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加热器干烧保护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372957阅读:50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加热器干烧保护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加热器干烧保护装置,包括依次串接在电源上的温控器、加热装置以及开关装置,所述加热装置的温度超过所述温控器的动作温度时,所述温控器产生断路动作;还包括控制器、过零检测电路、开关驱动电路,所述控制器依次通过所述过零检测电路、温控器获取所述电源的过零信号,并根据所述过零信号输出控制信号使所述开关驱动电路驱动所述开关装置使电路处于导通状态。采用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加热电路中使用过零检测电路及可控开关装置,在干烧现象出现时,通过开关装置断开加热电路,能够有效地解决加热过程中会发生加热物被烧糊或烧焦,或是使加热装置处于高温安全隐患状态下。
【专利说明】一种电加热器干烧保护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热器保护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电加热器干烧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现有技术中的电加热壳一般设置有防干烧装置,其包括了加热装置以及与其表面连接的温控器,温控器根据该加热装置表面的温度控制加热装置的工作,防止干烧,而其工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缺陷,当温控器控制加热装置停止加热后,随着热量的散发,加热装置的温度慢慢下降,低于温控器的保护范围后,温度器重新连通,使加热装置重复得电加热,其将不断重复上述过程,使烧开的水变成千滚水,或是使得其所加热的汤药等烧糊甚至烧焦形成不利于人体健康的物质,另外温控器长时间工作在高温通断状态中,其工作寿命大大缩短,同时加热装置发热线圈也因长时间工作在高温状态而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加热器干烧保护装置。可防止电加热器出现干烧现象。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加热器干烧保护装置,包括依次串接在电源上的温控器、加热装置以及开关装置,所述加热装置的温度超过所述温控器的动作温度时,所述温控器产生断路动作;还包括控制器、过零检测电路、开关驱动电路,所述控制器依次通过所述过零检测电路、温控器获取所述电源的过零信号,并根据所述过零信号输出控制信号使所述开关驱动电路驱动所述开关装置使电路处于导通状态。
[0005]进一步地,所述开关装置为双向可控硅。
[0006]进一步地,所述开关装置为继电器。
[0007]更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获取不到所述过零信号时,输出控制信号控制所述双向可控硅的导通角或导通时间,使所述加热装置的温度控制在所述温控器的控制范围内。
[000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电加热器干烧保护装置,包括依次串接在电源上的温控器、加热装置以及开关装置,所述加热装置的温度超过所述温控器的动作温度时,所述温控器产生断路动作;还包括控制器、过零检测电路、开关驱动电路以及干烧检测电路,所述控制器通过所述过零检测电路直接获取所述电源的过零信号,所述控制器通过所述干烧检测电路获取得所述电源通过所述温控器、加热装置的检测信号后,输出控制信号使所述开关驱动电路驱动所述开关装置使电路处于导通状态。
[0009]进一步地,所述开关装置为双向可控硅。
[0010]更进一步地所述温控器、加热装置为可分体式与所述开关装置串接在电源上。
[0011]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在加热电路中使用过零检测电路及可控开关装置,在干烧现象出现时,通过开关装置断开加热电路,能够有效地解决加热过程中会发生加热物被烧糊或烧焦,或是使加热装置处于高温安全隐患状态下。【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15]实施例1:
[0016]参照图1所示的本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001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体式的电加热器干烧保护装置在是现有的煮水器电路进行的改进,使加热器进一步防止干烧现象的出现,包括了串接在市电上的温控器K1、加热装置Rl以及开关装置40,温控器Kl固定设置在加热装置Rl的底部,当加热装置Rl的温度超过温控器Kl的动作温度时,加热装置Rl对加热电路产生断路动作。
[0018]为了防止干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包括了控制器10、过零检测电路20以及开关驱动电路30,过零检测电路20连接于温控器Kl与加热装置Rl之间,为控制器10传送加热装置Rl正常工作的过零信号,控制器10获得过零信号时,输出信号使开关驱动电路30驱动开关装置40导通,使电路正常工作。
[0019]当出现干烧现象时,加热装置Rl超温使温控器Kl产生断路,控制器10获取不到过零信号,停止输出信号使开关驱动电路30驱动开关装置40断路,电路停止工作,做出干烧保护处理。
[0020]需要进行说明的是,开关装置40可以选择为双向可控硅,也可为继电器,在本实施例选择为双向可控硅进行说明。
[0021]当开关装置40为双向可控硅时,可以控制其导通角或是导通时间,将加热装置的温度控制在温控器的控制范围内,防止出现干烧。
[0022]开关驱动电路30对应为触发电路,由NPN三极管Q2的基极串接电阻R5连接控制器10的输出端,集电极通过电阻R4连接双向可控硅Dl的G极构成,如图1所示。
[0023]过零检测电路20包括了 NPN三极管Ql,其基极通过电阻R3连接在温控器Kl的下级上,以获得温控器Kl正常状态下的过零信号,集电极连接控制器10的输入端,并通过上拉电阻R2连接直流供电电源。
[0024]如果温控器Kl正常闭合,控制器10可通过过零检测电路获取得经过温控器Kl的过零信号,使得控制器10正常输出触发信号给开关驱动电路30使双向可控硅Dl导通,电路正常工作;而当温控器Kl在干烧状态下断开时,控制器10检测不到过零信号,停止输出控制信号,使双向可控硅Dl截止。
[0025]实施例2:
[0026]参照图2所示的本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0027]为了使本实用新型能适用于分体式的电加热器,图2中温控器Kl与加热装置Rl构成分体式电加热器。
[0028]本实施例的电加热干烧保护装置包括了串接在电源之上的由温控器K1、电加热器Rl构成的分体式电加热器60、开关装置40,其中温控器Kl固定设置在加热装置Rl的底部,当加热装置Rl的温度超过温控器Kl的动作温度时,加热装置Rl对加热电路产生断路动作。
[0029]为了防止干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包括了控制器10、过零检测电路20、开关驱动电路30以及干烧检测电路50,过零检测电路20直接连接电源,为控制器10传送开关驱动装置30工作的过零信号,干烧检测电路50连接在分体式电加热器60与开关装置40之间,向控制器10传送分体式电加热器60的通断信号,以判断是否为干烧状态。
[0030]当控制器10获得通过干烧检测电路50获取得分体式电加热器60的正常工作信号时,输出信号使开关驱动电路30驱动开关装置40导通,使电路正常工作。
[0031]当出现干烧现象时,加热装置Rl超温使温控器Kl产生断路,控制器10获取不到分体式电加热器60的工作信号,停止输出信号使开关驱动电路30驱动开关装置40断路,电路停止工作,做出干烧保护处理。当然在判断为干烧状态时,还可以使控制器10输出声光报警,本实用新型在此不为限。
[0032]在本实施例中,干烧检测电路50为与过零检测电路20的电路原理一致,且过零检测电路20与开关驱动装置30与实施例1中所述一致,本实施例在此不做重复说明。
[0033]本实用新型有效地杜绝了温控器随壶内温度变化而反复通断,引起加热装置反复干烧的情况,大大延长了电加热器的寿命,并大大减少了安全隐患。
[0034]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加热器干烧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串接在电源上的温控器、加热装置以及开关装置,所述加热装置的温度超过所述温控器的动作温度时,所述温控器产生断路动作;还包括控制器、过零检测电路、开关驱动电路,所述控制器依次通过所述过零检测电路、温控器获取所述电源的过零信号,并根据所述过零信号输出控制信号使所述开关驱动电路驱动所述开关装置使电路处于导通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加热器干烧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装置为双向可控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加热器干烧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装置为继电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加热器干烧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获取不到所述过零信号时,输出控制信号控制所述双向可控硅的导通角或导通时间,使所述加热装置的温度控制在所述温控器的控制范围内。
5.一种电加热器干烧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串接在电源上的温控器、加热装置以及开关装置,所述加热装置的温度超过所述温控器的动作温度时,所述温控器产生断路动作;还包括控制器、过零检测电路、开关驱动电路以及干烧检测电路,所述控制器通过所述过零检测电路直接获取所述电源的过零信号,所述控制器通过所述干烧检测电路获取得所述电源通过所述温控器、加热装置的检测信号后,输出控制信号使所述开关驱动电路驱动所述开关装置使电路处于导通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加热器干烧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装置为双向可控硅。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电加热器干烧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器、加热装置为可分体式与所述开关装置串接在电源上。
【文档编号】H02H5/04GK203562756SQ201320756723
【公开日】2014年4月23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7日
【发明者】杨圣云, 陈晓聪 申请人:杨圣云, 陈晓聪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