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保护电路、电池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73405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电池保护电路、电池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电路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池保护电路、一种电池和一种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终端系统的复杂化,系统出现异常(如死机)情况越来越多,且很多终端设备在长按开机键后并不能实现重启,因为系统已经处于非正常运行状态,惟一能实现重启方法是断开电池后重新接上电池上电,对于一些电池可拆卸的移动终端,用户可通过手动拆卸再安装,操作繁琐,而对于电池不可拆卸的移动终端(如手机与平板),一旦出现系统异常(如死机),那么移动终端将一直无法开机。

因此,如何在不拆卸电池的情况下实现移动终端的重启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正是基于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提出了一种新的电池保护电路,能够在不拆卸电池的情况下,断开和恢复电池和移动终端的连接,以实现移动终端的重启。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电池保护电路,包括:电压采集电路,所述电压采集电路的第一端连接至电池本体的正极,所述电压采集电路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电池本体的负极,所述电压采集电路用于采集所述电池本体的电压信息;电流采集电路,所述电流采集电路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电池本体的负极,所述电流采集电路的第二端连接至第一调控器件,所述电流采集电路用于采集所述电池本体的放电电流信息;第一控制模块,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分别连接至所述电压采集电路、所述电流采集电路以及所述第一调控器件,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电池本体的电压信息以及所述电池本体的放电电流信息,控制所述第一调控器件处于导通或截止状态;其中,所述第一调控器件处于截止状态时,所述电池本体停止为移动终端提供工作电压,所述第一调控器件处于导通状态时,所述电池本体继续为所述移动终端提供工作电压。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移动终端出现异常(如死机等)时,用于为移动终端提供工作电压的电池本体的电压以及放电电流都会发生异常,所以通过设置电压采集电路来采集电压本体的电压,设置电流采集电路来采集电压本体的放电电流,并由第一控制模块根据电压本体的电压以及电流确定电池本体是否供电异常,从而确定移动终端是否出现死机等异常情况,并设置第一调控器件,在第一控制模块控制第一调控器件截止时,电池本体停止为移动终端提供工作电压,在第一控制模块控制第一调控器件导通时,电池本体继续为移动终端提供工作电压,从而能够在不拆卸电池的情况下,断开和恢复电池和移动终端的连接,以实现移动终端的重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在预定时间内持续检测到所述电池本体的电压小于预设电压阈值且所述电池本体的放电电流大于预定电流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调控器件处于截止状态,以及在所述第一调控器件处于截止状态的时长到达第一时长时,控制所述第一调控器件恢复至导通状态。

在该技术方案中,若第一控制模块在预定时间(如预定时间大于或等于60秒,具体可根据实际需求来设置)内持续检测到电池本体的电压小于预设电压阈值(如3.2v,具体可根据实际需求来设置)且电池本体的放电电流大于预定电流阈值(如1毫安,具体可根据实际需求来设置)时,确定移动终端出现死机等异常情况,此时控制第一调控器件处于截止状态,电池本体停止为移动终端提供工作电压,即移动终端掉电,并在第一调控器件处于截止状态的时长到达第一时长(如5秒,具体可根据实际需求来设置)时,控制第一调控器件恢复至导通状态,电池本体继续为移动终端提供工作电压,即移动终端重新上电,从而实现移动终端的重启。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还包括用于检测是否有低电平信号输入的信号检测端,在所述信号检测端检测到有低电平信号输入,且所述低电平信号输入的持续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二时长时,所述第一控制模块控制所述第一调控器件处于截止状态,在所述低电平信号输入的持续时长小于所述第二时长或在所述信号检测端检测到有高电平信号输入时,所述第一控制模块控制所述第一调控器件处于导通状态。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控制模块还包括信号检测端,当信号检测端检测到有低电平信号输入,且低电平信号输入的持续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二时长(如10秒,具体可根据实际需求来设置)时,此时第一控制模块控制第一调控器件处于截止状态,电池本体停止为移动终端提供工作电压,即移动终端掉电,在低电平信号输入的持续时长小于第二时长或在信号检测端检测到有高电平信号输入时,再控制第一调控器件处于导通状态,电池本体继续为移动终端提供工作电压,即移动终端重新上电,从而实现移动终端的重启。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第一热敏电阻,所述第一热敏电阻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的温度检测端,所述第一热敏电阻的第二端连接至第二调控器件,所述第一热敏电阻用于采集所述电池本体的温度信息;所述第二调控器件,所述第二调控器件连接至所述第一控制模块以及所述第一调控器件,所述第一控制模块根据所述电池本体的温度信息控制所述第一调控器件和所述第二调控器件处于导通或截止状态。

在该技术方案中,考虑到相关技术中主要基于软件对电池本体进行充电保护,一旦软件出现异常,电池本体很可能在高温或低温中进行大电流充电,电池本体会急剧升温,进而发生爆炸,甚至威胁用户人身安全,所以通过设置第一热敏电阻来检测电池本体的温度信息,并设置第二调控器件,由第一控制模块根据电池本体的温度信息,控制第一调控器件和第二调控器件处于导通或截止状态,从而在硬件上实现对电池本体的充电保护,有效地规避了采用软件对电池本体进行充电保护所引发的安全问题。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控制模块检测到所述电池本体的温度大于第一预定温度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调控器件和所述第二调控器件处于截止状态,以及所述第一控制模块检测到所述电池本体的温度小于第二预定温度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调控器件和所述第二调控器件处于导通状态,其中,所述第一预定温度阈值大于所述第二预定温度阈值。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控制模块检测到所述电池本体的温度大于第一预定温度阈值(如70℃,具体可根据实际需求来设置),控制第一调控器件和所述第二调控器件处于截止状态,从而切断电池本体的充电通路,以对电池本体进行充电保护,确保了充电过程的安全性,防止电池本体因温度过高而发生意外,当第一控制模块检测到电池本体的温度小于第二预定温度阈值(如65℃,具体可根据实际需求来设置),控制第一调控器件和第二调控器件处于导通状态,以恢复电池本体的充电通路,继续为电池本体充电,从而不影响正常充电过程。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调控器件包括:第一MOS场效应管,所述第一MOS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至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的放电控制端,所述第一MOS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至所述电流采集电路的第二端;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至所述第一MOS场效应管的源极,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连接至所述第一MOS场效应管的漏极;所述第二调控器件包括:第二MOS场效应管,所述第二MOS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至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的充电控制端,所述第二MOS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至所述第一MOS场效应管的漏极,所述第二MOS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至所述第一热敏电阻的第二端;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连接至所述第二MOS场效应管的源极,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至所述第二MOS场效应管的漏极。其中,MOS(Metal-Oxide-Semiconductor,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电压采集电路包括: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作为所述电压采集电路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的供电端;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作为所述电压采集电路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的接地端。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电流采集电路包括:第二电阻,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作为所述电流采集电路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作为所述电流采集电路的第二端;第二电容,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的第一放电电流检测端,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的第二放电电流检测。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第三电阻,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电池本体的正极;第三电容,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以及第二控制模块的供电端,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电池本体的负极;所述第二控制模块,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的接地端连接至所述电流采集电路的第一端,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的片选端连接至所述电流采集电路的第二端,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的放电控制端连接至第三MOS场效应管的栅极,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的充电控制端连接至所述第四MOS场效应管的栅极,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的过流检测端连接至第四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一调控器件;所述第三MOS场效应管,所述第三MOS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至所述电流采集电路的第二端;第三二极管,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至所述第三MOS场效应管的源极,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至所述第三MOS场效应管的漏极;所述第四MOS场效应管,所述第四MOS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至所述第三MOS场效应管的漏极,所述第四MOS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至所述第一调控器件;第四二极管,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阳极连接至所述第四MOS场效应管的源极,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阴极连接至所述第四MOS场效应管的漏极。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第二热敏电阻,所述第二热敏电阻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热敏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热敏电阻用于采集所述电池本体的温度信息,并通过所述第二热敏电阻的第二端输出所述电池本体的温度信息;第五电阻,所述第五电阻连接至所述第二热敏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五电阻用于采集所述电池本体的标识信息,并通过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输出所述电池本体的标识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池,包括:电池本体;以及如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保护电路;其中,在所述电池保护电路包括第二热敏电阻、第五电阻以及所述电池保护电路中的第一控制模块包括信号检测端的情况下,将所述信号检测端作为所述电池的控制端,用于检测是否有低电平信号输入,将所述电池本体的正极作为所述电池的正极,将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作为所述电池的负极,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作为所述电池的标识端,用于输出所述电池本体的标识信息,将所述第二热敏电阻的第二端作为所述电池的信号输出端,用于输出所述电池本体的温度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电池。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能够在不拆卸电池的情况下,断开和恢复电池和移动终端的连接,以实现移动终端的重启,并能够从硬件上实现对电池本体的充电保护,有效地规避了采用软件对电池本体进行充电保护所引发的安全问题。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池保护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池的示意框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示意框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的电池保护电路的控制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的电池保护电路的控制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例的电池保护电路的控制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池保护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池保护电路100,包括:电压采集电路,所述电压采集电路的第一端连接至电池本体202的正极,所述电压采集电路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电池本体202的负极,所述电压采集电路用于采集所述电池本体202的电压信息;电流采集电路,所述电流采集电路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电池本体202的负极,所述电流采集电路的第二端连接至第一调控器件,所述电流采集电路用于采集所述电池本体202的放电电流信息;第一控制模块102,所述第一控制模块102分别连接至所述电压采集电路、所述电流采集电路以及所述第一调控器件,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电池本体202的电压信息以及所述电池本体202的放电电流信息,控制所述第一调控器件处于导通或截止状态;其中,所述第一调控器件处于截止状态时,所述电池本体202停止为移动终端提供工作电压,所述第一调控器件处于导通状态时,所述电池本体202继续为所述移动终端提供工作电压。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移动终端出现异常(如死机等)时,用于为移动终端提供工作电压的电池本体的电压以及放电电流都会发生异常,所以通过设置电压采集电路来采集电压本体的电压,设置电流采集电路来采集电压本体的放电电流,并由第一控制模块根据电压本体的电压以及电流确定电池本体是否供电异常,从而确定移动终端是否出现死机等异常情况,并设置第一调控器件,在第一控制模块控制第一调控器件截止时,电池本体停止为移动终端提供工作电压,在第一控制模块控制第一调控器件导通时,电池本体继续为移动终端提供工作电压,从而能够在不拆卸电池的情况下,断开和恢复电池和移动终端的连接,以实现移动终端的重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控制模块102在预定时间内持续检测到所述电池本体202的电压小于预设电压阈值且所述电池本体202的放电电流大于预定电流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调控器件处于截止状态,以及在所述第一调控器件处于截止状态的时长到达第一时长时,控制所述第一调控器件恢复至导通状态。

在该技术方案中,若第一控制模块102在预定时间(如预定时间大于或等于60秒,具体可根据实际需求来设置)内持续检测到电池本体202小于预设电压阈值(如3.2v,具体可根据实际需求来设置)且电池本体202电流大于预定电流阈值(如1毫安,具体可根据实际需求来设置)时,确定移动终端出现死机等异常情况,此时控制第一调控器件处于截止状态,电池本体202移动终端提供工作电压,即移动终端掉电,并在第一调控器件处于截止状态的时长到达第一时长(如5秒,具体可根据实际需求来设置)时,控制第一调控器件恢复至导通状态,电池本体202移动终端提供工作电压,即移动终端重新上电,从而实现移动终端的重启。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控制模块102还包括用于检测是否有低电平信号输入的信号检测端(如图1所示的PWR端),在所述信号检测端检测到有低电平信号输入,且所述低电平信号输入的持续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二时长时,所述第一控制模块102控制所述第一调控器件处于截止状态,在所述低电平信号输入的持续时长小于所述第二时长或在所述信号检测端检测到有高电平信号输入时,所述第一控制模块102控制所述第一调控器件处于导通状态。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控制模块102还包括信号检测端,当信号检测端检测到有低电平信号输入,且低电平信号输入的持续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二时长(如10秒,具体可根据实际需求来设置)时,此时第一控制模块控制第一调控器件处于截止状态,电池本体停止为移动终端提供工作电压,即移动终端掉电,在低电平信号输入的持续时长小于第二时长或在信号检测端检测到有高电平信号输入时,再控制第一调控器件处于导通状态,电池本体继续为移动终端提供工作电压,即移动终端重新上电,从而实现移动终端的重启。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第一热敏电阻104,所述第一热敏电阻104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控制模块102的温度检测端(如图1所示的TH端),所述第一热敏电阻104的第二端连接至第二调控器件,所述第一热敏电阻104用于采集所述电池本体202的温度信息;所述第二调控器件,所述第二调控器件连接至所述第一控制模块102以及所述第一调控器件,所述第一控制模块102根据所述电池本体202的温度信息控制所述第一调控器件和所述第二调控器件处于导通或截止状态。

在该技术方案中,考虑到相关技术中主要基于软件对电池本体进行充电保护,一旦软件出现异常,电池本体很可能在高温或低温中进行大电流充电,电池本体会急剧升温,进而发生爆炸,甚至威胁用户人身安全,所以通过设置第一热敏电阻104来检测电池本体的温度信息,并设置第二调控器件,由第一控制模块102根据电池本体的温度信息,控制第一调控器件和第二调控器件处于导通或截止状态,从而在硬件上实现对电池本体的充电保护,有效地规避了采用软件对电池本体进行充电保护所引发的安全问题。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控制模块102检测到所述电池本体202的温度大于第一预定温度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调控器件和所述第二调控器件处于截止状态,以及所述第一控制模块102检测到所述电池本体的温度小于第二预定温度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调控器件和所述第二调控器件处于导通状态,其中,所述第一预定温度阈值大于所述第二预定温度阈值。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控制模块102检测到所述电池本体202的温度大于第一预定温度阈值(如70℃,具体可根据实际需求来设置),控制第一调控器件和所述第二调控器件处于截止状态,从而切断电池本体的充电通路,以对电池本体进行充电保护,确保了充电过程的安全性,防止电池本体因温度过高而发生意外,当第一控制模块102检测到电池本体的温度小于第二预定温度阈值(如65℃,具体可根据实际需求来设置),控制第一调控器件和第二调控器件处于导通状态,以恢复电池本体的充电通路,继续为电池本体充电,从而不影响正常充电过程。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调控器件包括:第一MOS场效应管106A,所述第一MOS场效应管106A的栅极连接至所述第一控制模块102的放电控制端(如图1中第一控制模块102中的DOUT端),所述第一MOS场效应管106A的源极连接至所述电流采集电路的第二端;第一二极管108A,所述第一二极管108A的阳极连接至所述第一MOS场效应管106A的源极,所述第一二极管108A的阴极连接至所述第一MOS场效应管106A的漏极;所述第二调控器件包括:第二MOS场效应管106B,所述第二MOS场效应管106B的栅极连接至所述第一控制模块102的充电控制端(如图1中第一控制模块102中的COUT端),所述第二MOS场效应管106B的漏极连接至所述第一MOS场效应管106A的漏极,所述第二MOS场效应管106B的源极连接至所述第一热敏电阻104的第二端;第二二极管108B,所述第二二极管108B的阳极连接至所述第二MOS场效应管106B的源极,所述第二二极管108B的阴极连接至所述第二MOS场效应管106B的漏极。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电压采集电路包括:第一电阻110,所述第一电阻110的第一端作为所述电压采集电路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阻110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一控制模块102的供电端(如图1中第一控制模块102中的VDD端);第一电容112,所述第一电容112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电阻110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电容112的第二端作为所述电压采集电路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电容112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一控制模块102的接地端(如图1中第一控制模块102中的VSS端)。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电流采集电路包括:第二电阻114,所述第二电阻114的第一端作为所述电流采集电路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阻114的第二端作为所述电流采集电路的第二端;第二电容116,所述第二电容116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电阻114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一控制模块102的第一放电电流检测端(如图1所示的SENSE1端),所述第二电容116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二电阻114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一控制模块102的第二放电电流检测端(如图1所示的SENSE2端)。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第三电阻118,所述第三电阻118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电池本体202的正极;第三电容120,所述第三电容120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三电阻118的第二端以及第二控制模块122的供电端(如图1中第二控制模块122中的VDD端),所述第三电容120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电池本体120的负极;所述第二控制模块122,所述第二控制模块122的接地端(如图1中第二控制模块122中的VSS端)连接至所述电流采集电路的第一端,所述第二控制模块122的片选端(如图1中第二控制模块122中的CS端)连接至所述电流采集电路的第二端,所述第二控制模块122的放电控制端(如图1中第二控制模块122中的DOUT端)连接至第三MOS场效应管106C的栅极,所述第二控制模块122的充电控制端(如图1中第二控制模块122中的COUT端)连接至所述第四MOS场效应管106D的栅极,所述第二控制模块122的过流检测端(如图1中第二控制模块122中的V-端)连接至第四电阻124的第一端,所述第四电阻124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一调控器件;所述第三MOS场效应管106C,所述第三MOS场效应管106C的源极连接至所述电流采集电路的第二端;第三二极管108C,所述第三二极管108C的阳极连接至所述第三MOS场效应管106C的源极,所述第三二极管108C的阴极连接至所述第三MOS场效应管106C的漏极;所述第四MOS场效应管106D,所述第四MOS场效应管106D的漏极连接至所述第三MOS场效应管106C的漏极,所述第四MOS场效应管106D的源极连接至所述第一调控器件;第四二极管108D,所述第四二极管108D的阳极连接至所述第四MOS场效应管106D的源极,所述第四二极管108D的阴极连接至所述第四MOS场效应管106D的漏极。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第二热敏电阻126,所述第二热敏电阻126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热敏电阻104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热敏电阻126用于采集所述电池本体202的温度信息,并通过所述第二热敏电阻126的第二端输出所述电池本体的温度信息;第五电阻128,所述第五电阻128连接至所述第二热敏电阻126的第一端,所述第五电阻128用于采集所述电池本体202的标识信息,并通过所述第五电阻128的第二端输出所述电池本体202的标识信息。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控制模块102中各个端的信息功能说明如表1所示:

表1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二控制模块122以及其外围电路和传统的保护电路类似,能够实现对电池本体的过充、过放、过流、短路保护。

第一控制模块102以及其外围电路能够实现在系统出现异常无法重启的时候,断开电池和移动终端负载以实现重启。第一控制模块102以及其外围电路有两种控制方式:

手动控制方法1:为避免误触发,第一控制模块102支持延时驱动机制,即要求PWRON信号持续输入超过第二时长(如10s)的低电平,DOUT才会输出低电平以控制第一MOS场效应管截止。

自动控制方法2:第一控制模块102的SENSE1与SENSE2端用于检测放电电流,其VDD与VSS端用于检测电池本体的电压,当电池本体的电压低于预设电压阈值(如3.2v)且放电电流大于预设电流阈值(如1mA),且此信号持续时间超过预定时间(如60s),说明移动终端处于异常状态(如死机),则DOUT端输出低电平,控制第一MOS场效应管截止,当控制第一MOS场效应管处于截止状态持续第一时长(如5s)后,DOUT端便会输出高电平,控制第一MOS场效应管处于导通状态。

此外,第一控制模块102通过第一热敏电阻104检测到电池本体的温度高于第一预设温度阈值(如70℃)时,第一控制模块102的DOUT与COUT端输出低电平,控制第一MOS场效应管和第二MOS场效应管处于截止状态;当电池本体的温度低于预设温度阈值(如65℃)时,控制第一MOS场效应管和第二MOS场效应管处于截止状态,使得充电更加安全可靠,避免电池因温度过高,发生意外。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控制模块102根据所述电池本体202的电压信息以及所述电池本体202的放电电流信息,控制第一MOS场效应管处于导通或截止状态,如图4所示,具体的控制过程包括:

步骤402,检测电池本体的电压是否小于预设电压阈值,若是,执行步骤404;否则,执行步骤410。

步骤404,检测电池本体的放电电流是否大于预定电流阈值,若是,执行步骤406;否则,执行步骤410。

步骤406,判断电压小于预设电压阈值且放电电流大于预定电流阈值的持续时长是否均超过预定时长,若是,执行步骤408;否则执行步骤410。

步骤408,控制第一MOS场效应管处于截止状态持续第一时长。具体地,第一控制模块102的DOUT端输出低电平控制第一MOS场效应管截止。

步骤410,控制第一MOS场效应管、第二MOS场效应管、控制第三MOS场效应管、第四MOS场效应管导通。具体地,第一控制模块102的DOUT端输出高电平控制第一MOS场效应管导通。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控制模块102还根据电池本体202的温度信息控制第一MOS场效应管和第二MOS场效应管处于导通或截止状态。如图5所示,具体的控制过程包括:

步骤502,检测电池本体的温度是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阈值,若是,执行步骤504;否则,执行步骤510。

步骤504,控制第一MOS场效应管和第二MOS场效应管处于截止状态,以切断对电池本体的充放电通路。具体地,第一控制模块102的DOUT端输出低电平控制第一MOS场效应管截止,第一控制模块102的COUT端输出低电平控制第二MOS场效应管截止。

步骤506,检测电池本体的温度是否小于第二预设温度阈值,若是,执行步骤508;否则,返回执行步骤504。

步骤508,控制第一MOS场效应管和第二MOS场效应管处于导通状态。具体地,第一控制模块102的DOUT端输出高电平控制第一MOS场效应管导通,第一控制模块102的COUT端输出高电平控制第二MOS场效应管导通。

步骤510,控制第一MOS场效应管、第二MOS场效应管、控制第三MOS场效应管、第四MOS场效应管导通。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控制模块102还包括用于检测是否有低电平信号输入的信号检测端(如图1所示的PWR端),在信号检测端检测到有低电平信号输入,且低电平信号输入的持续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二时长时,第一控制模块102控制第一MOS场效应管处于截止状态,在低电平信号输入的持续时长小于第二时长或在信号检测端检测到有高电平信号输入时,第一控制模块102控制第一MOS场效应管处于导通状态,如图6所示,具体的控制过程包括:

步骤602,检测PWRON信号是否为低电平,若是,执行步骤604;否则,执行步骤610。

步骤604,检测PWRON信号为低电平的持续时长是否超过第二时长,若是,执行步骤606;否则,执行步骤610。

步骤606,控制第一MOS场效应管处于截止状态。具体地,第一控制模块102的DOUT端输出低电平控制第一MOS场效应管截止。

步骤608,检测检测PWRON信号是否为高电平,若是,执行步骤610;否则,返回执行步骤606。

步骤610,控制第一MOS场效应管、第二MOS场效应管、控制第三MOS场效应管、第四MOS场效应管导通。具体地,第一控制模块102的DOUT端输出高电平控制第一MOS场效应管导通。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于内置电池的移动终端,在系统出现异常且无法重启时,不需要拆卸移动终端的电池,即可将电池和移动终端负载断开,从而让硬件重新上电,使得移动终端可以正常工作,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池的示意框图。

如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池200,包括:电池本体202;以及如图1所示的电池保护电路100;其中,在所述电池保护电路100包括第二热敏电阻126、第五电阻128以及所述电池保护电路100中的第一控制模块102包括信号检测端的情况下,将所述信号检测端作为所述电池的控制端,用于检测是否有低电平信号输入,将所述电池本体202的正极作为所述电池200的正极,将所述第五电阻128的第一端作为所述电池200的负极,所述第五电阻128的第二端作为所述电池200的标识端,用于输出所述电池本体的标识信息,将所述第二热敏电阻126的第二端作为所述电池200的信号输出端,用于输出所述电池本体的温度信息。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示意框图。

如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移动终端300,包括:如图2所示的电池200。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出了一种新的电池保护电路,能够在不拆卸电池的情况下,断开和恢复电池和移动终端的连接,以实现移动终端的重启,并能够从硬件上实现对电池本体的充电保护,有效地规避了采用软件对电池本体进行充电保护所引发的安全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