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光伏组件接线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76451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属于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太阳能光伏组件接线盒。

背景技术:
太阳能光伏组件接线盒是输出太阳能电源的重要部件,是将太阳能电池引线与外接引线实施连接的过渡装置,通常由盒体、盒盖、设置于盒座内的旁路二极管和导电连接机构构成。前述的旁路二极管的作用是避免反向充电而损及太阳能光伏电池以及防止因一个太阳能光伏电池短路而影响整个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系统的正常工作。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不乏关于太阳能光伏组件接线盒的技术信息,如:CN201639227U(太阳能光伏组件用接线盒壳体)、CN101944546B(太阳能光伏组件接线盒)、CN101442280A(太阳能光伏组件接线盒)、CN2716748Y(太阳能组件接线盒的改良结构)、CN101138098A(太阳能模块的输出线的接线盒及该接线盒的安装方法)、CN200941388Y(太阳能光伏发电组件接线盒)、CN201075856Y(新型太阳能光伏金属接线盒)、CN101286626A(太阳能光伏金属接线盒)和CN101459392A(太阳能光伏电池系统用接线盒),等等。包括上面提及的专利在内的已有技术中的太阳能光伏组件接线盒都是以单分体的结构形式出现的,所谓的单分体的结构形式是指在一个盒体内设置三个旁路二极管。但是,随着太阳能光伏技术的不断成熟,加上已有技术对用于支承太阳能光伏组件的铝合金框架未能合理利用而存在冗余空间。具体而言,已有技术中的前述铝合金框架虽然能够满足96枚电池组件的设置,但是由于仅设置了72枚,从而造成了四分之一即25%的资源性浪费。从表面上看,如果设置96枚电池组件,那么前述技术问题得以消除,但是将电池组件由72枚增至96枚后,因功率显著增大,从而使仅有三个旁路二极管的接线盒无法满足电池组件系统的大功率发电要求。进而从表面上看,如果在一个盒体内设置四个旁路二极管,即由原来的三个增至四个,那么便可应对96枚电池组件的大功率发电要求,但是实验证明这种思维模式会带来顾此失彼的技术问题,所谓的顾此即为由设置于同一盒体的四个旁路二极管得以适应96枚电池组件之需,所谓的失彼即为在太阳能光伏发电过程中,大功率大电流产生的发热因盒体得不到应有的散热速度和/或发挥良好的散热效果而极易导致旁路二极管损坏。进而,如果在一个接线盒的盒体内设置一个旁路二极管,那么散热效果会明显改善,旁路二极管的寿命也得以延长,但是一方面会造成加工接线盒的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带来成本提高和安装工作量的增加。由上述说明可知,针对功率显著提高的一个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以在接线盒的盒体内增加旁路二极管的数量来适应的技术措施无疑属于已有技术中的设计偏见。鉴此,本申请人作了积极而有益的设计并且进行了反复的模拟试验,终于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兼顾增加的电池片组件的数量而藉以满足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大功率化发展要求、有利于体现对旁路二极管的理想的散热效果而藉以保障旁路二极管的使用寿命的太阳能光伏组件接线盒。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太阳能光伏组件接线盒,包括盒体,该盒体具有一盒体腔并且在盒体的一个角部延伸有一电缆引入定位座,该电缆引入定位座具有一电缆引入定位座腔,该电缆引入定位座腔与盒体腔相通并且在对应于电缆引入定位座腔的腔口的位置配设有一电缆压块,所述电缆引入定位座腔的所述腔口朝向下;电连接机构,该电连接机构设置在所述盒体腔内并且位于盒体腔的前侧;旁路二极管,该旁路二极管与所述电连接机构电气连接;盒盖,该盒盖与所述盒体相配合而对所述盒体腔蔽护,特征在于:所述的电连接机构包括一第一、第二电连接板和一第三电连接板,该第一、第二、第三电连接板以彼此非接触的状态设置在所述盒体腔内并且位于盒体腔的前侧,所述的旁路二极管包括一第一旁路二极管管体和一第二旁路二极管管体,第一旁路二极管管体连接在所述的第一、第二电连接板之间,而第二旁路二极管管体连接在第二、第三电连接板之间。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盒体腔内并且位于盒体腔的前侧构成有一第一绝缘凸条和一第二绝缘凸条,盒体腔的左腔壁与第一绝缘凸条之间的空间构成为第一电连接板腔,第一、第二绝缘凸条之间的空间构成为第二电连接板腔,盒体腔的右腔壁与第二绝缘凸条之间的空间构成为第三电连接板腔,所述的第一电连接板设置在第一电连接板腔内,所述的第二电连接板设置在第二电连接板腔内,所述的第三电连接板设置在第三电连接板腔内;所述的第一旁路二极管管体具有第一旁路二极管管脚和第一旁路二极管电连接脚,第一旁路二极管管脚与所述第一电连接板焊接连接,而第一旁路二极管电连接脚与所述第二电连接板焊接连接;所述的第二旁路二极管管体的具有第二旁路二极管管脚和第二旁路二极管电连接脚,第二旁路二极管管脚与第二电连接板焊接连接,而第二旁路二极管电连接脚与所述第三电连接板焊接连接。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第一电连接板腔内构成有第一电连接板定位柱,在所述的第二电连接板腔内构成有第二电连接板定位柱,在所述的第三电连接板腔内构成有第三电连接板定位柱,在所述的第一电连接板上并且在对应于第一电连接板定位柱的位置开设有第一电连接板定位柱孔,该第一电连接板定位柱孔套置在第一电连接板定位柱上,在第二电连接板上并且在对应于第二电连接板定位柱的位置开设有第二电连接板定位柱孔,该第二电连接板定位柱孔套置在第二电连接板定位柱上,在第三电连接板上并且在对应于第三电连接板定位柱的位置开设有第三电连接板定位柱孔,该第三电连接板定位柱孔套置在第三电连接板定位柱上。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盒体腔的后侧构成有与外界相通的汇流条引入腔,藉由该汇流条引入腔将盒体腔的盒体腔底板形成为半截式的盒体腔底板;在盒体腔的后腔壁上以垂直于后腔壁的状态构成有一对电气隔离片,该对电气隔离片朝向汇流条引入腔的方向伸展。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盒体的左侧和右侧外壁上各构成有一盒体卡脚,而在所述盒盖的左侧内壁和右侧内壁上并且在对应于盒体卡脚的位置各开设有一盒盖卡脚槽,该盒盖卡脚槽与盒体卡脚相配合,在盒盖的一个角部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电缆引入定位座的位置延伸有一定位座护盖,该定位座护盖与电缆引入定位座相配合,并且在该定位座护盖上设置有电极标记。在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第一电连接板上并且位于第一电连接板的后端的位置开设有一第一汇流条电连接孔,在所述的第二电连接板上并且位于第二电连接板的后端的位置开设有一第二汇流条电连接孔,在所述的第三电连接板上并且位于第三电连接板的后端的位置开设有一第三汇流条电连接孔。在本实用新型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盒体腔的后侧并且位于左腔壁与后腔壁的交界部位以及位于右腔壁与后腔壁的交界部位各构成有灌胶标志凸缘。在本实用新型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盒体的底部并且围绕盒体的四周延伸有一贯通的盒体泄水栈边,当所述盒盖与盒体盖配时,该盒盖的底表面与该盒体泄水栈边之间保持有间隙。在本实用新型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电缆引入定位座的电缆引入定位座腔的腔顶壁上构成有凸起于腔顶壁的表面的电缆限位凸缘,所述的电缆压块具有一电缆压块腔,在电缆压块腔的腔底壁上构成有凸起于腔底壁的表面的电缆限位凸缘,并且在对应于电缆压块腔的两侧腔口的位置构成有同样凸起于腔底壁的表面的电缆限定凸圈。在本实用新型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电缆压块与所述电缆引入定位座的底部热熔融焊接固定,所述的电缆压块腔的形状呈U字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由于将电连接机构设计为由第一、第二、第三电连接板构成,并且将旁路二极管的结构体系采用了第一、第二旁路二极管管体,因而兼顾了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数量与盒体的散热能力而得以满足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大功率化发展要求;由于相对于一个盒体仅有两个旁通二极管,因而能体现理想的散热效果而得以延长旁路二极管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结构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结构图。图3为图1撤去盒盖的俯视图。图4为图2撤去盒盖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都是针对图1和图2所示的位置状态而言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实施例1:请参见图1和图3,示出了一盒体1,该盒体1具有一盒体腔11并且在盒体1的一个角部(本实施例为右下角)延伸有一电缆引入定位座12,该电缆引入定位座12具有一电缆引入定位座腔121,该电缆引入定位座腔121与盒体腔11相通并且在对应于电缆引入定位座腔121的腔口的位置配设有一电缆压块122,前述电缆引入定位座腔121的腔口朝向下;示出了电连接机构2,该电连接机构2设置在前述盒体腔11内并且位于盒体腔11的前侧;示出了旁路二极管3,该旁路二极管3与前述电连接机构2电气连接;示出了盒盖4,该盒盖4与前述盒体1相配合而对前述盒体腔11蔽护。前述的盒体1以及盒盖4均由塑料模制成型。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要点:前述的电连接机构2包括一第一、第二电连接板21、22和一第三电连接板23,该第一、第二、第三电连接板21、22、23以彼此非接触的状态设置在前述盒体腔11内并且位于盒体腔11的前侧,前述的旁路二极管3包括一第一旁路二极管管体31和一第二旁路二极管管体32,第一旁路二极管管体31连接在前述的第一、第二电连接板21、22之间,而第二旁路二极管管体32连接在第二、第三电连接板22、23之间。在前述的盒体腔11内并且位于盒体腔11的前侧构成有一第一绝缘凸条111和一第二绝缘凸条112,盒体腔11的左腔壁与第一绝缘凸条111之间的空间构成为第一电连接板腔113,第一、第二绝缘凸条111、112之间的空间构成为第二电连接板腔114,盒体腔11的右腔壁与第二绝缘凸条112之间的空间构成为第三电连接板腔115,前述的第一电连接板21设置在第一电连接板腔113内,前述的第二电连接板22设置在第二电连接板腔114内,前述的第三电连接板23设置在第三电连接板腔115内;前述的第一旁路二极管管体31具有第一旁路二极管管脚311和第一旁路二极管电连接脚312,第一旁路二极管管脚311与前述第一电连接板21焊电气接连接,而第一旁路二极管电连接脚312与前述第二电连接板22电气焊接连接;前述的第二旁路二极管管体的具有第二旁路二极管管脚321和第二旁路二极管电连接脚322,第二旁路二极管管脚321与第二电连接板22电气焊接连接,而第二旁路二极管电连接脚322与前述第三电连接板23电气焊接连接。在前述的第一电连接板腔113内构成有第一电连接板定位柱1131,在前述的第二电连接板腔114内构成有第二电连接板定位柱1141,在前述的第三电连接板腔115内构成有第三电连接板定位柱1151,在前述的第一电连接板21上并且在对应于第一电连接板定位柱1131的位置开设有第一电连接板定位柱孔211,该第一电连接板定位柱孔211套置在第一电连接板定位柱1131上,在第二电连接板22上并且在对应于第二电连接板定位柱1141的位置开设有第二电连接板定位柱孔221,该第二电连接板定位柱孔221套置在第二电连接板定位柱1141上,在第三电连接板23上并且在对应于第三电连接板定位柱1151的位置开设有第三电连接板定位柱孔231,该第三电连接板定位柱孔231套置在第三电连接板定位柱1151上。在前述盒体腔11的后侧构成有与外界相通的汇流条引入腔116,藉由该汇流条引入腔116将盒体腔11的盒体腔底板形成为半截式的盒体腔底板;在盒体腔11的后腔壁上以垂直于后腔壁的状态构成有一对电气隔离片117,该对电气隔离片117朝向汇流条引入腔116的方向伸展。在前述盒体1的左侧和右侧外壁上各构成有一盒体卡脚13,而在前述盒盖4的左侧内壁和右侧内壁上并且在对应于盒体卡脚13的位置各开设有一盒盖卡脚槽41,该盒盖卡脚槽41与盒体卡脚13相配合,在盒盖4的一个角部并且在对应于前述电缆引入定位座12的位置延伸有一定位座护盖42,该定位座护盖42与电缆引入定位座12相配合,并且在该定位座护盖42上设置有电极标记421。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本实用新型与太阳能光伏组件的正极电源连接,因而前述的电极标记421以正极揭示。在前述的第一电连接板21上并且位于第一电连接板21的后端的位置开设有一第一汇流条电连接孔212,在前述的第二电连接板22上并且位于第二电连接板22的后端的位置开设有一第二汇流条电连接孔222,在前述的第三电连接板23上并且位于第三电连接板23的后端的位置开设有一第三汇流条电连接孔232。图中未示出的三根汇流条分别途经第一、第二、第三汇流条连接孔212、222、232与第一、第二、第三电连接板21、22、23焊接连接。在前述盒体腔11的后侧并且位于左腔壁与后腔壁的交界部位以及位于右腔壁与后腔壁的交界部位各构成有灌胶标志凸缘118,该灌胶参照标志凸缘118的上表面略低于盒体腔11的腔口表面,低于程度约为0.3-0.8㎜,较好地为0.4-0.6㎜,更好地为0.5㎜。当通过预设在盒体1上的灌胶孔15对盒体腔11灌胶时,由于灌胶参照标志凸缘118的存在,因而能避免灌注密封胶时的盲目性,因为过度地即超量灌胶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反之(即如果灌胶量过少)会影响对前述第一、第二旁路二极管管体31、32的保护效果。优选地,在前述盒体1的底部并且围绕盒体1的四周延伸有一贯通的盒体泄水栈边14,当前述盒盖4与盒体1盖配时,该盒盖4的底表面43与该盒体泄水栈边14之间保持有间隙,以便泄水。此外还可在浅水栈边14的左侧和右侧并且朝向上的表面设置开盖标记141,从开盖标记141的部位入手将盒盖4开启。由图1所示,在前述电缆引入定位座12的电缆引入定位座腔121的腔顶壁上构成有凸起于腔顶壁的表面的电缆限位凸缘1211,前述的电缆压块122具有一电缆压块腔1221,在电缆压块腔1221的腔底壁上构成有凸起于腔底壁的表面的电缆限位凸缘12211,并且在对应于电缆压块腔1221的两侧腔口的位置构成有同样凸起于腔底壁的表面的电缆限定凸圈12212。依据专业常识,当电缆5(图3示)插入电缆引入定位腔121内时,由前述的电缆限位凸起1211、电缆限位凸缘12211以及电缆限定凸缘12212起到对电缆5的定位作用。电缆5的缆芯与第三电连接板23上延伸的电缆焊脚233焊接。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电缆压块122与前述电缆引入定位座12的底部热熔融焊接固定,前述的电缆压块腔1221的形状呈U字形。实施例2:请参见图2和图4,由于图1和图2结构是以配成对的形式使用的,这犹如日常所见的一双鞋子的道理(有左右脚之分),因而两者的位置对称,例如图2的电缆引入定位座12位于盒体1的左下角,第一、第二、第三电连接板21、22、23的排布方向与图1相反,,第一、第二旁路二极管管体31、32同例,定位座护盖42上的电极标记421以负极揭示。其余均同对实施例1的描述。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克服了已有技术中的不足,完成了发明任务,如实地兑现了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记载的技术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