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扫码区的充电装置及电动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28186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带扫码区的充电装置及电动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交通出行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带扫码区的充电装置及一种电动自行车。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自助租赁式电动自行车已经成为城市便捷交通的组成部分,而目前,市场上的电动自行车充电口设置在电池上,当电动自行车停放在充电桩附近进行充电时,需要较长的充电线才能给电动自行车充电,造成充电线过长和充电器悬空等问题,容易引起接触不良,造成安全隐患。并且,在市场上租赁车的二维码是随意张贴在车辆车把上或者锁上等,没有光源的照射,造成夜间扫码比较困难,给租车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提出了一种带扫码区的充电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提出了一种电动自行车。

有鉴于此,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带扫码区的充电装置,用于电动自行车,所述电动自行车包括前支架,包括:壳体,设置在前支架上;充电部,设置在壳体上;扫码部,设置在壳体上,扫码部设置有光源组件。

本发明提供的带扫码区的充电装置,通过将带扫码区的充电装置设置在电动自行车前车架上,由于电动自行车停靠在充电桩附近充电时,前车架将靠近充电桩,因此,将充电部设置在前车架上,更便于充电器的连接,提升了电动自行车充电的安全性,避免了使用较长的充电线才能给电动车充电,导致充电线过长和充电器悬空等问题,进而发生的充电器接触不良,造成安全隐患,同时,在带扫码区的充电装置设置扫码部,用以方便二维码的张贴,并且,在扫码部设置光源组件,对夜间扫码进行了改善,使用户能够在夜间快速便捷地进行扫码。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带扫码区的充电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光源组件包括:背光板;电路板,与背光板相连接;电池,与电路板相连接,为背光板供电。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电池经由电路板控制背光板发光的方式提供亮度,而背光板具有省电,发光稳定等优点,因此,采用该方案能够使得光源组件的发光效果更稳定,进而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扫码部包括:二维码;透明保护板,位于背光板发光面的上方,二维码位于透明保护板与背光板之间;底板,位于背光板的下方。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透明保护板对二维码进行保护,避免二维码暴露在外,经长时间日晒雨淋等外界因素而使得二维码无法进行识别,并且背光板下方设置底板,对背光板进行保护,避免背光板被磕碰而损坏。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充电部包括:充电插头,穿设于壳体上,充电插头上设置有螺纹;紧固螺母,将充电插头固定在壳体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充电插头上设置螺纹,并通过紧固螺母将充电插头固定在壳体,使得充电部的安装便捷、快速,提升了生产效率,并且易拆卸,便于充电插头的维修与更换。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壳体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与第二安装孔;其中,充电组件设置在第一安装孔内,扫码区组件设置在第二安装孔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充电组件设置于第一安装孔内,扫码区组件设置于第二安装孔内,进而使得充电组件与扫码区组件的工作部分暴露在带扫码区的充电装置的表面,使得用户能够直接将充电器插入充电组件,直接对二维码进行扫描,进而方便了用户对电动自行车进行充电,同时,方便了用户对二维码进行扫描。其中,优选地,第一安装孔内为阶梯孔,充电插头设置在阶梯上,紧固螺母在阶梯的另一侧对充电插头进行紧固。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壳体包括:第一外壳,第一安装孔与第二安装孔设置在第一外壳上;第二外壳,与第一外壳相对设置;其中,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通过第一螺钉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壳体通过第一螺钉连接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组成,进而方便了在壳体内设置充电部与扫码部,进而提升了生产效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底板上设置有第一安装脚,透明保护板上设置有第二安装脚;第一安装脚与第二安装脚上均设置有安装孔,第二螺钉穿设于第一安装脚与第二安装脚上的安装孔,将透明保护板、背光板以及底板固定在第一外壳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二螺钉穿过第一安装脚与第二安装脚,将背光板设置在底板与透明保护板之间,并将底板、背光板与透明保护板固定在壳体上,而采用第二螺钉固定,能够保证底板、背光板与透明保护板与壳体的连接更可靠,并且,螺钉的连接方式方便拆卸与安装,进而使得二维码的安装与更换更方便,同时,第二螺钉穿设在第一安装脚与第二安装脚,能够避免第二螺钉碰触背光板而导致背光板损坏。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电池粘贴在第二外壳上;电路板通过第三螺钉固定在第二外壳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电池粘贴在第二外壳上;将电路板通过第三螺钉固定在第二外壳上,使得电池与电路板的设置更牢固,并且,同充电部与光源组件分别设置在不同的外壳上,使得带扫码区的充电装置布局更合理,整体更小巧,同时更易于更换维修。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之间设置有密封件。

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带扫码区的充电装置暴露在外,因此,在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之间设置密封件,能够有效地保证带扫码区的充电装置内部电器元件不会被雨水等液体侵湿而造成损坏。其中,优选地,密封件为密封圈。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安装固定部,位于外壳的一侧,通过第四螺钉与所述前车架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第四螺钉穿过安装固定部将带扫码区的充电装置固定在前车架上,使得带扫码区的充电装置的安装更稳定,避免了由于电动自行车运行产生颠簸而使带扫码区的充电装置脱落。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电动自行车,包括:前车架;及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带扫码区的充电装置;其中,带扫码区的充电装置设置在前车架上。

本发明提供的电动自行车,将带扫码区的充电装置设置前车架上,并且,因包含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提供的带扫码区的充电装置,因此,本发明提供的自行车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提供带扫码区的充电装置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一一列举。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前车架包括:第一管体;第二管体,位于第一管体下方;其中,带扫码区的充电装置位于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之间,壳体一侧与第一管体相适配,另一侧与第二管体相适配。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壳体一侧与第一管体相适配,另一侧与第二管体相适配的设置在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之间,保证了带扫码区的充电装置的稳定性,使得带扫码区的充电装置跟随电动自行移动时,不会由于颠簸而脱落。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前车架还包括:安装片,设置在第一管体和/或第二管体上;安装固定部通过第四螺钉将带扫码区的充电装置固定在安装片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第四螺钉将带扫码区的充电装置固定在安装片上,使得带扫码区的充电装置的安装更为快捷,并且保证了带扫码区的充电装置的稳定性,使得带扫码区的充电装置不易脱落电动自行车。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带扫码区的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图1所示的带扫码区的充电装置的装配示意图;

图3示出图1所示的带扫码区的充电装置与电动自行车配合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3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带扫码区的充电装置,20壳体,22第一外壳,222第一安装孔,224第二安装孔,24第二外壳,26第一螺钉,30充电部,32充电插头,34紧固螺母,40扫码部,42光源组件,422背光板,424电路板,426电池,428第三螺钉,44透明保护板,46底板,48第二螺钉,50密封件,62第一管体,64第二管体,66安装片,70安装固定部,72第四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3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述带扫码区的充电装置1。

如图1与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带扫码区的充电装置1,用于电动自行车,所述电动自行车包括前支架,包括:壳体20,设置在前支架上;充电部30,设置在壳体20上;扫码部40,设置在壳体20上,扫码部40设置有光源组件42。

本发明提供的带扫码区的充电装置,通过将带扫码区的充电装置1设置在电动自行车前车架上,由于在电动自行车停靠在充电桩附近充电时,前车架将靠近充电桩,因此,将充电部设置在前车架上,更便于充电器的连接,提升了电动自行车充电的安全性,避免了使用较长的充电线才能给电动车充电,导致充电线过长和充电器悬空等问题,进而发生的充电器接触不良,造成安全隐患,同时,在带扫码区的充电装置1设置扫码部40,用以方便二维码的张贴,并且,在扫码部40设置光源组件42,对夜间扫码进行了改善,使用户能够在夜间快速便捷地进行扫码。

本发明提供的带扫码区的充电装置1,通过对电动自行车充电位置的改进,同时,对增加带光源的扫码部40,有效地提升了自助租赁式电动自行车充电时期的安全性,并且,有效地提升了租赁方式更便捷性。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所示,光源组件42包括:背光板422;电路板424,与背光板422相连接;电池426,与电路板424相连接,为背光板422供电。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电池426经由电路板424控制背光板422发光的方式提供亮度,而背光板422具有省电,发光稳定等优点,因此,采用该方案能够使得光源组件42的发光效果更稳定,进而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具体实施里中,光源也可以采用其他发光电子原件,同时,电池可以采用干电池,也可以采用蓄电池,当采用蓄电池时,可以由充电部直接充电,或由电动自行车电电池进行充电,并且,供电原件也可以直接由电动自行车电源供电,或也可以添加太阳能电池板。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所示,扫码部40包括:二维码;透明保护板44,位于背光板422发光面的上方,二维码位于透明保护板44与背光板422之间;底板46,位于背光板422不发光面的下方。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透明保护板44对二维码进行保护,避免二维码暴露在外,经长时间日晒雨淋等外界因素而使得二维码无法进行识别,并且背光板422下方设置底板46,对背光板422进行保护,避免背光板422被磕碰而损坏。

在具体实施例中,透明保护板44上设置有凹槽,二维码设置在凹槽内。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所示,充电部30包括:充电插头32,穿设于壳体20上,充电插头32上设置有螺纹;紧固螺母34,将充电插头32固定在壳体20上。

在该实施例中,在充电插头32上设置螺纹,并通过紧固螺母34将充电插头32固定在壳体20,使得充电部30的安装便捷、快速,提升了生产效率,并且易拆卸,便于充电插头32的维修与更换。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所示,壳体20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222与第二安装孔224;其中,充电组件设置在第一安装孔222内,扫码区组件设置在第二安装孔224内。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充电组件设置于第一安装孔222内,扫码区组件设置于第二安装孔224内,进而使得充电组件与扫码区组件的工作部分暴露在带扫码区的充电装置1的表面,使得用户能够直接将充电器插入充电组件,直接对二维码进行扫描,进而方便了用户对电动自行车进行充电,同时,方便了用户对二维码进行扫描。

在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安装孔222为阶梯孔,充电插头32设置在阶梯上,紧固螺母34在阶梯另一侧对充电插头32进行紧固。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所示,壳体20包括:第一外壳22,第一安装孔222与第二安装孔224设置在第一外壳22上;第二外壳24,与第一外壳22相对设置;其中,第一外壳22与第二外壳24通过第一螺钉26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壳体20通过第一螺钉26连接第一外壳22与第二外壳24组成,进而方便了在壳体20内设置充电部30与扫码部40,进而提升了生产效率。

在具体实施例中,壳体20也可以由多个外壳组成,第一螺钉26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任一设置。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透明保护板44面积大于第二安装孔224面积。

在该实施例中,在安装时,能够保证透明保护板44表面卡在第二安装孔224上,进而提升透明保护板44与第二安装孔224之间的密封性,避免雨水等液体进入带扫码区的充电装置1,而引起带扫码区的充电装置1内部电器原件的损坏。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所示,底板46上设置有第一安装脚,透明保护板44上设置有第二安装脚;第一安装脚与第二安装脚上均设置有安装孔,第二螺钉48穿设于第一安装脚与第二安装脚上的安装孔,将透明保护板44、背光板422以及底板46固定在第一外壳22上。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第二螺钉48穿过第一安装脚与第二安装脚,将背光板422设置在底板46与透明保护板44之间,并将底板46、背光板422与透明保护板44固定在壳体20上,而采用第二螺钉48固定,能够保证底板46、背光板422与透明保护板44与壳体20的连接更可靠,并且,螺钉的连接方式方便拆卸与安装,进而使得二维码的安装与更换更方便,同时,第二螺钉48穿设在第一安装脚与第二安装脚,能够避免第二螺钉48碰触背光板422而导致背光板422损坏。

在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安装脚、第二安装脚以及第二螺钉48的数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任一设置。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所示,电池426粘贴在第二外壳24上;电路板424通过第二螺钉428固定在第二外壳24上。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电池426粘贴在第二外壳24上;将电路板424通过第二螺钉428固定在第二外壳24上,使得电池426与电路板424的设置更牢固,并且,同充电部30与光源组件42分别设置在不同的外壳上,使得带扫码区的充电装置1布局更合理,整体更小巧,同时更易于更换维修。

在具体实施例中,电池426也可以卡设在第二外壳24上,第二螺钉428的数目可以根据电路上的通孔相应设置。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所示,第一外壳22与第二外壳24之间设置有密封件50。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带扫码区的充电装置1暴露在外,因此,在第一外壳22与第二外壳24之间设置密封件50,能够有效地保证带扫码区的充电装置1内部电器元件不会被雨水等液体侵湿而造成损坏。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外壳22与第二外壳24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还包括:安装固定部70,位于外壳的一侧,通过第四螺钉72与所述前车架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第四螺钉72穿过安装固定部70将带扫码区的充电装置固定在前车架上,使得带扫码区的充电装置的安装更稳定,避免了由于电动自行车运行产生颠簸而使带扫码区的充电装置脱落。

如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实施例,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电动自行车,包括:前车架;及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带扫码区的充电装置1;其中,带扫码区的充电装置1设置在前车架上。

本发明提供的电动自行车,将带扫码区的充电装置1设置前车架上,并且,因包含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带扫码区的充电装置1,因此,本发明提供的自行车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带扫码区的充电装置1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一一列举。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前车架包括:第一管体62;第二管体64,位于第一管体62下方;其中,带扫码区的充电装置1位于第一管体62与第二管体64之间,壳体20一侧与第一管体62相适配,另一侧与第二管体64相适配。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壳体20一侧与第一管体62相适配,另一侧与第二管体64相适配的设置在第一管体62与第二管体64之间,保证了带扫码区的充电装置1的稳定性,使得带扫码区的充电装置1跟随电动自行移动时,不会由于颠簸而脱落。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所示,前车架还包括:安装片66,设置在第一管体和/或第二管体上;安装固定部70通过第四螺钉72将带扫码区的充电装置固定在安装片66上。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第四螺钉72将带扫码区的充电装置固定在安装片66上,使得带扫码区的充电装置的安装更为快捷,并且保证了带扫码区的充电装置的稳定性,使得带扫码区的充电装置不易脱落电动自行车。

在具体实施例中,也可以将带扫码区的充电装置通过第四螺钉72直接固定在第一管体或第二管体上。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带扫码区的充电装置1设置有壳体20,充电部30以及扫码部40。

如图2所示,充电部30由充电插头32和紧固螺母34组成,其中充电插头32穿过第一外壳22的第一安装孔222在阶梯上,然后通过紧固螺母34固定在第一外壳22上。

扫码部40由透明保护板44、二维码、光源组件42及底板46组成,其中透明保护板44先安装在第一外壳22的第二安装孔224上,二维码粘贴在透明保护板44朝向第二外壳24一侧,背光板422发光侧朝向透明保护板44安装在透明保护板44上,其中,二维码位于透明保护板44与背光板422之间,底板46安装在背光板422的不发光侧,三个第二螺钉48依次穿过底板46上的第一安装脚和透明保护板44的第二安装脚固定在第一外壳22上,电路板424通过两个第二螺钉48,穿过电路板424的上通孔固定在第二外壳24上,电池426通过不干胶黏贴在第二外壳24上,密封件50安装在第二外壳24的安装槽内,第一外壳22与第二外壳24连接时夹在第一外壳22与第二外壳24之间,从而起到密封的作用、第一外壳22与第二外壳24通过两个第一螺钉26连接在一起。

如图3所示,带扫码区的充电装置1设置在电动自行车前车架上,卡设在第一管体62与第二管体64之间,在安装时,第一外壳22放置在前车架一侧,第二壳体20放置在前车架另一侧,通过三个第一螺钉26紧固,将带扫码区的充电装置1固定在第一管体62与第二管体64之间,并通过三个紧固螺钉固定在前车架的安装片66上。

综上所述,本本发明提供的带扫码区的充电装置1及电动自行车,通过将带扫码区的充电装置1设置在电动自行车前车架上,由于在电动自行车停靠在充电桩附近充电时,前车架将靠近充电桩,因此,将充电部设置在前车架上,更便于充电器的连接,提升了电动自行车充电的安全性,避免了使用较长的充电线才能给电动车充电,导致充电线过长和充电器悬空等问题,进而发生的充电器接触不良,造成安全隐患,同时,在带扫码区的充电装置1设置扫码部40,用以方便二维码的张贴,并且,在扫码部40设置光源组件42,对夜间扫码进行了改善,使用户能够在夜间快速便捷的进行扫码。

在本发明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