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飞机座椅电源逆变驱动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75129阅读:560来源:国知局
一种飞机座椅电源逆变驱动电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飞机座椅电源逆变驱动电路,其解决了现有飞机座椅电源逆变驱动电路占用空间大、体积大、结构复杂、驱动逆变电路输出的电压不稳定且波形失真大的技术问题,其包括EG8010芯片、LM393芯片、第一驱动芯片IR2110S和第二驱动芯片IR2110S,第一驱动芯片IR2110S的第14管脚通过三极管与EG8010芯片的第30管脚连接,第12管脚通过三极管与EG8010芯片的第29管脚连接,LM393芯片的第6管脚与EG8010芯片的第14管脚连接。本实用新型广泛应用在飞机电源上。
【专利说明】-种飞机座椅电源逆变驱动电路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驱动电路,特别是涉及一种飞机座椅电源逆变驱动电路。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飞机上使用航空电源为115V/400HZ的中频交流电源,该电源主要是通过发 动机发电机、APU发电机、外接地面电源等方式获得。
[0003] 而现在飞机上的乘客都携带有个人电子设备,但是115V/400HZ中频交流电源不 能直接用在乘客随身携带的电子设备上,所以飞机座椅上就配备有就将115V/400HZ交流 电转换成110V/60HZ交流电和28V直流电供个人电子设备使用的转换装置。该转换装置包 括整流电路和由IPM功率模块组成的逆变电路,通过整流电路先将115V/400HZ交流电整流 成直流电(直流母线电压),再利用逆变电路将直流母线电压逆变成110V/60HZ的交流电。
[0004] 上述逆变电路需要设置驱动电路来控制其工作,现有的驱动电路占用空间大、体 积大、结构复杂、驱动逆变电路输出的电压不稳定且波形失真大。


【发明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飞机座椅电源逆变驱动电路占用空间大、体积大、结构 复杂、驱动逆变电路输出的电压不稳定且波形失真大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占用空间小、体 积小、结构简单集成化、驱动逆变电路输出的电压稳定且波形失真小的飞机座椅电源逆变 驱动电路。
[0006]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飞机座椅电源逆变驱动电路包括EG8010芯片、LM393芯片、第 一驱动芯片IR2110S和第二驱动芯片IR2110S ;
[0007] EG8010芯片设有第1管脚、第2管脚、第3管脚、第4管脚、第5管脚、第6管脚、 第7管脚、第8管脚、第9管脚、第10管脚、第11管脚、第12管脚、第13管脚、第14管脚、 第15管脚、第16管脚、第17管脚、第18管脚、第19管脚、第20管脚、第21管脚、第22管 脚、第23管脚、第24管脚、第25管脚、第26管脚、第27管脚、第28管脚、第29管脚、第30 管脚、第31管脚和第32管脚;
[0008] 第一驱动芯片IR2110S和第二驱动芯片IR2110S设有第1管脚、第2管脚、第3管 脚、第6管脚、第7管脚、第8管脚、第11管脚、第12管脚、第13管脚、第14管脚和第15管 脚;
[0009] LM393芯片设有第1管脚、第2管脚、第3管脚、第4管脚、第5管脚、第6管脚、第 7管脚和第8管脚;
[0010] 第一驱动芯片IR2110S的第14管脚通过三极管与EG8010芯片的第30管脚连接, 第12管脚通过三极管与EG8010芯片的第29管脚连接;第二驱动芯片IR2110S的第14管 脚通过三极管与EG8010芯片的第28管脚连接,第12管脚通过三极管与EG8010芯片的第 27管脚连接;三极管的集电极下拉电阻接地;
[0011] EG8010芯片的第8管脚连接有电阻和发光二极管,EG8010芯片的第9管脚接地, 第10管脚通过电容接地,第11管脚通过电容接地,第10管脚与第11管脚之间连接有电容; EG8010芯片的第16管脚、第19管脚、第20管脚、第23管脚接地;
[0012] 第一驱动芯片IR2110S的第2管脚、第15管脚分别接地,第3管脚和第7管脚之 间连接有二极管;第一驱动芯片IR2110S的第3管脚通过电容接地;
[0013] 第二驱动芯片IR2110S的第2管脚、第15管脚分别接地,第3管脚和第7管脚之 间连接有二极管;第二驱动芯片IR2110S的第3管脚通过电容接地;
[0014] LM393芯片的第6管脚与EG8010芯片的第14管脚连接,第7管脚通过电阻与 EG8010芯片的第6管脚连接,第1管脚分别与第一驱动芯片IR2110S的第13管脚和第二驱 动芯片的第13管脚连接;LM393芯片的第1管脚通过电容接地,第4管脚接地。
[0015]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高度集成化、占用空间小、体积小、结构简单,使用时驱 动逆变电路输出的电压稳定且波形失真小,可实现纯正弦波。
[0016]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特征,将在以下【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得以清楚地记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0018] 附图符号说明:
[0019] U1为控制芯片,选用EG8010芯片;U2、U3为第一驱动芯片和第二驱动芯片,选用 IR2110S芯片;U4为电流反馈芯片,选用LM393芯片;其他外围电路为电阻、电容、二极管等 组成。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控制芯片U1、电流反馈芯片U4、第一驱动芯片U2和 第二驱动芯片U3。控制芯片U1选用EG8010芯片,EG8010芯片设有第1管脚DT1、第2管 脚DT0、第3管脚GND、第4管脚RXD、第5管脚TXD、第6管脚SPWMEN、第7管脚FANCTR、第 8管脚LED0UT、第9管脚PWMTYP、第10管脚0SC1、第11管脚0SC2、第12管脚GND、第13管 脚VFB、第14管脚IFB、第15管脚TFB、第16管脚FRQADJ/VFB2、第17管脚VREF、第18管 脚FRQSEL0、第19管脚FRQSEL1、第20管脚M0DSEL、第21管脚SST、第22管脚NC、第23管 脚NC、第24管脚LCDCLK、第25管脚LCDDI、第26管脚VCC、第27管脚SPWM0UT1、第28管脚 SPWM0UT2、第 29 管脚 SPWM0UT3、第 30 管脚 SPWM0UT4、第 31 管脚 LCDEN 和第 32 管脚 VVVF。
[0021] 第一驱动芯片U2和第二驱动芯片U3都选用IR2110S芯片,IR2110S芯片设有第 1管脚L0、第2管脚COM、第3管脚VCC、第6管脚VS、第7管脚VB、第8管脚H0、第11管脚 VDD、第12管脚HIN、第13管脚SD、第14管脚LIN和第15管脚VSS。
[0022] 电流反馈芯片U4选用LM393芯片,LM393芯片设有第1管脚0UTA、第2管脚INA-、 第3管脚INA+、第4管脚GND、第5管脚INB-、第6管脚INB+、第7管脚0UTB和第8管脚 VCC。
[0023] 第一驱动芯片U2的第14管脚LIN通过三极管与EG8010芯片的第30管脚 SPWM0UT4连接,第一驱动芯片U2的第12管脚HIN通过三极管与EG8010芯片的第29管脚 SPWM0UT3连接,第二驱动芯片U3的第14管脚LIN通过三极管与EG8010芯片的第28管脚 SPWM0UT2连接,第二驱动芯片U3的第12管脚HIN通过三极管与EG8010芯片的第27管脚 SPWM0UT1连接。上述各三极管的集电极下拉电阻接地。
[0024] 第一驱动芯片U2的第2管脚COM、第15管脚VSS分别接地,第一驱动芯片U2的第 3管脚VCC和第7管脚VB之间连接有二极管。第一驱动芯片U2的第3管脚VCC通过电容 接地。
[0025] 第二驱动芯片U3的第2管脚COM、第15管脚VSS分别接地,第二驱动芯片U3的第 3管脚VCC和第7管脚VB之间连接有二极管。第二驱动芯片U3的第3管脚VCC通过电容 接地。
[0026] LM393芯片的第6管脚INB+与EG8010芯片的第14管脚IFB连接,LM393芯片的第 7管脚0UTB通过电阻与EG8010芯片的第6管脚SPWMEN连接;LM393芯片的第1管脚0UTA 分别与第一驱动芯片U2的第13管脚SD和第二驱动芯片U3的第13管脚SD连接,且LM393 芯片的第1管脚0UTA通过电容接地;LM393芯片的第2管脚INA-通过电阻连接到电源5V。 LM393芯片的第4管脚GND接地。
[0027] EG8010芯片的第17管脚VREF、第18管脚FRQSEL0和第21管脚SST连接电源5V, EG8010芯片的第26管脚VCC连接电源5V。EG8010芯片的第8管脚LED0UT与电源5V之间 连接有电阻和发光二极管,该二极管起发光指示作用。EG8010芯片的第9管脚PWMTYP接 地,第10管脚0SC1通过电容接地,第11管脚0SC2通过电容接地,第10管脚0SC1与第11 管脚0SC2之间连接有电容。EG8010芯片的第16管脚FRQADJ/VFB2、第19管脚FRQSEL1、第 20管脚M0DSEL、第23管脚NC接地。
[0028] 以上所述仅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 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 限定范围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 一种飞机座椅电源逆变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EG8010芯片、LM393芯片、第一 驱动芯片IR2110S和第二驱动芯片IR2110S ; 所述EG8010芯片设有第1管脚、第2管脚、第3管脚、第4管脚、第5管脚、第6管脚、 第7管脚、第8管脚、第9管脚、第10管脚、第11管脚、第12管脚、第13管脚、第14管脚、 第15管脚、第16管脚、第17管脚、第18管脚、第19管脚、第20管脚、第21管脚、第22管 脚、第23管脚、第24管脚、第25管脚、第26管脚、第27管脚、第28管脚、第29管脚、第30 管脚、第31管脚和第32管脚; 所述第一驱动芯片IR2110S和第二驱动芯片IR2110S设有第1管脚、第2管脚、第3管 脚、第6管脚、第7管脚、第8管脚、第11管脚、第12管脚、第13管脚、第14管脚和第15管 脚; 所述LM393芯片设有第1管脚、第2管脚、第3管脚、第4管脚、第5管脚、第6管脚、第 7管脚和第8管脚; 所述第一驱动芯片IR2110S的第14管脚通过三极管与所述EG8010芯片的第30管脚连 接,第12管脚通过三极管与所述EG8010芯片的第29管脚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芯片IR2110S 的第14管脚通过三极管与所述EG8010芯片的第28管脚连接,第12管脚通过三极管与所 述EG8010芯片的第27管脚连接;上述三极管的集电极下拉电阻接地; 所述EG8010芯片的第8管脚连接有电阻和发光二极管,所述EG8010芯片的第9管脚 接地,第10管脚通过电容接地,第11管脚通过电容接地,第10管脚与第11管脚之间连接 有电容;所述EG8010芯片的第16管脚、第19管脚、第20管脚、第23管脚接地; 所述第一驱动芯片IR2110S的第2管脚、第15管脚分别接地,第3管脚和第7管脚之 间连接有二极管;所述第一驱动芯片IR2110S的第3管脚通过电容接地; 所述第二驱动芯片IR2110S的第2管脚、第15管脚分别接地,第3管脚和第7管脚之 间连接有二极管;所述第二驱动芯片IR2110S的第3管脚通过电容接地; 所述LM393芯片的第6管脚与所述EG8010芯片的第14管脚连接,第7管脚通过电阻 与所述EG8010芯片的第6管脚连接,第1管脚分别与所述第一驱动芯片IR2110S的第13 管脚和所述第二驱动芯片的第13管脚连接;所述LM393芯片的第1管脚通过电容接地,第 4管脚接地。
【文档编号】H02M7/42GK203872076SQ201320830097
【公开日】2014年10月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14日
【发明者】任仁良 申请人:成都锐能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