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组件载体及矩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81922阅读:516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伏组件载体及矩阵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水上光伏电站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伏组件载体及矩阵。



背景技术:

从环保方面考虑,很多国家和地区建设了大规模的分布式光伏电站,这需要占用很大的土地资源。在一些土地资源紧缺而水资源丰富的国家或者地区,就面临了很大的困难,水上光伏电站就是在这种市场需求下应运而生的。

已知的用于支承光伏电池板的水上浮动装置,一般包括一个金属或者轻质材料框形式的支撑结构,用于支承一块或多块光伏电池板,此外,还包括用于提供浮力的工具,在底部与支撑结构成一个整体,呈塑料浮子的形式。

然而,上述在前方案存在如下不足:目前市场上的光伏电池板存在多种类型,如无边框的薄膜电池板和有边框的晶硅电池板,且不同厂家的光伏电池板的外形、尺寸也各不相同,而上述支撑结构无法兼容不同类型的光伏电池板,即,现有的支撑结构只能适用于一种固定尺寸的光伏组件。因此,针对不同类型和尺寸的光伏组件产品,必须“量身定制”光伏组件载体,这就使得厂家的设备制造成本较大,也造成了很大的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的支撑平台只能适用于一种固定尺寸的光伏组件的问题,提供一种可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光伏电池板的光伏组件载体。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光伏组件载体,包括中空密封的主浮体,主浮体的顶壁上具有与所述底壁之间呈一定倾斜夹角的支承台,支承台的下端具有至少一个用于承载光伏电池板的开口,顶壁的上端设置有连接支撑件,连接支撑件用于与所述开口相配合共同支承光伏电池板,连接支撑件与支承台固定连接,从而将光伏电池板固定在主浮体上方。

主浮体的左右侧壁均设有内凹的弧形设计,或者也可以是矩形或者梯形内凹部分。

主浮体的前后侧壁上设有通风口,因而支承台的上部包括两个分离的连接支撑件,所述两个连接支撑件沿同一直线延伸,且其延伸方向与所述开口的延伸方向彼此相互平行。

该连接支撑件上还设有走线槽,以便更好地梳理光伏电池板的连接线。

具体地,所述支承台上具有两个开口,分别用于承载无边框的光伏电池板和有边框的光伏电池板。支承台以及支承台上的开口,与主浮体均为一体成型,既保证了结构的整体稳定性以及承接部分的牢固性,也减少了安装时的工作量。

所述支承台的上部具有用于容纳所述连接支撑件的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连接支撑件的底部形状相适配;连接支撑件插接入支承台上设置的凹槽中,可以实现对光伏电池板的固定。

所述连接支撑件具有至少一个用于承接无边框的光伏电池板或者有边框的光伏电池板的承接部,例如所述光伏电池板为无边框的薄膜电池板时,所述承接部包括用于容纳所述薄膜电池板的压框;例如所述光伏电池板为有边框的晶硅电池板时,所述连接支撑件的承接部包括容纳所述晶硅电池板的压框,或者与所述晶硅电池板的边框相固定连接的转接板。在实际实施中,为了节省成本,减少开模费用,也可以将上述两种结构的承接部组合在所述连接支撑件上。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载体矩阵,包括多个所述的主浮体,以及用于连接所述主浮体的通道连接件;相邻的所述光伏主浮体通过所述通道连接件相连接,组成光伏组件载体矩阵;其中,所述主浮体的四角设置有安装凸耳;所述通道连接件的四角设置有与所述安装凸耳相配合的连接凸耳,通过将所述安装凸耳与所述连接凸耳用销紧固连接,将所述主浮体与所述通道连接件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主浮体的安装凸耳与所述通道连接板的连接凸耳的位置进行了错位设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光伏组件载体的主浮体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图1中B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的光伏组件载体的主浮体的右视图。

图4是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发明的光伏组件载体的连接支撑件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C处局部放大图。

图7是本发明的光伏组件载体承载无边框的薄膜电池板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光伏组件载体承载有边框的晶硅电池板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通道连接板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通道连接板的右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光伏组件载体矩阵的局部排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做进一步阐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光伏组件载体,其主要包括密封式的主浮体1,该中空密闭的主浮体1由底壁、四个侧壁(左壁、右壁、前壁、后壁)、以及顶壁构成,顶壁上包括至少一个支承台10,支承台10与底壁之间具有一定的倾斜夹角。其中,支承台10与主浮体1为一体成型结构。

主浮体1的左右侧壁均设有内凹的弧形设计,该内凹部分13的目的是缓冲由风浪所引起的水量冲击。结合图1和图4所示,在内凹部分13位置处的顶壁上设置有多个凸台14,这些凸台14是用于固定安装板而设,安装板用于支承光伏汇流设备。

主浮体1的底壁、侧壁、顶壁,以及支承台10为一体成型,主浮体1的材质优选为高密度聚乙烯。

主浮体1的支承台10的倾斜角度优选为12°左右,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吸收光照,同时也是利用雨水进行自清洗和使风力载荷最小化的最佳选择。

主浮体1的上、下端均设置有通风口15,例如该通风口15可位于支承台10的中部位置,该通风口15作为风道使用,以增加光伏电池板底部的受风量。

主浮体1顶部上端设置有灌沙或其他物质的灌装口16,在不需要灌制时采用密封式固定。

主浮体1顶壁上设有导流槽17,以保证主浮体1顶部排水的顺畅性。

主浮体1的四角设置有安装凸耳18,供相互连接使用。

如图3所示,主浮体1底部设有两个底槽19,是为了更方便地对主浮体1进行搬运时而设。

在主浮体1顶部的下端,具体地,在支承台10的下部位置处,具有至少一个用于承载光伏电池板3的开口。该开口可用于承载无边框的光伏电池板,或者用于承载有边框的光伏电池板。

如图5所示,支承台10的上方设置有连接支撑件12,连接支撑件12用于与开口相配合共同支承光伏电池板3,连接支撑件12与开口的延伸方向彼此相互平行。连接支撑件12与支承台10固定连接,从而将光伏电池板固定在主浮体1上方。

结合图1至图8所示,优选地,支承台10的下部具有两个开口:第一开口101和第二开口102,分别用于承载无边框的光伏电池板和有边框的光伏电池板。支承台10上的两个开口与支承台10为一体成型结构。

连接支撑件12具有至少一个用于承接无边框的光伏电池板或者有边框的光伏电池板的承接部120,该承接部120可以实现固定晶硅电池组件或薄膜电池组件。同时,连接支撑件12还设有走线槽121,以便更好的梳理组件电池盒所出的引线。

支承台10的上部具有用于容纳连接支撑件的凹槽11,凹槽11与连接支撑件12的底部122的形状相适配;通过将连接支撑件12的底部122插接入凹槽11中,将连接支撑件12固定连接在主浮体1的支承台10上。

例如,当光伏电池板为无边框的薄膜电池板时,连接支撑件12的承接部120可以包括容纳薄膜电池板的压框;当光伏电池板为有边框的晶硅电池板时,承接部120可以是容纳晶硅电池板的压框,或者,较简单的,该承接部120为能够与晶硅电池板的边框相固定连接的一块转接板,转接板的一端与晶硅电池板的边框固定使之与晶硅电池板及边框成为一个整体,然后将转接板的另一端通过任意形式固定在主浮体1的支承台10上即可。

优选地,当连接支撑件12的承接部120包括压框形式时,连接支撑件12与光伏电池板或者与光伏电池板的边框所接触的支承面上设有异形沟槽,该异形沟槽中可填充防滑条,以增加光伏电池组件与承接部120之间的连接牢固性。

此外,还可以通过调整连接支撑件12的上部尺寸,来满足不同外形尺寸的光伏组件对安装尺寸的要求。

如图7和图8所示,在安装光伏电池板时,先将光伏电池板的一端伸入到主浮体1顶部下端的开口内,然后利用连接支撑件12固定好光伏电池板的另一端后,将连接支撑件12的底部122插接入主浮体1顶部上端的凹槽11内即可。由于主浮体1和连接支撑件12的材质决定了彼此具有一定的弹性及防滑性,且由于主浮体1是倾斜式结构设计,这样就更增大了连接支撑件12与凹槽11之间的摩擦性,以更好的保证光伏组件的稳定。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载体矩阵,如图9至图11所示,该光伏组件载体矩阵包括多个前述的主浮体1,以及用于连接主浮体1的通道连接件2;相邻的主浮体1通过通道连接件2相连接,组成光伏组件载体矩阵。其中,主浮体1的四角设置有安装凸耳18;通道连接件2的四角设置有与安装凸耳18相配合的连接凸耳20,通过将安装凸耳18与连接凸耳20用连接销紧固连接,将主浮体1与通道连接件2相连接。

其中,通道连接板2一方面起到作为主浮体模块之间的连接体的作用,并且还可作为维护通道,方便检修、维护人员通过使用。

通道连接板2表面具有防滑纹路,以保证维护人员通过时的安全性。

利用连接销可同时连接2或3个凸耳,将主浮体和通道连接板进行紧固连接,同时连接销还具有限位功能,以更好的保障部件之间连接的整体稳定性。

特别地,主浮体1和维护通道的凸耳位置均做了错位设计:主浮体1同一侧的安装凸耳与另一侧的安装凸耳的高度不同;通道连接板2同一侧的连接凸耳与另一侧的连接凸耳的高度也不同;主浮体1一端的安装凸耳在连接凸耳下方,另一端的连接凸耳则在安装凸耳下方。采用这种错位设计,一方面可以增加凸耳连接时的稳固性,大幅减少晃动,另一方面也节省了生产成本。并且,在主浮体的一个安装凸耳同时与两个通道连接板的连接凸耳相连接时,通过连接凸耳的不同高度差的设计,既能够满足连接时的要求,同时还可以实现节省模具费用的问题。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光伏组件载体及矩阵,具有如下特点:1、用于承载光伏电池板的支承台及支承台上的开口,与主浮体是一体成型;2、该开口可以兼容晶硅电池板和薄膜电池板的安装;3、通过调整连接支撑件的上部尺寸,可以满足不同外形尺寸的光伏组件的安装需求;4、主浮体顶壁上部设有凹槽,用于与连接支撑件相连接;5、主浮体四角具有安装凸耳,与通道连接板的连接凸耳之间进行高度差的错位设计,使得光伏组件载体各部分连接更为稳固。

以上实施例仅用于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其并不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起到任何限定作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确定。根据本领域的公知技术和本发明所公开的技术方案,可以推导或联想出许多变型方案,所有这些变型方案,也应认为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