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槽分区隔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50479阅读:1440来源:国知局
一种线槽分区隔板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领域属于槽内线缆分区领域,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槽分区隔板。



背景技术: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在多专业共用线槽的情况下,槽内线缆布放要求不一致,较为凌乱,线缆敷设完成后无法分清电缆归属,从而检修不便。而对线缆在线槽中的敷设工艺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线缆敷设美观,更重要的是清楚线缆路径,易于巡检,在线缆出现问题需要更换时能够及时的实施,尽可能减少缆线更换时间,避免更大的经济损失。

现有的隔板都是通过焊接固定在拖线板上形成整体,无法现场调整宽度,以及切割过程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线槽分区隔板和线槽整体焊接而无法实现现场调解宽度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槽分区隔板,可现场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宽度调节。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槽分区隔板,包括竖直隔板,还包括水平固定连接板,所述竖直隔板高度不大于线槽厚度,且所述水平固定连接板的宽度不小于单圆头螺栓头直径,所述竖直隔板和水平固定连接板为一整体结构,所述水平固定连接板用于与线槽连接。

优选的是,对所述水平固定连接板的自由边进行到圆角处理,使其呈光滑圆角避免边缘尖锐、损伤线缆。

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水平固定连接板上设有多个孔,这些孔沿着所述水平固定连接板长度方向呈一列排列,以便通过这些孔将所述线槽分区隔板与线槽固定在一起。

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水平固定连接板上设有两列沿着所述水平固定连接板长度排列的所述孔。

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竖直隔板的自由边也进行倒圆角处理,使其呈光滑圆角,避免在离线过程中隔板与电缆接触对电缆造成损伤。

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靠近所述水平固定连接板的自由边的所述孔到所述水平固定连接板的自由边的距离不小于用于固定的螺栓的半径。

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螺栓固定后,靠近所述水平固定连接板的自由边的螺栓边缘距离所述水平固定连接板的自由边1-5mm。

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靠近所述水平固定连接板和所述竖直板的交界线交界线的所述孔到所述交界线的距离不小于用于固定的螺栓的半径。

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螺栓固定后,靠近所述交界线的螺栓边缘距离所述交界线1-5mm。

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对所述孔进行抛光处理,避免因为固定螺栓松动时,电缆意外与孔接触而造成损伤。

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每一列的相邻所述孔之间间隔30-50cm。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线槽分区隔板可现场根据实际情况与线槽进行组装,可实现根据实际情况对线槽宽度进行调节,避免了与线槽整体焊接而不能实现线槽宽度调节的问题,既起到屏蔽作用,又可分清路径,有利于各专业/机柜的理线;且所述线槽分区隔板可在工厂批量生产,不需要增加焊接及补漆等复杂工序,极大提高了线槽安装与分区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按照本实用新型的线槽分区隔板的一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线槽分区隔板的俯视图。

图3是图1所述线槽分区隔板的A-A剖面图。

图4是按照本实用新型的线槽分区隔板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各标号的含义如下:1:竖直隔板;2:水平固定连接板;3:孔;4:水平固定连接板的自由边;5:交界线;6:竖直隔板的自由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加清楚、正确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进行说明。

实施例1

一种线槽分区隔板,如图1-3所示,包括竖直隔板1和水平固定连接板2,竖直隔板1高度不大于线槽厚度,且水平固定连接板2的宽度不小于单圆头螺栓头直径,竖直隔板1和水平固定连接板2为一整体结构,所述水平固定连接板用于与线槽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整体结构是通过将一块材料进行折弯90°处理得到。隔板的折弯可在工厂内批量生产,在现场仅需打孔、切断、组装等处理,不需要增加焊接及补漆等复杂工序,极大提高了线槽安装与分区的灵活性。

本实施例中,对水平固定连接板2的自由边5和竖直隔板1的自由边6均进行到圆角处理,使其呈光滑圆角,这样可以避免水平固定连接板2的自由边5边缘尖锐、损伤线缆,也避免竖直隔板1的自由边6边缘尖锐,从而避免了在离线过程中竖直隔板1的自由边6与电缆接触对电缆造成损伤。

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水平固定连接板2上设有多个孔,这些孔沿着水平固定连接板2长度方向呈一列排列,通过这些孔能将所述线槽分区隔板与线槽固定在一起。因此,相对应地,线槽上也设有孔,而线槽上的这些孔可以是预先设置好的,也可以在现场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打孔。如果线槽上的孔是预先设置好的,那么线槽上的孔可以有规律地进行布置,以便组装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性安装;这种情况下,优选地对线槽上的孔边缘进行抛光处理,同时,在线槽上的孔中填充封闭物,避免因线槽上的这些孔空余时对线缆造成损伤。

本实施例中,靠近水平固定连接板2的自由边4的孔3到水平固定连接板2的自由边4的距离不小于用于固定的螺栓的半径。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螺栓固定后,靠近水平固定连接板2的自由边4的螺栓边缘距离水平固定连接板2的自由边3mm。

本实施例中,靠近水平固定连接板2和竖直板1的交界线5的孔3到交界线5的距离不小于用于固定的螺栓的半径。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螺栓固定后,靠近交界线5的螺栓边缘距离交界线5为3mm。

本实施例中,对孔3也进行抛光处理,避免因为固定螺栓松动时,电缆意外与孔接触而造成损伤。

本实施例中,每一列的相邻所述孔之间间隔30cm。

实施例2

一种线槽分区隔板,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水平固定连接板上设有两列沿着所述水平固定连接板长度排列的所述孔。这种情况下,水平固定连接板2的宽度比实施例1要大,以满足相应的尺寸要求。

实施例3.1

一种线槽分区隔板,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螺栓固定后,靠近水平固定连接板2的自由边4的螺栓边缘距离水平固定连接板2的自由边1mm。

实施例3.2

一种线槽分区隔板,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螺栓固定后,靠近水平固定连接板2的自由边4的螺栓边缘距离水平固定连接板2的自由边2mm。

实施例3.3

一种线槽分区隔板,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螺栓固定后,靠近水平固定连接板2的自由边4的螺栓边缘距离水平固定连接板2的自由边4mm。

实施例3.4

一种线槽分区隔板,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螺栓固定后,靠近水平固定连接板2的自由边4的螺栓边缘距离水平固定连接板2的自由边5mm。

实施例4.1

一种线槽分区隔板,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螺栓固定后,靠近交界线5的螺栓边缘距离交界线5为1mm。

实施例4.2

一种线槽分区隔板,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螺栓固定后,靠近交界线5的螺栓边缘距离交界线5为2mm。

实施例4.3

一种线槽分区隔板,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螺栓固定后,靠近交界线5的螺栓边缘距离交界线5为4mm。

实施例4.4

一种线槽分区隔板,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螺栓固定后,靠近交界线5的螺栓边缘距离交界线5为5mm。

实施例5.1

一种线槽分区隔板,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每一列的相邻所述孔之间间隔40cm。

实施例5.2

一种线槽分区隔板,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每一列的相邻所述孔之间间隔50cm。

实施例5.3

一种线槽分区隔板,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每一列的相邻所述孔之间间隔35cm。

实施例5.4

一种线槽分区隔板,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每一列的相邻所述孔之间间隔45cm。

实施例6

一种线槽分区隔板,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竖直隔板1和水平固定连接板2在工厂通过焊接连接成一体,并且为了防止该焊接对线缆造成损伤,对该焊接进行抛光处理。进一步地,还可以在该焊接与电缆接触的地方包覆隔层,如棉布、海绵等,进一步防止对电缆造成损伤等。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