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棚一体化光伏组件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58975发布日期:2018-12-05 19:15阅读:445来源:国知局
阳光棚一体化光伏组件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太阳能发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阳光棚一体化光伏组件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节能应用最广的是建筑一体化光伏组件安装结构,即把太阳能利用纳入建筑的总体设计,把建筑、技术和美学融为一体。而建筑一体化屋顶发电系统,完美的实现了将太阳能光伏发电与建筑相结合,以太阳能光伏组件作为阳光棚设计。在这一设计中,主要解决建筑结构与光伏组件如何实现相互可靠连接,同时实现防雨水渗漏、防风、震动、电缆连接敷设、组件边框接地、通风散热、安装方便等要求。而在建筑一体化屋顶发电系统的设计中,如何在稳固地连接固定太阳能光伏组件同时又可以做到有效排水、防止渗漏,是建筑一体化屋顶发电系统的主要研究方向。

现有的阳光棚安装光伏组件是通过在阳光棚的骨架上打结构胶把光伏组件粘在其上而固定,然而长时间使用下来,结构胶粘性会降低,这样导致光伏组件固定安全性降低。另外,采用直接粘贴的方式,当光伏组件有损坏时,安装拆卸极为不容易。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提供一种阳光棚一体化光伏组件安装结构的技术方案。

所述的阳光棚一体化光伏组件安装结构,包括双玻组件和导水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水槽两侧设有导水槽固定部,中部设有双玻组件固定部,所述的双玻组件固定部和导水槽固定部之间形成流水槽,所述的双玻组件固定部上搁置纵向相邻的双玻组件,所述的纵向相邻双玻组件顶面之间配合设置防水压条,所述的防水压条与双玻组件固定部之间通过设置的自攻钻尾螺丝将双玻组件与导水槽固定。

所述的阳光棚一体化光伏组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玻组件固定部为凸台结构,所述的双玻组件固定部上设有双玻组件支撑部,所述的双玻组件支撑部设置在双玻组件固定部两侧且低于双玻组件固定部顶面,所述的双玻组件底面由双玻组件支撑部支撑,侧面由双玻组件固定部的侧壁支撑限位。

所述的阳光棚一体化光伏组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水槽固定部顶部设有横向水槽支撑部,所述的横向水槽支撑部上支撑有横向水槽,所述的横向水槽位于横向相邻的双玻组件之间的下方。

所述的阳光棚一体化光伏组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水槽固定部通过设置的压板卡扣与枕梁固定。

所述的阳光棚一体化光伏组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玻组件支撑部上设有橡胶垫固定槽,所述的橡胶垫固定槽中设有橡胶件,所述的橡胶件支撑双玻组件。

所述的阳光棚一体化光伏组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向水槽支撑部表面设有圆弧形的引水部和防滑纹。

所述的阳光棚一体化光伏组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向水槽顶部沿长度方向设有内折边,底部沿宽度方向设有下翻边。

所述的阳光棚一体化光伏组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向相邻的双玻组件之间设有橡胶条。

所述的阳光棚一体化光伏组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水槽固定部上设有压板卡扣槽和螺栓安装槽,所述的压板卡扣一端卡入压板卡扣槽中,中部通过设置在螺栓安装槽中的T型螺栓与导水槽固定部固定,另一端通过螺丝与枕梁固定。

所述的阳光棚一体化光伏组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板卡扣为Z形件。

上述的阳光棚一体化光伏组件安装结构,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该结构可以有效地应用于建筑一体化屋顶发电系统中用于太阳能光伏组件的连接固定,又能十分有效地起到排水作用,且防渗水性能较高。另外,该结构安装方便,安全可靠,使用寿命长,拆卸后可以二次利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横向相邻的双玻组件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导水槽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双玻组件;2-导水槽;3-防水压条;4-横向水槽;5-压板卡扣;6-T型螺栓;7-橡胶垫;8-自攻钻尾螺丝;9-螺丝;10-枕梁;11-橡胶条;201-防滑纹;202-引水部;203-螺栓安装槽;204-双玻组件支撑部;205-侧壁;206-压板卡扣槽;207-橡胶垫固定槽;208-流水槽;209-双玻组件固定部;210-横向水槽支撑部;211-导水槽固定部;301-防水压条防滑纹;302-螺丝引导线;401-下翻边;402-内折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2所示,阳光棚一体化光伏组件安装结构包括双玻组件1和导水槽2,其中双玻组件1固定在导水槽2上,导水槽2固定在枕梁10上。双玻组件1的横向相邻和纵向相邻以枕梁10作为参照,双玻组件1之间的间隙平行于枕梁10,这里定义为横向相邻的双玻组件1,双玻组件1之间的间隙垂直于枕梁10,这里定义为纵向相邻的双玻组件1。

导水槽2为一体成型件。导水槽2两侧沿导水槽2长度方向设有导水槽固定部211,中部沿导水槽2长度方向设有双玻组件固定部209。导水槽固定部211和双玻组件固定部209均沿导水槽2长度方向设置。导水槽固定部211用于与枕梁10固定,双玻组件固定部209用于固定双玻组件1。双玻组件固定部209和导水槽固定部211之间形成有流水槽208。双玻组件固定部209两侧设有双玻组件支撑部204,双玻组件支撑部204上搁置纵向相邻的双玻组件1,纵向相邻双玻组件1顶面之间配合设置防水压条3,防水压条3与双玻组件固定部209之间通过设置的自攻钻尾螺丝8将双玻组件1与导水槽2固定。防水压条3与双玻组件1配合处设有防水压条防滑纹,起到防滑效果。防水压条3表面设有螺丝引导线302,引导自攻钻尾螺丝8安装。

作为优选结构,双玻组件固定部209为凸台结构,双玻组件支撑部204设置在双玻组件固定部209两侧且低于双玻组件固定部209顶面,采用这样的结构,双玻组件1底面可由双玻组件支撑部204支撑,侧面可由双玻组件固定部209的侧壁205支撑限位。为了起到软性连接即增大摩擦力,双玻组件支撑部204上设有橡胶垫固定槽207,橡胶垫固定槽207可以为一T型槽,也可以为其它形状的槽,橡胶垫固定槽207中设有橡胶件7,橡胶件7支撑双玻组件1。为了方便自攻钻尾螺丝8的固定,双玻组件固定部209顶面上还设有一定位线,方便自攻钻尾螺丝8定位后进行固定。

导水槽固定部211顶部设有横向水槽支撑部210,横向水槽支撑部210支撑有横向水槽4,横向水槽4位于横向相邻的双玻组件1之间的下方。为了防止横向水槽4滑动,在横向水槽支撑部210表面设有防滑纹201,为了能够将导水槽固定部211表面的水引入流水槽208中,横向水槽支撑部210表面设有圆弧形的引水部202。横向水槽4用于横向相邻的双玻组件1的排水,横向水槽4内部设有排水槽,横向水槽4底部沿宽度方向设有下翻边401,下翻边401作用是引水到流水槽208中;横向水槽4顶部沿长度方向设有内折边402,内折边402的作用是把双玻组件1扣接在一起,在没有安装螺丝时,在一定负风压的作用下双玻组件1的边框上抬会碰到内折边402,内折边402起到组件限位作用。为了起到横向相邻的双玻组件1的防水效果,横向相邻的双玻组件1之间设有橡胶条11。

导水槽固定部211具体可以通过设置的压板卡扣5与枕梁10固定。压板卡扣5优选为为Z形件。导水槽固定部211上设有压板卡扣槽206和螺栓安装槽203,压板卡扣5一端卡入压板卡扣槽206中,中部通过设置在螺栓安装槽203中的T型螺栓6与导水槽固定部211固定,另一端通过螺丝9与枕梁10固定。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