第一电压输出端47,则当电源模块36和38递送更多的电流时,其输出电压设置点将减少。如果该信号足够强,则输出电压设置点中的差异将被克服并且电源模块16将进行电流共享。微调管脚34和第一及第二电源模块36和38的第一电压输出端47之间的电阻器R13和R23需要保持电源模块36和38的初始设置点。因此,该设置点控制器40和41及初始设置点控制器42和45可用这些电阻器实现。
除了实现为设置点和初始设置点控制器40、41、42和45的两组电阻器R12、R22和R13、R23之外,如图6所示,从第一电源模块36的微调管脚34连接到第二电源模块38的Vo_12_+端的电阻器R21和从第一电源模块36的微调管脚34连接到第二电压输出端46的电阻器R14需要被添加到第一端电源模块36。电阻器R11和R24同样必须从第二电源模块38的微调管脚34连接到第一电源模块36的Vo_11_+子端并从第二电源模块38的微调管脚24连接到第二电压输出端46。这些添加的电阻器R11、R21、R14和R24用作调节端44。由于第二电源模块38试图递送更多的电流到输出,所以其本地电压Vo_12_+将相对于第一电压输出端47处的电压增加,使第一电源模块36的微调管脚34中的电压升高,迫使电源模块36和38进行电流共享。如果电阻器值被正确选择使得来自电阻器组合R21和R14的信号取消由电阻器R12和R13产生的信号的直流补偿,电源模块36和38将进行电流共享至给定的精度而不使系统电压下降。
本发明使用一种简化版本的“下降方法”,而不产生系统电压的下降。通常,用下降方法实现的电流共享被认为是一种开环电流系统。本发明将有关其负载电流和来自系统中剩余电源模块的电流的信息注入电压回路。因此,这可被认为是一开环电流共享系统。在某些情况下,从每个电源模块36和38的微调管脚34到本地地线的电容器(未示出)对于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可能是必需的。这些电容器(未示出)将使电流共享回路放慢。计算机模拟已成功地用于确认这种技术的实用性。此外,添加电阻器R13和R14以不改变初始设置点。
图7示出本发明电流共享电路最简单的实施例。在这样的情况下,Z11=Z12=Z21=Z22并且第一及第二电源模块36和38的内部电压基准是系统输出电压的一半。在这样的情况下,R11=R12=R21=R22。在该场景中,来自R11的贡献与作为负载的函数的R12的贡献相同。这些电阻器都调整第一电源模块36的微调管脚34以便迫使第一及第二电源模块36和38进行电流共享,而同时保持初始输出电压设置点。为了改善校正余量,电阻器R_tr和或电阻器R11=R12=R21=R22的值可被调整。该电阻器越小,被反馈以校正参考、运算放大器等中的差异的信号越大。
如果这两种条件之一不为真(Z11=Z12=Z21=Z22和Verf=Vo),则用于实现双电源模块系统的电路恢复回到图6所示的情况,并且电阻器的值必须被缩放以补偿该差异。例如,对于Z21为两倍Z11=Z12=Z22的情况,电阻器R22和R23取如图8所示的保持电阻器的值的两倍。
本发明假设,我们已知系统阻抗Z11、Z12...等,因为它们间接地是电流读出电阻器,并且对于它们的存在必须进行补偿。在一些应用中,固有系统阻抗可能不足以校正多个电源模块的初始设置点。在这种情况下,一外部电阻器(未示出)可被添加以增强该阻抗并提高用于电流共享的信号电平。
当第一及第二电压模块36和38的基准电压不是系统输出电压的一半时出现更为复杂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来自不同电阻器的贡献必须被选择以考虑其作用。此外,应选择比例R11/R24=R13/R12=R21/R14=R23/R22以便保持初始设置点(输出电压设置点)。
如果我们可以使用图9中所示的电压回路运算放大器的两个管脚50和52,通常的想法是采取不同的配置。图9示出对于Z11=Z12=Z21=Z22的解决方案。可以使用电压回路中的运算放大器的两个管脚会将输出电压和电压基准之间的比例从相等移开(外部添加的电阻器不必被选择以消除电压基准不等于输出电压一半的影响)。如在第一种配置中,如果系统阻抗不相等,则不同的电阻器网络必须被缩放以取消失配的阻抗的影响。再次,例如,R11和R12之间的比例应是这样的,使得初始电压设置点不被改变。
如10示出三电源模块系统54的配置。该三电源模块系统54与双电源模块系统非常相似。最大不同在于,在三电源模块系统54中,该三电源模块系统54中的两个模块将具有正电压调整的信号注入微调管脚34,而三电压模块系统54中只有一个模块注入具有负电压调整的信号。因此,正调整信号必须被按比例减少一半以便正和负贡献抵消,去除系统电压中的负载相关性。再次,R14,R26//R16和R36//R25应被选择以保证外部添加的电阻器将不改变初始设置点。
本发明也可适于不具有电压读出端的模块。在这种情况下,缺少电压读出端导致系统电压的下降与负载呈函数关系。这种系统电压的固有下降可被用于去达到电流共享的一个给定水平。再次,在很多应用中,系统电压的变化是不期望的,因此系统设计者将试图使该影响减到最小。因此,本发明可用于改善系统的电流共享能力并且同时校正系统电压下降。
在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电压读出端22可为虚拟端。则如图12所示在本实施例表示为读出管脚56的电压读出端22被去除。在图12中,随着第二模块38的负载电流的增加,电阻器组合R11、R24和R21、R14将一正电压注入其相应模块36和38的微调管脚34。这些信号改善系统的电流共享能力并且同时可用于校正系统电压中的下降量。
随着其负载电流的增加,电阻器组合R13、R12和R23、R22将一负信号注入其相应模块的微调管脚34。再次,该信号提高该系统的电路共享能力。这些信号同样提高系统上的下降。由于没有电压读出端22的系统具有系统电压的一些固有下降,如图13所示可不需要电阻器的这些组合。当需要附加的下降时,这些电阻器可被添加以改善系统的电流共享准确性。不幸的是,当从该系统去除电压读出端22时,注入到相应的微调管脚34的正和负信号之间的关系变得模糊。因此,不同的电阻器的值将不得不用实验方法确定。但是,R11和R24、R21和R14、R13和R12以及R23和R22之间的比例仍需保持初始设置点。
本简化的电流共享电路的新型系统提供了在比现有技术的电流共享方案节省成本并减少复杂性的同时有效提供电流共享的优点。本发明的另一优点在于为两个或三个模块而调整该方案的能力。本发明的另一优点在于它可在不包含内部电流共享能力的现有直流到直流电源模块中实现。
尽管已参照说明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描述,但本说明书不意在在限定性的意义上进行解释。参照本说明书,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说明性实施例的组合以及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的各种不同修改将是显而易见的。例如,上面的讨论中假设,如果电源模块的输出电压需要被调高,则迫使微调管脚高,而如果输出电压需要被调低应迫使微调管脚低。该技术可修改以适应不同的微调功能。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电流共享电路系统中的在电路板上安装的电源模块,它包括一直流到直流转换器;一与所述直流到直流转换器的一侧耦合的输入端;一相对于所述输入端与所述直流到直流转换器耦合的输出端;一邻近所述输出端、与所述电源直流到直流转换器耦合的电压读出端;一邻近所述电压读出端并被配置以调整所述输出端信号幅度的、与所述直流到直流转换器耦合的微调端;其中,所述电压读出端被进一步配置以将关于由所述输出端驱动的负载的信息递送到所述微调端,以进而调整所述输出端的信号幅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模块,进一步包括一开关,由此所述电源模块可被接通或断开。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模块,其中所述输入和输出端、电压读出端和微调端是管脚,由此所述电源模块可与外部电路系统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模块,其中所述输入端包括一正极末端和一负极末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模块,其中所述输出端包括一正极末端和一负极末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模块,其中所述电压读出端包括一正极末端和一负极末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模块,其中所述微调端包括一正极末端和一负极末端。
8.一种电流共享电路系统,包括第一及第二电源模块,它们各包括一输入侧和一输出侧,所述电源模块经相应的输入侧相互耦合,所述输出侧的每侧包括一正极端和一负极端;第一及第二电路输出电压端;第一及第二设置点控制器,它们与所述输出侧的每侧的所述负极端耦合;第一及第二初始设置点控制器,它们在对应的第一及第二设置点控制器和所述第一输出电压端之间提供电流信号通路;以及由此所述第一及第二设置点和所述第一及第二初始设置点控制器被配置,以便当一电流信号施加给所述第一及第二电源模块的所述输入侧时,允许经所述第一及第二输出电压端进行电流共享。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流共享电路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及第二设置点控制器包括电阻器。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流共享电路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及第二初始设置点控制器包括电阻器。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流共享电路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安装在电路板上的电源模块包括一第一直流到直流转换器;一与所述第一直流到直流转换器耦合的第一模块输入和第一输出端;一与所述第一直流到直流转换器耦合的第一电压读出端;一与所述第一直流到直流转换器耦合并被配置以调整所述第一输出端的信号幅度的第一微调端;其中所述第一电压读出端被进一步配置,以将关于负载驱动器的信息递送到所述第一微调端,它进而调整所述第一输出端的信号的幅度。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流共享电路系统,其中所述第二安装在电路板上的电源模块包括一第二直流到直流转换器;一与所述第二直流到直流转换器耦合的第二模块输入和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二输入端耦合到所述第一输入端;一与所述第二直流到直流转换器耦合的第二电压读出端;以及一与所述第二直流到直流转换器耦合并被配置以调整所述第二输出端的信号幅度的第二微调端;其中所述第二电压读出端被进一步配置,以将关于负载驱动器的信息递送到所述第二微调端,它进而调整所述第二输出端的信号的幅度。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流共享电路系统,其中所述第一设置点控制器耦合在所述第一输出端和所述第一微调端之间,由此所述第一电源模块的电压将跟随所述输出电压端上的电压变化,并导致所述第一及第二电源模块电流共享。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流共享电路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初始设置点控制器被耦合在所述第一微调端和所述电路输出电压端的正极端之间,由此所述第一电源模块的所述初始设置点不改变。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流共享电路系统,其中所述第二设置点控制器被耦合在所述第二输出端和所述第二微调端之间,由此所述第二电源模块的电压将跟随所述共享总线上的电压变化,并导致所述第一及第二电源模块电流共享。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流共享电路系统,其中所述第二初始设置点控制器被耦合在所述第二微调端和所述电路输出电压端的正极端之间,由此所述第二电源模块的所述初始设置点不改变。
17.如权利要求1 2所述的电流共享电路系统,它进一步包括与所述第一电源模块耦合的第一及第二调节端;以及与所述第二电源模块耦合的第三和第四调节端;由此所述第一及第二电源模块的所述输出电压被调节。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流共享电路系统,其中所述第一调节端耦合在所述第一微调端和所述电路输出电压端的所述负极端之间,由此所述第一电源模块的所述初始设置点被控制。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流共享电路系统,其中所述第二调节端耦合在所述第一输出端知和所述第二微调端之间,由此所述第一输出端上的电压被相对于所述电路输出电压端上的电压而控制,以便于电流共享。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第二调节端,其中所述第二调节端适于偏移由所述第一设置点控制器和所述第一初始设置点控制器产生的直流信号。
21.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流共享电路系统,其中所述第三调节端耦合在所述第二微调端和所述电路输出电压端的所述负极端之间,由此所述第二电源模块的所述第二初始设置点被控制。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流共享电路系统,其中所述第四调节端耦合在所述第二输出端和所述第二微调端之间,由此所述第二输出端上的电压被相对于所述电路输出电压端上的电压而控制,以便于电流共享。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第四调节端,其中所述第四调节端适于偏移由所述第二设置点控制器和所述第二初始设置点控制器产生的直流信号。
24.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流共享电路系统,其中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调节端包括至少一个电阻器。
25.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流共享电路系统,进一步包括一阻抗增强控制器以在固有系统阻抗不足以校正初始设置点的情况下去校正电源模块的初始设置点。
26.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流共享电路系统,进一步包括一与所述第一及第二安装在电路板上的电源模块耦合的第三安装在电路板上的电源模块;一与所述第三安装在电路板上的电源模块耦合的第三设置点控制器;以及一与所述第三安装在电路板上的电源模块耦合的第三初始设置点控制器;由此所述第三安装在电路板上的电源模块将与所述第一及第二安装在电路板上的电源模块进行电流共享。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电流共享电路系统,其中所述第三设置点控制器包括至少一个电阻器。
28.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电流共享电路系统,其中所述第三初始设置点控制器包括至少一个电阻器。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电流共享电路系统,进一步包括与所述第三安装在电路板上的电源模块耦合的第五调节端。
30.一种电流共享电路系统,它包括第一及第二电源模块,它们各包括一输入侧和一输出侧,所述电源模块经相应的输入侧相互耦合,每个所述输出侧包括一正极端和一负极端;第一及第二电路输出电压端;以及第一及第二设置点控制器,它们在每个所述输出侧的所述负极端和所述第一输出电压端之间提供电流信号通路;由此所述第一及第二设置点控制器被配置,以当一电流信号施加给所述第一及第二电源模块的所述输入侧时,允许经所述第一及第二输出电压端进行电流共享。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电流共享电路,其中所述第一及第二设置点控制器包括电阻器。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电流共享电路,其中所述电阻器被选择以导致所述第一及第二输出电压端上的电压的减少。
33.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电流共享电路,其中所述第一及第二设置点控制器被耦合在所述第一及第二电源模块的所述输出侧和所述第一输出电压端之间。
34.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电流共享电路,进一步包括一耦合在所述第一及第二电源模块之间的第一及第二调节端。
全文摘要
一种电流共享电路系统,它包括第一及第二电源模块(36,38),每个电源模块包括一输入侧(30)和一输出侧(32),该电源模块(36,38)经相应的输入侧(30)相互耦合,每个输出侧(32)包括一正极端和一负极端。该电路系统也包括第一及第二电路输出电压端(47,46)和耦合到每个输出侧(32)的负极端的第一及第二设置点控制器(40,41)。第一及第二初始设置点控制器(42,45)被包括以在对应的第一及第二设置点控制器(40,41)和第一输出电压端(47)之间提供电流信号通路。该第一及第二设置点控制器(40,41)和该第一及第二初始设置点控制器(42,45)被配置以使当一电流信号施加给所述第一及第二电源模块(36,38)的所述输入侧(30)时,允许经所述第一及第二输出电压端(20)进行电流共享。
文档编号H02M3/00GK1384991SQ00815092
公开日2002年12月11日 申请日期2000年10月24日 优先权日1999年10月29日
发明者R·法林顿 申请人:艾利森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