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智能控制配电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79047阅读:456来源:国知局
温度智能控制配电箱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电气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温度智能控制配电箱。



背景技术:

配电箱也称配电柜,用于将上一级配电设备中某一电路的电能分配给就近的负荷,并对负荷提供保护、监视和控制。

配电箱工作时,电器元件会发热会导致箱内温度升高,造成开关柜内元器件老化或损坏,所以配电箱一般都开设散热孔,并配有散热风扇,利用空气流动达到散热目的。在此过程中,箱外的灰尘、昆虫等杂物会沿散热孔进入配电柜,对元器件构成影响、甚至造成事故。常见的解决方案是在散热孔后方再设置一层防尘纱,但长时间工作后,灰尘会吸附到防尘纱上堵住纱孔,减小散热孔空气流通面积,降低配电箱的散热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减小灰尘对配电箱散热性能的影响,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温度智能控制配电箱。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温度智能控制配电箱,包括箱体,箱体侧壁下部设散热进风口,箱体顶部设散热出风口,散热出风口处安装有风机,所述散热进风口在箱体的内侧设除尘仓,所述除尘仓设入口与出口,所述入口与散热进风口连通,所述出口上覆盖有防尘纱、且与箱体内部连通;所述除尘仓内安装有风扇。

所述风扇的风向与箱体内空气流动方向相反。

所述箱体上设有可向外打开的散热门,所述散热进风口、除尘仓均安装在散热门上。

所述防尘纱可拆卸。

所述防尘纱为纯棉材质。

所述风机为变频风机、且配有变频器,所述箱体内设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变频器电连接。

所述箱体内设有防凝露装置。

所述散热进风口为百叶窗结构,所述散热出风口为同心圆环孔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防尘纱前方设风扇,风扇与空气摩擦过程中会产生静电,再者风扇接电源后本身也带有电荷,因此风扇的扇叶会主动吸附空气中的灰尘,能避免灰尘堵住防尘纱,保证箱体良好的散热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A-A向示意图。

箱体1、散热进风口2、散热出风口3、风机4、除尘仓5、防尘纱6、风扇7、散热门8、温度传感器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一种温度智能控制配电箱,包括箱体1,箱体1侧壁下部设散热进风口2,箱体1顶部设散热出风口3,散热出风口3处安装有风机4,所述散热进风口2在箱体1的内侧设除尘仓5,所述除尘仓5设入口与出口,所述入口与散热进风口2连通,所述出口上覆盖有防尘纱6、且与箱体1内部连通;所述除尘仓5内安装有风扇7。本实施例在防尘纱6前方设风扇7,风扇7与空气摩擦过程中会产生静电,再者风扇7接电源后本身也带有电荷,因此风扇7的扇叶会主动吸附空气中的灰尘,能避免灰尘堵住防尘纱6,保证箱体1良好的散热性能。其中,风扇7的功率原小于风机4的功率,仅仅用于吸附空气中的灰尘,对箱体1内空气的流动影响很小。

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所述风扇7的风向与箱体1内空气流动方向相反。本实施例结构,能增加风扇7与空气的摩擦,增加静电产生的效率,提高风扇7扇叶的吸附能力。

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所述箱体1上设有可向外打开的散热门8,所述散热进风口2、除尘仓5均安装在散热门8上;所述防尘纱6可拆卸。本实施例结构,便于防尘纱6与风扇7的清洗和维护,以长时间保证箱体1散热性能的稳定。

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所述防尘纱6为纯棉材质。纯棉为防静电材料,能有效减少对灰尘的吸附,免灰尘堵住防尘纱6。

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所述风机4为变频风机、且配有变频器,所述箱体1内设温度传感器9,所述温度传感器9与变频器电连接。本实施例利用温度传感器9即时检测温度,并将信号输送给变频器,进而控制风机4流量,实现智能调温散热,使箱体1保持在稳定的温度范围之内,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其中,温度传感器9可安装在箱体1中发热量最大的电气元件附近。

实施例中,所述箱体1内设有防凝露装置。防凝露装置安装在配电柜内部,通过局部制造凝露条件使柜内潮湿空气凝露成水并直接排除柜外的装置,可快速有效地降低电气柜内空气湿度及抑制凝露现象的产生,确保配电柜的高安全防护等级。本实施例优选集控式顶置除湿系统,具有较好的性价比。

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所述散热进风口2为百叶窗结构,所述散热出风口3为同心圆环孔结构。本实施例选用配电箱中最典型的进风和出风结构,前者具有一定的防水防尘效果,后者能明显减小风机4的噪音。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例。而这些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