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电动风扇风力发电的电源供应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38636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利用电动风扇风力发电的电源供应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供应器,尤指一种利用电动风扇风力发电的电源供应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开发运用的技术的不断进步,照明设备、3C电子产品、小家电产品,例如:电灯、电视、电风扇、行动电话、平板电脑、个人行动式数字助理…等,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电子电器产品。

此类的电子电器产品主要依靠内部电池或外来的电源,方能维持正常的运行。因此市面上即有相关业者发展出行动式充电器(行动电源)及燃油发电机,行动式充电器大多利用蓄电池作为电源,让使用者可持续使用电子电器产品,并且随时随地对电子电器产品进行充电。

但此种燃油发电机及行动式充电器本身仍然需要事先加油或充电,并无法自给自足提供电源,而且燃油发电机及行动式充电器在外出携带使用中,会持续消耗燃油或电力,以致经常发生临时电力耗尽,并且找不到其他补充电源等困扰。因此要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即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亟欲研究的课题所在。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电动风扇风力发电的电源供应器,将碳刷式电动机的壳体可拆卸装设于机壳的固定孔,而发电机的转子座及第二风扇以轴承枢接于电动机顶部的轴承座,利用电动机高速带动第一风扇旋转产生风能,以朝向第二风扇吹送风力,而第二风扇即带动发电机的第二转子旋转,使发电机产生电力供应至电源装置及电动机,让电源装置输出电源供应给外部电器使用,以延长外部电器的电力使用时间,避免临时发生电力耗尽而造成停机,而且碳刷式电动机可提高输出扭力,并方便进行拆卸、维修与安装作业。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电源供应器在电动机的第一转子、第一定子外周,以同一中心套设发电机的第二转子、第二定子,使整体同心内外组合配置更为精简确实,方便制造加工,更降低成本。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利用电动风扇风力发电的电源供应器,包含有一机壳、一电动机、一第一风扇、一发电机、一第二风扇以及一电源装置,该机壳包括有第一端壁、相对第二端璧及相连的外周壁,以包围形成内部容置空间,在第一端壁上设有上下贯穿的固定孔,且机壳至少设有一连通于容置空间的通风口;该电动机包括有一由下往上插置于第一端壁相对固定孔的壳体,在壳体顶部设有轴承座,一直立枢接于壳体的转轴,且转轴一端往上穿出壳体进入容置空间,一第一定子设为磁铁固定于壳体内周缘,一第一转子设为线圈固定于转轴外周缘,且第一定子相隔包围于第一转子,一整流子固定于转轴外周缘,且整流子电性连接于第一转子,两不同极性的碳刷设置于壳体内部两侧,且两碳刷一端分别电性连接于整流子,一壳座固定于壳体底部,且壳座设有多个螺栓固定于第一端壁底部;该第一风扇位于容置空间内,且其固接于转轴一端;该发电机位于容置空间内,且其以同一中心相隔套设于电动机外周,该发电机包括有一第二定子及一第二转子彼此同一中心相对设置,第二定子一端固定于第一端壁上,第二转子套固有转子座,转子座具有顶端部,且在顶端部中央设有轴承枢接于电动机顶部的轴承座;该第二风扇于容置空间内,且其固设于第二转子的转子座,第二风扇朝向第一风扇,使第一风扇与第二风扇彼此为同一中心相对且反向相隔接近;该电源装置设置于机壳,该电源装置电性连接于发电机与电动机,且电源装置可输出电源供应给外部电器;电源装置经由两碳刷及整流子供应电动机电力,使电动机的第一转子及转轴带动第一风扇旋转,以朝向第二风扇吹送风力,利用风力于机壳的容置空间内近距离带动第二风扇相对转动,且第二风扇带动发电机的第二转子与转子座旋转,使发电机产生电力供应至电源装置及电动机,让电源装置输出电源供应给外部电器使用。

前述的利用电动风扇风力发电的电源供应器,其中该机壳在第一端壁的固定孔周围往上延伸形成有固定座,以容纳电动机,该发电机的第二定子套固于固定座外周,且第二转子相隔包围于第二定子,该第二转子设为磁铁,且第二定子设为线圈。

前述的利用电动风扇风力发电的电源供应器,其中该机壳在第一端壁的固定孔周围往上延伸形成有固定座,以容纳电动机,该发电机的第二定子套固于固定座外周,且第二转子与第二定子彼此上下间隔对应设置,该第二转子设为磁铁,且第二定子设为线圈。

前述的利用电动风扇风力发电的电源供应器,其中该电动机的壳体设有多个固定螺栓以固定于壳座,该壳座接近外周设有多个通孔,使多个螺栓经由通孔固定于第一端壁。

前述的利用电动风扇风力发电的电源供应器,其中该发电机的第二定子相隔套设于第二转子外周,该第一端壁朝上伸出有一定子座,该第二定子套固于定子座内周,该第二转子内周套固于转子座,且转子座的顶端部朝外延伸连接有相隔包围于定子座外周的外筒部。

前述的利用电动风扇风力发电的电源供应器,其中该电动机的两电刷一端各渐缩形成有导电部,使导电部抵靠接触于整流子。

前述的利用电动风扇风力发电的电源供应器,其中该第一风扇一端接近于第二端壁,该第二风扇接近于第一风扇另一端,且转子座的顶端部则位于第一风扇与电动机的壳体之间。

前述的利用电动风扇风力发电的电源供应器,其中该第一风扇、第二风扇外周各相对设有多个扇叶,该第一风扇一端与转子座的顶端部各设有多个叶片与通风孔。

前述的利用电动风扇风力发电的电源供应器,其中该电源装置包括有一充电控制器、一充电电池及一升压电路,该充电控制器分别电性连接于电动机、发电机、充电电池,该充电电池分别电性连接于电动机、升压电路,该升压电路电性连接于外部电器。

前述的利用电动风扇风力发电的电源供应器,其中该机壳于第一端壁底部设有一外壳,该外壳具有一通风孔,且电源装置设置于外壳内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利用电动风扇风力发电的电源供应器的结构图;

图2是图1的电源供应器的方块图;

图3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利用电动风扇风力发电的电源供应器局部放大的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利用电动风扇风力发电的电源供应器的结构图;

图6是图5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利用电动风扇风力发电的电源供应器局部放大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机壳

11、第一端壁

111、螺孔

12、第二端壁

13、外周壁

14、容置空间

15、固定孔

16、通风口

17、外壳

18、通风孔

2、电动机

21、壳体

211、固定螺栓

212、轴承

213、轴承

214、轴承座

22、转轴

221、螺栓

23、第一定子

24、第一转子

25、固定座

26、整流子

27、碳刷

271、弹簧

272、导电部

28、壳座

281、通孔

282、螺栓

3、第一风扇

31、扇叶

32、叶片

33、通风孔

4、4’、4”、发电机

41、41’、41”、第二定子

42、42’、42”、第二转子

43、43’、43”、定子座

44、44’、44”、转子座

440’、外筒部

441、441’、顶端部

442、叶片

443、通风孔

45、轴承

5、第二风扇

51、扇叶

6、电源装置

61、充电控制器

62、充电电池

63、升压电路

7、外部电器。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为达成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功效,在这里举出可行实施例,并且配合附图说明如下:

首先,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的第一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利用电动风扇风力发电的电源供应器中,包含有一机壳1、一碳刷式电动机2、一第一风扇3、一发电机4、一第二风扇5及一电源装置6,以可控制的输出电源供应给外部电器7使用,其中:

该机壳1包括有第一端壁11、相对第二端璧12及相连的外周壁13,以包围形成内部容置空间14,并且第一端壁11、第二端壁12或外周壁13可设为可拆装结构,机壳1至少于第一端壁11或第二端壁12上设有一通风口16,在第一端壁11上设有上下贯穿的固定孔15,并且固定孔15周围可往上延伸形成有固定座25,而第一端壁11底部可拆装设有一外壳17,且外壳17具有一通风孔18。

该电动机2包括有一由下往上插置于第一端壁11相对固定座25内部固定孔15的壳体21,在壳体21顶部设有轴承座214,一配合轴承212、213直立枢接于壳体21的转轴22,且转轴22一端往上穿出壳体21进入容置空间14内,一第一定子23设为磁铁固定于壳体21内周缘,一第一转子24设为线圈固定于转轴22外周缘,且第一定子23相隔包围于第一转子24,一整流子26固定于转轴22外周缘,且整流子26电性连接于第一转子24,两不同极性的碳刷27设置于壳体21内部两侧,且两碳刷27一端各渐缩形成有导电部272,以降低阻抗而提高电动机2输出扭力,并且导电部272配合弹簧271抵靠接触电性连接于整流子26,一壳座28以固定螺栓211固定于壳体21底部,且壳座28接近外周设有多个通孔281,以多个螺栓282经由通孔281固定于第一端壁11底部相对螺孔111。

该第一风扇3位于容置空间14内,且其固接于转轴22一端,第一风扇3外周间隔设有多个扇叶31,第一风扇3一端接近于第二端壁12,而朝向第一端壁11吹送风力,并且第一风扇3一端设有多个叶片32与通风孔33。

该发电机4位于容置空间14内,且其以同一中心相隔套设于电动机2外周,该发电机4包括有一第二定子41及一第二转子42彼此同一中心相对设置,第二转子42套固有转子座44,转子座44具有顶端部441,在顶端部441设有轴承45枢接于电动机2顶部的轴承座214,而第二定子41套固于固定座25外周的定子座43,且第二转子42相隔包围于第二定子41,第二转子42可设为磁铁,而第二定子41设为线圈,在转子座44的顶端部441设有多个叶片442与通风孔443。

该第二风扇5位于容置空间14内,且其固设于第二转子42的转子座44,第二风扇5接近于第一风扇3另一端,而转子座44的顶端部441则位于第一风扇3与电动机2的壳体21之间,第二风扇5外周设有多个扇叶51相对朝向第一风扇3,使第一风扇3与第二风扇5彼此为同一中心相对且反向相隔接近。

该电源装置6设置于机壳1的外壳17内部,电源装置6电性连接于发电机4与电动机2,且电源装置6可对外提供电源给外部电器7使用,电源装置6包括有一充电控制器61、一充电电池62及一升压电路63,充电控制器61分别电性连接于电动机2、发电机4、充电电池62,充电电池62分别电性连接于电动机2、升压电路63,而升压电路63则电性连接于外部电器7。

本实用新型将碳刷式电动机2的壳体21可拆卸装设于机壳1的固定孔15,发电机4以同一中心相隔套设于电动机2外周,而发电机4的转子座44及第二风扇5以轴承45枢接于电动机2顶部的轴承座214,当电源装置6以充电电池62经由两碳刷27及整流子26供应电动机2电力时,电动机2的第一转子24及转轴22带动第一风扇3高速旋转产生风能,以朝向第二风扇5吹送风力,同时利用风力于机壳1的容置空间14内近距离带动第二风扇5相对转动,且第二风扇5带动发电机4的第二转子42与转子座44旋转,使发电机4持续产生电力供应至电源装置6及电动机2,让电动机2持续运转产生风能,且电源装置6可稳定不断的输出电源供应给外部电器7使用。从而电源供应器能够在任何场所与时段迅速实施发电以供应电力,让外部电器7延长电力使用时间,以避免临时发生电力耗尽而造成停机,而且碳刷式电动机2可提高输出扭力,并方便进行拆卸、维修与安装作业。再者,电动机2与发电机4整体同心内外组合配置更为精简确实,方便制造加工,更降低成本。而且第一风扇3利用叶片32与叶片442产生风力,以帮助发电机4与电动机2进行散热。

请参阅图4所示,此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差异在于,发电机4’的第二定子41’相隔套设于第二转子42’外周,在第一端壁11朝上伸出有一定子座43’,且第二定子41’套固于定子座43’内周,而第二转子42’内周套固于转子座44’,且转子座44’的顶端部441’朝外延伸连接有相隔包围于定子座43’外周的外筒部440’,使第二风扇5套固于外筒部440’。当电动机2的第一转子24及转轴22带动第一风扇3高速旋转产生风能,以朝向第二风扇5吹送风力,同时利用风力于机壳1的容置空间14内近距离带动第二风扇5相对转动,且第二风扇5带动发电机4’的第二转子42’与转子座44’旋转,使发电机4’持续产生电力供应至电源装置6(参阅图2)及电动机2,让电动机2持续运转产生风能,且电源装置6可稳定不断的输出电源供应给外部电器7使用。

请参阅图5及图6所示,此第三实施例的发电机4”同样包括有第二定子41”及第二转子42”彼此同一中心相对设置,第二转子42”套固有转子座44”,而此第三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差异在于,发电机4”的第二定子41”套固于固定座25外周的定子座43”,且第二转子42”与第二定子41”彼此上下间隔对应设置,第二转子42”可设为磁铁,且第二定子41”设为线圈,以减轻发电机4”的重量。当电动机2的第一转子24及转轴22带动第一风扇3高速旋转产生风能,以朝向第二风扇5吹送风力,同时利用风力于机壳1的容置空间14内近距离带动第二风扇5相对转动,且第二风扇5带动发电机4”的第二转子42”与转子座44”旋转,使发电机4”持续产生电力供应至电源装置6及电动机2,让电动机2持续运转产生风能,且电源装置6可稳定不断的输出电源供应给外部电器7(参阅图2)使用。而图7所示的第四实施例结构大多相同于第三实施例,此第四实施例与第三实施例的差异处只在于,发电机4”在第二定子41”上下侧各间隔对应设置有第二转子42”,以提高发电效率。

以上所举实施例仅用为方便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加以限制,在不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范畴,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可作的各种简易变化与修饰,均仍应含括于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