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刷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44817阅读:435来源:国知局
一种雨刷电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车零部件,特别涉及一种雨刷电机。



背景技术:

电机是指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在电路中用字母M(旧标准用D)表示。它的主要作用是产生驱动转矩,作为用电器或各种机械的动力源。

雨刷,就是机动车辆车前玻璃上为了防止雨水及其他污物影响视线而进行简单清理的一种工具。

雨刷的动力源来自电动机,它是整个雨刷系统的核心。雨刷电动机的质量要求是相当高的。它采用直流永磁电动机,安装在前档风玻璃上的雨刷电动机一般与蜗轮蜗杆机械部分做成一体。蜗轮蜗杆机构的作用是减速增扭,其输出轴带动四连杆机构,通过四连杆机构把连续的旋转运动改变为左右摆动的运动。

公告号为CN203854626,公告日为2014.10.01的中国专利《一种多功能雨刷》,包括机身、转轴、摇臂、连杆和雨刷;所述机身底部对称设置有4个橡胶吸盘;所述机身内部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转轴活动连接在机身上,且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螺纹咬合连接;所述摇臂通过旋钮固定连接在转轴上;所述连杆与转轴通过铰链连接,所述雨刷通过铆钉与连杆实现活动连接。通过自带的橡胶吸盘吸附在被擦拭的玻璃表面,使用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当使用结束后本实用新型雨刷能方便地进行折叠,占用空间小,便于携带和收纳。

上述实用新型通过吸盘将雨刷吸附在玻璃表面,具有较高的灵活度,便于携带和收纳,但是在使用过程中,雨刷的活动频率较高,而且一般的电机中转子组件与壳体之间仅通过一个轴承实现转动连接,转子组件的稳定性较低,在快速运行的情况下,转子组件会发生摆动,在与壳体内部接触时会发生摩擦生热,以及壳体内线圈通电后,也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而当雨刷安装在车辆内部时,通风状况较差,电机不能很好地散热,电机过热会导致产生烧毁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散热效果好的雨刷电机。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雨刷电机,包括壳体以及位于壳体内的转子组件,所述转子组件的一端延伸出所述壳体设置有与摇臂连接的连接端,所述转子组件远离所述连接端的一端设置有穿设出所述壳体的延伸端,所述延伸端以及所述连接端分别与所述壳体之间设置有轴承,所述延伸端位于所述壳体外侧部分连接有风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延伸端和连接端分别与壳体之间设置有轴承,通过两个轴承实现对转子组件的位置限定,转子组件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支撑力而比较稳定,不会出现大幅度的位置偏移,从而减少甚至消除转子组件与壳体内部环境的接触,从而减少了热量的产生,而在壳体外部的延伸端连接风扇,风扇在转子组件的带动下会发生转动,产生气流,加快了空气的流动,从而实现散热的功能,降低了壳体的温度,电机不会轻易烧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壳体外侧靠近所述风扇的一端设置有将所述风扇包裹起来的扇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扇罩的设置实现扇叶与外部环境的隔离,从而避免风扇在转动的过程中与外部的零件接触而导致将零件损坏,还可以避免外界的杂物与风扇接触而对风扇的运行造成障碍,提升了风扇运行的稳定性,风扇的散热效果更加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壳体上圆周分布有多个有限位孔,所述扇罩由相对设置的半罩体组成,所述半罩体内设置有嵌设于所述限位孔内的圆弧形凸起,所述半罩体之间通过固定螺栓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扇罩由相对设置的半罩体组成,通过半罩体的拼接实现风扇与外部环境的隔离,从而提升风扇的稳定性和保护外部的零件不被风扇破坏。而半罩体上设置的圆弧形凸起与壳体上的限位孔结合,实现对半罩体的定位,方便了半罩体的安装,固定螺栓实现将半罩体之间连接起来的功能,与弧形凸起结合,将半罩体固定在壳体上,提升了半罩体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圆弧形凸起与所述半罩体连接处的直径大于所述限位孔的直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圆弧形凸起与半罩体连接处的直径大于限位孔的直径,从而使圆弧形凸起不会完全进入到限位孔中,实现了扇罩和壳体之间的隔离,在扇罩和壳体之间存在间隙,便于空气的流通,从而提升散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半罩体外部设置有散热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散热片的设置使扇罩能够更加方便的散热,从而可以提升电机的散热效果,降低电机的温度,电机不易过热导致损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延伸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盘,所述连接盘上圆周分布有多个螺纹柱,所述风扇上设置有与所述螺纹柱适配的连接孔,所述螺纹柱上螺纹连接有将所述风扇固定在所述连接盘上的紧固螺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盘上的螺纹柱和风扇上的连接孔结合,实现对风扇的固定,风扇不会发生径向的位置偏移,并且在延伸端随转子组件发生转动的过程中,通过螺纹柱可以给予风扇里的作用使风扇发生转动,加快空气的流通。而螺纹柱上螺纹连接的紧固螺母实现对风扇的轴向固定,风扇在转动的过程中轴向位置被连接盘和紧固螺母限定,风扇不会发生移动,提升了风扇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盘的直径小于所述风扇的直径,所述风扇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盘适配的凹陷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风扇上设置的凹陷部与连接盘结合,进一步对风扇的径向移动进行限定,使风扇不会发生径向的位置偏移,提升了风扇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延伸端连接有呈多边形状的连接柱,所述风扇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柱适配的凹槽,所述连接柱上螺纹连接有穿设过所述风扇的紧固螺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延伸端上连接多边形的连接柱以及风扇上与连接柱适配的凹槽结合,从而实现对风扇的径向固定,风扇不会发生移动,再通过穿设过风扇的紧固螺栓和连接柱螺纹连接,释宪案对风扇的轴向固定,风扇不会发生位置的偏移,从而提升了风扇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凹槽的深度小于所述连接柱的高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凹槽的深度小于连接柱的高度,即在安装风扇后,凹槽会完全与连接柱接触,从而提升了风扇的稳定性,风扇不易发生移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风扇为涡轮风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涡轮风扇能够在小环境下输出大量的风量,从而提升散热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转子组件的两端分别与壳体之间通过轴承连接,从而提升转子组件的稳定性,转子组件在运动的过程中不会发生偏移而与壳体的内部发生摩擦,减少了热量的产生,并且再通过涡轮风扇的作用,提升空气流通的速度,从而加速热量的散发。扇罩的设置则用于对风扇进行防护,防止涡轮风扇在运行时与外界的零件接触而导致零件的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的整体图;

图2是实施例一的剖视图;

图3是实施例一的分解图;

图4是实施例二的分解图。

图中:1、壳体; 2、转子组件;3、连接端;4、延伸端;5、轴承; 6、风扇;7、扇罩;71、半罩体;8、限位孔;9、圆弧形凸起;10、固定螺栓;11、散热片;12、连接盘;13、螺纹柱;14、连接孔;15、紧固螺母;16、凹陷部;17、连接柱;18、凹槽;19、紧固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一种雨刷电机,包括壳体1,在壳体1上固定设置有定子组件,并且在壳体1的中部设置转子组件 2,当定子组件通电产生磁场时,转子组件 2在磁场的作用下发生转动,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如图2所示,转子组件 2的两端与壳体1之间分别设置有轴承5,通过轴承5实现对转子逐渐的径向限定,转子组件 2在转动的过程中不会发生偏移,从而提升了转子组件 2的稳定性,转子组件 2不会与壳体1的内部产生接触,而轴承5本身在转动的过程中摩擦力较小,故产生的热量较少。

如图1所示,转子组件 2延伸出壳体1的一端为连接端3,连接端3与摇臂连接,实现动力的传动,雨刷进行摆动。

如图2所示,转子组件 2延伸出壳体1的另一端为延伸端4,延伸端4连接有风扇 6,当转子组件 2转动时,风扇 6发生转动,加速空气的流通,从而可以加快降低壳体1表面的温度,防止雨刷电机烧毁。并且在壳体1的外侧靠近设置有风扇 6的一端还设置有扇罩7,通过扇罩7将风扇 6包裹起来,从而防止风扇 6与外界的零件接触而导致零件的破损,并且还有效地保证了风扇 6的转动效率。

风扇 6为涡轮风扇,涡轮风扇转动时对气体做功,使空气动量增加,气体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向叶轮四周甩出,并且在扇罩7的作用下,将空气的动能转换成压力能,当空气排出后即会形成压力差,从而可以实现气流的循环,不断对壳体1表面进行降温。

转子组件 2的延伸端4还设置有连接盘12,连接盘12焊接在延伸端4上实现固定,并且连接盘12的直径小于风扇 6的直径,在风扇 6的中部设置有与连接盘12适配的凹陷部16,当连接盘12位于风扇 6的凹陷部16内时,风扇 6不会发生径向的偏移。在连接盘12上还圆周分布有多个螺纹柱13,螺纹柱13焊接在连接盘12上,本实施例中,螺纹柱13设置为四根,风扇 6上设置有供螺纹柱13穿设的连接孔14,在螺纹柱13穿设过风扇 6的一端还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母15,当紧固螺母15拧紧时,将风扇 6抵紧在连接盘12上,实现对风扇 6的轴向固定,风扇 6不会随意发生移动,提升了风扇 6的稳定性和散热效果。

扇罩7由两个半罩体71组成,半罩体71的其中一部分与壳体1连接实现位置的固定,另一部分将风扇 6包裹起来,并且在半罩体71的端部设置有通风口,用于空气的流通。

在扇罩7外还设置有散热片11,散热片11沿扇罩7的轴向延伸设置,并且将相邻的半罩体71之间相邻的散热片11通过固定螺栓10固定,从而将半罩体71之间连接起来。

在壳体1上圆周分布有多个限位孔8,本实施例中设置为四个,且在每一半罩体71内都设置有嵌设在限位孔8内的圆弧形凸起9,将半罩体71连接起来后,通过圆弧形凸起9的限定,扇罩7不会从壳体1上脱落。

并且圆弧形凸起9与半罩体71连接处的直径大于限位孔8的直径,圆弧形凸起9不会完全进入到限位孔8中,通过圆弧形凸起9将半罩体71和壳体1之间隔离开来,形成间隙,便于空气的流通,从而提升对壳体1的散热效果。

实施例二:如图4所示,一种雨刷电机,与实施例一相比,本实施例中的延伸端4连接有呈多边形状的连接柱17,本实施例中连接柱17呈正六边形状,连接柱17与延伸端4一体设置,在风扇 6上设置有与连接柱17适配的六边形凹槽18,风扇 6中的凹槽18与连接柱17结合,实现对风扇 6的径向固定,在连接杆上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栓19,紧固螺栓19穿设过风扇 6且将风扇 6抵紧在连接柱17上,实现对风扇 6的轴向固定。

凹槽18的深度小于连接柱17的高度,在安装风扇 6后,凹槽18的端面会与连接柱17的端面抵触,风扇 6不易发生晃动,提升了风扇 6的稳定性。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