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冷却自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93165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机冷却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冷却液对转子冷却的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机冷却装置大多使用风冷对电机外层的定子进行冷却,但电机转子产生的热量也非常多。仅对定子冷却很难达到需要的冷却效果。对转子进行冷却相对比较困难,由于电机内部空隙小,进风量少,风冷对转子来说效果不佳。利用冷却液对转子进行冷却是更好的选择。但冷却液循环通常需要借助外接动力,如泵等,增加装配难度,提高成本,且加装设备本身又会产生热量从而降低电机整体冷却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冷却液对电机转子进行冷却,且冷却液能够自循环的的电机冷却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包括,一个外壳,一个固定于外壳内表面上的定子,以及一个由定子包围的转子,转子中心固定有一转轴,转轴由固定于外壳上的一个前端轴承和一个尾端轴承支承,所述转轴的外表面上固定一套筒,套筒与转轴之间形成一个空腔,该套筒的外表面与转子内表面固定连接,该套筒与尾端轴承的内圈过盈配合,所述套筒的尾端有一循环管,该循环管与套筒之间通过一气密旋转套管连接,所述循环管内分隔成一根出气管和一根进液管,所述出气管与进液管在远离套筒的一端连通。

通过增加套筒实现冷却液对转子冷却的目的,从而提高电机整体冷却效果。同时,由于冷却液吸热后会蒸发汽化,从而提高了套筒内部的压力,这时蒸发气 体通过出气管出气,挤压进液管中的液体,从而实现冷却液的强制自循环。且气体进入出气管后提供压力的同时会开始冷凝,从而实现冷却液自身的降温。而且,当电机工作时间增长,符合加大等让电机产热量升高时,产气量也会增加,从而加速冷却液的循环,因此该冷却液系统具备自适应性。

出气管远离套筒的一端与一循环箱的上端连通,所述进液管远离套筒的一端与循环箱的底端连通。通过循环箱能够储存更多的气体,起到缓冲作用,降低套筒内的压力。

所述循环箱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散热片。散热片能够加速气体的冷凝,提高冷却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描述。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一个外壳2,一个固定于外壳2内表面上的定子3,以及一个由定子3包围的转子4,转子4中心固定有一转轴1,转轴1由固定于外壳2上的一个前端轴承51和一个尾端轴承52支承,所述转轴1的外表面上固定一套筒11,套筒11与转轴1之间形成一个空腔12,该套筒11的外表面与转子4内表面固定连接,该套筒11与尾端轴承52的内圈过盈配合,所述套筒11的尾端有一循环管6,该循环管6与套筒11之间通过一气密旋转套管61连接,所述循环管6内分隔成一根出气管62和一根进液管63,所述出气管62与进液管63在远离套筒11的一端连通。

出气管62远离套筒11的一端与一循环箱64的上端连通,所述进液管63远离套筒11的一端与循环箱64的底端连通。

所述循环箱64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散热片。

散热片能够加速气体的冷凝,提高冷却效果。通过循环箱能够储存更多的气 体,起到缓冲作用,降低套筒内的压力。通过增加套筒实现冷却液对转子冷却的目的,从而提高电机整体冷却效果。同时,由于冷却液吸热后会蒸发汽化,从而提高了套筒内部的压力,这时蒸发气体通过出气管出气,挤压进液管中的液体,从而实现冷却液的强制自循环。且气体进入出气管后提供压力的同时会开始冷凝,从而实现冷却液自身的降温。而且,当电机工作时间增长,符合加大等让电机产热量升高时,产气量也会增加,从而加速冷却液的循环,因此该冷却液系统具备自适应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