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00706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路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有以在罩壳的内部收纳基板、将基板上安装的连接器经由罩壳的开口部与外部的连接构件连接的方式构成的电子设备(参考专利文献1)。在该电子设备中,基板与连接器的触点经软钎焊而固定在一起。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3-004254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像上述专利文献记载的电子设备那样使连接器突出至罩壳的外部时,渴望在保持罩壳内部的密闭性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高连接作业性。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技术方案1记载的电路装置具备:连接器,其对电路部传递驱动电流或信号;基板,其与连接器连接;第1罩壳构件,其形成基板的收纳空间,而且形成开口部;以及中间构件,其介存于连接器与第1罩壳构件之间,中间构件具有:连接器侧开口部,其使连接器贯通;与连接器的密封面;以及固定部,其用以固定至第1罩壳构件,固定部形成为吸收连接器与第1罩壳构件的开口部的位置公差。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高连接作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电力转换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为电力转换装置的分解图。

图3为图1的a-a平面处的截面的立体图。

图4为图1的d-d平面处的截面图。

图5为从上方观察信号用连接器的附近的图。

图6为信号用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7为信号用连接器的侧视图。

图8为信号用连接器的侧视图。

图9为信号用连接器的仰视图。

图10为中间构件的俯视图。

图11为中间构件的侧视图。

图12为中间构件的侧视图。

图13为中间构件的仰视图。

图14为图9的b-b向视截面图。

图15为图10的c-c向视截面图。

图16为图1的e-e平面处的截面图。

图17为图1的d-d平面处的截面图。

图18为图1的d-d平面处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作为电路装置,以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电动车辆中搭载的电力转换装置为例进行说明。

图1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力转换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为电力转换装置的分解图,图3为图1的a-a平面处的截面的立体图,图4为图1的d-d平面处的截面图,图5为从上方观察后文叙述的信号用连接器的附近的图。为方便说明,像图1~4记载的那样规定电力转换装置的上下方向。

电力转换装置1将从作为直流电源的电池供给的直流电流转换为交流电流而供给至旋转电机。此外,在再生动作时,旋转电机作为发电机进行动作,电力转换装置1将来自旋转电机的交流电流转换为直流电流而对电池进行充电。

如图2~4所示,电力转换装置1具备功率模块10、电容器模块20、驱动电路基板30(参考图3、图4)、控制电路基板40、基板支承构件50等和构成收纳它们的壳体的第1罩壳60及第2罩壳70。

功率模块10具备构成逆变电路的多个开关用功率半导体。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使用绝缘栅双极晶体管作为开关用功率半导体,以下简记作igbt。再者,作为开关用功率半导体,也可使用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

在控制电路基板40上设置有控制电路41。控制电路41具备用以对各igbt的开关时刻进行运算处理的微型电子计算机。对未图示的旋转电机要求的目标扭矩值从未图示的上位控制器经由后文叙述的信号用连接器80输入至控制电路41。控制电路41根据从上位控制器输入的目标扭矩值、来自未图示的电流传感器的电流信息、以及旋转电机的转子的磁极位置来产生用以控制各igbt的控制信号即控制脉冲,并输入至后文叙述的驱动电路31。再者,磁极位置是根据从旋转电机中设置的旋转变压器等旋转磁极传感器输出的检测信号来加以检测。

在驱动电路基板30上设置有驱动电路31。驱动电路31根据来自控制电路41的控制脉冲,将用以控制各igbt的驱动脉冲经由栅极驱动信号用的线路而供给至各igbt。各igbt根据来自驱动电路31的驱动脉冲而进行导通或断开动作,将直流电流转换为三相交流电流。

第1罩壳60是呈有盖无底的箱形形状的构件,在上表面设置有开口部61(图2、图3)。信号用连接器80从开口部61的开口61a突出(图1、图3)。图2中,以虚线表示包含开口部61的开口面的平面,将该平面称为开口平面61b。开口平面61b沿与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在开口部61的周围朝向上方而突设有4个罩壳侧凸台62(图2)。在罩壳侧凸台62中刻设有内螺纹63。如图1及图3所示,在第1罩壳60的上表面的一部分像后文详细叙述的那样使用4个罩壳侧凸台62、以覆盖开口部61的方式安装有中间构件100。该中间构件100在中央具有开口,信号用连接器80经由该中央开口而贯通。信号用连接器80及中间构件100将于后文详细叙述。第1罩壳60形成收纳驱动电路基板30、控制电路基板40及基板支承构件50的收纳空间。在第1罩壳60的下部安装第2罩壳70。

如图2及图4所示,第2罩壳70是收纳功率模块10的一部分和电容器模块20的一部分的、呈有底无盖的箱形形状的构件。在第2罩壳70上设置有固定功率模块10的未图示的固定部、固定电容器模块20的未图示的固定部、以及固定基板支承构件50的固定部73。固定部73以朝向第2罩壳70的周壁的上端的上方的方式突设。

如图2~4所示,基板支承构件50是在上表面安装控制电路基板40、在下表面安装驱动电路基板30的板状的构件,固定在第2罩壳70的固定部73。在基板支承构件50的上表面,在与后文叙述的信号用连接器80的连接器侧基板接触部84相对的位置突设有基板接触部51。当在基板支承构件50的上表面安装控制电路基板40时,基板接触部51隔着按压力缓和材料52而抵接至控制电路基板40的下表面。按压力缓和材料52例如是由橡胶等构成的软质板状构件,介存于基板支承构件50与控制电路基板40之间。

在控制电路基板40的上表面安装有图6~9所示的信号用连接器80。图6为信号用连接器80的俯视图,图7、图8为信号用连接器80的侧视图,图9为信号用连接器80的仰视图。如上所述,信号用连接器80是用以与未图示的上位控制器连接的连接器,具有连接器主体81、密封构件82、信号引脚83及连接器侧基板接触部84。

连接器主体81是保持信号引脚83的构件,在本实施方式中,是由上部主体81a和下部主体81b两个构件构成。上部主体81a在俯视下呈大致矩形形状,与图1所示的外部的连接构件89嵌合而连接。下部主体81b在其整个外周像图3、图7、图8所示那样设置有槽81c。在该槽81c内嵌合有环状的密封构件82。当信号用连接器80连接至外部的连接构件89时,信号引脚83在控制电路41与未图示的上位控制器之间传递信号。信号引脚83保持在连接器主体81上,下端利用焊料等而连接固定在控制电路基板40上。信号用连接器80以如此方式固定在控制电路基板40上。连接器侧基板接触部84是与电路基板40的上表面抵接的部位,形成于连接器主体81的下表面。连接器侧基板接触部84设置在与基板支承构件50的基板接触部51相对的位置。在将外部的连接构件89压入至连接器主体81的上部主体81a而嵌合时,连接器侧基板接触部84将作用于信号用连接器80的去往下方的力经由电路基板40及按压力缓和材料52而传递至基板支承构件50的基板接触部51。

图10为中间构件100的俯视图,图11、图12为中间构件100的侧视图,图13为中间构件100的仰视图。图14为图9的b-b向视截面图,图15为图10的c-c向视截面图。中间构件100是将第1罩壳60的开口部61与信号用连接器80的间隙堵住的构件。中间构件100具有中间构件主体101,中间构件主体101是俯视下呈大致矩形形状的板状的构件,具有连接器侧开口形成部102、插入部110及固定部120。连接器侧开口形成部102在俯视下的中央、在中间构件主体101上形成有大致矩形形状的开口103。开口103是使信号用连接器80贯通的开口。从连接器侧开口形成部102的下表面突设有插入部110。

如图11、图12、图14、图15所明示,插入部110是从中间构件主体101朝下方突出的矩形的环状的部位。将插入部110的外周部分称为外周部110a。当将中间构件100安装至第1罩壳60时,插入部110插通至第1罩壳60的开口部61的开口61a。即,插入部110的外周部110a的直径比第1罩壳60的开口部61的开口61a的直径小规定的间隙程度。该间隙将于后文详细叙述。

在俯视下,插入部110具有上部内周部分和锥形部111,所述上部内周部分连接至连接器侧开口形成部102且具有与连接器侧开口形成部102的内周相同的内径,所述锥形部111从该上部内周部分起随着去往下方而内径增大。如后文所述,连接器侧开口形成部102和插入部110的上部内周部分构成与信号用连接器80的密封构件82一起将信号用连接器80与第1罩壳60之间密封的第1密封部113。该第1密封部113的内周面形成与密封构件82抵接的第1密封面112。如此,由于将第1密封部113形成于连接器侧开口形成部102和插入部110的上部内周部分,因此能够确保第1密封部113的第1密封面112的上下方向的距离足够大。

固定部120设置在俯视时的中间构件主体101的四角。固定部120与罩壳侧凸台62一起将中间构件100固定在第1罩壳60上。根据图10及图16可知,固定部120呈具有带阶梯孔的圆筒形状。再者,图16为图1的e-e平面处的截面图,展示固定部120的纵向截面。固定部120的带阶梯孔的内径是下侧孔122大于上侧孔121。此外,上侧孔121的内径比第1罩壳60的罩壳侧凸台62的外径小,下侧孔122的内径比罩壳侧凸台62的外径大。再者,孔122的内周面与罩壳侧凸台62的外周面相对。因而,也将孔122称为凸台相对部。

如图13~15所示,在中间构件主体101的下表面设置有密封槽104。在俯视时密封槽104设置在插入部110的外周部110a的外侧。在密封槽104内插入图2所示的密封构件105。将形成密封槽104的部位称为第2密封部114。在中间构件100已安装在第1罩壳60上时,第2密封部114与密封构件105一起将信号用连接器80与第1罩壳60之间密封。

---关于电力转换装置1的组装---

主要参考图2,对本实施方式的电力转换装置1的组装进行说明。首先,分别将功率模块10和电容器模块20收纳并固定在第2罩壳70上。由此,功率模块10及电容器模块20相互配置在对方的侧方。

接着,将预先在下表面安装有驱动电路基板30、预先在上表面安装有控制电路基板40的基板支承构件50固定在第2罩壳70的固定部73。由此,驱动电路基板30及控制电路基板40经由基板支承构件50而固定在第2罩壳70上。驱动电路基板30、控制电路基板40及基板支承构件50配置在功率模块10及电容器模块20的上方。再者,在控制电路基板40上预先安装有信号用连接器80。此外,在基板支承构件50的基板接触部51与控制电路基板40的下表面之间配置有按压力缓和材料52。

控制电路基板40也可在将基板支承构件50固定在第2罩壳70的固定部73之后安装至基板支承构件50。

接着,在第2罩壳70上安装第1罩壳60。即,使第2罩壳70与第1罩壳60以相对的方式面对面,并利用螺栓将各自的周壁部分紧固在一起。当在第2罩壳70上安装第1罩壳60时,信号用连接器80从第1罩壳60的开口部61的开口61a突出。在该状态下,在开口部61与信号用连接器80的外周之间产生间隙。

接着,对在第1罩壳60上安装中间构件100的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当使密封槽104内插入有密封构件105的中间构件100从开口部61的上方下降时,通过信号用连接器80的连接器主体81的外周和中间构件100的插入部110的锥形部111来引导中间构件100。于是,信号用连接器80的连接器主体81被插通在中间构件主体101的开口103。即,中间构件100在连接器主体81被插通至其开口103的过程中,通过插入部110的锥形部111的作用而沿着信号用连接器80以与开口平面61b平行的方式移动,从而决定俯视下的位置。

当信号用连接器80的连接器主体81被插通在中间构件主体101的开口103时,第1密封面112与信号用连接器80的密封构件82的外周抵接而挤压密封构件82。由此,第1密封面112与连接器主体81的外周的间隙被密封。

当进一步使中间构件100下降时,插入部110被插入至开口部61的开口61a。

此外,当使中间构件100下降时,第1罩壳60的罩壳侧凸台62进入至中间构件100的固定部120的下侧孔122。于是,固定部120的上侧孔121与下侧孔122的阶部的下表面抵接至罩壳侧凸台62的上端(参考图16)。此外,密封构件105的下表面与开口部61的上表面抵接而受到挤压。由此,中间构件主体101的下表面与开口部61的上表面之间被密封(参考图3)。再者,当安装好中间构件100时,信号用连接器80从开口103突出(参考图1、图3)。

如图3、图5、图16所示,利用螺栓123将中间构件100的固定部120固定在罩壳侧凸台62上。当螺栓123与罩壳侧凸台62内刻设的内螺纹63螺合时,隔着垫圈朝下方按压固定部120的上表面,从而将固定部120按压至罩壳侧凸台62的上端而将中间构件100固定在第1罩壳60上。以如此方式组装电力转换装置1。

接着,对如此组装而成的电力转换装置1的各构件的定位方法进行说明。如图4所示,在电力转换装置1已组装好的状态下,控制电路基板40与基板支承构件50由被虚线围住的第1定位部91加以定位,第1罩壳60与基板支承构件50由被虚线围住的第2定位部92加以定位。基板支承构件50与第2罩壳70由被虚线围住的第3定位部93加以定位,第1罩壳60与第2罩壳70由被虚线围住的第4定位部94加以定位。在第1定位部91,定位用销杆被插通在控制电路基板40和基板支承构件50上设置的定位用孔内,在第2定位部92,定位用销杆被插通在第1罩壳60和基板支承构件50上设置的定位用孔内。在第3定位部93,定位用销杆被插通在基板支承构件50和第2罩壳70上设置的定位用孔内,在第4定位部94,定位用销杆被插通在第1罩壳60和第2罩壳70上设置的定位用孔内。

如上所述,如此构成的电力转换装置1搭载于电动车辆中。如上所述,为了连接未图示的上位控制器与控制电路41,在信号用连接器80上连接外部的连接构件89(参考图1)。再者,在将外部的连接构件89连接至信号用连接器80时,会从外部的连接构件89对信号用连接器80作用朝下方按压的力。但是,如图3所示,信号用连接器80是隔着控制电路基板40及按压力缓和材料52而支承在基板接触部51上的,因此,按压力缓和材料52吸收作用于信号用连接器80的按压力,基板接触部51使作用于信号用连接器80的按压力分散至基板支承构件50及第2罩壳70。

再者,在安装中间构件100时,中间构件100的第1密封面112与信号用连接器80的密封构件82的摩擦使得信号用连接器80从中间构件100受到朝下方的按压力。但是,与上述情况一样,按压力缓和材料52吸收作用于信号用连接器80的按压力,基板接触部51使作用于信号用连接器80的按压力分散至基板支承构件50及第2罩壳70。因而,能够防止作用于信号用连接器80的按压力所引起的、信号引脚83与控制电路基板40的由焊料等形成的连接部分的损伤。

---关于开口部61的开口61a与信号用连接器80的位置公差---

安装有信号用连接器80的控制电路基板40经由基板支承构件50而固定在第2罩壳70上。此外,第1罩壳60固定在固定有控制电路基板40的第2罩壳70上。因此,俯视下的信号用连接器80与开口部61的开口61a的位置关系发生偏差。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俯视下的信号用连接器80与开口部61的开口61a的位置关系的偏差称为信号用连接器80与开口部61的开口61a的位置公差,或者简称为位置公差。下面,对该位置公差进行两方面的说明。

(1)参考图17,对着眼于第1罩壳60、基板支承构件50及控制电路基板40中的各部的尺寸和第1定位部91及第2定位部92的情况下的位置公差进行说明。图17为图1的d-d平面处的截面图。将第1罩壳60中的从第2定位部92起到第1罩壳60的开口部61的开口61a的中心为止的尺寸设为尺寸l1,将控制电路基板40中的从信号用连接器80的中心位置起到第1定位部91为止的尺寸设为尺寸l2,将基板支承构件50中的从第1定位部91起到第2定位部92为止的尺寸设为尺寸l3。

假如各尺寸l1~l3的尺寸公差分别为零,则尺寸l1等于尺寸l2与尺寸l3之和。即,下式(1)成立。

l1-(l2+l3)=0···(1)

实际上,各尺寸l1~l3的尺寸公差并不为零,因此,上述式(1)是像下式(2)那样表示。

l1-(l2+l3)=0+a

=a···(2)

此处,a为各尺寸l1~l3的尺寸公差之和,为正值或负值。

此外,在第1定位部91,存在控制电路基板40与基板支承构件50的松动,在第2定位部92,存在第1罩壳60与基板支承构件50的松动。以b表示第1定位部91处的控制电路基板40与基板支承构件50的松动与第2定位部92处的第1罩壳60与基板支承构件50的松动之和。松动之和b为正值或负值。

信号用连接器80与开口部61的开口61a的位置公差是上述式(2)所示的值a与上述松动之和b的和,以下式(3)表示。

(位置公差)=a+b···(3)

(2)参考图18,对着眼于第2罩壳70、基板支承构件50及控制电路基板40中的各部的尺寸和第1定位部91、第3定位部93及第4定位部94的情况下的位置公差进行说明。图18为图1的d-d平面处的截面图。将基板支承构件50中的从第1定位部91起到第3定位部93为止的尺寸设为尺寸l4,将第2罩壳70中的从第3定位部93起到第4定位部94为止的尺寸设为尺寸l5,将第1罩壳60中的从第4定位部94起到开口部61的开口61a的中心为止的尺寸设为尺寸l6。

假如各尺寸l2、l4~l6的尺寸公差分别为零,则尺寸l6等于尺寸l4与尺寸l5之和减去尺寸l2而得的尺寸。即,下式(4)成立。

l6-(l4+l5-l2)=0···(4)

实际上,各尺寸l2、l4~l6的尺寸公差并不为零,因此,上述式(4)是像下式(5)那样表示。

l6-(l4+l5-l2)=0+c

=c···(5)

此处,c为各尺寸l2、l4~l6的尺寸公差之和,为正值或负值。

此外,如上所述,在第1定位部91,存在控制电路基板40与基板支承构件50的松动,在第3定位部93,存在基板支承构件50与第2罩壳70的松动,在第4定位部94,存在第1罩壳60与第2罩壳70的松动。以d表示第1定位部91处的控制电路基板40与基板支承构件50的松动、第3定位部93处的基板支承构件50与第2罩壳70的松动、以及第4定位部94处的第1罩壳60与第2罩壳70的松动之和。松动之和d为正值或负值。

信号用连接器80与开口部61的开口61a的位置公差是上述式(5)所示的值c与上述松动之和d的和,以下式(6)表示。

(位置公差)=c+d···(6)

如上所述,中间构件100的俯视下的位置是沿着信号用连接器80而决定,因此,中间构件100的插入部110的外周部110a与开口部61的开口61a的位置公差大致等于上述信号用连接器80与开口部61的开口61a的位置公差。因而,开口部61的开口61a的大小较理想为比插入部110的外周部110a的大小至少大上述位置公差的程度。在本实施方式的电力转换装置1中,如图3、图5所示,在开口部61的开口61a与插入部110的外周部110a之间设置有吸收上述位置公差的间隙131。

此外,固定部120的下侧孔122的内径较理想为比罩壳侧凸台62的外径至少大上述位置公差的程度。同样地,固定部120的上侧孔121的内径较理想为比螺栓123的直径至少大上述位置公差的程度。如此,在本实施方式的电力转换装置1中,在固定部120的下侧孔122的内周面与罩壳侧凸台62的外周面之间设置有吸收上述位置公差的间隙132,在固定部120的上侧孔121的内周面与螺栓123之间设置有吸收上述位置公差的间隙133。

上述电力转换装置1取得以下作用效果。

(1)具备:信号用连接器80,其对控制电路41传递信号;控制电路基板40,其与信号用连接器80连接;第1罩壳60,其形成控制电路基板40的收纳空间,而且形成开口部61;以及中间构件100,其介存于信号用连接器80与第1罩壳60之间,中间构件100具有:开口103,其使信号用连接器80贯通;与信号用连接器80的第1密封面112;以及固定部120,其用以固定至第1罩壳60,固定部120形成为吸收信号用连接器80与第1罩壳60的开口部61的开口61a的位置公差。由此,能够在保持由第1罩壳60及第2罩壳70构成的壳体内的密闭性的情况下提高外部的连接构件89与信号用连接器80的连接作业性。

(2)中间构件100构成为能够相对于与开口部61的开口面平行的平面而位移。由此,能够利用中间构件100来吸收信号用连接器80与开口部61的开口61a的位置公差。因而,对于与信号用连接器80与开口部61的开口61a的位置公差相关的各部的尺寸公差等可不要求所需程度以上的精度,因此能够抑制电力转换装置1的制造成本。

(3)比第1罩壳60小的信号用连接器80与控制电路基板40一起配置在第1罩壳60的收容空间内,在第1罩壳60的开口部61与配置在开口部61的信号用连接器80之间形成间隙。因此,较理想为在中间构件100上设置插入至第1罩壳60的开口部61的插入部110。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中间构件100还具有插入至开口部61的插入部110,开口103形成于插入部110,插入部110在开口部61内以在该插入部110与该开口部61之间设置吸收该开口部61与信号用连接器80的位置公差的间隙131的方式形成。由此,在连接器主体81被插通至开口103的过程中,中间构件100沿着信号用连接器80与开口平面61b平行地移动,从而决定俯视下的位置。因而,中间构件100的安装作业变得容易,从而能够抑制电力转换装置1的组装成本。

(4)具有抵接至第1密封面112的密封构件82,在从开口部61的开口面的垂直方向进行投影时,插入部110形成为插入部110的投影部比开口部61的投影部小间隙131的程度,密封构件82形成为密封构件82的投影部比插入部110的投影部小。由此,即便存在开口部61的开口61a与信号用连接器80的位置公差,由于能将第1密封面112与连接器主体81的外周的间隙密封,因此也能确保电力转换装置1的气密性,从而能够提高电力转换装置1的耐久性、可靠性。

(5)具备设置在控制电路基板40与基板支承构件50之间的按压力缓和材料52,信号用连接器80具有连接器侧基板接触部84,所述连接器侧基板接触部84与控制电路基板40接触,而且接受与外部的连接构件89连接时受到的按压力,按压力缓和材料52从连接器侧基板接触部84接受按压力。由此,安装外部的连接构件89时作用于信号用连接器80的按压力经由控制电路基板40及按压力缓和材料52而传递至基板支承构件50。此外,在安装中间构件100时,信号用连接器80从中间构件100受到的按压力也同样经由控制电路基板40及按压力缓和材料52而传递至基板支承构件50。因而,能够防止作用于信号用连接器80的按压力所引起的、信号引脚83与控制电路基板40的由焊料等形成的连接部分的损伤。

(6)开口103在靠近第1罩壳60那一侧的顶端形成锥形部111。由此,通过信号用连接器80的连接器主体81的外周和中间构件100的锥形部111来引导中间构件100,因此中间构件100的安装作业变得容易,从而能够抑制电力转换装置1的组装成本。

---变形例---

(1)在上述说明中,以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电动车辆中搭载的电力转换装置为例进行了举例说明,但本发明的电力转换装置并不限于车载用,也能运用于一般工业用的电源系统所使用的电力转换装置。此外,本发明不限于电力转换装置,例如也能运用于车辆的发动机控制装置等其他电路装置。

(2)在上述说明中,信号用连接器80是传递目标扭矩值的信号等的连接器,但连接器例如也可传递驱动电路中的电源变压器的驱动用的驱动电流等。

(3)在上述说明中,第1罩壳60呈有盖无底的箱形形状,但第1罩壳60也可为覆盖第2罩壳70的上表面的盖状的构件。即,也可代替上述第1罩壳60而将第1罩壳60的周壁部分的高度缩短而得的构件或者没有第1罩壳60的周壁部分的构件作为与第2罩壳70一起构成壳体的罩壳构件安装至第2罩壳70。此外,在上述说明中,第2罩壳70呈有底无盖的箱形形状,但第2罩壳70也可为覆盖第1罩壳60的底面的构件。即,也可代替上述第2罩壳70而将第2罩壳70的周壁部分的高度缩短而得的构件或者没有第2罩壳70的周壁部分的构件作为与第1罩壳60一起形成壳体的罩壳构件安装至第1罩壳60。

(4)上述各实施方式及变形例也可各自组合。

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无损本发明的特征,则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想到的其他形态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此外,也可设为将上述实施方式与多种变形例组合在一起的构成。

符号说明

1电力转换装置、40控制电路基板、41控制电路、50基板支承构件、60第1罩壳、61开口部、61a开口、70第2罩壳、80信号用连接器、52按压力缓和材料、84连接器侧基板接触部、100中间构件、103开口、110插入部、111锥形部、112第1密封面、120固定部、131间隙。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