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发电电池板的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42237阅读:7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伏发电电池板的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发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伏发电电池板的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光伏发电:是根据光生伏特效应原理,利用太阳电池将太阳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目前在屋顶上设太阳能发电板用来进行光伏发电的方法逐渐得到了推广和普及,但在实际使用中也发现,由于发电用的太阳能电池板均直接位于建筑物屋顶上,因此在雨雪等恶劣自然环境下,一方面易造成太阳能电池板表面收到侵蚀损害,严重影响太阳能电池板的使用寿命,以方面易导致导电线轮因潮湿、雨水浸泡等原因造成漏电等现象,严重威胁供电安全。

另外,房屋屋顶一般会设置瓦片防水结构,这样大大增加了安装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光伏发电电池板的防水结构,本实用新型有效的提高了太阳能电池板的抗积水和积雪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太阳能电池板运行稳定性和延长使用寿命的目的;光伏发电阵列是由多个太阳能电池板组合在一起,若干个太阳能电池板叠加设计成类似于房屋瓦片的结构,一片搭一片的设置在屋顶上,充当屋顶的防水结构,无需再安装瓦片,节省安装成本。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光伏发电电池板的防水结构,包括固定框,所述固定框内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包括前端框架、后端框架和两个侧端框架,所述侧端框架的下方设置有支撑梁,所述侧端框架的下端均设置有卡块,所述支撑梁设置有与卡块对应卡接的第一卡槽,所述支撑梁还设置有导水槽,所述前端框架设置有搭接板,所述搭接板一端与前端框架固定连接,所述搭接板的另一端向外延伸。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梁设置有两个第一卡槽,所述导水槽位于两个第一卡槽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前端框架的内侧、后端框架的内侧和侧端框架的内侧均设置有用于卡接太阳能电池板的第二卡槽。

作为优选,所述前端框架的两端、后端框架的两端和侧端框架的两端均设置有抵接斜面。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梁的上方设置有用于压住固定侧端框架的压块,所述支撑梁通过T形螺栓与压块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T形螺栓包括螺帽部和螺杆部,所述压块的上端设置有螺母,所述T形螺栓的螺帽部设置于导水槽内,所述T形螺栓的螺杆部穿过压块与螺母螺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一种光伏发电电池板的防水结构,包括固定框,所述固定框内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固定框包括前端框架、后端框架和两个侧端框架,所述侧端框架的下方设置有支撑梁,所述侧端框架的下端均设置有卡块,所述支撑梁设置有与卡块对应卡接的第一卡槽,所述支撑梁还设置有导水槽,所述前端框架设置有搭接板,所述搭接板一端与前端框架固定连接,所述搭接板的另一端向外延伸,安装时,将其中一个侧端框架与其相邻的支撑梁卡接,将另一个侧端框架与另一个支撑梁卡接,若干个太阳能电池板叠加设计成类似于房屋瓦片的结构,一片搭一片的设置在屋顶上,太阳能电池板会根据屋顶斜度相对应进行倾斜设置,下雨时,雨水不会停留在太阳能电池板表面,会通过太阳能电池的表面直接流下一块太阳能电池板,从而排出;相邻的两个太阳能电池板之间存在间隔,雨水会通过间隔流进支撑梁的导水槽内,再通过导水槽排出,有效的提高了太阳能电池板的抗积水和积雪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太阳能电池板运行稳定性和延长使用寿命的目的,组成后的光伏阵列能够充当屋顶的防水结构,无需再安装瓦片,节省安装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框与支撑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框与太阳能电池板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两个固定框组合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至附图3,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地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光伏发电电池板的防水结构,包括固定框,所述固定框内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1,所述固定框包括前端框架21、后端框架22和两个侧端框架23,所述侧端框架23的下方设置有支撑梁3,所述侧端框架23的下端均设置有卡块231,所述支撑梁3设置有与卡块231对应卡接的第一卡槽31,所述支撑梁3还设置有导水槽32,本实施例中,所述前端框架21设置有搭接板211,所述搭接板211一端与前端框架21固定连接,所述搭接板211的另一端向外延伸。

本实施例支撑梁3设置有两个第一卡槽31,所述导水槽32位于两个第一卡槽31之间,支撑梁3是设置于两个固定框之间,安装时,将其中一个侧端框架23与其相邻的支撑梁3卡接,将另一个侧端框23架与另一个支撑梁3卡接;光伏发电阵列是由多个太阳能电池板1组合在一起,在安装太阳能电池板1时,太阳能电池板1会设置一定的倾斜角度,该倾斜角度是由房屋屋顶斜度决定的,相邻的两个固定框,后一个固定框的前端框架21利用搭接板211搭接在前一个固定框的后端框架22上,类似于房屋瓦片的结构,这样一片搭一片的结构设计,这样使得前后两个框架之间不存在缝隙,雨水不会停留在太阳能电池板1表面,会通过太阳能电池1的表面直接流下一块太阳能电池板,从而排出;相邻的两个太阳能电池板1之间存在间隔,雨水会通过间隔流进支撑梁3的导水槽32内,再通过导水槽32排出,有效的提高了太阳能电池板1的抗积水和积雪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太阳能电池板1运行稳定性和延长使用寿命的目的,组成后的光伏阵列能够充当屋顶的防水结构,无需再安装瓦片,节省安装成本。

本实施例中,所述前端框架21的内侧、后端框架22的内侧和侧端框架23的内侧均设置有用于卡接太阳能电池板1的第二卡槽,这样结构能使太阳能电池板1稳定设置于固定框内,太阳能电池板1能够承受一定的风力。

本实施例中,所述前端框架21的两端、后端框架22的两端和侧端框架23的两端均设置有抵接斜面,这样结构能使固定框具备一定的强度,不至于被外力损坏。

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梁3的上方设置有用于压住固定侧端框架23的压块4,所述支撑梁3通过T形螺栓5与压块4固定连接,所述T形螺栓5包括螺帽部和螺杆部,所述压块4的上端设置有螺母41,所述T形螺栓5的螺帽部设置于导水槽32内,所述T形螺栓5的螺杆部穿过压块4与螺母41螺接,使得太阳能电池板1与支撑梁3之间装配更加快捷,节省安装时间、成本。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