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电站电力输出路径切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39398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伏电站电力输出路径切换器,该切换器通过自动切换输出路径,来实现电网停电状态时的光伏电站所发出电力的存储或转为非并网输出,以避免光伏电站在电网停电后依旧对电网输电所造成的电力浪费。该光伏电站电力输出路径切换装置,可广泛应用于各类太阳能电站,尤其是以屋顶电站为主的分布式光伏电站。



背景技术:

光伏发电已经成为我国目前新能源电力的主要来源之一。2016年,我国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超过了30GW。这其中分布式光伏发电发展迅猛,在我国北方和西部地区,随处可见。

在光伏电站的使用过程中,间或遇到电网断电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现在的光伏电站因为其逆变控制方式的不同,会出现两种可能的情况:第一,光伏电站依然在发电,所产生电力依旧在向着电网输送;第二,逆变控制器会将电池板输出路径的正负极断开,光伏电站停止发电。

上述第一种情况,弊端有三:第一,会造成电力资源的浪费;第二,光伏电站所发电力,可能对电网检修人员造成伤害;第三,造成光伏电站各组件的损耗。

上述第二种情况的主要弊端,是光伏电站的闲置,导致的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光伏电站控制设备存在的上述弊端,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的最终表现形式,为一种光伏电站电力输出路径切换器。在电网停电后自动将并网模式转变成离网模式,光伏电站的供电对象从电网变成了蓄电或耗电装置,有效避免了光伏电站闲置或组件空转造成的浪费,同时避免了光伏电站所发电力对电网检修人员可能造成的伤害。

该切换器包括电磁铁、弹性钢片、球接装置、线路等组成部分(附图1)。

电磁铁由铁芯1和线圈2两部分构成。为了确保电磁铁的磁性随线圈中的电流消失而消失,因此电磁铁的铁芯,需要采用消磁较快的的软铁或硅钢材料来制做。为了增强电磁铁的磁力,线圈的材质,尽量选择电阻较小的金属材质。

电磁铁的线圈,跟电网相连。线圈接头3、线圈接头4,跟电网相连后,形成一个通路。电网有电时,电磁铁产生磁性。电网断电时,电磁铁磁性消失。

弹性钢片10的一端固定,另外一端为非固定端,其正反面上各有两个半球形触点。分别为上左半球形触点7、上右半球形触点8、下左半球形触点13、下右半球形触点14。

四个半球形触点,各自对应着一个半球形槽。上左半球形触点7对应上左半球形槽5、上右半球形触点8对应上右半球形槽6、下左半球形触点13对应下左半球形槽15、下右半球形触点14对应下右半球形槽16。

上左半球形触点7和上右半球形触点8是一个连通体,通过导线9相连。下左半球形触点13和下右半球形触点14是一个连通体,通过导线11相连。上左半球形槽5和上右半球形槽6处于断路状态,下左半球形槽15和下右半球形槽16处于断路状态。

上左半球形触点7和上右半球形触点8之间的导线,跟弹性钢片之间有上部绝缘体0隔离。下左半球形触点13和下右半球形触点14之间的导线,跟弹簧钢片之间有下部绝缘体12隔离。上部绝缘体0、下部绝缘体12的作用,是防止弹性钢片导电。

半球形触点和半球形槽,构成了球接装置。

上左半球形触点7进入上左半球形槽5中、上右半球形触点8进入上右半球形槽6中后,上左半球形槽5和上右半球形槽6形成通路。

下左半球形触点13进入下左半球形槽15中、下右半球形触点14进入下右半球形槽16中后,下左半球形槽15和下右半球形槽16形成通路。

线路的作用,是用于导电。

包括光伏电站并网输出线路17、光伏电站并网输电回路18、光伏电站对蓄电或耗电装置输出线路19、光伏电站对蓄电或耗电装置输电回路20。

光伏电站并网输出线路17,连接着光伏电站和上左半球形槽5,连接着上右半球形槽6和电网。光伏电站并网输电回路18,连接着电网和光伏电站。光伏电站对蓄电或耗电装置输出线路19,连接着光伏电站和下左半球形槽15,连接着下右半球形槽16和蓄电或耗电装置开关22,连接着蓄电或耗电装置开关22和蓄电或耗电装置21。光伏电站对蓄电或耗电装置输电回路20,连接着蓄电或耗电装置21和光伏电站。

光伏电站并网输出线路17和光伏电站并网输电回路18组成的循环电路,跟光伏电站对蓄电或耗电装置输出线路19和光伏电站对蓄电或耗电装置输电回路20组成的循环电路,为并联系统。

附图说明

附图1为该光伏电站电力输出路径切换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0——绝缘体;1——铁芯;2——线圈;3——线圈接头;4——线圈接头;5——上左半球形槽;6——上右半球形槽;7——上左半球形触点;8——上右半球形触点;9——导线; 10——弹性钢片;11——导线;12——绝缘体;13——下左半球形触点;14——下右半球形触点;15——下左半球形槽;16——下右半球形槽;17——光伏电站并网输出线路;18——光伏电站并网输电回路;19——光伏电站对蓄电或耗电装置输出线路;20——光伏电站对蓄电或耗电装置输电回路;21——蓄电或耗电装置;22——蓄电或耗电装置开关;23——电磁铁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附图1,在所述切换器的默认状态下(未安装时),弹性钢片上的下左半球形触点13和下右半球形触点14,分别位于下左半球形槽15和下右半球形槽16之中,蓄电或耗电装置开关22、电磁铁开关23都处于断开状态。

将该切换器连接到光伏电站和电网之间后,接通电磁铁开关23,则电磁铁的线圈接通了电网,铁芯产生磁性,吸引弹性钢片向上运动,上左半球形触点7进入上左半球形槽5中、上右半球形触点8进入上右半球形槽6中,光伏电站输出电力,光伏电站并网输出线路17、光伏电站并网输电回路18之间形成通路,并网发电。再接通蓄电或耗电装置开关22,该路径切换器开始进入使用状态。

电网断电时,铁芯磁性消失,弹性钢片复位,下左半球形触点13复位进入下左半球形槽15、下右半球形触点14复位进入下右半球形槽16之中。光伏电站对蓄电或耗电装置输出线路19、光伏电站对蓄电或耗电装置输电回路20之间形成通路,位于通路上的蓄电或者耗电装置21,开始消耗电能。电网电力恢复后,铁芯再度产生磁性,吸附弹性钢片,光伏电站并网输出线路17、光伏电站并网输电回路18之间形成通路,光伏电站继续并网发电。

上述设计,可以确保该光伏电站路径切换器,在无人值守的状态下,在电网和蓄电或耗电装置之间进行切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