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管倒料车控制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62063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钢管倒料车控制箱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管生产电器控制设备,特别涉及钢管倒料车控制箱。



背景技术:

在生产钢管过程中,需要对钢管进行输送,输送笨重的钢管通常是用钢管倒料小车进行搬运的,但是小车设置在滑轨上,然后通过电机进行驱动其前进或后退。

目前,公开(公告)号:CN202414685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输送线送料小车行走装置,它包括输送线机身、轨道、送料小车、电机、与电机衔接的传动机构、位于送料小车两侧的滚轮机构等结构。这种小车的电机驱动小车行走,但是如果小车承载物料的时候,电机气动过程中由于带负载运行,一开始的启动过程会有较大的电流,并且容易造成无功功耗的增加,造成电能的浪费,并且不能很好的控制小车的前进和后退。需要一个便捷的控制箱进行有效的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节能、安全、可靠的钢管倒料车控制箱。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钢管倒料车控制箱,包括变频器和信号触发电路;所述变频器的R、S、T端口用以连接三相电网,U、V、W端口用以连接小车电机;所述变频器还具有功能端口:正转输入口FWD、反转输入口REF、频率上升输入口X1、频率清零输入口X2、故障复位输入口X3、公共端口COM;

所述信号触发电路包括,变压器T、第一按钮SA1、第二按钮SA2、具有多个常开触点和常闭触点的第一继电器、具有多个常开触点和常闭触点的第二继电器;

所述变压器T的一次侧用以连接电网,二次侧用以输出降压后的电源;

所述第一按钮SA1串联第二继电器常闭触点K2-0后串联第一继电器线圈K1后连接在变压器T的二次侧;

所述第二按钮SA2串联第一继电器常闭触点K1-0后串联第二继电器线圈K2后连接在变压器T的二次侧;

第一继电器常开触点K1-1连接在正转输入口FWD和公共端口COM之间;

第二继电器常开触点K2-1连接在反转输入口REF和公共端口COM之间;

第一继电器常开触点K1-2和第二继电器常开触点K2-2均连接于频率上升输入口X1和公共端口COM之间;

第一继电器常闭触点K1-3和第二继电器常闭触点K2-3串联后均连接于频率清零输入口X2和公共端口COM之间;

第一继电器常闭触点K1-4和第二继电器常闭触点K2-4串联后均连接于故障复位输入口X3和公共端口COM之间。

通过上述方案,当第一按钮SA1按下的时候,第一继电器线圈K1得电,从而断开第二继电器线圈K2的供电回路,防止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同时得电,并且正转输入口FWD回路接通通过变频器实现小车电机正转,并且频率上升输入口X1接通,电机的启动频率开始上升,达到控制小车电机变频启动的功能,同时频率清零功能和故障复位功能屏蔽,由此小车电机可以带动小车进行物料的带负载运输,速度逐渐提高至稳定状态,而断开第一按钮SA1的时候可以使得小车电机停止;同样的当按下第二按钮SA2时,可以控制小车电机反转,小车电机反转可以实现小车的后退,从而对于小车搬运钢材的时候可以更加稳定,通过变频器的控制,可以对电机的运行控制起到节能的效果,由于信号触发电路的设计,使得两个按钮进行信号触发的时候更加安全,不会由于误操作触发错误信号,因此更加安全可靠。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可以为:所述变频器的R、S、T端口还串联第一断路器QF1。

通过上述方案,通过第一断路器QF1可以在电网电力不稳定的情况下,例如电网出现过流现象的时候可以直接断开变频器与电网的连接,从而可以保护变频器设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可以为:所述变压器T的一次侧还连接有第二断路器QF2。

通过上述方案,可以对变压器起到保护的作用,在电网电力不稳定的情况下,例如电网出现过流现象的时候可以直接断开变压器T与电网的连接,从而可以保护变压器T,以及与变压器T连接的按钮和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可以为:所述变频器的接地端与小车电机共同接地。

通过上述方案,通过变频器和小车电机共同接地,从而可以有效防止静电现象的干扰。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可以为:所述变压器T的二次侧还连接有电压表。

通过上述方案,由于电压表的设置,从而可以使得变压器T的输出电压可以直观的反映出来,可以便于人们观察,有效监控变压器的T电压大小,防止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长期工作在过压状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可以为:所述电压表上还连接有过压报警电路,所述过压报警电路包括设置于电压表上过压值上的触针、连接触针的蜂鸣器、连接蜂鸣器的电池,所述电压表指示超过过压值时接通触针与电池之间的供电回路以使得蜂鸣器得电。

通过上述方案,在电压表指示的电压过大的时候可以通过蜂鸣器的发声进行报警,有效提高安全性能,可以及时的通知到使用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采用变频器进行节能控制,并且采用了信号触发电路进行正转前进和反转后退的功能选择,并结合电路中的电压侦测进行过压时发声报警,提高安全性能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

图2为本实施例的过压报警电路图。

图中1、变频器;2、信号触发电路;3、三相电网;4、小车电机;5、电压表;6、过压报警电路;7、触针;8、蜂鸣器;9、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钢管倒料车控制箱,包括变频器1和信号触发电路2,变频器1为现有产品,可以选用市场上的产品,例如:台安T-VERTER N2-SERIES变频器1。变频器1的R、S、T端口用以连接三相电网3,U、V、W端口用以连接小车电机4;变频器1还具有功能端口:正转输入口FWD、反转输入口REF、频率上升输入口X1、频率清零输入口X2、故障复位输入口X3、公共端口COM。

信号触发电路2包括,变压器T、第一按钮SA1、第二按钮SA2、具有多个常开触点和常闭触点的第一继电器、具有多个常开触点和常闭触点的第二继电器;变压器T的一次侧用以连接电网,二次侧用以输出降压后的电源;第一按钮SA1串联第二继电器常闭触点K2-0后串联第一继电器线圈K1后连接在变压器T的二次侧;第二按钮SA2串联第一继电器常闭触点K1-0后串联第二继电器线圈K2后连接在变压器T的二次侧;第一继电器常开触点K1-1连接在正转输入口FWD和公共端口COM之间;第二继电器常开触点K2-1连接在反转输入口REF和公共端口COM之间;第一继电器常开触点K1-2和第二继电器常开触点K2-2均连接于频率上升输入口X1和公共端口COM之间;第一继电器常闭触点K1-3和第二继电器常闭触点K2-3串联后均连接于频率清零输入口X2和公共端口COM之间;第一继电器常闭触点K1-4和第二继电器常闭触点K2-4串联后均连接于故障复位输入口X3和公共端口COM之间。

变频器1的R、S、T端口还串联第一断路器QF1。通过第一断路器QF1可以在电网电力不稳定的情况下,例如电网出现过流现象的时候可以直接断开变频器1与电网的连接,从而可以保护变频器1设备。变压器T的一次侧还连接有第二断路器QF2。在电网电力不稳定的情况下,例如电网出现过流现象的时候可以直接断开变压器T与电网的连接,从而可以保护变压器T,以及与变压器T连接的按钮和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

变频器1的接地端与小车电机4共同接地。通过变频器1和小车电机4共同接地,从而可以有效防止静电现象的干扰。变压器T的二次侧还连接有电压表5。由于电压表5的设置,从而可以使得变压器T的输出电压可以直观的反映出来,可以便于人们观察,有效监控变压器的T电压大小,防止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长期工作在过压状态。

如图2所示,电压表5上还连接有过压报警电路6,过压报警电路6包括设置于电压表5上过压值上的触针7、连接触针7的蜂鸣器8、连接蜂鸣器8的电池9,触针7为导电金属片,可以选用铜片。电压表5的指针也是导电金属,所以当电压表5的指针触碰到触针7的时候,电池9供电回路接通。电压表5指示超过过压值时接通触针7与电池9之间的供电回路以使得蜂鸣器8得电。在电压表5指示的电压过大的时候可以通过蜂鸣器8的发声进行报警,有效提高安全性能,可以及时的通知到使用者。

工作原理;当第一按钮SA1按下的时候,第一继电器线圈K1得电,从而断开第二继电器线圈K2的供电回路,防止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同时得电,并且正转输入口FWD回路接通通过变频器1实现小车电机4正转,并且频率上升输入口X1接通,电机的启动频率开始上升,达到控制小车电机4变频启动的功能,同时频率清零功能和故障复位功能屏蔽,由此小车电机4可以带动小车进行物料的带负载运输,速度逐渐提高至稳定状态,而断开第一按钮SA1的时候可以使得小车电机4停止;同样的当按下第二按钮SA2时,可以控制小车电机4反转,小车电机4反转可以实现小车的后退,从而对于小车搬运钢材的时候可以更加稳定,通过变频器1的控制,可以对电机的运行控制起到节能的效果,由于信号触发电路2的设计,使得两个按钮进行信号触发的时候更加安全,不会由于误操作触发错误信号,因此更加安全可靠。其中信号触发电路2的结构设计,可以有效防止第一按钮SA1和第二按钮SA2同时按下使得两个继电器同时得电的现象,从而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有效的保证小车电机4智能选择前进或是后退,防止逻辑冲突,造成器件损坏,从而提高了使用寿命。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