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双保护功能的电机起动保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10036发布日期:2018-12-19 05:14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具有双保护功能的电机起动保护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电机起动保护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双保护功能的电机起动保护器。

背景技术

以常见的制冷压缩机电机为例,由于其为小功率单相交流电机,因而在起动时需由起动器辅助起动,而当压缩机进入正常运行状态后需由保护器实施保护而藉以保障制冷压缩机在运行过程中当出现过载情形时断开电源,避免制冷压缩机因过热引起损坏。

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不乏见诸关于制冷压缩机电机起动保护器的技术内容,如cn2606490y(电机起动、保护器)、cn2606491y(一体式电机起动保护器)、cn102386815b(结构改进的一体式电机起动保护器)、cn100581043c(节能型一体式单相交流电机起保护器)、cn104734428a(结构改进的无功耗节能型单相交流电机起动保护器)、cn104734429a(节能型一体式单相交流电机保护器)、cn104734569a(节能型单相交流电机起动保护器)、cn104734570a(无功耗节能型单相交流电机起动保护器)cn104734571a(节能型一体式单相交流电机起动保护器),等等。

并非限于上面例举的专利均能满足前述的由起动器对电机辅助起动以及由保护器断开电源起到对电机的过热保护作用,但是在安装后的实际使用过程中,往往存在因电机起动器异常发热导致保护器失效而无法保护电路的情形。尤其,由于保护器失效难以甚至根本无法由用户如冰箱使用者发现,因而只有在单相交流电机无法工作即制冷压缩机不工作时才被意识到,但为时已晚。因为,一旦这种情况出现,毫无疑问会给使用者造成麻烦,例如更换电机及相关附件(如电机起动保护器)会给使用者增加经济负担,又如影响使用者在更换损坏的电机之前对制冷装置(冰箱)的正常使用。鉴此有必要力求避免前述情形的发生,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在电机保护器失效时能继续有效地切断由过载引起的故障电路并且一经故障电路被切断后能使电路始终处于开路状态而藉以充分保护电机以及提高起动的安全性的具有双保护功能的电机起动保护器。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具有双保护功能的电机起动保护器,包括一壳体和一壳盖,壳体构成有一电机保护器容纳腔和一电机起动器容纳腔,壳盖与壳体相配合;一电机保护器,该电机保护器设置在所述电机保护器容纳腔内;一电机起动器,该电机起动器设置在所述的电机起动器容纳腔内,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壳体上并且在伴随于所述电机保护器容纳腔的位置构成有一电机追加保护器容纳腔,在该电机追加保护器容纳腔内设置有一电机追加保护器,该电机追加保护器与所述的电机保护器电气接触。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电机保护器容纳腔构成于所述壳体的左端后方,所述的起动器容纳腔构成于壳体的右端,所述的电机追加保护器容纳腔构成于壳体的左端前方。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壳体的所述电机追加保护器容纳腔内构成有一固定杆嵌座,在对应于该固定杆嵌座的后侧的位置构成有一电机保护器触片脚插孔和一电机追加保护器插脚固定插片定位孔,在固定杆嵌座的中部并且在对应于电机保护器触片脚插孔与电机追加保护器插脚固定插片定位孔之间的位置构成有一固定杆嵌腔,在所述的壳盖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电机追加保护器容纳腔的位置开设有一电机追加保护器插脚孔,该电机追加保护器插脚孔自壳盖的上表面贯通至下表面并且与电机追加保护器容纳腔相通,所述电机追加保护器与所述固定杆嵌腔、电机追加保护器插脚固定插片定位孔以及所述的电机追加保护器插脚孔插嵌配合,设置在所述电机保护器容纳腔内的所述电机保护器探入电机追加保护器容纳腔并且插入所述电机保护器触片脚插孔内。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电机追加保护器包括一固定杆、一电机追加保护器双金属片和一电机追加保护器插脚,固定杆的前端嵌置在所述固定杆嵌座的固定杆嵌腔内,并且由压块限定,而该压块构成于所述的壳盖上,电机追加保护器双金属片以及电机追加保护器插脚容纳在所述的电机追加保护器容纳腔内,在电机追加保护器双金属片的中央并且在对应于固定杆的位置开设有一固定杆配接孔,所述固定杆的后端在对应于固定杆配接孔的位置与电机追加保护器双金属片固定连接,并且在电机追加保护器双金属片的左侧延伸有一双金属片左触头固定耳,而在电机追加保护器双金属片的右侧延伸有一双金属片右触头固定耳,在双金属片左触头固定耳上开设有一贯穿双金属片左触头固定耳的厚度方向的双金属片左触头固定耳孔,在对应于该双金属片左触头固定耳孔的位置固定有一双金属片左触头,在该双金属片左触头朝向所述电机保护器的一端的端面上构成有一双金属片左触头触点,在双金属片右触头固定耳上开设有一贯穿双金属片右触头固定耳的厚度方向的双金属片右触头固定耳孔,在对应于该双金属片右触头固定耳孔的位置固定有一双金属片右触头,在该双金属片右触头朝向所述电机追加保护器插脚的一端的端面上构成有一双金属片右触头触点,所述的电机追加保护器插脚的上部与所述电机追加保护器插脚孔插嵌配合,并且探出电机追加保护器插脚孔伸展到所述壳盖的上方,在电机追加保护器插脚的下部右侧向下延伸有一电机追加保护器插脚固定插片,该电机追加保护器插脚固定插片插入所述的电机追加保护器插脚固定插片定位孔内,所述的双金属片左触头触点与所述的电机保护器电气接触,所述的双金属片右触头触点与所述的电机追加保护器插脚固定插片电气接触;所述电机保护器容纳腔与所述电机追加保护器空纳腔之间由容纳腔公共壁区隔,在该容纳腔公共壁的左上沿开设有一触片脚嵌槽,所述的电机保护器途经该触片脚嵌槽探入电机追加保护器容纳腔内。

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电机保护器容纳腔的右侧隔设有一静触片插脚腔,所述的电机保护器包括基座、固定座、双金属片、电热丝、顶杆、双金属片支承圈、静触片、动触片和插片,基座为陶瓷基座,该基座构成有一基座腔,在该基座腔的腔口部位围绕基座腔的圆周方向构成有一双金属片台阶座,并且该基座以其基座腔的腔口朝向下的状态容纳在所述电机保护器容纳腔内,在基座的基座顶壁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顶杆孔,并且在基座顶壁上还开设有一电热丝第一引出脚过渡孔、一电热丝第二引出脚过渡孔和一对固定座定位凸缘配合腔,电热丝第一引出脚过渡孔以及电热丝第二引出脚过渡孔位于顶杆孔的左侧,而一对固定座定位凸缘配合腔分别对应于顶杆孔的前后侧,固定座朝向下的一侧构成有一固定座腔,在固定座的顶壁朝向固定座腔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一对固定座定位凸缘配合腔的位置构成有一对固定座定位凸缘,在固定座的顶壁的中央位置开设有顶杆让位孔,该顶杆让位孔与所述的顶杆孔相对应,在固定座的顶壁上还开设有一动触片腔、一插片插嵌槽、一电热丝第一引出脚导孔以及一电热丝第二引出脚导孔,动触片腔位于固定座的顶壁的居中位置,插片插嵌槽、电热丝第一引出脚导孔以及电热丝第二引出脚导孔位于固定座的顶壁的左侧,所述的基座插嵌在所述的固定座腔内,并且所述的一对固定座定位凸缘与所述的一对固定座定位凸缘配合腔相配合,双金属片搁置在双金属片台阶座上,双金属片支承圈在对应于双金属片背对基座腔的一侧的位置同样设置在双金属片台阶座上,藉由该双金属片支承圈对双金属片的四周边缘部位限定,电热丝设置在双金属片朝向基座腔的一侧,在该电热丝的一端构成有一电热丝第一引出脚,而另一端构成有一电热丝第二引出脚,电热丝第一引出脚在依次穿过所述的电热丝第一引出脚过渡孔和电热丝第一引出脚导孔后与所述插片电气连接,电热丝第二引出脚在依次穿过所述的电热丝第二引出脚过渡孔和电热丝第二引出脚导孔后与所述的动触片电气连接,顶杆为陶瓷顶杆,该顶杆的下端支承在双金属片朝向基座腔的一侧,而顶杆的上端在依次穿过顶杆孔和顶杆让位孔后与所述动触片接触,静触片的中部随所述固定座注塑成型时固定于固定座上,并且在该静触片的一端朝向上的一侧构成有一静触片静触头,另一端构成有一静触片插脚,静触片静触头对应于所述动触片腔的前方,而静触片插脚与所述的静触片插脚腔插配,动触片设置在所述的动触片腔内,并且在该动触片的前端朝向下的一侧固定有一动触片动触头,中部朝向下的一侧构成有顶杆顶推凸缘,而动触片的后端与垂直于动触片的状态构成有一动触片扩展片,在该动触片扩展片的左端构成有一电热丝引出脚固定连接耳,而在动触片扩展片的右端开设有一动触片扩展片固定孔,所述的动触片动触头对应于所述的静触片静触头的上方,所述的顶杆顶推凸缘与所述顶杆的上端端面相对应,所述电热丝第二引出脚在引出所述电热丝第二引出脚导孔后与所述电热丝引出脚固定连接耳固定连接,在所述固定座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动触片扩展片固定孔的位置构成有一扩展片固定凸台,藉由动触片扩展片固定孔与扩展片固定凸台的嵌配而将所述动触片扩展片连同所述动触片设置在固定座上,插片插嵌在所述的插片插嵌槽内,该插片的前端在对应于所述触片脚嵌槽的位置探入所述电机追加保护器容纳腔内并且向下折展而构成有一触片脚,该触片脚插入所述电机保护器触片脚插孔内,所述的电热丝第一引出脚引出所述电热丝第一引出脚导孔后与所述插片固定连接,所述的双金属片左触头触点与所述触片脚的前侧电气接触,并且双金属片左触头触点为银触点。

在本发明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动触片动触头以及所述的静触片静触头均为银触头。

在本发明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电机起动器容纳腔内并且位于电机起动器容纳腔的左端隔设有一起动器前插脚插座腔和一起动器后插脚插座腔,该起动器前插脚插座腔以及起动器后插脚插座腔彼此前后对应,在所述壳盖的右端并且在对应于起动器前插脚插座腔的位置开设有一贯通壳盖的厚度方向的一起动器前插脚插孔,而在对应于起动器后插脚插座腔的位置开设有一同样贯通壳盖的厚度方向的一对起动器后插脚插孔,设置在所述电机起动器容纳腔内的所述电机起动器与所述的起动器前插脚插座腔、起动器后插脚插座腔、起动器前插脚插孔以及一对起动器后插脚插孔插配。

在本发明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电机起动器容纳腔的底部构成有一对凸起于电机起动器容纳腔的底面的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支承凸台,该对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支承凸台彼此左右对应,所述的电机起动器包括起动器前插片、起动器后插片、单簧片和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以纵向状态设置在电机起动器容纳腔内并且支承在所述的一对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支承凸台上,起动器前插片以及起动器后插片分别对应于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的前后侧,其中,在起动器前插片的右端朝向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的一侧固定有一前接触片,该前接触片与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的前侧面电气接触,在起动器前插片的左端上部向上延伸有一起动器前插脚,而在起动器前插片的左端下部并且在对应于起动器前插脚的位置向下延伸有一起动器前插脚插座,起动器前插脚插入所述的起动器前插脚插孔并且伸展到所述壳盖的上方,起动器前插脚插座插入所述的起动器前插脚插座腔内,在起动器后插片朝向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的一侧固定有一后接触片,该后接触片与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的后侧面电气接触,在起动器后插片的上沿延伸有一对起动器后插脚,该对起动器后插脚插入所述的一对起动器后插脚插孔内并且伸展到壳盖的上方,单簧片在对应于所述后接触片的右侧的位置设置在起动器后插片与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之间,在该单簧片的上方延伸有一单簧片插置脚,在所述壳盖上并且在对应于单片插置脚的位置构成有一单簧片插置脚定位槽,单簧片插置脚与单簧片插置脚定位槽插配。

在本发明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壳体的左侧外壁上构成有一壳体左卡脚座,在壳体的前侧外壁上构成有一壳体前卡脚座,而在壳体的后侧外壁上构成有一壳体后卡脚座,在所述壳盖的左侧向下延伸有一壳盖左卡脚,该壳盖左卡脚的位置与壳体左卡脚座相对应并且与壳体左卡脚座嵌配,在壳盖的前侧并且在对应于壳体前卡脚座的位置向下延伸有一壳盖前卡脚,该壳盖前卡脚与壳体前卡脚座嵌配,在壳盖的后侧并且在对应于壳体后卡脚座的位置向下延伸有一壳盖后卡脚,该壳盖后卡脚与壳体后卡脚座嵌配;在壳体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电机保护器容纳腔的上沿的四周间隔构成有壳体定位柱,在所述壳盖的左端后方并且在对应于壳体定位柱的位置开设数量与壳体定位柱相等的壳盖定位柱孔,该壳盖定位柱孔与壳体定位柱相配合。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由于增设了电机追加保护器,因而当电机保护器失效后可由电机追加保护器继续有效地切断由过载引起的故障电路而藉以对电机起到应有的保护作用,而当被电机追加保护器切断故障电路后,电路始终处于开路状态,从而得以充分保护电机以及提高起动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结构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电机保护器的立体组装结构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壳盖的底部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发明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发明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范畴。

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都是以图1所处的位置状态为例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请参见图1,示出了由塑料模制成型的一壳体1和一壳盖2,壳体1构成有一电机保护器容纳腔11和一电机起动器容纳腔12,壳盖2与壳体1相配合即与壳体1固定;示出了一电机保护器3,该电机保护器3设置在前述电机保护器容纳腔11内,并且该电机保护器3可称为常规电机保护器;示出了一电机起动器4,该电机起动器4设置在前述的电机起动器容纳腔12内。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要点:在前述的壳体1上并且在伴随于前述电机保护器容纳腔11的位置即在对应于电机保护器容纳腔11的前腔壁的前方的位置构成有一电机追加保护器容纳腔13,在该电机追加保护器容纳腔13内设置有一电机追加保护器5,该电机追加保护器5与前述的电机保护器3电气接触。

在本发明中,相对于电机保护器3,前述的追加电机保护器5为非常规电机保护器,因为电机保护器3只要未失效是可以逆转的,而电机追加保护器5一经将电路切断,电路便始终处于开路(断开)状态,因而是不可逆的。

由图1所示,前述的电机保护器容纳腔11构成于前述壳体1的左端后方(即左后方),前述的起动器容纳腔12构成于壳体1的右端,而前述的电机追加保护器容纳腔13构成于壳体1的左端前方(即左前方)。正是由于电机保护器容纳腔11以及电机追加保护器容纳腔13分别位于壳体1的左端后方及前方,因而印证了申请人在上面所讲的电机追加保护器容纳腔13伴随于电机保护器容纳腔11的说法。

继续见图1,在前述壳体1的前述电机追加保护器容纳腔13内构成有一固定杆嵌座131,在对应于该固定杆嵌座131的后侧的位置构成有一电机保护器触片脚插孔132和一电机追加保护器插脚固定插片定位孔133,在固定杆嵌座131的中部并且在对应于电机保护器触片脚插孔132与电机追加保护器插脚固定插片定位孔133之间的位置构成有一固定杆嵌腔1311,在前述的壳盖2上并且在对应于前述电机追加保护器容纳腔13的位置开设有一电机追加保护器插脚孔21,该电机追加保护器插脚孔21自壳盖2的上表面贯通至下表面并且与电机追加保护器容纳腔13相通,前述电机追加保护器5与前述固定杆嵌腔1311、电机追加保护器插脚固定插片定位孔133以及前述的电机追加保护器插脚孔21插嵌配合,设置在前述电机保护器容纳腔11内的前述电机保护器3探入电机追加保护器容纳腔13并且插入前述电机保护器触片脚插孔132内。

继续见图1,前述的电机追加保护器5包括一固定杆51、一电机追加保护器双金属片52和一电机追加保护器插脚53,固定杆51的前端嵌置在前述固定杆嵌座131的固定杆嵌腔1311内,并且由构成于壳盖2上的位置与固定杆嵌腔1311相对应的压块26限定,而该压块26构成于前述的壳盖2上,电机追加保护器双金属片52以及电机追加保护器插脚53容纳在前述的电机追加保护器容纳腔13内,在电机追加保护器双金属片52的中央并且在对应于固定杆51的位置开设有一固定杆配接孔521,前述固定杆51的后端在对应于固定杆配接孔521的位置优选通过焊接或铆接方式与电机追加保护器双金属片52固定连接,并且在电机追加保护器双金属片52的左侧延伸有一双金属片左触头固定耳522,而在电机追加保护器双金属片52的右侧延伸有一双金属片右触头固定耳523,在双金属片左触头固定耳522上开设有一贯穿双金属片左触头固定耳522的厚度方向的双金属片左触头固定耳孔5221,在对应于该双金属片左触头固定耳孔5221的位置优选采用焊接或铆接方式固定有一双金属片左触头5222,在该双金属片左触头5222朝向前述电机保护器3的一端的端面上构成有一双金属片左触头触点52221,在双金属片右触头固定耳523上开设有一贯穿双金属片右触头固定耳523的厚度方向的双金属片右触头固定耳孔5231,在对应于该双金属片右触头固定耳孔5231的位置优选采用焊接方式固定有一双金属片右触头5232,在该双金属片右触头5232朝向所述电机追加保护器插脚53的一端的端面上构成有一双金属片右触头触点52321,前述的电机追加保护器插脚53的上部与前述电机追加保护器插脚孔21插嵌配合,并且探出电机追加保护器插脚孔21伸展到前述壳盖2的上方,在电机追加保护器插脚53的下部右侧向下延伸有一电机追加保护器插脚固定插片531,该电机追加保护器插脚固定插片531插入前述的电机追加保护器插脚固定插片定位孔133内,前述的双金属片左触头触点52221与前述的电机保护器3电气接触,前述的双金属片右触头触点52321与前述的电机追加保护器插脚固定插片531电气接触。

由图1所示,前述电机保护器容纳腔11与前述电机追加保护器空纳腔13之间由容纳腔公共壁14区隔,在该容纳腔公共壁14的左上沿开设有一触片脚嵌槽141,前述的电机保护器3途经该触片脚嵌槽141探入电机追加保护器容纳腔13内。

请参见图2并且结合图1,在前述电机保护器容纳腔11的右侧隔设有一静触片插脚腔111,前述的电机保护器3包括基座31、固定座32、双金属片33、电热丝34、顶杆35、双金属片支承圈36、静触片37、动触片38和插片39,基座31为陶瓷基座,该基座31构成有一基座腔311,在该基座腔311的腔口部位围绕基座腔311的圆周方向构成有一双金属片台阶座3111,并且该基座31以其基座腔311的腔口朝向下的状态容纳在前述电机保护器容纳腔11内,在基座31的基座顶壁312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顶杆孔3121,并且在基座顶壁312上还开设有一电热丝第一引出脚过渡孔3122、一电热丝第二引出脚过渡孔3123和一对固定座定位凸缘配合腔3124,电热丝第一引出脚过渡孔3122以及电热丝第二引出脚过渡孔3123位于顶杆孔3121的左侧,而一对固定座定位凸缘配合腔3124分别对应于顶杆孔3121的前后侧,固定座32朝向下的一侧构成有一固定座腔321,在固定座32的顶壁朝向固定座腔321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一对固定座定位凸缘配合腔3124的位置构成有一对固定座定位凸缘3211,在固定座32的顶壁的中央位置开设有顶杆让位孔322,该顶杆让位孔322与前述的顶杆孔3121相对应,在固定座32的顶壁上还开设有一动触片腔323、一插片插嵌槽324、一电热丝第一引出脚导孔325以及一电热丝第二引出脚导孔326,动触片腔323位于固定座32的顶壁的居中位置,插片插嵌槽324、电热丝第一引出脚导孔325以及电热丝第二引出脚导孔326位于固定座32的顶壁的左侧,前述的基座31插嵌在前述的固定座腔321内,并且前述的一对固定座定位凸缘3211与前述的一对固定座定位凸缘配合腔3124相配合,双金属片33搁置在双金属片台阶座3111上,双金属片支承圈36在对应于双金属片33背对基座腔311的一侧的位置同样设置在双金属片台阶座3111上,藉由该双金属片支承圈36对双金属片33的四周边缘部位限定,电热丝34设置在双金属片33朝向基座腔311的一侧,在该电热丝34的一端构成有一电热丝第一引出脚341,而另一端构成有一电热丝第二引出脚342,电热丝第一引出脚341在依次穿过前述的电热丝第一引出脚过渡孔3122和电热丝第一引出脚导孔325后与前述插片39电气连接,电热丝第二引出脚342在依次穿过前述的电热丝第二引出脚过渡孔3123和电热丝第二引出脚导孔326后与前述的动触片38电气连接,顶杆35为陶瓷顶杆,该顶杆35的下端在对应于电热丝34的中心位置支承在双金属片33朝向基座腔311的一侧,而顶杆35的上端在依次穿过顶杆孔3121和顶杆让位孔322后与前述动触片38接触,静触片37的中部随前述固定座32注塑成型时固定于固定座32上,并且在该静触片37的一端朝向上的一侧构成有一静触片静触头371,另一端构成有一静触片插脚372,静触片静触头371对应于前述动触片腔323的前方,而静触片插脚372与前述的静触片插脚腔111插配,动触片38设置在前述的动触片腔323内,并且在该动触片38的前端朝向下的一侧固定有一动触片动触头381,中部朝向下的一侧构成有顶杆顶推凸缘382,而动触片38的后端与垂直于动触片38的状态构成有一动触片扩展片383,在该动触片扩展片383的左端构成有一电热丝引出脚固定连接耳3831,而在动触片扩展片383的右端开设有一动触片扩展片固定孔3832,前述的动触片动触头381对应于前述的静触片静触头371的上方,前述的顶杆顶推凸缘382与前述顶杆35的上端端面相对应,前述电热丝第二引出脚342在引出前述电热丝第二引出脚导孔326后与前述电热丝引出脚固定连接耳3831固定连接,在前述固定座32上并且在对应于前述动触片扩展片固定孔3832的位置构成有一扩展片固定凸台327,藉由动触片扩展片固定孔3832与扩展片固定凸台327的嵌配而将前述动触片扩展片383连同前述动触片38设置在固定座32上,插片39插嵌在前述的插片插嵌槽324内,该插片39的前端在对应于前述触片脚嵌槽141的位置探入前述电机追加保护器容纳腔13内并且向下折展而构成有一触片脚391,该触片脚391插入前述电机保护器触片脚插孔132内,前述的电热丝第一引出脚341引出前述电热丝第一引出脚导孔325后与前述插片39固定连接,前述的双金属片左触头触点52221与前述触片脚391的前侧电气接触,并且双金属片左触头触点52221为银触点,前述的双金属片右触头触点52321同样为银触点。

由于前述电机保护器3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以及作用机理属于公知技术并且由申请人在上面的背景技术栏中提及的专利文献详细说明,因而申请人不再赘述。

前述电机保护器3一旦失效后,则由本发明的电机追加保护器5担当起对电机的保护作用。因为如前述电机保护器3为常规保护器,在单相交流电机过载时自动跳开,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待温度恢复至常温时则自动回复,电路恢复正常,基于此理,故称其为可逆转的电机保护器3。就电机追加保护器5而言,如前述,由于其是非常规电机保护器(即“非常规保护器”),因而在单相交流电机异常工作时,并且在电机保护器3因诸如触点氧化、弹片部件即弹性部件失去弹性、部件变形之类的异常因素引起失效而不能再履行保护电路的职责时,那么由本发明电机追加保护器5担当起保护电路的作用,一旦电机追加保护器5断开电路,则电路始终处于开路状态而永不回复,故可彻底保护电机,提高起动的安全性,具体而言,一旦电机过载,电路发热,在电机保护器3因触点氧化等原因失效后,那么,由于电机追加保护器5的电机追加保护器双金属片52发热而变形,双金属片左触头触点52221和/或双金属右触头触点52321与触片脚391和/或电机追加保护器插脚固定插片531的电机追加保护器插脚固定插片531分离,因而将电路断开,由于电机的追加保护器双金属片52不具有复位功能,因而电路始终处于断开状态,直至检护人员将电路故障排除后再人为恢复。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动触片动触头381以及前述的静触片静触头371均为银触头。

由图1所示,在前述电机起动器容纳腔12内并且位于电机起动器容纳腔12的左端隔设有一起动器前插脚插座腔121和一起动器后插脚插座腔122,该起动器前插脚插座腔121以及起动器后插脚插座腔122彼此前后对应,在前述壳盖2的右端并且在对应于起动器前插脚插座腔121的位置开设有一贯通壳盖2的厚度方向的一起动器前插脚插孔22,而在对应于起动器后插脚插座腔122的位置开设有一同样贯通壳盖2的厚度方向的一对起动器后插脚插孔23,设置在前述电机起动器容纳腔12内的前述电机起动器4与前述的起动器前插脚插座腔121、起动器后插脚插座腔122、起动器前插脚插孔22以及一对起动器后插脚插孔23插配。

继续见图1,在前述电机起动器容纳腔12的底部构成有一对凸起于电机起动器容纳腔12的底面的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支承凸台123,该对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支承凸台123彼此左右对应,前述的电机起动器4包括起动器前插片41、起动器后插片42、单簧片43和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44,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44以纵向状态设置在电机起动器容纳腔12内并且支承在前述的一对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支承凸台123上,起动器前插片41以及起动器后插片42分别对应于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44的前后侧,其中,在起动器前插片41的右端朝向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44的一侧固定有一前接触片411,该前接触片411与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44的前侧面电气接触,在起动器前插片41的左端上部向上延伸有一起动器前插脚412,而在起动器前插片41的左端下部并且在对应于起动器前插脚412的位置向下延伸有一起动器前插脚插座413,起动器前插脚412插入前述的起动器前插脚插孔22并且伸展到前述壳盖2的上方,起动器前插脚插座413插入前述的起动器前插脚插座腔121内,在起动器后插片42朝向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44的一侧固定有一后接触片421,该后接触片421与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44的后侧面电气接触,在起动器后插片42的上沿延伸有一对起动器后插脚422,该对起动器后插脚422插入前述的一对起动器后插脚插孔23内并且伸展到壳盖2的上方,单簧片43在对应于前述后接触片421的右侧的位置设置在起动器后插片42与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44之间,在单簧片43的上方延伸有一单簧片插置脚431,在前述壳盖2上并且在对应于该单簧片插置脚431的位置构成有一单簧片插置脚定位槽27c,单簧片插置脚431与单簧片插置脚定位槽27c插配。

由于电机起动器4属于公知技术,例如可参见申请人在上面的背景技术栏中提及的专利文献,因而申请人不再对其工作原理赘述。

请参见图3并且结合图1,前述的壳盖2是用来与壳体1固定的:在壳体1的左侧外壁上构成有一壳体左卡脚座15a,在壳体1的前侧外壁上构成有一壳体前卡脚座15b,而在壳体1的后侧外壁上构成有一壳体后卡脚座15c,在前述壳盖2的左侧向下延伸有一壳盖左卡脚24a,该壳盖左卡脚24a的位置与壳体左卡脚座15a相对应并且与壳体左卡脚座15a嵌配,在壳盖2的前侧并且在对应于壳体前卡脚座15b的位置向下延伸有一壳盖前卡脚24b,该壳盖前卡脚24b与壳体前卡脚座15b嵌配,在壳盖2的后侧并且在对应于壳体后卡脚座15c的位置向下延伸有一壳盖后卡脚24c,该壳盖后卡脚24c与壳体后卡脚座15c嵌配。此外,在壳体1上并且在对应于前述电机保护器容纳腔11的上沿的四周间隔构成有壳体定位柱16,在前述壳盖2的左端后方并且在对应于壳体定位柱16的位置开设数量与壳体定位柱16相等的壳盖定位柱孔25,该壳盖定位柱孔25与壳体定位柱16相配合。

由图3所示,在前述的壳盖2上并且在对应于前述的起动器前插片41的位置还构成有一起动器前插片贴触限位块27a,该起动器前插片贴触限位块27a与起动器前插片41相贴触;在壳盖2上并且在对应于前述起动器后插片42的位置构成有一起动器后插片限位块27b,该起动器后插片限位块27b与起动器后插片贴触;在壳盖2上并且在对应于前述插片39的位置还构成有一壳盖插片嵌槽27d,前述插片39的上部还插入该插片嵌槽27d内;在壳盖2上并且在对应于前述动触片38的位置还构成有一动触片限位块27e,该动触片限位块27e与动触片38接触。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弥补了已有技术中的缺憾,顺利地完成了发明任务,如实地兑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载述的技术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