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转子永磁同步曳引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78894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内转子永磁同步曳引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结构简单、受力合理、成本低的内转子永磁同步曳引机。



背景技术:

具有低速大转矩特性的无齿轮永磁同步曳引机以其节省能源、体积小、低速运行平稳、噪声低、免维护等优点,越来越引起电梯行业的广泛关注。无齿轮永磁同步曳引机,主要由永磁同步电动机、曳引轮及制动系统组成,永磁同步电动机采用高性能永磁材料和特殊的电机结构,具有节能、环保、低速、大转矩等特性,曳引轮与制动轮为同轴固定联接,并由制动器、制动轮、制动臂和制动瓦等组成曳引机的制动系统。

现有的内转子永磁同步曳引机,转子永磁体的固定结构大多分为以下两种:一种为利用定子冲片冲压后的废料来设计转子冲片,由转子冲片叠压烧焊成型。另外一种是使用铸造方式铸造出支架,再精加工外圆,并在永磁体上开孔以固定在支架上;这种结构存在的问题是:由于永磁体材料为烧结钕铁硼,材料特性较脆,在永磁体上开孔以及使用螺钉加力固定时容易使永磁体碎裂,并且存在永磁体分布不均而造成磁场不均的现象。另外由于冲片叠压以及铸造成型,加工工艺都比较复杂,材料比较重,这两种结构的成本都会比较高。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受力合理、结构简单合理、工艺简单、成本低的内转子永磁同步曳引机,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受力合理、结构简单合理、工艺简单、成本低的内转子永磁同步曳引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内转子永磁同步曳引机,其包括机座、转子组件、定子绕组及曳引轮;所述机座上设有一转轴;转子组件包括永磁体支架及永磁体,所述永磁体支架套设于所述转轴外,且所述永磁体支架的圆周上等间距地开设有多个安装槽,每一所述安装槽均沿所述永磁体支架的轴向延伸且其形状与所述永磁体的形状相适应,一所述永磁体对应卡设于一所述安装槽内;定子绕组安装于所述机座上并与所述转子组件相对应;曳引轮安装于所述转轴的一端并位于所述机座外。

较佳地,所述转子组件还包括两转子压板,两所述转子压板分别固定于所述永磁体支架的两端并抵压于所述永磁体上。

较佳地,所述安装槽为燕尾槽,燕尾槽的设计有利于永磁体的自锁安装,且永磁体上无需开孔从而避免其安装时碎裂。

较佳地,所述永磁体支架通过铝合金型材成型,加工简单,材料成本低。

较佳地,所述内转子永磁同步曳引机还包括前轴承及后轴承,所述前轴承、所述后轴承分别安装于所述转轴的两端,且所述转子组件位于所述前轴承、所述后轴承之间。

较佳地,所述内转子永磁同步曳引机还包括前轴承压盖,所述前轴承压盖上具有一凸起部,所述前轴承压盖抵触于所述转轴并使所述凸起部抵触于所述前轴承的一侧。

较佳地,所述机座还包括前端盖,所述前端盖固定于所述机座的一端并抵压于所述前轴承上,且所述前端盖与述前轴承压盖相固定。

较佳地,所述前端盖上具有向所述前轴承压盖凸伸的第一抵触部,所述第一抵触部抵压于所述前轴承的表面并与所述前轴承压盖相抵触,一固定件穿设于所述第一抵触部并连接于所述前轴承压盖。

较佳地,所述机座还包括后端盖,所述后端盖固定于所述机座的另一端并具有第二抵触部,所述第二抵触部抵压于所述后轴承上。

较佳地,所述内转子永磁同步曳引机还包括制动器,其安装于所述转轴的远离所述曳引轮的一端,且所述制动器位于所述机座外。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发明的内转子永磁同步曳引机,其转子组件包括永磁体支架及永磁体,永磁体支架套设于转轴外且其圆周上等间距地开设有多个安装槽,每一所述安装槽均沿所述永磁体支架的轴向延伸且其形状与所述永磁体的形状相适应,每一安装槽内对应卡设一永磁体,通过等分开设的安装槽来安装永磁体,一方面可以实现永磁体的自锁安装,工艺简单,另一方面使永磁体分布均匀以保证磁场均匀,受力合理,同时,该内转子永磁同步曳引机的结构简单,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内转子永磁同步曳引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1中转子组件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3中永磁体支架与永磁体相配合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本发明所提供的内转子永磁同步曳引机100,适用于所有内转子永磁同步无齿轮曳引机。

首先参看图1-3所示,本发明的内转子永磁同步曳引机100,其包括机座110、转轴120、转子组件130、定子绕组140、曳引轮150、制动器160及接线盒170。其中,转轴120安装在机座110上,转子组件130套设于转轴120外,定子绕组140固定于机座110上并位于转子组件130的外侧,且定子绕组140与转子组件130相对应,曳引轮150、制动器160分别安装于转轴120的两端且均位于机座110外,接线盒170安装于机座110上并与定子绕组140相连接。

下面结合图3-4所示,转子组件130包括永磁体支架131、永磁体132及两转子压板133,永磁体支架131通过铝合金型材成型,且永磁体支架131的圆周上等间距地开设有多个安装槽1311,每一安装槽1311均沿永磁体支架131的轴向延伸,安装槽1311的形状与永磁体132的形状相适应,一永磁体132对应卡设于一安装槽1311内,两转子压板133分别固定于永磁体支架131的两端,且每个转子压板133均抵压于永磁体132的端部,因此通过转子压板133对永磁体132的两端进行固定。本发明通过在永磁体支架131上开设安装槽1311来安装永磁体132,一方面可以实现永磁体132的自锁安装,而且无需在永磁体132上开孔,以避免永磁体132安装时碎裂,另一方面使永磁体132的分布均匀,从而保证磁场均匀性;另外,通过铝合金型材来制成永磁体支架131,加工简单,材料成本低。

本发明中,安装槽1311优选为燕尾槽,燕尾槽可以方便的实现永磁体132的自锁安装,但安装槽1311的形状并不以此为限,还可以设计成其他形状。

参看图1-3所示,所述内转子永磁同步曳引机100还包括前轴承134、后轴承135及前轴承压盖136,前轴承134、后轴承135分别安装于转轴120的两端,并使转子组件130位于前轴承134、后轴承135之间,且前轴承134通过前轴承压盖136定位。

具体地,所述前轴承压盖136的中部具有一凸起部1361,前轴承压盖136设于转轴120外并使其凸起部1361抵触于前轴承134的一侧。

继续参看图1-2所示,所述内转子永磁同步曳引机100还包括前端盖137及后端盖138,前端盖137安装于前轴承134上并由前轴承压盖136固定,且前端盖137还固定于机座110的一端,后端盖138安装于后轴承135上并固定于机座110的另一端。

具体地,所述前端盖137的边缘处形成有止口(未标号),其中部凸设有第一抵触部1371。安装时,前端盖137的止口卡合于机座110的端部,且两者之间通过固定件139相固定;同时,前端盖137抵触于前轴承134的远离前轴承压盖136的一侧,且其第一抵触部1371向前轴承压盖136凸伸,该第一抵触部1371抵压于前轴承134的表面,第一抵触部1371的端部还抵触于前轴承压盖136,一固定件139穿设于第一抵触部1371并连接于前轴承压盖136,从而将两者固定。

本发明中,固定件139优选为螺钉,但不以此为限。

如图1所示,所述后端盖138上凸设有第二抵触部1381,安装时,后端盖138抵触于后轴承135的一侧,并使第二抵触部1381抵压于后轴承135的表面,且后端盖138固定于机座110的端部。

下面结合图1-4所示,本发明内转子永磁同步曳引机100的转子组件130组装时,首先将永磁体132一一对应卡合于永磁体支架131上的燕尾槽内,然后将转子压板133分别固定于永磁体支架131的两端,使转子压板133抵压于永磁体132的端部,从而将永磁体132的前后两端固定,组装工艺简单,并可以使永磁体132均匀地分布于永磁体支架131上,从而使磁场均匀。其中,永磁体支架131通过铝合金型材成型,加工简单,材料成本低。

所述内转子永磁同步曳引机100安装时,先将永磁体支架131套设于转轴120外,并将两者固定连接;再将装设有转子组件130的转轴120安装于机座110上,且转轴120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前轴承134、后轴承135,转子组件130位于前轴承134、后轴承135之间,其中,前轴承134的一侧设有前轴承压盖136。然后,将定子绕组140固定于机座110上,定子绕组140位于转子组件130外并与之相对应。接着,安装前端盖137及后端盖138,即,将前端盖137安装于前轴承134上,且前端盖137抵压于前轴承134上并固定于前轴承压盖136、机座110的一端,后端盖138安装于后轴承135上并固定于机座110的另一端。

最后,将曳引轮150、制动器160分别安装于转轴120的两端,且两者均位于机座110外,并将接线盒170安装于机座110上并使其与定子绕组140相连接。

综上,由于本发明的内转子永磁同步曳引机100,其转子组件130包括永磁体支架131及永磁体132,永磁体支架131套设于转轴120外且其圆周上等间距地开设有多个安装槽1311,每一安装槽1311均沿永磁体支架131的轴向延伸且其形状与永磁体132的形状相适应,每一安装槽1311内对应卡设一永磁体132,通过等分开设的安装槽1311来安装永磁体132,一方面可以实现永磁体132的自锁安装,工艺简单,另一方面使永磁体132分布均匀以保证磁场均匀,受力合理,同时,该内转子永磁同步曳引机100的结构简单,成本低。

本发明内转子永磁同步曳引机100的其他部分的结构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熟知,在此不再做详细的说明。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