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双玻光伏组件的背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52695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用于双玻光伏组件的背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双玻光伏组件的背轨。



背景技术:

双玻光伏组件是指由两片玻璃和太阳能电池片组成复合层、电池片之间由导线串、并联汇集到引线端所形成的光伏电池组件。

由于双玻光伏组件具有高可靠性,因此其市场需求量持续增长。目前,市场上主流的双玻光伏组件采用的是无边框结构。无边框结构虽然为双玻光伏组件带来了轻质的特性,但与此同时也为双玻光伏组件的安装带来了一定的不便之处。针对于安装上的不便之处,众多组件厂商对无边框双玻光伏组件的安装夹具以及安装方式进行了探索。

目前市场上双玻光伏组件的安装夹具主要有压块式安装和背轨式安装两种。压块式安装是通过边缘固定双玻光伏组件将其安装在支架上的安装方式,这种安装方式目前广泛应用于双玻电站。压块式安装的不足之处在于,由于其本身结构的特殊性以及组件卡进深度的受限,造成在利用该方式安装双玻光伏组件时安装效率以及安装强度都较低。背轨式安装是通过硅胶将导轨粘接在双玻光伏组件的背面、而后将导轨安装在支架上的安装方式。背轨式安装因安装位置的改变,使无边框双玻光伏组件在安装便利上和承载强度上相较于压块式安装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随着IEC(International Electro technical Commission)新标准对双玻光伏组件机械荷载(风压、雪压等)的要求越来越严格,现有的背轨式安装在双玻光伏组件的机械承载强度上也迎来了新的挑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双玻光伏组件的背轨,该背轨包括:

前表面、与所述前表面相对的后表面、与所述前表面和所述后表面的一侧边缘连接的第一侧面、以及与所述前表面和所述后表面的另一侧边缘连接的第二侧面;

所述前表面、所述后表面、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形成空腔;

所述前表面上开设有沿背轨长度方向延伸的开口,该开口从所述前表面的一端开始并在达到所述前表面的另一端之前截止;

所述空腔的深度和宽度、以及所述开口的宽度设置为螺栓从背轨具有所述开口的一端进入后螺栓头部和螺栓杆可以分别在所述空腔内和所述开口中沿背轨长度方向滑动、且所述螺栓头部无法穿过所述开口;

在使用背轨将双玻光伏组件安装在支架上时,所述后表面通过粘合剂与双玻光伏组件的背面进行固定,所述前表面通过从背轨具有所述开口的一端进入的螺栓与支架进行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该背轨中,所述开口的长度等于所述前表面长度的1/2。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该背轨中,所述后表面的面积大于或等于所述前表面的面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方面,该背轨还包括设置在第一侧面的内壁上沿背轨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限位凸起结构、以及设置在第二侧面的内壁上沿背轨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限位凸起结构;所述第一限位凸起结构和所述第二限位凸起结构的设置位置、所述第一限位凸起结构和所述第二限位凸起结构的尺寸被设置为螺栓从背轨具有开口的一端进入后螺栓头部在所述空腔内无法自由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方面,该背轨中,所述第一侧面的内壁与所述第二侧面的内壁之间的距离随着靠近所述前表面而逐渐减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方面,该背轨还包括加强筋,该加强筋包括第一底板、第二底板、第一斜板和第二斜板;所述第一底板与所述后表面的一侧边缘连接,所述第二底板与所述后表面的另一侧边缘连接,所述第一底板和所述第二底板在所述后表面所在的平面内沿相反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斜板连接所述第一底板和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二斜板连接所述第二底板和所述第二侧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方面,该背轨中,所述第一斜板和所述第一底板之间的角度范围、以及所述第二斜板和所述第二底板之间的角度范围均为30°至6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方面,该背轨中,所述前表面、所述后表面、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二侧面、所述第一限位凸起结构、所述第二限位凸起结构以及所述加强筋一体成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方面,该背轨中,所述背轨的材料采用铝型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方面,该背轨中,所述螺栓包括六角螺栓以及法兰螺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双玻光伏组件的背轨具有良好的机械承载性能,且用材少、易加工、安装简单。使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背轨安装双玻光伏组件,可以有效地提升双玻光伏组件的抗机械载荷能力、以及提高双玻光伏组件的户外安装效率。在利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背轨对双玻光伏组件进行安装后,根据IEC新标准对双玻光伏组件进行最严苛的8100Pa机械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双玻光伏组件不爆裂也无隐裂,功率衰减小于1%,且背轨未发生变形。此外,在利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背轨对双玻光伏组件进行户外安装时,相比现有压块式安装的安装效率可提升50%。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用于双玻光伏组件的背轨的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背轨其设有开口部分的截面示意图;

图3是六角螺栓滑入图1所示背轨的示意图;

图4是法兰螺栓滑入图1所示背轨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例的背轨其设有开口部分的截面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实施例的背轨其设有开口部分的截面示意图;

图7是法兰螺栓滑入图6所示背轨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实施例的背轨其设有开口部分的截面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实施例的背轨其设有开口部分的截面示意图;

图10是具有图9所示开口截面的背轨的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将图10所示的背轨粘接在双玻光伏组件背面的示意图;

图12是将图11所示的双玻光伏组件与C型钢进行固定所得到结构的侧面示意图;

图13是将图11所示的双玻光伏组件与C型钢进行固定所得到结构的背面示意图;

图14是将图11所示的双玻光伏组件与C型钢进行固定所得到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阐释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双玻光伏组件的背轨。请参考图1和图2,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用于双玻光伏组件的背轨的结构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背轨其设有开口部分的截面示意图,其中,图2中的截面指与背轨长度方向垂直的平面。如图所示,该背轨包括:

前表面10、与所述前表面相对的后表面11、与所述前表面10和所述后表面11的一侧边缘连接的第一侧面12、以及与所述前表面10和所述后表面11的另一侧边缘连接的第二侧面13;

所述前表面10、所述后表面11、所述第一侧面12和所述第二侧面13形成空腔14;

所述前表面10上开设有沿背轨长度方向延伸的开口15,该开口15从所述前表面10的一端开始并在达到所述前表面10的另一端之前截止;

所述空腔14的深度和宽度、以及所述开口15的宽度设置为螺栓从背轨具有所述开口15的一端进入后螺栓头部和螺栓杆可以分别在所述空腔14内和所述开口15中沿背轨长度方向滑动、且所述螺栓头部无法穿过所述开口15;

在使用背轨将双玻光伏组件安装在支架上时,所述后表面11通过粘合剂与双玻光伏组件的背面进行固定,所述前表面10通过从背轨具有所述开口15的一端进入的螺栓与支架进行固定。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用于双玻光伏组件的背轨的结构进行具体说明。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双玻光伏组件的背轨,借助于该背轨以及与该背轨匹配的螺栓和螺母可以将双玻光伏组件安装至户外的支架上。在本实施例中,支架为C型钢。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架还可以是其他用于对双玻光伏组件进行支撑的结构,为了简明起见,在此不再一一赘述。下文中,将以双玻光伏组件安装在C型钢上为例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背轨进行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背轨包括前表面10、后表面11、第一侧面12以及第二侧面13。其中,背轨的前表面10用于通过螺栓和螺母与C型钢进行固定,背轨的后表面11与前表面10相对,用于通过粘合剂与双玻光伏组件的背面进行固定。第一侧面12与前表面10和后表面11的一侧边缘连接,第二侧面13与前表面10和后表面11的另一侧边缘连接。基于上述连接方式,前表面10、后表面11、第一侧面12以及第二侧面13形成一空腔14。在本实施例中,如图所示,背轨的后表面11的面积等于前表面10的面积,前表面10、后表面11、第一侧面12以及第二侧面13所形成的空腔14其横截面形状为矩形,其中,空腔14的横截面是指与背轨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背轨的后表面11的面积大于前表面10的面积,前表面10、后表面11、第一侧面12以及第二侧面13所形成的空腔14其横截面形状为梯形。进一步地,前表面10上开设有沿背轨长度方向延伸的开口15,该开口15从前表面10的一端开始并在达到前表面10的另一端之前截止,也就是说,该开口15的长度L1小于前表面10的长度L。优选地,开口15的长度L1设置为前表面10长度L的40%至60%。更优选地,该开口15在沿背轨长度方向上延伸至前表面10的中心位置截止,即该开口15的长度L1等于前表面10长度L的1/2。

为了使背轨可以与螺栓配合使用,空腔14和开口15的具体尺寸需要设置为与螺栓相匹配。其中,空腔14的深度D1和宽度W1、以及开口15的宽度W2设置为螺栓从背轨具有该开口15的一端进入后螺栓头部和螺栓杆可以分别在空腔14内和开口15中沿背轨长度方向滑动、且螺栓头部无法穿过开口15。六角螺栓和法兰螺栓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两种螺栓,其中,六角螺栓的螺栓头部为六角头部,法兰螺栓的头部包括六角头部和法兰盘。下面以六角螺栓和法兰螺栓为例对空腔14和开口15的尺寸设置进行说明。

若背轨设计为与六角螺栓配合使用,则空腔14的深度D1应该等于或大于六角头部的厚度、空腔14的宽度W1应该等于或大于六角头部的对边宽度,这样的话可以保证六角头部能够进入空腔14中,开口15的宽度W2应该等于或大于螺栓杆的直径但小于六角头部的对边宽度,这样的话可以保证螺栓杆能够进入开口15中而六角头部无法穿过开口15。此外,开口15在前表面10上的开设位置需要保证六角头部进入空腔14时螺栓杆也可以相应进入开口15中。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空腔14的深度D1略大于六角头部1的厚度,空腔14的宽度W1略大于六角头部1的对边宽度,开口15设置在前表面10的中心位置,其宽度W2略大于螺栓杆2的直径。

若背轨设计为与法兰螺栓配合使用,则空腔14的深度D1应该等于或大于螺栓头部的厚度、空腔14的宽度W1应该等于或大于法兰盘的直径,这样的话可以保证螺栓头部能够进入空腔14中,开口15的宽度W2应该等于或大于螺栓杆的直径但小于法兰盘的直径,这样的话可以保证螺栓杆能够进入开口15中而螺栓头部无法穿过开口15。此外,开口15在前表面10上的开设位置需要保证螺栓头部进入空腔14时螺栓杆也可以相应进入开口15中。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空腔14的深度D1略大于螺栓头部(即六角头部1和法兰盘3)的厚度,空腔14的宽度W1略大于法兰盘3的直径,开口15设置在前表面10的中心位置,其宽度W2略大于螺栓杆2的直径。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六角螺栓和法兰螺栓仅为举例示意,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背轨还可以设计为和其他类型的螺栓配合使用,例如T型螺栓等。为了简明起见,在此不再对所有类型的螺栓进行一一列举。在将背轨设计为与其他类型螺栓配合使用时,只需要根据螺栓的类型对背轨的空腔14和开口15的尺寸进行相应设置,使螺栓从背轨具有该开口15的一端进入后螺栓头部和螺栓杆可以分别在空腔14内和开口15中沿背轨长度方向滑动、且螺栓头部无法穿过开口15即可。

基于上述结构,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背轨时,首先将背轨的后表面11通过粘合剂与双玻光伏组件的背面固定;然后从背轨具有开口15的一端将螺栓装入该背轨中,其中,在将螺栓装入背轨时令螺栓头部进入空腔14、以及令螺栓杆进入开口15;接着,令螺栓沿背轨长度方向进行滑动,其中,螺栓在背轨中滑动时,螺栓头部沿空腔14滑动、螺栓杆沿开口15滑动;螺栓停止滑动后,将螺栓杆安装至C型钢的安装孔中并通过旋入螺母将背轨的前表面10与C型钢进行固定。

考虑到法兰螺栓的螺栓头部包括六角头部和法兰盘,其中,法兰盘的直径大于六角头部的尺寸,因此,与法兰螺栓配合使用的背轨其空腔14的宽度需要等于或大于法兰盘的直径。这种情况下,在通过旋入螺母将背轨的前表面10与C型钢进行固定的过程中,会出现法兰螺栓随螺母旋入而相应发生转动的现象。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背轨还包括设置在第一侧面12的内壁120上沿背轨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限位凸起结构16、以及设置在第二侧面13的内壁130上沿背轨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限位凸起结构17,其中,第一限位凸起结构16和第二限位凸起结构17的设置位置、第一限位凸起结构16和第二限位凸起结构17的尺寸被设置为螺栓从背轨具有开口15的一端进入后螺栓头部在空腔14内无法自由转动。第一限位凸起结构16和第二限位凸起结构17的设置使得法兰螺栓在空腔14内无法自由转动,由此可提高安装的便捷性、以及提高螺栓的预紧力。

具体地,第一限位凸起结构16位于第一侧面12的内壁120上,第二限位凸起结构17位于第二侧面13的内壁130上,其中,第一限位凸起结构16与前表面10之间的第一距离D2大于等于法兰盘的厚度但小于螺栓头部的整体厚度(即六角头部和法兰盘的整体厚度),第二限位凸起结构17与前表面10之间的第二距离D3大于等于法兰盘的厚度但小于螺栓头部的整体厚度。此外,第一限位凸起结构16和第二限位凸起结构17之间的水平距离W3等于或略大于六角头部的对边宽度。基于上述结构,如图7所示,在将法兰螺栓从具有开口15一端装入背轨时,法兰盘3从第一限位凸起结构16、第二限位凸起结构17与前表面10构成的缝隙中进入,而六角头部1的对边此时恰好被卡在第一限位凸起结构16和第二限位凸起结构17之间。由于第一限位凸起结构16和第二限位凸起结构17之间的水平距离W3等于或略大于六角头部1的对边,因此,当六角头部1的对边位于第一限位凸起结构16和第二限位凸起结构17之间时,该六角头部1无法自由转动。也就是说,第一限位凸起结构16和第二限位凸起结构17的设置在不影响法兰螺栓沿着背轨长度方向滑动的同时,还有效地防止法兰螺栓在背轨中自由转动。如此一来,将法兰螺栓的螺栓杆2安装至C型钢的安装孔中后,在通过旋入螺母将背轨的前表面10与C型钢进行固定的过程中,由于法兰螺栓在背轨中不会随螺母的旋入而发生转动,因此很容易就可以将螺栓和螺母二者旋紧从而完成双玻光伏组件的安装。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限位凸起结构16和第二限位凸起结构17的位置以及尺寸只要符合上述条件即可实现法兰螺栓在背轨内滑动但不会发生自由转动,但优选地,如图6所示,第一限位凸起结构16和第二限位凸起结构17被设计为呈现对称分布,例如第一限位凸起结构16和第二限位凸起结构17均位于内壁的中间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对第一限位凸起结构16和第二限位凸起结构17的描述是针对于法兰螺栓进行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对于其他类型的螺栓来说,恰当地设置第一限位凸起结构16和第二限位凸起结构17也可以起到同样的作用。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若背轨的第一限位凸起结构16和第二限位凸起结构17可以限制法兰螺栓在背轨内自由转动的话,那么将与该法兰螺栓具有相同六角头部的六角螺栓装入该背轨的话,该六角螺栓在背轨内也同样无法自由转动,其中,相同六角头部是指六角头部的尺寸相同。也就是说,针对于具有第一限位凸起结构16和第二限位凸起结构17的背轨来说,在利用该背轨对双玻光伏组件进行安装时,配合使用的螺栓既可以选择法兰螺栓也可以选择六角螺栓,且该两种螺栓在空腔14中均不会随螺母的旋入而发生转动。

进一步地,第一侧面12的内壁120与第二侧面13的内壁130之间的距离随着靠近前表面10而逐渐减小。具体地,在接近前表面10的地方,第一侧面12的内壁120与第二侧面13的内壁130之间的距离从大于法兰螺栓的法兰盘直径逐渐减小至略小于法兰盘直径。优选地,如图8所示,在接近第一限位凸起结构16和第二限位凸起结构17的位置处,第一侧面12的内壁120与第二侧面13的内壁130之间的距离W4略大于法兰盘的直径,在接近前表面10的位置处,第一侧面12的内壁120与第二侧面13的内壁130之间的距离W3略小于法兰盘的直径。这种设计的好处在于:将法兰螺栓滑入背轨中并将螺栓杆安装至C型钢的安装孔中后,开始旋入螺母对背轨和C型钢进行固定,由于第一限位凸起结构16和第二限位凸起结构17的存在,因此法兰螺栓在背轨中无法自由转动,这种情况下,随着螺母不断地旋入,法兰螺栓也不断地朝着背轨前表面10运动。由于第一侧面12的内壁120和第二侧面13的内壁130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至略小于法兰盘直径,因此,当法兰螺栓被旋紧时,第一侧面12的内壁120和第二侧面13的内壁130会对法兰盘产生挤压应力,这样可以有效地增大法兰盘和内壁之间接触面的摩擦力,从而有效地防止法兰螺栓沿空腔14滑动。当背轨受到震动或者发生晃动时,由于第一侧面12的内壁120和第二侧面13的内壁130对法兰盘产生挤压应力,有效地防止了法兰螺栓沿空腔14滑动,从而避免了法兰螺栓从背轨中脱落导致双玻光伏组件与C型钢分离的可能。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侧面12的内壁120与第二侧面13的内壁130之间距离逐渐减小这一设计,是通过向空腔14内逐渐增加第一侧面12和第二侧面13的厚度来实现,如图8所示。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设置第一侧面12和第二侧面13与前表面10呈一定角度来实现第一侧面12的内壁120与第二侧面13的内壁130之间距离逐渐减小这一设计。

更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背轨还包括加强筋。请参考图9,该加强筋包括第一底板18、第二底板19、第一斜板20和第二斜板21,其中,第一底板18与后表面11的一侧边缘连接,第二底板19与后表面11的另一侧边缘连接,第一底板18和第二底板19在后表面11所在的平面内沿相反方向延伸,第一斜板20连接第一底板18和第一侧面12,第二斜板21连接第二底板19和第二侧面13。优选地,第一斜板20和第一底板18之间的角度范围α为30°至60°,第二斜板21和第二底板19之间的角度范围β为30°至60°。更优选地,加强筋在结构上是对称的,即第一底板18与第二底板19对称、第一斜板20与第二斜板21对称。加强筋的作用在于可以有效提升整个背轨的横向和纵向抗弯性能、以及提高背轨结构的局部强度。

在本实施例中,背轨是利用挤压成型的工艺通过一次加工而形成,也就是说,背轨的前表面10、后表面11、第一侧面12、第二侧面13、第一限位凸起结构16、第二限位凸起结构17以及加强筋一体成型。一体成型的优势在于易于加工。此外,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背轨采用前表面10具有开口15以及内部具有空腔14的设计方式,这种设计方式具有用料少的优势,有效地降低了背轨的生产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背轨的材料优选采用铝型材。铝型材具有重量轻、抗腐蚀性好等特点。在其他实施例中,背轨也可以采用其他材料来实现,为了简明起见,在此不再对背轨可能采用的材料进行一一列举。

请参考图10,图10是具有图8所示开口截面的背轨的结构立体示意图。下面,以图10所示的背轨为例,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用于双玻光伏组件的背轨的安装方法进行说明。

具体地,首先,通过例如硅胶等粘合剂将背轨粘接至双玻光伏组件的背面。如图11所示,双玻光伏组件100包括两组平行的对边,将第一组对边以第一边缘101和第二边缘102表示,将第二组对边以第三边缘103和第四边缘104表示。此外,假定双玻光伏组件的引线端从第一边缘101引出。在本实施例中,粘接至双玻光伏组件背面的背轨的数量为四个,该四个背轨以第一背轨201、第二背轨202、第三背轨203以及第四背轨204表示。第一背轨201和第二背轨202粘接在靠近第一边缘101的一侧,其中,第一背轨201和第二背轨202垂直于第一边缘101、第一背轨201和第二背轨202与第一边缘101的距离相等、第一背轨201和第二背轨202的开口均朝向第二边缘102。第三背轨203和第四背轨204粘接在靠近第二边缘102的一侧,其中,第三背轨203和第四背轨204垂直于第二边缘102、第三背轨203和第四背轨204与第二边缘102的距离相等、第三背轨203和第四背轨204的开口方向均朝向第一边缘101,即与对第一背轨201和第二背轨202的开口方向相对。优选地,四个背轨呈对称分布,将第一边缘101和第二边缘102中点连线定义为第一轴线,将第三边缘103和第四边缘104中点连线定义为第二轴线,第一背轨201和第三背轨203与第二背轨202和第四背轨204以第一轴线为中心轴对称分布,第一背轨201和第二背轨202与第三背轨203和第四背轨204以第二轴线为中心轴对称分布。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是对四个背轨的分布方式进行说明,至于该四个背轨的具体粘接位置,例如背轨与双玻光伏组件边缘之间的具体距离、背轨之间的具体距离,根据不同的安装要求而定。

接着,针对于每一背轨,从其具有开口的一端将法兰螺栓或六角螺栓滑入该背轨中。在本实施例中,螺栓采用法兰螺栓。

然后,将滑入背轨的四个法兰螺栓与C型钢的安装孔对齐,并安装入内。在本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2至图14,双玻光伏组件安装在两根C型钢上(下文中以第一C型钢301和第二C型钢302表示),第一C型钢301平行于第二C型钢302,第一C型钢301与地面的距离大于第二C型钢302与地面的距离,第一C型钢301和第二C型钢302所在平面与地面成一定角度,如此一来,双玻光伏组件100可以采用与地面成一定角度的方式进行安装。其中,第一背轨201和第二背轨202中的法兰螺栓安装到第一C型钢的安装孔中,第三背轨203和第四背轨204中的法兰螺栓安装到第二C型钢的安装孔中,通过调整双玻光伏组件100的位置,使第一背轨201和第二背轨202中的法兰螺栓抵触到背轨开口的截止端,此时,背轨与C型钢垂直,双玻光伏组件100依靠第一背轨201和第二背轨202中的法兰螺栓承重。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第三背轨203和第四背轨204安装在第一C型钢301上、以及将第一背轨201和第二背轨202安装在第二C型钢302上,这种情况下,双玻光伏组件100依靠第三背轨203和第四背轨204中的法兰螺栓承重。也就是说,双玻光伏组件100无论是处于正向安装还是倒向安装,都存在两个背轨可以起到挂钩式固定的作用,有效地防止双玻光伏组件100在安装过程中出现滑落问题。

最后,从上至下对每个背轨中的法兰螺栓依次旋入螺母达到一定的预紧力,从而完成了双玻光伏组件100的户外安装。

在上述实施例中,背轨的数量是四个。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利用四个背轨安装双玻光伏组件只是优选实施方式,在其他实施例中,背轨的使用数量需要根据双玻光伏组件的具体尺寸来确定,例如采用六个背轨,以同样的方式两两开口相对地粘接在双玻光伏组件的背面,其中,三个开口一致的背轨安装在一根C型钢上,另外三个开口一致的背轨安装在另一根C型钢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双玻光伏组件的背轨具有良好的机械承载性能,且用材少、易加工、安装简单。使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背轨安装双玻光伏组件,可以有效地提升双玻光伏组件的抗机械载荷能力、以及提高双玻光伏组件的户外安装效率。在利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背轨对双玻光伏组件进行安装后,根据IEC新标准对双玻光伏组件进行最严苛的8100Pa机械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双玻光伏组件不爆裂也无隐裂,功率衰减小于1%,且背轨未发生变形。此外,在利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背轨对双玻光伏组件进行户外安装时,相比现有压块式安装的安装效率可提升50%。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