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救生舱风机用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66887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矿井救生舱风机用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矿井救生舱风机用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

矿井救生舱是在矿难发生时对井下人员提供的紧急避难场所。其中的空气交换与强制送冷风为必要的功能,因此需要提供动力。现有产品为气压马达,需要外部提供一定压力的气源,矿难时是很难保证,而且气压马达转速高,其噪音很大且机械件的磨损相应较大,维护费力,特别是磨损时对产品要求的隔爆性能不能保证可靠。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采用蓄电池供电,具有体积小、效率高、结构简单、噪音低、稳定可靠的优点,但对矿井使用的电器,隔爆措施是很重要的,而一般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由于在无隔爆要求的场合使用,不具备隔爆功能。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良好隔爆功能的矿井救生舱风机用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出的矿井救生舱风机用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包括由前端盖和后端盖组成的壳体,壳体内设有定子、转子、主轴,主轴由固定在前、后端盖上的轴承支承,主轴的前部通过前端盖的轴孔伸出,所述前、后端盖之间通过法兰结构连接,且后端盖的前部套在前端盖的后部形成第一结合面,第一结合面的长度至少是12.5㎜,主轴与前端盖的轴孔之间形成第二结合面,第二结合面的长度至少是12.5㎜,后端盖的周面上具有凸柱,凸柱上设有电缆孔,电缆孔内设有起隔爆作用的电缆引入组件,电缆通过电缆引入组件伸入壳体内。

所述电缆引入组件包括密封圈、垫圈、引入套、压板和螺母,密封圈和垫圈与电缆紧配合,引入套螺纹连接在电缆孔中,引入套通过垫圈压紧密封圈。

所述主轴上处于前端盖的前侧设有甩水圈。

本发明的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设置符合隔爆要求的结合面,在电缆孔中设有起隔爆作用的电缆引入组件,由于具有隔爆措施,能适宜矿井救生舱风机上使用。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图。

图2是图1的侧视图。

实施例1

见图1和图2,本实施例包括由前端盖1和后端盖2组成的壳体,壳体内设有定子3、转子4、主轴5,主轴5由分别固定在前、后端盖1、2上的前轴承6-1和后轴承6-2支承,主轴5的前部通过前端盖1的轴孔伸出。前、后端盖1、2之间通过法兰结构连接,后端盖2的前部套在前端盖1的后部形成第一结合面,第一结合面的长度l1至少是12.5㎜,主轴5与前端盖1的轴孔之间形成第二结合面,第二结合面的长度l2至少是12.5㎜,后端盖2的周面上具有凸柱2-1,凸柱2-1上设有电缆孔2-1-1,电缆孔2-1-1内设有起隔爆作用的电缆引入组件7,电缆8通过电缆引入组件7伸入壳体内。

所述电缆引入组件7包括密封圈7-1、垫圈7-2、引入套7-3、压板7-4和螺母7-5,密封圈7-1和垫圈7-2与电缆8紧配合,引入套7-3螺纹连接在电缆孔2-1-1中,引入套7-3通过垫圈7-2压紧密封圈7-1,密封圈7-1变形使电缆8周围无缝隙。所述主轴5上且处于前轴承6-1的前侧设有波形垫圈10和前调整垫圈11-1,主轴5上且处于后轴承的后侧设有后调整垫圈11-2。所述主轴5上处于前端盖1的前侧设有甩水圈9。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矿井救生舱风机用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包括由前端盖和后端盖组成的壳体,壳体内设有定子、转子、主轴,主轴由固定在前、后端盖上的轴承支承,主轴的前部通过前端盖的轴孔伸出,所述前、后端盖之间通过法兰结构连接,且后端盖的前部套在前端盖的后部形成第一结合面,第一结合面的长度至少是12.5㎜,主轴与前端盖的轴孔之间形成第二结合面,第二结合面的长度至少是12.5㎜,后端盖的周面上具有凸柱,凸柱上设有电缆孔,电缆孔内设有电缆引入组件,电缆通过电缆引入组件伸入壳体内。本发明设置符合隔爆要求的结合面,在电缆孔中设有起隔爆作用的电缆引入组件,由于具有隔爆措施,能适宜矿井救生舱风机上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姚恒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通曼淇威电气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7.31
技术公布日:2017.11.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