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压器套管引线拆接专用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25456发布日期:2018-06-19 06:23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力系统的操作工具,尤其涉及一种变压器套管引线拆接专用工具。



背景技术:

在变压器例行试验时,直流电阻、绕组变形、介损测试等试验项目需要拆除变压器引线,在拆除引线时,我们经常发现有螺栓锈蚀,因为引线与套管导电杆连接部分较小,位置又高,着力点不好掌握,需要两名工作人员利用扳手等现有工具难以拆除和恢复,或者采用绝缘斗臂车,需要车辆支撑调试时间,导致变压器停电时间延长,从而延长用户停电时间,而变压器的这些例行试验项目对正确评价变压器状态又至关重要,因此急需拆除引线的专用工具。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出一种变压器套管引线拆接专用工具,采用可充电蓄电池作为电机电源,变压器套管引线拆接专用工具为手持式,现场携带方便,操作便捷,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对原始传统的普通的操作工具进行改进、优化,实现单人操作和缩短拆接时间。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变压器套管引线拆接专用工具1,包括直流电机系统2、增力系统3、传动轴4、套筒A5、套筒B6、手柄7、蓄电池8、反向退丝9、电机电源开关10以及正、反转切换开关11,所述蓄电池8设置在直流电机系统内,所述直流电机系统与增力系统相连接,所述增力系统远离的直流电机系统一侧连接传动轴的输入端,所述传动轴的输出端连接套筒A,所述手柄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增力系统的侧壁另一端通过反向退丝连接有套筒B,所述套筒A和套筒B呈间隔一定距离的相对设置且中心线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所述电机电源开关10以及正、反转切换开关11均设置在手柄上。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如下:拆卸螺丝时,将套筒A套进螺栓,套筒B套进螺帽,套筒B可上下活动,打开电机电源,将正、反转切换开关切至反转位置,直流电机系统电机转动带动增力系统,增力后通过传动轴将旋转力传至套筒A,使螺丝松动,而反向退丝使套筒B带动螺帽下降,脱离螺杆;安装螺丝时操作顺序相同,只需将正、反转切换开关切至正转位置。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本发明变压器套管引线拆接专用工具采用可充电蓄电池作为电机电源,内置直流电源,环保、无线,使用方便,变压器套管引线拆接专用工具作为手持式工具,轻便易操作,手柄上有电源开关、正、反转切换开关,能实现电机正反转功能,套筒A、套筒B配套使用,根据螺栓、螺帽大小选择,增力系统根据受力大小可选择不同增力。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变压器套管引线拆接专用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专用工具1、包括直流电机系统2、增力系统3、传动轴4、套筒A5、套筒B6、手柄7、蓄电池8、反向退丝9、电机电源开关10、正、反转切换开关1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出的一种变压器套管引线拆接专用工具1,包括直流电机系统2、增力系统3、传动轴4、套筒A5、套筒B6、手柄7、蓄电池8、反向退丝9、电机电源开关10以及正、反转切换开关11,所述蓄电池8设置在直流电机系统内,所述直流电机系统与增力系统相连接,所述增力系统远离的直流电机系统一侧连接传动轴的输入端,所述传动轴的输出端连接套筒A,所述手柄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增力系统的侧壁另一端通过反向退丝连接有套筒B,所述套筒A和套筒B呈间隔一定距离的相对设置且中心线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所述电机电源开关10以及正、反转切换开关11均设置在手柄上。

下面结合图1对该操作工具的制作过程、工作原理以及使用过程描述如下,如图1所示,该本发明拆卸螺丝时,将套筒A套进螺栓,套筒B套进螺帽,套筒B可上下活动,打开电机电源,将正、反转切换开关切至反转位置,直流电机系统电机转动带动增力系统,增力后通过传动轴将旋转力传至套筒A,使螺丝松动,而反向退丝使套筒B带动螺帽下降,脱离螺杆;安装螺丝时操作顺序相同,只需将正、反转切换开关切至正转位置。

本发明变压器套管引线拆接专用工具采用可充电蓄电池作为电机电源,内置直流电源,环保、无线,使用方便,变压器套管引线拆接专用工具作为手持式工具,轻便易操作,手柄上有电源开关、正、反转切换开关,能实现电机正反转功能,套筒A、套筒B配套使用,根据螺栓、螺帽大小选择,增力系统根据受力大小可选择不同增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