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扁铜线绕线成型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34636发布日期:2019-02-22 20:35阅读:577来源:国知局
一种扁铜线绕线成型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汽车增程器发电机定子线圈成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扁铜线绕线成型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汽车增程器发电机定子线圈都采用人工手工绕线,制造成本高,生产效率低工人劳动强度大、产品一致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自动定引线长短、自动绕线成型的扁铜线绕线成型机,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工人劳动强度。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扁铜线绕线成型机,包括台板以及安装在台板上的用于扁铜线固定的线固定座、用于对扁铜线进行垂直方向校直的垂直校直机构、用于对扁铜线进行水平方向校直的水平校直机构、用于扁铜线输送的送线机构、剪线机构、导线机构、压线机构、引线机构、折线机构、绕线机构、用于将成型后的线圈推出的推线机构和料道,所述线固定座、垂直校直机构、水平校直机构、送线机构、剪线机构、导线机构、压线机构、绕线机构和折线机构自后向前依次排布;所述台板的前侧上设有用于线圈下料的下料口,所述料道位于所述台板的下方且安装在所述下料口处;

所述绕线机构与引线机构分别布置在所述下料口的左右两侧,所述推线机构安装在所述绕线机构上;

扁铜线穿过线固定座且分别通过垂直校直机构、水平校直机构进行垂直方向校直和水平方向校直,然后通过送线机构送线到剪线机构,通过剪线机构根据设定长度进行剪线,然后通过导线机构进行导线,压线机构压线,接着通过引线机构将扁铜线压紧在绕线机构的绕线模上,通过折线机构进行折线,并通过绕线机构、折线机构和引线机构进行第一圈绕制,第一圈绕制完成后,引线机构退回,绕线机构开始循环工作完成线圈的绕制,最后通过推线机构推出,从下料口落入到料道上实现产品出料。

进一步,所述导线机构包括导线模和导线气缸,扁铜线穿过导线模,所述导线气缸安装在机座上且其动力输出端通过模座与所述导线模连接,同时驱动导线模上下移动;

所述压线机构包括压线轮、压线固定座、压线滑块、压线导轨和压线气缸,所述压线气缸的动力输出端与压线固定座的上端连接,所述压线固定座上设有压线滑块,所述压线滑块安装在压线导轨上且与压线导轨形成上下滑动副,压线导轨固定在竖板上,竖板安装在机座上,所述压线轮安装在压线固定座的下端上。

再进一步,所述线固定座、垂直校直机构、水平校直机构和送线机构均安装在底板上,所述底板通过定向住安装在台板上。

再进一步,所述垂直校直机构包括垂直校直座以及安装在垂直校直座上的两排垂直布置的垂直校直轮,扁铜线从两排垂直校直轮之间穿过;

所述水平校直机构包括水平校直座以及安装在水平校直座上的两排水平布置的水平校直轮,扁铜线从两排水平校直轮之间穿过。

再进一步,所述送线机构包括送线伺服电机、丝杆螺母机构、用于压住扁铜线的压线块、压线块驱动气缸和用于夹持扁铜线的送线座,所述压线块安装在压线块驱动气缸固定座上且与压线块驱动气缸的动力输出端连接,压线块驱动气缸固定座安装在送线伺服电机固定座上,所述送线伺服电机安装在送线伺服电机固定座上且其动力输出端与丝杆螺母机构的丝杆的后端连接,所述送线座位于压线块驱动气缸固定座的前方且固定在丝杆螺母机构的螺母上,同时其底部固定有送线滑块,所述送线滑块安装在送线导轨上且与送线导轨形成前后滑动副,所述送线导轨位于丝杆螺母机构的丝杆的下方;送线气缸安装在送线座上且通过送线气缸的动力输出端将扁铜线夹紧在送线座上,扁铜线依次穿过压线块和送线座。

再进一步,所述剪线机构包括剪线座、剪线气缸和导线块,所述剪线座的下部内设有剪线刀,所述导线块位于所述剪线座的前侧且与剪线刀口正对,所述剪线气缸安装在剪线座上且其动力输出端通过连杆机构与剪线刀的一个刀片连接,扁铜线依次穿过剪线座、剪线刀口和导线块。

再进一步,所述线固定座包括固定座本体和两个导线轮,两个导线轮上下布置且通过连接销安装在固定座本体上,扁铜线从两个导线轮之间穿过。

再进一步,所述绕线机构包括绕线模、第一绕线滑块、第二绕线滑块、绕线导轨、绕线主轴、两个轨迹轴承、推块、滑动板、调整座、调整盘、主动齿轮、半齿轮、从动齿轮和绕线伺服电机,所述绕线伺服电机的动力输出端通过减速器与主动齿轮和调整盘连接,主动齿轮与中间轮啮合,中间轮与半齿轮同轴设置且可转动的安装在机座上,半齿轮与从动轮啮合,所述从动轮固定安装在绕线主轴的左端上,绕线主轴可转动的安装在机座上,所述绕线模固定安装在第二绕线滑块上,所述调整座偏心安装在调整盘上,调整座的与绕线连杆的后端铰接,绕线连杆的前端安装有滑动板,所述滑动板的右端安装有第一绕线滑块,所述第一绕线滑块安装在绕线导轨上且与绕线导轨形成前后滑动副,两个轨迹轴承固定在第二绕线滑块的前后两端上,绕线主轴的右端面上设有燕尾槽,所述第二绕线滑块插接在所述燕尾槽上,并可前后滑动;所述推块安装在滑动板的右侧上,同时推块位于第二绕线滑块的后方且可推动后侧的轨迹轴承,后侧的轨迹轴承带动第二绕线滑块、绕线模向前移动到轨迹盘槽内侧位置,轨迹盘固定在机座上,绕线主轴可同时带动第二绕线滑块、绕线模进行180°旋转。再进一步,所述引线机构包括引线块、引线转轴、连接座、两个y轴引线气缸、齿条、引线齿轮和一个x轴引线气缸,所述引线转轴的左端可转动的安装在连接座的中部上,引线块安装在引线转轴的左端上,两个y轴引线气缸安装在引线固定座上且其活塞杆分别与连接座的前后两端连接,所述引线转轴沿着其轴向设有凹槽,所述引线齿轮套装在引线转轴的右端上且引线齿轮上的凸块卡接在所述凹槽内,所述齿条位于引线齿轮的上方且与引线齿轮啮合,所述x轴引线气缸的活塞杆通过连接块与齿条连接,齿条可前后移动且带动引线齿轮的转动,引线齿轮的转动带动引线转轴转动,引线转轴转动带动引线块的转动。

更进一步,所述折线机构包括折线块、折线气缸、摆杆和摆杆气缸,所述折线块设置在绕线模和引线块的前侧,摆杆气缸安装在机座上且其动力输出端通过连接块与摆杆的上端铰接,所述摆杆的下端与折线气缸的缸体连接,所述折线气缸的活塞杆与折线块的前端连接,折线块的后端将扁铜线绕着绕线模进行弯折;

所述推线机构包括脱线块、推料针、推线座和推线气缸,所述脱线块位于绕线模的左侧,所述推线气缸通过推线气缸座安装在机座上,所述推线气缸的动力输出端与推料针的左端连接,所述推料针可左右移动的安装在推线座上,所述推线座安装在机座上,所述推料针的右端通过传动机构与脱线块连接;脱线块在推料针的带动下进行左右移动,将绕线模上的线圈推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现在:自动定引线长短、自动绕线成型;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送线机构的剖面图。

图3是剪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a的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6是引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b-b的剖视图。

图8是绕线成型后线圈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参照图1~图8,一种扁铜线绕线成型机,包括台板103以及安装在台板103上的用于扁铜线1固定的线固定座、用于对扁铜线1进行垂直方向校直的垂直校直机构、用于对扁铜线1进行水平方向校直的水平校直机构、用于扁铜线1输送的送线机构、剪线机构、导线机构、压线机构、引线机构、折线机构、绕线机构、用于将成型后的线圈推出的推线机构和料道100,所述线固定座、垂直校直机构、水平校直机构、送线机构、剪线机构、导线机构、压线机构、绕线机构和折线机构自后向前依次排布;所述台板103的前侧上设有用于线圈下料的下料口,所述料道位于所述台板103的下方且安装在所述下料口处;

所述绕线机构与引线机构分别布置在所述下料口的左右两侧,所述推线机构安装在所述绕线机构上;

扁铜线1穿过线固定座且分别通过垂直校直机构、水平校直机构进行垂直方向校直和水平方向校直,然后通过送线机构送线到剪线机构,通过剪线机构根据设定长度进行剪线,然后通过导线机构进行导线,压线机构压线,接着通过引线机构将扁铜线压紧在绕线机构的绕线模上,通过折线机构进行折线,并通过绕线机构、折线机构和引线机构进行第一圈绕制,第一圈绕制完成后,引线机构退回,绕线机构开始循环工作完成线圈的绕制,最后通过推线机构推出,从下料口落入到料道100上实现产品出料。

进一步,所述导线机构包括导线模51和导线气缸48,扁铜线1穿过导线模51,所述导线气缸48安装在机座88上且其动力输出端通过模座50与所述导线模51连接,同时驱动导线模51上下移动;

所述压线机构包括压线轮75、压线固定座74、压线滑块73、压线导轨72和压线气缸70,所述压线气缸70的动力输出端与压线固定座74的上端连接,所述压线固定座74上设有压线滑块73,所述压线滑块73安装在压线导轨72上且与压线导轨72形成上下滑动副,压线导轨72固定在竖板上,竖板安装在机座88上,所述压线轮75安装在压线固定座74的下端上。

再进一步,所述线固定座、垂直校直机构、水平校直机构和送线机构均安装在底板101上,所述底板101通过定向住安装在台板103上。

再进一步,所述垂直校直机构包括垂直校直座6以及安装在垂直校直座6上的两排垂直布置的垂直校直轮5,扁铜线1从两排垂直校直轮5之间穿过;

所述水平校直机构包括水平校直座8以及安装在水平校直座8上的两排水平布置的水平校直轮10,扁铜线1从两排水平校直轮10之间穿过。

再进一步,所述送线机构包括送线伺服电机12、丝杆螺母机构、用于压住扁铜线1的压线块20、压线块驱动气缸19和用于夹持扁铜线1的送线座24,所述压线块20安装在压线块驱动气缸固定座13上且与压线块驱动气缸19的动力输出端连接,压线块驱动气缸固定座13安装在送线伺服电机固定座14上,所述送线伺服电机12安装在送线伺服电机固定座14上且其动力输出端与丝杆螺母机构的丝杆21的后端连接,所述送线座24位于压线块驱动气缸固定座13的前方且固定在丝杆螺母机构的螺母上,同时其底部固定有送线滑块26,所述送线滑块26安装在送线导轨25上且与送线导轨25形成前后滑动副,所述送线导轨25位于丝杆螺母机构的丝杆21的下方;送线气缸23安装在送线座24上且通过送线气缸23的动力输出端将扁铜线夹紧在送线座24上,扁铜线1依次穿过压线块20和送线座24。

再进一步,所述剪线机构包括剪线座31、剪线气缸30和导线块34,所述剪线座31的下部内设有剪线刀,所述导线块34位于所述剪线座31的前侧且与剪线刀口正对,所述剪线气缸30安装在剪线座31上且其动力输出端通过连杆机构与剪线刀的一个刀片连接,扁铜线1依次穿过剪线座31、剪线刀口和导线块34。

再进一步,所述线固定座包括固定座本体3和两个导线轮2,两个导线轮2上下布置且通过连接销4安装在固定座本体3上,扁铜线从两个导线轮2之间穿过。

再进一步,所述绕线机构包括绕线模79、第一绕线滑块66、第二绕线滑块77、绕线导轨67、绕线主轴59、两个轨迹轴承89、推块64、滑动板65、调整座62、调整盘55、主动齿轮54、半齿轮57、从动齿轮58和绕线伺服电机52,所述绕线伺服电机52的动力输出端通过减速器53与主动齿轮54和调整盘55连接,主动齿轮54与中间轮56啮合,中间轮56与半齿轮57同轴设置且可转动的安装在机座88上,半齿轮57与从动轮58啮合,所述从动轮58固定安装在绕线主轴59的左端上,绕线主轴59可转动的安装在机座88上,所述绕线模79固定安装在第二绕线滑块77上上,所述调整座62偏心安装在调整盘55上,调整座62的与绕线连杆63的后端铰接,绕线连杆63的前端安装有滑动板65,所述滑动板65的右端安装有第一绕线滑块66,所述第一绕线滑块66安装在绕线导轨67上且与绕线导轨67形成前后滑动副,两个轨迹轴承89固定在第二绕线滑块77的前后两端上,绕线主轴59的右端面上设有燕尾槽,所述第二绕线滑块77插接在所述燕尾槽上,并可前后滑动;所述推块安装在滑动板的右侧上,同时推块64位于第二绕线滑块77的后方且可推动后侧的轨迹轴承,后侧的轨迹轴承带动第二绕线滑块77、绕线模79向前移动到轨迹盘槽内侧位置,轨迹盘76位于第二绕线滑块77的后方且固定在机座上,绕线主轴59可同时带动第二绕线滑块77、绕线模79进行180°旋转。在旋转时,位于后侧的轨迹轴承沿着轨迹盘槽进行旋转运动。

再进一步,所述引线机构包括引线块95、引线转轴93、连接座94、两个y轴引线气缸91、92、齿条98、引线齿轮99和一个x轴引线气缸96,所述引线转轴93的左端可转动的安装在连接座94的中部上,引线块95安装在引线转轴93的左端上,两个y轴引线气缸91、92安装在引线固定座90上且其活塞杆分别与连接座94的前后两端连接,所述引线转轴93沿着其轴向设有凹槽,所述引线齿轮99套装在引线转轴93的右端上且引线齿轮99上的凸块卡接在所述凹槽内,所述齿条98位于引线齿轮的上方且与引线齿轮99啮合,所述x轴引线气缸96的活塞杆通过连接块97与齿条98连接,齿条98可前后移动且带动引线齿轮99的转动,引线齿轮99的转动带动引线转轴93转动,引线转轴93转动带动引线块95的转动。

更进一步,所述折线机构包括折线块87、折线气缸86、摆杆85和摆杆气缸82,所述折线块87设置在绕线模79和引线块95的前侧,摆杆气缸82安装在机座88上且其动力输出端通过连接块83与摆杆85的上端铰接,所述摆杆85的下端与折线气缸86的缸体连接,所述折线气缸86的活塞杆与折线块87的前端连接,折线块87的后端将扁铜线绕着绕线模进行弯折;

所述推线机构包括脱线块78、推料针80、推线座61和推线气缸81,所述脱线块78位于绕线模79的左侧,所述推线气缸81通过推线气缸座60安装在机座88上,所述推线气缸81的动力输出端与推料针80的左端连接,所述推料针80可左右移动的安装在推线座61上,所述推线座61安装在机座88上,所述推料针80的右端通过传动机构与脱线块78连接;脱线块78在推料针80的带动下进行左右移动,将绕线模79上的线圈推下。

脱线块78上设有销,通过销进行动力传动,推料针80通过推动销,推动脱线块向脱线方向移动,当推料针80把销推着沿斜槽移动,销会离开推料针,推料针继续从模具孔中推出线圈脱离模具,推料针退回,脱线块靠弹簧回到初始位置。

如图1所示,垂直校直轮5通过固定轴7可转动的安装在垂直校直座6上,水平校直轮10通过固定轴9可转动的安装在水平校直座8上。

压线气缸70通过气缸固定座71安装在竖板上,所述竖板通过销84安装在机座88上。

脱线块78的中部为中空的,在推线圈时,可套在绕线模79外并可左右移动,将绕线模79上的线圈推下。

如图2所示,送线伺服电机12的动力输出端通过联轴器15与丝杆螺母机构的丝杆21的后端连接,丝杆螺母机构的丝杆的前端通过轴承28可转动的安装在底座11上,丝杆的后端通过轴承17安装在轴承座16上,轴承座16安装在底座11上,在轴承17的前端还设有盖板18。送线气缸23动力输出端将扁铜线夹紧在送线座24上,送线座24和压线块驱动气缸固定座13上设有用于扁铜线穿过的孔。

如图3和图4所示,剪线座31的左侧设有固定板32,固定板32通过垫板33固定在剪线座31上;剪线刀包括刀片42和刀片44,在剪线刀的下方设有挡板43,连杆机构自上而下依次包括斜块35、连杆38和推杆41,所述连杆38的上端设有滚轮36,所述剪线气缸30的活塞杆与斜块35的上端连接,斜块35的斜边下端与滚轮36接触,滚轮36通过销37铰接在连杆38的上端,连杆38的下部通过销39铰接在剪线座31上,连杆38的下端通过销40与推杆41的一端铰接,推杆41的另一端与刀片42连接。

如图5所示,主动齿轮54与调整盘55同轴设置,中间轮56与半齿轮57同轴设置在同一个转轴上,绕线导轨67安装在机座88上,绕线伺服电机52通过减速器53带动主动齿轮54转动,主动齿轮54带动中间齿轮56,中间齿轮56带动转轴进而带动与其同轴的半齿轮57,半齿轮57带动从动齿轮58,从动齿轮58带动主轴59转动;另外主动齿轮54带动同轴的调整盘55,调整盘55带动其上的调整座62,调整座62通过绕线连杆63带动滑动板65,滑动板65带动推块64。

如图5和图6所示,两个y轴引线气缸91、92可推动连接座94左右移动,进而带动引线块95的左右移动;x轴引线气缸96的活塞杆与连接块97的上端固定连接,连接块97的下端与齿条98固定连接,x轴引线气缸96可驱动齿条98前后移动,实现引线齿轮99的转动,进行实现引线转轴93的转动,引线转轴93的转动带动引线块95的转动。

本发明工作原理为:工作时,扁铜线1穿过导线轮2,穿过垂直校直轮5,由垂直校直轮5对扁铜线1进行垂直方向校直,穿过水平校直轮10,由水平校直轮10对线进行水平方向校直,穿过压线块20、送线座24、剪线座31、导线块34,机床在启动绕线后,导线气缸48、压线气缸70同步分别推动导线模51、压线轮75向下移动到位,送线气缸23将扁铜线1压住,送线伺服电机12通过丝杆21推动送线座24向剪线刀方向按照设定的长度移动送线,扁铜线1穿过导线模51、压线轮75,到达设定的长度后停止,送线完成后送线座24回到初始位置,绕线伺服电机52通过减速器53转动主动齿轮54、调整盘55,主动齿轮54带动中间轮56转动半齿轮57,带动从动轮58转动绕线主轴59,调整盘55与主动齿轮54同步转动,调整座62连接绕线连杆63推动滑动板65前后移动,推块64随滑动板65移动,绕线时,推块64推动轨迹轴承89带动绕线滑块77、绕线模79,向前移动到轨迹盘76槽内侧位置,y轴引线气缸91、92推动连接座94带动引线块95将扁铜线1压紧,压线气缸70推动压线轮75下压到位并保持下压,摆杆气缸82推动摆杆85、折线气缸86、折线块87向绕线模79方向移动到位,折线气缸86推动折线块87向前推折线,折线完成折线块87退回、摆杆85回到初始位置,绕线主轴59带动绕线模79、第二绕线滑块77旋转180°,齿条98跟随引线转轴93移动,y轴引线气缸91、92将连接座94、引线块95拉回起始位置,x轴引线气缸96推动齿条98转动,齿条98与引线齿轮99啮合,引线齿轮99带动引线转轴93将引线块95回到初始位置,即转动到0度;推块64推动轨迹轴承89带动绕线滑块77、绕线模79,向前移动到轨迹盘76槽内侧位置,绕线主轴59带动绕线模79旋转180°,按设定的圈数重复循环,完成后绕线模79停留到压线轮75中心位置,压线轮75、导线模51退回初始位置,推线气缸81推动推料针80、推动脱线块78将线圈脱开绕线段,推料针80将线圈推出脱离绕线模79、从下料口掉入料道100并滑出设备,推料针80退回初始位置,绕线模79回到初始位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