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线钳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26909阅读:4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剥线钳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剥线钳结构,特别是一种能够剥除各种电线的绝缘表皮且
易于操作的剥线钳结构。
背景技术
—般维修及配置等水电工作,时常需要将各式电线的绝缘表皮去除,使电线内的 导线本体露出,以作适当的电性连接。传统的剥线方式通常是使用剪刀、刀片或尖口钳等工 具,但是这种工具往往不易拿捏使用力道,一旦使用力道过猛,极易伤及内层的导线本体, 造成其破损或断裂。 如图1所示,为一种经过改良的习知剥线钳结构,该剥线钳具有一近似剪刀状的 夹剪体4,该夹剪体4包括一互相对应的左夹剪体41及右夹剪体42,该左夹剪体41顶部具 有一夹部411,该夹部411下方具有一夹座412 ;该右夹剪体42顶部具有一刀部421,该刀 部421下方具有一刀座422,该刀座422下方设有一定位部423,该定位部423邻接一调整 部424,该调整部424可以调整欲剥除电线绝缘表皮的长度;该左、右夹剪体41 、42底部各 连接于一握柄部5 ;该左、右夹剪体41 、42之间枢接于一枢接部43,握压该握柄部5时,可藉 由该枢接部43使该左、右夹剪体41、42张开及闭合,以夹持及剥剪不需要的电线绝缘表皮。 上述习知剥线钳结构虽然较传统的剥线工具便利,但是需要将电线安置于定位部 423,且夹剪体4的顶部较为宽大,若电线位于不便利的狭窄空间或角落,会阻碍电线定位 及剥线动作的进行,造成剥线困难或不慎伤及内层的导线本体,因此将限制该习知剥线钳 结构的使用环境。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可提供一种剥线钳结构,其具有良好的剥线能力,保
护电线内部的导线本体不被破坏,并在不受环境空间的限制下轻易操作。 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剥线钳结构,其包括一第一主体,该第
一主体具有一主体部、一后柄部、一下咬合部及一容置空间,该后柄部由该主体部的后端延
伸形成,该下咬合部由该主体部的前端延伸形成,该容置空间位于该第一主体的内部; —第二主体,该第二主体包含一外壳体、一内壳体、二上咬合部、二第一滑轨、二第
二滑轨、二第一滑轨孔及二第二滑轨孔,该内壳体容置于该外壳体内,该二上咬合部分别位
于该内、外壳体的前端,该二第一滑轨孔分别位于该外壳体两侧前端,该二第二滑轨分别位
于该外壳体两侧后端,该二第二滑轨内缘各设置一套环,该二第一滑轨分别位于该内壳体
两侧前端,该二第二滑轨孔分别位于该内壳体两侧后端; —第三主体,包含一左壳体、一右壳体、一动作部及一弹簧部,该左壳体与该右壳 体结合,该左、右壳体各具有一前柄部,该二前柄部分别由该左、右壳体向下延伸形成,该第 一主体、该第二主体及该第三主体之间藉由该动作部、该第一滑轨、该第二滑轨、该第一滑 轨孔及该第二滑轨孔连接在一起,该弹簧部抵触于该前柄部及该后柄部内;该第二主体及该第三主体装置于该第一主体的容置空间中。 本实用新型的剥线钳结构中,该第一滑轨、该第二滑轨及该动作装置提供一良好 的动作机制,使剥线动作在适当的力道下顺畅且稳定地进行,轻易剥除电线的绝缘表皮, 并保护内部导线本体的完整性,且该弹簧部的弹力可以使该上咬合部及该下咬合部立即分 开,防止已剥除绝缘表皮的导线本体遭到破坏,且该上咬合部及该下咬合部可以直接伸入 狭窄的空间中轻易进行剥线动作,不受环境空间限制。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 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图1为习知的剥线钳结构的平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剥线钳结构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剥线钳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剥线钳结构的侧视图。 图5及图6为本实用新型剥线钳结构的侧视分解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剥线钳结构的仰角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主体 部 孔224调整槽225调整器226上切具23上咬合部3第三主体31左壳体32右壳体33动作部331动作装置3311上孔3312下孔332第一滑柱333第二滑柱334动作柱34弹簧部341左弹簧342右弹簧343弹簧环344前延伸部345后延伸部346弹簧柱35第一滑柱孔36动作柱孔37弹簧柱孔38前柄部4夹剪体41左夹剪体411夹部412夹座42右夹剪体421刀部422刀座423定位部424调整部43枢接部5握柄部
说明书
3/6页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剥线钳结构,其包括一第一主体1、一第二 主体2及一第三主体3。 该第一主体1具有一主体部11、一后柄部12、一下咬合部13及一容置空间14。该 主体部11为该第一主体1的主要躯干,该主体部11两侧各具有一连接孔111,该连接孔111 穿透该主体部,该主体部11两侧的前后端各具有一卡孔112,该连接孔111及该卡孔112 均为左右对称,该主体部11另外具有二侧盖113,该侧盖113内面的前后端各具有一卡笋 114,该侧盖113藉由该卡笋114卡接于该卡孔112。该后柄部12由该主体部ll的后端向 后延伸形成。该下咬合部13由该主体部11的前端向前延伸形成,该下咬合部13具有一下 切具131及一排线口 132 (如图7所示),该下切具131设置于该下咬合部13前端,为V型 凹槽状,该排线口 132位于该下咬合部13底部;该容置空间14位于该第一主体1的内部, 由该主体部11内向后延伸至该后柄部12内。 请参阅图3至图6,该第二主体2包括一外壳体21及一内壳体22。该外壳体21 具有一上咬合部23、一外槽部211、二第一滑轨孔212、二第二滑轨213、一固定槽214及一 尺标215。该上咬合部23由该外壳体21的前端向前延伸形成,该外槽部211位于该外壳体 21的内部,该外壳体21的底部向下形成该外槽部211的开口,该二第一滑轨孔212分别位 于该外壳体21两侧的前端,为穿透该外壳体21两侧并互相对称的圆孔,该二第二滑轨213 分别位于该外壳体21两侧的后端,为穿透该外壳体21两侧并互相对称的轨道,该二第二滑 轨213内缘各设置一套环2131,该固定槽214位于该外壳体21上咬合部23前端的底部,为 V型凹槽状,该尺标215位于该外壳体21上咬合部23前端的两侧,其具有刻度。 该内壳体22具有一上咬合部23、一内槽部221、二第一滑轨222、二第二滑轨孔 223、一调整槽224、一调整器225及一上切具226。该上咬合部23由该内壳体22的前端向 前延伸形成;该内槽部221位于该内壳体22的内部,该内壳体22的底部向下形成该内槽部 221的开口,该二第一滑轨222分别位于该内壳体22两侧的前端,为穿透该内壳体22两侧 并互相对称的轨道,该二第二滑轨孔223分别位于该内壳体22两侧的后端,为穿透该内壳 体22两侧并互相对称的圆孔,该调整槽224位于该上咬合部23前端的顶部,该调整器225 卡接于该调整槽224,可以在该调整槽224内滑动,该上切具226位于该内壳体22上咬合部 23前端的底部,为V型凹槽状。 该内壳体22容置于该外壳体21的外槽部211内,该外壳体21与该内壳体22互 相对应结合,且该第一滑轨孔212对应于该第一滑轨222,该第二滑轨213对应于该第二滑 轨孔223,该第一滑轨222与该第二滑轨213的方向相同;该内壳体22可以沿着该第一滑 轨222及该第二滑轨213的方向,在该外槽部211内相对于该外壳体21进行滑动,该调整 器225两侧位于该尺标215的刻度下缘。 请参阅图3至图6,该第三主体3包括一左壳体31、一右壳体32、一动作部33及一 弹簧部34。该左、右壳体31、32具有二第一滑柱孔35、二动作柱孔36、二弹簧柱孔37及二 前柄部38,该二第一滑柱孔35分别位于该左、右壳体31、32的顶部,该二动作柱孔36分别 位于该二第一滑柱孔35的下方,该二弹簧柱孔37分别位于该二动作柱孔36后方,该二前 柄部38分别由该左、右壳体31、32向下延伸形成,该左、右壳体31、32互相结合。 该动作部33具有一动作装置331、一第一滑柱332、一第二滑柱333及一动作柱334。该第一滑柱332穿过该左、右壳体31、32的第一滑柱孔35,该动作装置331为扁平状 的连杆,该动作装置331的顶部具有一上孔3311,该动作装置331的底部具有一下孔3312, 该第二滑柱333穿过该上孔3311,该动作柱334穿过该下孔3312,且该动作柱334的两端 分别设置于该左、右壳体31、32的动作柱孔36中。该第一主体1、该第二主体2及该第三主 体3之间藉由该动作部33、该第一滑轨222、该第二滑轨213、该第一滑轨孔212及该第二滑 轨孔223连接在一起。 该弹簧部34,具有一左弹簧341、一右弹簧342及一弹簧柱346。该左、右弹簧341、 342各具有一弹簧环343,该二弹簧环343向下延伸形成二前延伸部344,并向后延伸形成二 后延伸部345,该弹簧柱346穿过该二弹簧环343,且该弹簧柱346的两端分别设置于该左、 右壳体31、32的弹簧柱孔37中。该弹簧部34具有至少一弹簧,并不限制一定具有左、右弹 簧341、342。 请参阅图2至图7,该第二主体2由该第一主体1的前端装置于该容置空间14中, 该第三主体3由该第一主体1的底部装置于该容置空间14中,该左、右壳体31、32顶部的 第一滑柱孔35及该动作装置331顶部的上孔3311容置于该内壳体22的内槽部221中, 并以该第一滑柱332穿过互相对应的该连接孔111、该第一滑轨孔212、该第一滑轨222及 该第一滑柱孔35,将该第一主体1、该第二主体2及该第三主体3串接在一起,并以该侧盖 113将该第一主体1两侧的连接孔111开口覆盖住,防止该第一滑柱332脱落;该第二滑柱 333穿过该第二滑轨213、该第二滑轨孔223及该动作装置331的上孔3311,其中该第二滑 柱333的外径符合该第二滑轨213内缘的套环2131内壁上下间距,该套环2131提供一保 护作用,防止该第二滑轨213内缘受到该第二滑柱333的磨损。该第一主体1、该第二主体 2及该第三主体3可以藉由该第一滑柱332及该第二滑柱333沿着该第一滑轨222及该第 二滑轨213作相对运动。该弹簧部34的前延伸部344抵触于该前柄部38中,该弹簧部34 的后延伸部345抵触于该后柄部12中,在该前柄部38及该后柄部12之间提供一弹力。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可将该上咬合部23及该下咬合部13伸入欲操作的位置,甚至 是一个狭窄的空间,使一欲剥除绝缘表皮的电线前端置于该上咬合部23内的该固定槽214 及该上切具226的V型凹槽中,该调整器225设定于欲剥除长度的刻度,并使电线的前端顶 于该调整器225前端;握压该前柄部38及该后柄部12,使该前柄部38及该后柄部12以该 第一滑柱332为轴心互相靠拢,该上咬合部23及该下咬合部13也互相靠拢,该固定槽214 将该电线固压于该上咬合部23及该下咬合部13之间,防止该电线任意滑动,该电线绝缘表 皮将被互相咬合的该上切具226及该下切具131切断;此时,该第二主体2在该容置空间14 内顶于该主体部11的顶部内壁,继续握压该前柄部38及该后柄部12,会迫使该动作装置 331的顶部以该动作柱334为轴心向该第二滑轨213的后端转动,带动该第二滑柱333及 该内壳体22沿着该第二滑轨213向后移动,该第一滑柱332相对地沿着该第一滑轨222向 前移动,同时该上切具226随着该内壳体22向后移动,以平行于电线的方向将被切断的绝 缘表皮向后剥离电线,并保有导线本体的完整性,被剥除的绝缘表皮将直接由该排线口 132 掉出,不会造成堆积;停止握压该前柄部38及该后柄部12,该弹簧部34前延伸部344及后 延伸345的抵触弹力将该前柄部38及该后柄部12推回原位置,该内壳体22及该外壳体21 也沿着该第一滑轨222及该第二滑轨213回复原来的相对位置,该上咬合部23及该下咬合 部13立即分开,防止已被剥除绝缘表皮的导线本体遭到破坏。
7[0087] 但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非意欲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 围,故举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为的等效变化,均同理皆包含于本实用新 型的权利保护范围内,合予陈明。
权利要求一种剥线钳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主体,该第一主体具有一主体部、一后柄部、一下咬合部及一容置空间,该后柄部由该主体部的后端延伸形成,该下咬合部由该主体部的前端延伸形成,该容置空间位于该第一主体的内部;一第二主体,该第二主体包含一外壳体、一内壳体、二上咬合部、二第一滑轨、二第二滑轨、二第一滑轨孔及二第二滑轨孔,该内壳体容置于该外壳体内,该二上咬合部分别位于该内、外壳体的前端,该二第一滑轨孔分别位于该外壳体两侧前端,该二第二滑轨分别位于该外壳体两侧后端,该二第二滑轨内缘各设置一套环,该二第一滑轨分别位于该内壳体两侧前端,该二第二滑轨孔分别位于该内壳体两侧后端;以及一第三主体,该第三主体包含一右壳体、一左壳体、一动作部及一弹簧部,该左壳体与该右壳体结合,该左、右壳体各具有一前柄部,该二前柄部分别由该左、右壳体向下延伸形成,该第一主体、该第二主体及该第三主体之间藉由该动作部、该第一滑轨、该第二滑轨、该第一滑轨孔及该第二滑轨孔连接在一起,该弹簧部抵触于该前柄部及该后柄部内,该第二主体及该第三主体装置于该第一主体的容置空间中。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剥线钳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主体部两侧各具有一连接孔,该左、右 壳体具有二第一滑柱孔、二动作柱孔及二弹簧柱孔,该二第一滑柱孔分别位于该左、右壳体顶 部,该二动作柱孔分别位于该二第一滑柱孔下方,该二弹簧柱孔分别位于该二动作柱孔后方。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剥线钳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动作部具有一第一滑柱、一动作装 置、一第二滑柱及一动作柱,该第一滑柱穿过该连接孔、该第一滑轨孔、该第一滑轨及该第 一滑柱孔,该动作装置顶部具有一上孔、底部具有一下孔,该第二滑柱穿过该第二滑轨、该 第二滑轨孔及该上孔,该动作柱穿过该下孔,该动作柱的两端分别设置于该二动作柱孔中。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剥线钳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弹簧部具有至少一弹簧及一弹簧 柱,该弹簧具有一弹簧环,该弹簧环向下延伸形成前延伸部,并向后延伸形成后延伸部,该 前延伸部抵触于该前柄部中,该后延伸部抵触于该后柄部中,该弹簧柱穿过该弹簧的弹簧 环,该弹簧柱的两端分别设置于该二弹簧柱孔中。
5.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剥线钳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主体具有一下切具,该下切具 设置于该下咬合部前端。
6.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剥线钳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主体具有一排线口,该排线口 位于该下咬合部底部。
7.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剥线钳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外壳体内部具有一外槽部,该内壳 体容置于该外槽部内,该内壳体内部具有一内槽部,该左、右壳体及该动作部的顶部容置于 该内槽部内。
8.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剥线钳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外壳体具有一固定槽,该固定槽位 于该上咬合部前端。
9.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剥线钳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外壳体具有一尺标,该尺标具有刻 度,位于该上咬合部前端的两侧,该内壳体具有一调整槽及一调整器,该调整槽位于该上咬 合部前端,该调整器卡接于该调整槽中,该调整器两侧位于该尺标的刻度下缘。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剥线钳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内壳体具有一上切具,该上切具 位于该内壳体的上咬合部前端。
专利摘要一种剥线钳结构,包括一第一主体,具有一主体部、一后柄部、一下咬合部及一内部的容置空间;一第二主体,包括一外壳体、一容置于外壳体内的内壳体、二位于该内壳体及该外壳体前端的上咬合部、二位于外壳体两侧的第一滑轨孔及第二滑轨、二位于内壳体两侧的第一滑轨及第二滑轨孔;一第三主体,包括一互相结合的左壳体及右壳体,该左、右壳体向下延伸形成前柄部,一连接于该第二主体及该第三主体之间的动作部,一抵触于该前柄部及该后柄部内的弹簧部;该第二主体及该第三主体设置于该第一主体的容置空间中。
文档编号H02G1/12GK201504008SQ20092017411
公开日2010年6月9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25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25日
发明者颜朝钦 申请人:高屹工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