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流模块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93491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变流模块散热装置,用于对变流模块(1)进行散热,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器(3)、风道组件(6)和风机(7);

所述散热器(3)设置在所述变流模块(1)内,用于对所述变流模块(1)内部的功率器件(2)进行散热;

所述风道组件(6)连接在所述风机(7)的出风口与所述变流模块(1)之间,所述风道组件(6)的上部和下部均设置有开口;

所述变流模块(1)的下部开口作为与所述风道组件(6)相连的进风口,所述变流模块(1)的上部开口作为出风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流模块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冷空气由所述风机(7)的进风口进入,自所述风机(7)的出风口排出,再通过所述风道组件(6)进入所述变流模块(1)的内部,冷空气通过所述散热器(3)的间隙带走所述功率器件(2)产生的热量,并从所述变流模块(1)上部的出风口排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流模块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7)的重心与所述变流模块(1)的重心位于同一条垂直于水平面的直线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流模块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组件(6)采用倾斜式结构,所述风机(7)与所述风道组件(6)之间的安装面以所述变流模块(1)的安装底面为基准呈设定的角度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流模块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7)与所述风道组件(6)之间的安装面与所述变流模块(1)的安装底面呈15°~25°夹角。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流模块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7)与所述风道组件(6)之间的安装面与所述变流模块(1)的安装底面呈20°夹角。

7.根据权利要求1、2、4、5或6中任一项所述的变流模块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流模块(1)下部的进风口,以及所述风机(7)的出风口均与所述风道组件(6)密封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流模块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组件(6)包括左L型板(61)、右L型板(62)、后板(63)和前板(64),所述左L型板(61)、右L型板(62)均采用L型折弯结构;所述左L型板(61)、右L型板(62)、后板(63)和前板(64)组成上部和下部开口、四周封闭,且上部边缘折弯的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变流模块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组件(6)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左L型板(61)、右L型板(62)底部的导轨(65),所述风机(7)能通过所述导轨(65)以推拉方式安装在所述风道组件(6)的底部。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变流模块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L型板(61)、右L型板(62)的上部折弯,形成与所述变流模块(1)底部封闭安装的第一安装部;所述右L型板(62)的下部长于所述左L型板(61)的下部,以形成所述风机(7)与所述风道组件(6)之间倾斜的安装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变流模块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L型板(61)呈90°夹角折弯,所述右L型板(62)呈大于90°夹角折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变流模块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7)通过螺丝(8)与所述后板(63)和/或前板(64)固定。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变流模块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板(63)、前板(64)均采用L型折弯结构,所述后板(63)、前板(64)的上部折弯,形成与所述变流模块(1)底部封闭安装的第二安装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2、4、5、6、8、9、11、12或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变流模块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流模块散热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变流模块(1)内部的基板(5);所述功率器件(2)安装在所述基板(5)上,并通过所述基板(5)与所述散热器(3)安装;冷空气通过所述散热器(3)的散热片之间的间隙带走所述功率器件(2)产生的热量。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变流模块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7)采用双进风口结构的离心风机,冷空气由所述风机(7)的前、后方向进入。

16.根据权利要求1、2、4、5、6、8、9、11、12、13或15中任一项所述的变流模块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流模块散热装置仅包括一台与所述风道组件(6)连接的风机(7)。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