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端子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36935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一种端子箱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电气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端子箱。



背景技术:

端子箱箱体底部通常开设有供电缆通过的多个通孔,其中部分通孔为预留孔,供将来改造时增加的电缆通过。由于端子箱箱体底部常年与潮湿的电缆沟接触,这使得电缆沟的潮气容易通过电缆与通孔之间的缝隙、或者通过预留孔进入端子箱,使端子箱内部产生凝露,降低端子箱内电气元件的绝缘性能和寿命。

现有技术中,为了防止电缆沟的潮气通过电缆与通孔之间的缝隙、或者通过预留孔进入端子箱,会在端子箱的整个底部敷设封堵材料,以尽可能严密地对电缆与通孔间的缝隙和预留孔进行封堵。

然而,封堵后,封堵材料会在端子箱体底部形成一个坚固的整体,并且,封堵材料是一次性的,敲掉后不可再利用。而对端子箱进行改造增加电缆时,为了疏通预留孔,又不得不整体敲掉封堵材料,无这疑造成了封堵材料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端子箱,以解决对端子箱进行改造增加电缆时,必须整体敲掉封堵材料,造成封堵材料浪费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端子箱,包括:上箱体和下箱体;

所述上箱体的底部开设有多个通孔,其中,所述多个通孔中包括至少一个预留孔,所述预留孔中穿设有能够密封所述预留孔的密封件;

所述密封件的上端面高于第一封堵结构的上表面;和/或,所述密封件的下端面低于第二封堵结构的下表面;其中,所述第一封堵结构,是在除所述预留孔之外的通孔中穿设电缆后,敷设在所述上箱体的底部内表面的封堵材料形成的结构;所述第二封堵结构,是在除所述预留孔之外的通孔中穿设电缆后,敷设在所述上箱体的底部外表面的封堵材料形成的结构;

所述下箱体的底部与电缆沟连通,所述下箱体的侧壁顶部设置有通风管道;所述通风管道的管口朝下。

可选地,所述密封件为至少一个端口封闭的密封管件。

可选地,所述密封管件的上端口封闭,并且所述密封管件内填充有防火堵料。

可选地,所述密封件由阻燃聚氯乙烯pvc制成。

可选地,当所述预留孔为圆形孔时,所述密封件与所述上箱体的底部通过螺纹连接。

可选地,所述通风管道包括:通风管本体和开设有通风网孔的端头;

所述通风管本体的一端固设在所述下箱体的侧壁顶部,并与所述下箱体连通;所述通风管本体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下箱体外;

所述端头与所述通风管本体的所述另一端可拆卸连接。

可选地,所述端头与所述通风管本体的所述另一端通过螺纹连接。

可选地,所述通风管本体和所述端头均由pvc制成。

可选地,所述下箱体的侧壁顶部共设置有偶数个所述通风管道,所述偶数个通风管道均分、正对设置在所述下箱体上两个相对的侧壁的顶部。

可选地,所述端子箱还包括顶棚,所述顶棚设置在所述上箱体的正上方;

所述顶棚的高度自中间至边缘逐渐降低,并且所述顶棚的覆盖面积大于上箱体的顶部的面积。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端子箱,一方面,由于通过单独穿设的密封件封堵预留孔,并且穿设后的密封件的上端面高于第一封堵结构的上表面,和/或,穿设后的密封件的下端面低于第二封堵结构的下表面,这使得后续对端子箱进行改造增加电缆时,只需去除预留孔内的密封件,而无需敲掉第一封堵结构和/或第二封堵结构,因此,避免了封堵材料的浪费。另一方面,由于在电缆沟与上箱体之间增设了与电缆沟连通的下箱体,并且下箱体的侧壁顶部设置有与下箱体连通的通风管道,这使得电缆沟内的潮气能够率先通过设置在下箱体侧壁顶部的通风管道排除,而不会进入上箱体,从而能够很好地防止上箱体内产生凝露。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端子箱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风管道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风管道的又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风管道的端头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端子箱的又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端子箱的又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端子箱的又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至图6中各个部件名称与相应附图标记间的对应关系为:

101上箱体;101-1上箱体的底部;101-2通孔;101-3预留孔;

102下箱体;

103顶棚;

104密封件;

105通风管道;105-1通风管本体;105-2端头;105-3通风网孔;

106地面;

107第一封堵结构;

108电缆;

109第二封堵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对端子箱进行改造增加电缆时,必须整体敲掉封堵材料,造成封堵材料浪费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端子箱。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述及的箱体的底部的内表面和外表面,是相对于整个箱体而言的,箱体的底部中,位于箱体内的一面可以被称为内表面,相应的,位于箱体外的一面可以被称为外表面。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端子箱,包括:上箱体和下箱体。

其中,上箱体的底部开设有多个通孔,这多个通孔中包括至少一个预留孔,每一预留孔中穿设有能够密封该预留孔的密封件。

在实际应用中,电缆接线端设置在上箱体中。

上箱体密封件的上端面高于第一封堵结构的上表面;和/或,所述密封件的下端面低于第二封堵结构的下表面;其中,所述第一封堵结构,是在除所述预留孔之外的通孔中穿设电缆后,敷设在所述上箱体的底部内表面的封堵材料形成的结构;所述第二封堵结构,是在除所述预留孔之外的通孔中穿设电缆后,敷设在所述上箱体的底部外表面的封堵材料形成的结构。

具体而言,当在除预留孔之外的通孔中穿设电缆后,仅在所述上箱体的底部的内表面敷设封堵材料,也即仅设置上述第一封堵结构时,上述密封件的上端面高于第一封堵结构的上表面。当在除预留孔之外的通孔中穿设电缆后,仅在所述上箱体的底部的外表面敷设封堵材料,也即仅设置上述第二封堵结构时,上述密封件的下端面低于第二封堵结构的下表面。当在除预留孔之外的通孔中穿设电缆后,为了提升端子箱的密封性能,同时在所述上箱体底部的内表面和外表面敷设封堵材料,也即同时设置第一封堵结构和第二封堵结构时,不仅上述密封件的上端面高于第一封堵结构的上表面,而且上述密封件的下端面低于第二封堵结构的下表面。

其中,下箱体的底部与电缆沟连通,所述下箱体的侧壁顶部设置有通风管道;并且所述通风管道的管口朝下。

不难看出,一方面,由于通过单独穿设的密封件封堵预留孔,并且穿设后的密封件的上端面高于第一封堵结构的上表面,和/或,穿设后的密封件的下端面低于第二封堵结构的下表面,这使得后续对端子箱进行改造增加电缆时,只需去除预留孔内的密封件,而无需敲掉第一封堵结构和/或第二封堵结构,因此,避免了封堵材料的浪费。

另一方面,由于在电缆沟与上箱体之间增设了与电缆沟连通的下箱体,并且下箱体的侧壁顶部设置有与下箱体连通的通风管道,这使得电缆沟内的潮气能够率先通过设置在下箱体侧壁顶部的通风管道排除,而不会进入上箱体,从而能够很好地防止上箱体内产生凝露。

此外,由于通风管道设置在下箱体侧壁的顶部,并且管口朝下,因此,还可以防止雨水和地面积水经由通风管道进入电缆沟,避免电缆沟出现二次潮湿的情况。

通常情况下,可以将通风管道105的管口距地面106的距离设置在10~30cm之间,以防止地面的积水经由通风管道灌入电缆沟,避免电缆沟出现二次潮湿的情况。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端子箱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一种端子箱,包括:上箱体101和下箱体102。

在图1中,上箱体101的底部101-1开设有多个通孔101-2,这多个通孔101-2中包括至少一个预留孔101-3,每一预留孔101-3中穿设有能够密封该预留孔的密封件104。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中,仅示例性的画出了两个通孔101-2,其中一个为预留孔101-3。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在实际应用中,通孔101-2的数量和预留孔101-3的数量均可以灵活设置。

密封件104的上端面高于上箱体101的底部101-2的内表面,密封件104的下端面低于上箱体101的底部101-2的外表面。

具体来说,上述密封件104可以为至少一个端口封闭的密封管件,以减轻密封件104的重量。

在此基础上,为了防止电缆沟着火时,火势率先烧坏密封管件蔓延至端子箱内,密封管件的上端口封闭,并且所述密封管件内填充有防火堵料。其中,防火堵料可以为常规的防火堵料。

上述密封件104可以由金属材料制成,也可以由其它材料制成。由于聚氯乙烯(polyvinylchloride,pvc)相比于金属材料,质量较轻,而且具有良好的强度和机加工性能,因此,优选的,上述密封件104由阻燃pvc制成。

进一步地,为了防止电缆沟着火时,火势率先烧坏密封件104蔓延至上箱体101内,上述密封件104可以由阻燃pvc材料制成,以增加上述密封件104的耐火性能。

通常情况下,预留孔101-3为圆形孔,因此,上述密封件104可以通过螺纹与上箱体101的底部101-1连接,具体可以在预留孔101-3内加工内螺纹,在密封件104上加工外螺纹,以使密封件104通过螺纹与上箱体101的底部101-1连接。这种连接方式不仅拆卸方便,使预留孔101-3的疏通工作变得简单易行,而且密封性好,可以起到防止电缆沟内的潮气通过预留孔101-3进入上箱体101内的作用。

当然,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将上述密封件104与上箱体101的底部101-1进行连接,并实现密封预留孔101-3的目的。

例如,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当密封件104与上箱体101的底部101-1一样,均由金属材料制成时,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将密封件104与上箱体101的底部101-1进行连接,焊缝可以位于上箱体101的底部101-1的外表面(没有敷设封堵材料)。在后续对端子箱进行改造增加电缆时,可以通过切割焊缝,将密封件104与上箱体101的底部101-1进行分离。之后,适当地向上或下向对密封件104进行敲击,即可以达到去除密封件104、疏通预留孔101-3的目的。

再如,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当密封件104由pvc制成时,可以通过胶粘的方式将密封件104与上箱体101的底部101-1进行连接。在后续对端子箱进行改造增加电缆时,可以使用溶胶剂溶解用于粘附密封件104与上箱体101的底部101-1的胶,去除密封件104与上箱体的底部101-1之间的粘附力。之后,适当地向上或下向对密封件104进行敲击,即可以达到去除密封件104、疏通预留孔101-3的目的。

不难理解,由于在预留孔101-3中单独穿设了密封件104,这使得后续对端子箱进行改造增加电缆时,只需去除预留孔101-3内的密封件104,而无需敲掉敷设在上箱体101的底部101-1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的封堵材料,因此,避免了封堵材料的浪费。封堵材料的具体敷设结构将在下文中详细描述。

此外,在图1中,下箱体102的底部与电缆沟连通,下箱体102的侧壁顶部设置有通风管道105,并且通风管道105的管口朝下。

在图1中106表示地面,电缆沟位于地面106的下方。

在图1的基础上,请继续参考图2a和图2b,图2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风管道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风管道的又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a和图2b所示,通风管道105包括:通风管本体105-1和开设有通风网孔的端头105-2。

再结合图1可知,通风管本体105-1的一端固设在下箱体102的侧壁顶部,并与下箱体102连通;通风管本体105-1的另一端延伸至下箱体102外,与大气连通。端头105-2与通风管本体105-1上、延伸至下箱体102外的一端可拆卸连接,也即与通风管本体105-1的所述另一端可拆卸连接。

具体来说,端头105-2与通风管本体105-1的另一端通过螺纹连接。

具体的,在图2a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中,通风管本体105-1和端头105-2的轴线均斜向下,从而使通风管道105的管口斜朝下。在图2b所示的实施例中,通风管本体105-1中延伸至大气中的一端和端头105-2的轴线竖直向下,从而使通风管道105的管口完全朝下。

再如图3所示,端头105-2上开设有通风网孔105-3。

在实际应用中,通风管本体105-1及端头105-2可以由金属材料制成,也可以由耐腐蚀性能较好的pvc材料制成。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在电缆沟与上箱体101之间增设了与电缆沟连通的下箱体102,并且下箱体102的侧壁顶部设置有与下箱体102连通的通风管道105,这使得电缆沟内的潮气能够率先通过设置在下箱体102侧壁顶部的通风管道105排至大气中,而不会进入上箱体101内,从而能够很好地防止上箱体101内产生凝露。

此外,由于通风管道105设置在下箱体102侧壁的顶部,并且管口朝下,因此,还可以防止雨水和地面积水经由通风管道105进入电缆沟,避免电缆沟出现二次潮湿的情况。

再有,由于端头105-2与通风管本体105-1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这使得通风管道105的可维护性增强。因为,在通风管道105的使用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增长,端头105-2上的通风网孔105-3会被尘土等物堵塞,如不及时更换或清理,会影响通风效果。而当端头105-2与通风管本体105-1可拆卸连接时,端子箱运维人员可以很容易地、定期或不定期地将端头105-2拆卸下来,对堵塞物进行清理,或者更换通风效果更好的新端头,保证了通风管道105的通风效果。

并且,端头105-2与通风管本体105-1的这种可拆卸连接方式,还可以使端子箱运维人员根据地域环境的不同,通过灵活选用不同大小的通风网孔105-3的端头105-2,而不是通过更换或重新设计端子箱,实现与外界环境相适应的通风效果,降低了生产、维护成本。

例如,在风沙较大、干燥的北方地区,可以选择安装通风网孔105-3较小的端头105-2,一方面以防止尺寸较大的异物进入电缆沟,另一方面以保证良好的通风效果;而在风沙较小、湿润的南方地区,可以选用通风网孔105-3较大的端头105-2,以增强通风效果。

就算是在同一地区,也可以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及时更换不同大小的通风网孔105-3的端头105-2,时刻保证与外界环境相适应的通风效果。

进一步地,下箱体102的侧壁顶部可以设置偶数个通风管道105,并且这偶数个通风管道105均分、正对设置在下箱体102上两个相对的侧壁的顶部,以增强空气的对流,从而增强下箱体102的通风除湿效果,使得电缆沟内的潮气能够最大限度地排除。

具体的,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可以在下箱体102的左、右两个侧壁的顶部均分、正对设置相应数量的通风管道105。也可以在下箱体102的前、后两个侧壁的顶部均分、正对设置相应数量的通风管道105。当然,还可以同时在下箱体102的左、右两个侧壁的顶部均分、正对设置相应数量的通风管道105,并在下箱体102的前、后两个侧壁的顶部均分、正对设置相应数量的通风管道105。这都是合理可行的。

再有,上述通风管道105的均分设置也不是必须的,在实际应用中,可以不均分设置,例如在下箱体102的左侧壁顶部设置2个通风管道105,而在下箱体102的右侧壁顶部设置3个通风管道105,只要能够增强空气的对流即可。

请参阅图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端子箱的又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4所示,一种端子箱,包括:上箱体101和下箱体102。

在图4中,上箱体101的底部101-1开设有多个通孔101-2,这多个通孔101-2中包括至少一个预留孔101-3,每一预留孔101-3中穿设有能够密封该预留孔的密封件104。

上述密封件104的上端面高于第一封堵结构107的上表面。其中,第一封堵结构107,是在除预留孔101-3之外的通孔101-2中穿设电缆108后,敷设在上箱体101的底部101-1内表面的封堵材料形成的结构。

图4所示的一种端子箱,由于在预留孔101-3中单独穿设了密封件104,这使得后续对端子箱进行改造增加电缆时,只需去除预留孔101-3内的密封件104,而无需敲掉敷设在上箱体101的底部101-1内表面的第一封堵结构107,因此,避免了封堵材料的浪费。

在图4中,下箱体102的底部与电缆沟连通,下箱体102的侧壁顶部设置有通风管道105,并且通风管道105的管口朝下。

其中,通风管道105具体可以包括:通风管本体105-1和开设有通风网孔的端头105-2。

并且,通风管本体105-1的一端固设在下箱体102的侧壁顶部,并与下箱体102连通;通风管本体105-1的另一端延伸至下箱体102外,与大气连通。端头105-2与通风管本体105-1上、延伸至下箱体102外的一端可拆卸连接,也即与所述另一端可拆卸连接。

图4所示的一种端子箱,由于在电缆沟与上箱体101之间增设了与电缆沟连通的下箱体102,并且下箱体102的侧壁顶部设置有与下箱体102连通的通风管道105,这使得电缆沟内的潮气能够率先通过设置在下箱体102侧壁顶部的通风管道105排至大气中,而不会进入上箱体101内,从而能够很好地防止上箱体101内产生凝露。

请参阅图5,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端子箱的又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5所示,一种端子箱,包括:上箱体101和下箱体102。

在图5中,上箱体101的底部101-1开设有多个通孔101-2,这多个通孔101-2中包括至少一个预留孔101-3,每一预留孔101-3中穿设有能够密封该预留孔的密封件104。

上述密封件104的下端面低于第二封堵结构109的下表面。其中,第二封堵结构109,是在除预留孔101-3之外的通孔101-2中穿设电缆108后,敷设在上箱体101的底部101-1外表面的封堵材料形成的结构。

图5所示的端子箱,由于在预留孔101-3中单独穿设了密封件104,这使得后续对端子箱进行改造增加电缆时,只需去除预留孔101-3内的密封件104,而无需敲掉敷设在上箱体101的底部101-1外表面的第二封堵结构109,因此,避免了封堵材料的浪费。

在图5中,下箱体102的底部与电缆沟连通,下箱体102的侧壁顶部设置有通风管道105,并且通风管道105的管口朝下。

其中,通风管道105具体可以包括:通风管本体105-1和开设有通风网孔的端头105-2。

并且,通风管本体105-1的一端固设在下箱体102的侧壁顶部,并与下箱体102连通;通风管本体105-1的另一端延伸至下箱体102外,与大气连通。端头105-2与通风管本体105-1上、延伸至下箱体102外的一端可拆卸连接,也即与所述另一端可拆卸连接。

图5所示的一种端子箱,由于在电缆沟与上箱体101之间增设了与电缆沟连通的下箱体102,并且下箱体102的侧壁顶部设置有与下箱体102连通的通风管道105,这使得电缆沟内的潮气能够率先通过设置在下箱体102侧壁顶部的通风管道105排至大气中,而不会进入上箱体101内,从而能够很好地防止上箱体101内产生凝露。

请参阅图6,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端子箱的又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6所示,一种端子箱,包括:上箱体101和下箱体102。

在图6中,上箱体101的底部101-1开设有多个通孔101-2,这多个通孔101-2中包括至少一个预留孔101-3,每一预留孔101-3中穿设有能够密封该预留孔的密封件104。

上述密封件104的上端面高于第一封堵结构107的上表面,并且上述密封件104的下端面低于第二封堵结构109的下表面。其中,第一封堵结构107,是在除预留孔101-3之外的通孔101-2中穿设电缆108后,敷设在上箱体101的底部101-1内表面的封堵材料形成的结构;第二封堵结构109,是在除预留孔101-3之外的通孔101-2中穿设电缆108后,敷设在上箱体101的底部101-1外表面的封堵材料形成的结构。

图6所示的端子箱,由于在预留孔101-3中单独穿设了密封件104,这使得后续对端子箱进行改造增加电缆时,只需去除预留孔101-3内的密封件104,而无需敲掉敷设在上箱体101的底部101-1内表面的第一封堵结构107,也不需要敲掉敷设在上箱体101的底部101-1外表面的第二封堵结构109,因此,避免了封堵材料的浪费。

在图6中,下箱体102的底部与电缆沟连通,下箱体102的侧壁顶部设置有通风管道105,并且通风管道105的管口朝下。

其中,通风管道105具体可以包括:通风管本体105-1和开设有通风网孔的端头105-2。

并且,通风管本体105-1的一端固设在下箱体102的侧壁顶部,并与下箱体102连通;通风管本体105-1的另一端延伸至下箱体102外,与大气连通。端头105-2与通风管本体105-1上、延伸至下箱体102外的一端可拆卸连接,也即与所述另一端可拆卸连接。

图6所示的一种端子箱,由于在电缆沟与上箱体101之间增设了与电缆沟连通的下箱体102,并且下箱体102的侧壁顶部设置有与下箱体102连通的通风管道105,这使得电缆沟内的潮气能够率先通过设置在下箱体102侧壁顶部的通风管道105排至大气中,而不会进入上箱体101内,从而能够很好地防止上箱体101内产生凝露。

此外,图1、图4、图5和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端子箱,还可以包括:顶棚103。

上述顶棚103设置在上箱体101的正上方,上述顶棚103的高度自中间至边缘逐渐降低,以防止雨水积存。

并且,上述顶棚103的覆盖面积大于上箱体101的顶部的面积,起到为上箱体101和下箱体102遮雨的作用,以防止上箱体101和下箱体102因雨水的浸泡而锈蚀。

具体如图1、图4、图5和图6所示,上述顶棚103的呈拱形。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图4、图5和图6中,附图标记106表示地面,地面之下可以是电缆沟。

还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个实施例的重点在说明各自的不同之处,相关之处可以相互参见。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